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

天光矇矇亮,文武百官陸陸續續來到承天門前,等着入宮參加今天的朝會,文武百官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的在宮門前談天說地,並沒有人注意到城上的防禦之兵比往常多了許多,也沒有人留意到箭孔之內排着一支支粗如長矛的弩箭,那些弩箭泛着森然殺機,如一條條藏在洞穴中的足以致命的毒蛇。

正門城樓上,李淵已經恢復了帝王威嚴。

他居高臨下地從樓上俯瞰着向門前聚集而來的文武百官,儘管太過遙遠,無法看清哪些人相貌、哪些人到了,可他依然十分認真地細細看着。

“道興,你有沒有看到陳叔達?”李淵頭也不回的問着身邊一名氣宇軒昂的少年將領。

此人是李韶之子、李道宗之弟李道興,受封爲廣寧郡王,已是李氏宗親比較少見的出色子弟了,許多以前被李淵看中的族中俊才,曾在竇琮麾下效命,結果在襄陽谷城縣一役,全部當了水中王八的美食,死了個屍骨無存。但李家自李淵的祖父李虎開始,便豪傑輩出,他自己生了八個厲害的兒子,八個兒子又各生又生了很多不凡之子,到李淵這一代,又加以擴大,可是說是人才鼎盛,李淵重用這些宗親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出自正統軍武世家的人將軍,比野路子出身的人多了天然上的優勢,臨敵應變或許不太行,但統兵的水平卻佔有先天上的優勢,只可惜橫空殺出個大魔頭楊侗,李家到如今,凡是精明一點、能幹一點的子弟,都差不多被殺光了,所剩無幾的宗親之中,也只有李淵自己的三個兒子和堂侄李孝恭,餘者不是平庸,就是太小,難以擔當大任,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李元吉已經讓李世民活活燒死,同樣不知道自己尚未成年的兒子們,個個都是頭角崢嶸的厲害人物,比如說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禮、李元嘉、李元軌……皆是史上留名的人物。

“回稟聖上,陳相國已經到了,正與豆盧相、蕭相在一起談笑。”李道興目力甚好,在人羣之中找到了陳叔達。

“嗯,豆盧寬、蕭瑀也來了?”李淵鬆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看來消息還沒泄露出去了。”

李道興連忙安慰道:“聖上,據禁衛所言,那名黑衣人投信失敗以後,雖能隱藏行跡,得以脫身;可是太極宮戒備森嚴,聖上及時讓士兵封鎖各道門戶,他想從宮內逃出去,卻是難如登天,目前應該是縮在某個角落,所以這些人應當還不知道事情已經敗露了。”

“嗯,道興所言極是。”李淵臉上露出一絲輕鬆的笑意,忽然又想起了什麼,神情有些緊張地問:“唐儉、宇文士及到了嗎?”

一個面色浮腫、呵欠不斷的青年趕緊搶着道:“聖上,他們比陳叔達、蕭瑀、豆盧寬等人到得還要早一些。”

Www ⊕т tκa n ⊕¢ Ο

此爲李淵親侄李奉慈,其父李湛早逝,幼年得到李淵撫養,從小和李建成、李孝恭、李元吉等人一起長大。但爲人遊手好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着紈絝子弟的生活。唐朝建立後,封爲勃海郡王,家中妓妾數百餘人,人人皆是衣羅綺,食必粱肉,朝夕絃歌自娛,驕侈無比,深爲李淵所厭惡。

李淵斥道:“你只顧吃喝享樂,置家國大事於不顧,哪認得清朝中大臣?今朕賜爾絹二百匹,可各買經史習讀,務爲善事!”

“謝聖上。”李奉慈道謝一聲,訕訕地閉上了嘴巴。

李淵懶得理會這沒出息的傢伙,轉首道:“道興你說。”

李道興仔細確認了一下,對李淵道:“聖上,您要找的人,已經全到了!”

“好、好、好!”李淵到座位上坐下,李又問道:“李神通和李高遷、李開遠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

“回聖上!”李道興拱手道:“淮安王一刻前差人來報,其大軍已經埋伏在宮城東北,只等陛下號令即可殺向武擔山。”

“嗯。”閉目養神的李淵又問道:“李高遷和李開遠呢?”

李淵剛說到這裡,一名旅帥服飾的武官急急忙忙的跑上承天門,站在門口的內侍仔細詢問了一番,領着他匆匆走了進來。

“末將劉師立,奉李高遷、李開遠將軍之命,前來回報聖上,元從禁軍已經集結完畢,隨時可以行動。”來將行禮道。

“朕知道了,下去準備吧。”

“末將遵命。”劉師立施禮告退。

李道興看向李淵,等候着他的旨意。

……

承天門外,前來參朝的官員越來越多,平時這個時候,宮門早已打開,叫官員到朝房茶室等候,而今天的承天門卻依舊緊閉,這使許多官員感到詫異,聚在一起議論紛紛着,有人向城樓上不斷觀望。

這時,天邊陽光光線破雲而出,正照在金壁輝煌的承天門上,官員們又發現以前鐘鼓報鳴聲今天也沒有,雖然他們沒有準確記時之物,不過通過承天門上的光線判斷得出鐘鼓聲的聲音已至。

然而鐘鼓之聲遲遲未至,這異常的樣子,讓人不得不多想。

官員們都發現極爲不妥的一幕,紛紛擁到宮前,有些官員拍打宮門,向宮中喊話。

……

城樓之上,李道興又追問了一句:“聖上?”

“元吉還沒來嗎?”李淵有些心不在焉的問道,他也不知爲何,方纔有一種心驚肉跳之感。

李道興忙道:“回聖上,齊王兄尚未至此。”

“不等他了。”李淵的身形微微震動了一下,沉聲道:“開始吧。”

“喏。”

李道興向門口揮了揮手,老宦官立即把拂塵一揚,兩個小內侍向一旁的鐘鼓和鼓樓急奔而去。鼓鍾司的太監揚聲道:“鳴景雲鍾。”

“當、當、當。”幾名內侍扶起撞鐘大木,向懸掛在鐘樓中的銅鐘撞擊。

“鳴聞天鼓。”這一刻,鼓鍾司大太監有一種千軍萬馬皆有手的豪氣。

“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樓上的內侍也擊響了一排大鼓,八個人動作整齊如一,每一槌下去,都給人一種整齊劃一的韻律美感。

成都城中各處負責擊鼓揚鐘的役人早就等了許久,只是承天門遲遲未響,是以只能默默的等待,此時聽到承天門已經奏響了鐘鼓,頓時滿城鐘鼓紛紛應和而起,一時間,整個成都城都在鐘鼓聲迴盪聲中,這也意味着一天的朝會正式開始了。

也提醒尚未抵達的官員抓緊速度,以免誤了點卯應名之時。

門前靜候的官員們頓時疑慮頓消,紛紛整理衣冠,排列整齊,準備等候承天門大開,入宮見駕。

也在鐘鼓聲響之際,埋伏在宮城北側的左右御林衛,埋伏東夾城太倉、掖庭宮的元從禁軍傾巢出動,沿宮城兩側向承天門猛撲過來。而由李神通負責的城外軍營之兵也向武擔山方向進軍。埋伏皇城朱雀門兩側,鴻臚寺、太常寺的士兵則是向北部的承天門壓了上來。

隨着士兵紛紛出動,文武百官目瞪口呆,一個二個傻了一般,就這麼眼睜睜的看到甲冑鮮明的士兵,將相國陳叔達、豆盧寬、蕭瑀,以及唐儉、宇文士及一干大臣被捕。很快,承天門前的文武百官就少了許多。

已經晉升爲御史中丞的韓志也被嚇到了,這種利用“宰牛刀”對朝中文武大動干戈的大場面,他是頭一回看到,一時間也被李淵的大手筆驚得張口結舌,心中不由暗想:“聖上和朝中大臣都說我韓志是潛入僞唐的大奸細,照這架勢來看,李淵這傢伙纔是僞唐最大的奸細啊!這明顯就是要把僞唐朝廷折騰得上下離心、惶恐不安才甘心。與他這手筆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拍馬難敵。不過這傢伙太能搞事了,難道就不怕僞唐被他這麼活生生的折騰死?”

就在這時,承天門開了一道側門,一名內侍走了出來,目光在人羣中掃視一眼,揚聲道:“聖上有旨,宣御史中丞韓志承天門見駕!”

“微臣遵旨!”韓志精神大振,心知他的機會來了,不管李淵是怎麼想的,反正對他而言,眼前這起事件都是搞亂僞唐中樞的天賜良機,把守在門前的士兵等韓志入內,立即命人將側門關閉,並頂上巨大條石。

這一舉動,也令韓志意識到僞唐朝廷有了大變,他務必要藉此機會將僞唐王朝的中堅力量一網打盡,從而給大隋收復益州開創大好局面。否則,如何對得起打下良好基礎的李淵啊?

當他登上承天門,見到的李淵的時候,發現對方神態平靜、從容不迫,似乎這一切事件與他毫不相干似的。

李淵那種沉穩與從容,讓韓志煞是無語,連忙上前行禮道:“臣韓志,參見聖上。”

“韓卿!”李淵眯着雙眼道:“昨天夜裡,有人投書東宮,相約於兩日後兵變逼宮,企圖擁立皇儲登基,朕今天抓捕的這些人,都有參與謀反的嫌疑;這些人,朕現在就交給你了。”

“微臣遵旨。”韓志一臉虔誠的行禮。

“這些人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如果謀反屬實,究竟還有多少人是他們同黨。”李淵微微向前傾着身子,加重了語氣:“這件事情異常重要!朕不想每天生活在惶恐之中,不想在睡夢中被亂兵攻進朕寢宮,迫朕退位。”

“聖上大可放心,微臣一定會把叛黨的所有同謀一律揪出,以讓聖上高枕無憂,我大唐社稷穩如泰山。”韓志不動聲色的說着,心下卻是一陣狂喜:剛纔在人羣中,他已經見到被抓走的,多爲僞唐王朝有能力的人,關鍵是涉及的人員,還包括了陳叔達、蕭瑀、豆盧寬這三位相國,而他們代表着一大羣人的利益關係,若是一一扭出,安上謀反之罪,就能假李淵之手將之除去,這樣一來,僞唐王朝必將傷筋動骨

“嗯。”李淵點了點頭,沉聲道:“朕的原則是寧枉毋縱!”

“喏。”韓志明白李淵的心思,這也是他之所願,當初在主審劉文靜一案時,他就扮演了酷吏的角色,藉機殲滅了許多李淵看不順眼的人,這才受封爲御史中丞。而這一次,李淵直接點明要“寧枉毋縱”,無疑是給了他一把鋒芒畢露的神劍。

“去吧。”李淵揮了揮手,韓志躬着腰一步步退下,直到退出了門口,這才轉身離開。

李淵望着韓志離去的背影,出神了一會兒,忽然憤然道:“爲何總是有人要背叛朕?劉文靜等人,當年不過都是卑微小吏,是朕給了他們機會,是朕讓他們由卑賤而顯貴,是朕讓他們身着朱紫、位極人臣。想不到他們在國難當頭,一個二個都想奪朕的江山。這是一羣喂不飽的白眼狼,無恥之尤。”

李道興小心道:“聖上,真相尚未查明,還是等韓中丞審過之後再說。”

“你還小,你不懂的。”李淵搖了搖頭,憤怒的說道:“哪會有假?怎麼可能會有假?這些年來,他們見我大唐王朝國勢不振,巴不得大唐王朝的天早一點坍塌,關隴貴族裡的獨孤派如此、關隴士族如此、山東士族也是如此,如今,輪到朕一手提拔上來的人了。”

“……”李道興還是個半大孩子,不知從何安慰這位傷心欲絕的皇帝。

這時,負責緝拿亂臣賊子的檢校左武侯將軍杜君綽一身戎裝,大步走進承天門城樓,行禮道:“聖上,末將已將一干叛黨拿下,特來複旨。”

李淵欣然道:“立即把他們押往武川司官邸,交給御史左丞韓志審理。”

杜君綽應道:“末將遵命。”

李淵聽說叛黨同謀已被抓捕,心絃爲之一鬆,疲倦杳至紛來,起身吩咐道:“回甘露殿。”

“喏。”衆人隨駕而動。

李淵昨晚先是與尹德妃過了牀第生活,入眠不久,就發生了這等大事,他心情忑忑、一夜難眠,等到天亮又急忙急火的安排抓捕事宜,等他回到甘露殿的時候,已是疲憊不堪。

文武百官都被承天門前的一幕嚇得魂飛魄散,好不容易等士兵退走,可皇帝卻沒有召見他們,他們如沒有頭的蒼蠅,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聚在門前急急議論一番,決定由相國裴寂、兵部尚書趙慈景去見天子,詢問事情緣由。

可是他們到了甘露殿的時候,李淵卻一個不見,只是讓李道興到皇族子弟出面,向大家通報情況,便到甘露殿後殿安歇養神了。

雖然還有很多事想做、要處理,但畢竟是個快到六十的人了,而且這些年國勢不振、內憂外患,高度的忙碌消耗了李淵太多生命力,他現在實在是支撐不住了,只能抓住最緊要的安排安排。

皇帝不上朝、不理政。朝中文武一概不見,但他們卻不敢走,若是皇帝召見,而不能及時見駕,說不定要被治個大不敬之罪,於是三三兩兩的各回皇城,心不在焉的處理着本職政務。

待到形勢明朗,人聲鼎沸的太極宮慢慢歸於平靜。因爲昨天夜裡一番折騰,宮城內也沒能夠安枕無憂,這時事情終了,除了有職司在身的人,其他人大多呵欠連連的去睡了回籠覺。

太陽初升之時,霧氣氤氳的宮城陷入了一派祥和的景象。

就在這看似祥和的氣氛之中,太極宮北大門玄武門卻有了動靜。

……

一般來說,皇宮的佈局都是沿着南北向軸線對稱排列,分爲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是皇帝聽取朝政、舉行宴會的宮殿和官署,內廷則是皇帝和后妃的寢宮和花園,是帝王后妃起居遊憩的場所。而最關健的是外朝位於皇宮南部,內廷則處在皇宮北部。因此皇宮城牆北面諸門就對內廷的安全起着主要的作用,這其中作爲北面正門的玄武門,更是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爲控制了玄武門便可以縱兵入內,以少量精兵控制內廷,而控制了內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從而一朝中樞,繼而延伸到整個國家。

當初楊侗殺入關中之時,便是通過大興宮的玄武門殺入甕城,再由玄重門進入宮城,對李淵來了一個斬首行動,結果是一把大火將宮城燒了個乾淨,順便還把李淵的皇子皇女和嬪妃抓了一大半,若非是楊侗覺得李淵還有使用價值,先行縱火製造混亂,恐怕李淵也在那場斬首行動中成了俘虜。

而到後來,李淵爲了奪回關中,凝關隴貴族、山東士族的死士爲己用,企圖效仿楊侗,將他殺死在大興宮內;爲了引走隋軍士兵,動用了數萬名死士從正面攻打朱雀門,而竇琮、裴律師則帶着一支精兵從背後的玄武門殺入大興宮,若是將楊侗殺死,潛伏在扶風的竇抗軍便會奪取大散關,放唐軍入關,而潛伏在北地郡的馮立軍則截斷關中與雍北的聯繫,然而楊侗事先得悉,來了個將計就計,把這些潛伏在關中大地的敵方勢力一網打盡,取得了穩定關中的決定性大勝,致使李淵藏在關中的勢力消耗殆盡。

成都城的太極宮也是坐北朝南、前朝後寢的格局,玄武門一旦失守,則內廷失寧,所以玄武門的守將皆爲皇帝心腹親信,吃過一次虧的李淵,自然也將玄武門視爲重中之重,其所任命的守將乃是敬君弘。

敬君弘早在李淵還是太原留守之時,就已投奔於他,在李唐平定魏刀兒等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李淵於晉陽起兵,他又在佔領幷州、關中的大小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功被李淵封爲驃騎將軍,還獲得了黔昌侯爵位。

能將玄武門這個門大門交給敬君弘,足以證明李淵對敬君弘的信任。擔任敬君弘副將的中郎將呂世衡也同樣是李淵的心腹。

然而李淵所不知道的是,這兩人早就被李世民收買了。

李淵信任這兩人不假,但是他的位子實在太高太高了,接觸的都是達官顯貴、宰相大員,以至於忽略這兩個小人物。

小人物是人,也要生存、也有野望。

敬君弘、呂世衡最初,的確對李淵的信任感恩戴德,然而李淵忽略他們太久了,當他們見到同僚,甚至以前的屬下的地位都比他們高,自然不甘心當個守門的。他們也想晉升、也想當高高在上的大將。

但是李淵卻把他們忘記了,導致這麼多年下來,他們還是個守門的,不滿的情緒早已在心頭滋生,也是抱着這份不甘,以及對李淵的失望,面對李世民的拉攏,兩人毫無抵抗之力,早先就在殷開山的拉攏之下,暗中投靠了在戰爭中結下戰友情誼的李世民,成了李世民潛伏在李淵身旁的殺招。

當兩人得知李世民將要秘密殺回成都城的消息之後,便默默等待着時機。

早在兩天前,李世民已經派出殷開山與他們取得了聯繫,說是李世民會設法將京城軍隊引開,然後再從玄武門入宮,控制內廷。

敬君弘、呂世衡聞訊,便按照殷開山的安排默默準備着,經過他們步步調整,李淵的其他心腹之將皆被他們安排在今天輪休,然後悄悄將李世民的兵安插進了軍中。其他人均知敬君弘、呂世衡是皇帝的親信,也沒絲毫懷疑,就去城中享受難得的休假時光去了。

就在昨夜後半夜,兩人在得到李淵緊閉玄武門、不許任命令不久,便知道事情開始了。緊接着皇城那邊就發生了大動盪,皇帝竟然真如預料那般將軍隊都調走了。整個宮城,只有他們屯營兵在鎮坐,這與李世民所說的所說的計劃環環相扣、一來一往,竟爾是天衣無縫。

待到李世民帶着數百名精兵出現在城下,已經將守軍換成心腹或是李世民之軍的敬君弘、呂世衡,毫不猶豫打開門戶,將李世民和他的人馬無聲無息迎入宮中。之後又將玄武門、玄重門關死,防止其他大軍前來奪門。

——————

懇求月票、推薦票!

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084章:李靖之遠謀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740章:人心各異第136章:內鬥的種子(求收藏推薦)第784章:敢問路在何方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024章:血戰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844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995章:亂象叢生第442章:李密特使第235章:疏導第405章:武士爭鋒第484章:緊急行動第039章:天賜猛將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001章:大隋楊侗第857章:我闖大禍了,我完蛋了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378章:裴矩思退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303章:兒女雙全第017章:王世充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737章:啓用虎弟第289章:那一夜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097章:太宗武皇帝第379章:問策裴矩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404章:武舉開幕第053章:文人的殺氣第461章:誘餌?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158章:不看僧面看佛面(求收藏推薦)第120章:敲詐第295章:關隴的黃昏第189章:不尋常的味道(求訂閱月票)第285章:有舍有得第076章:殺虎關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504章:‘滅世’神刃執在手(八千字大章奉上)第812章:殺是不殺?第123章:新錢第663章:逃出生天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082章:血染汗庭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151章:關隴權貴施壓(求收藏推薦)第675章:裴矩解惑,世民遇刺第628章:鄴城諜影第406章:大隋暴徒第438章:自作孽不可活第352章:人倫慘劇第849章:千年氣運大航海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289章:那一夜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489章:戰幕再啓第527章:論戰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718章:走火入魔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268章:殺出奴性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086章:順勢而下第742章:栽贓陷害第749章:定策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175章:頡利登基(求收藏推薦)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713章:失之五里第961章: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629章:轉輪教之真相(祝賀共和國軍人一生平安)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542章:‘萬’國朝隋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862章:千秋殿定千秋第579章:凱旋之師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706章:出兵第733章:偏見第118章:整頓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