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

蛇王吉元伽戰死陣前,山寨土兵紛紛敗退。這盤蛇寨素以使用毒蛇著稱,蛇王吉元伽也是名震一方的蠻邦首領。蛇王陣亡,山寨的土兵潰退到木柵之後。

劉方、慕容三藏統帥前軍將士猛攻木柵,土兵在寨中投下成框的小蛇,恐嚇隋兵,沒想到渾身雄黃味的隋兵毫不畏懼,薰的毒蛇不敢近前。而後隊的隋兵,早已備下火弩火箭,搭弓上箭,明火焦燃,點燃了搭建山寨的木欄。毒蛇怕火比雄黃還勝三分,小蛇紛紛避開火源,竄入山中。

盤蛇寨的土兵,見羣蛇也不能阻擋,丟盔棄甲,棄了山寨,四散逃命。劉方、慕容三藏縱火燒了盤蛇寨。

一場烈火,盤蛇寨瞬間化爲灰燼,土兵死傷無數,投出的毒蛇四散潛走,還在筐中的大小蛇莽,被隋軍烹食宰殺。真可謂:

烈焰熊熊戰火燒,人蛇亂舞奪路逃。

灰飛煙滅萬念碎,踏平蠻邦雄心高。

劉方、慕容三藏率兵乘勝出兵,翻過大黃山,一條江水呈現眼前,那位漢人神醫孫平章看着滔滔江水,摸着鬍子說道:“此江名曰闍黎江,沿江西進,便是交趾城。”

劉方道:“幸虧孫先生,一路指點迷津,本官願拜先生爲軍師,一同前往交趾,功成之日,我定當在皇上面保舉。”

孫平章作揖謝道:“豈敢豈敢,老朽只不過是治病的郎中,並非精通兵法戰策,豈能勝任軍師之職。”

劉方道:“先生不願爲官,我也不可勉強,只是南蠻僻壤,一路險象環生,若無先生,這一路之上只恐困難重重?”

孫平章道:“雖說南蠻土人善用奸邪之術,但大隋天威所向披靡,當地的漢人,自會擁戴相助,人心所在,何必顧慮?”

劉方、慕容三藏聽了,點頭稱是,謝過了孫平章,率兵出征。大軍分兵兩路,水陸並進,沿着闍黎江水流,一路西進,殺向交趾城。

隋軍大舉進兵林邑,一帆風順,勢不可擋。林邑國都城交趾得到消息,滿城人心惶惶,交趾的皇宮名叫南聖宮,宮廷裡面燈火昏暗,死氣沉沉,氛圍凝重,林邑國國王名叫梵志,站在大殿門前,無助的望着殘陽,焦慮的思量着禦敵之策。

林邑國的大國師名叫黎次,看着梵志心慮如焚,進言道:“陛下,大敵當前,闍黎江沿途又無險要,需立刻調兵阻擋隋軍。”

梵志倒揹着手說:“朕以爲林邑遠在南越,天高皇帝遠,隋主楊廣鞭長莫及,沒想到盤蛇寨的土兵才堅持幾天,全軍覆沒,燒了個淨光。”

梵志轉身看着林邑國的文官武將,一個個無計可施,只有國師黎次言道:“如今隋軍勢如破竹,陛下不如祭出鎮國重器,抵抗隋軍。”

梵志道:“國師指的什麼重器?”

“六詔戰象。”

梵志一愣,斜着眼想了想,緊繃着臉龐問道:“毒蛇尚不能阻擋,六詔戰象又能有幾分勝算?”

黎次道:“陛下,雖然我邦有善用毒蛇高手,那些中原人也有精通養蛇的高人;但大隋地大物博,卻沒人見過戰象,若是祭出六詔戰象,隋軍不被踩死也會被嚇死。”

梵志聽了這番話,覺得自己麾下的六詔戰象,獨一無二,立刻傳旨,命國師黎次統帥六詔戰象,迎戰隋軍。

所謂六詔戰象,也稱南蠻戰象,便是指的雲南邊陲的亞洲象,當地蠻族分爲六大部落,分別爲即蒙雋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因爲林邑國與六詔臨近,所以通過交易大象,當做林邑的鎮國神獸。

隋軍瀕臨闍黎江,而西岸已隱隱約約看到有林邑土兵紮下的營盤。兩軍隔江對持,劉方、慕容三藏所率一萬五千兵士在闍黎江東岸紮營。此時黎次率兵早已在江水西岸,設立柵欄,布兵迎戰。

劉方、慕容三藏率領幾個副將,隔江觀望,劉方心中暗喜,言道:“我觀蠻兵營寨,無形無陣,兵將混雜,衣着不一,定是烏合之衆。”

衆人遠遠望去,確是如此,慕容三藏言道:“闍黎江這幾日瘴氣時有時無,何不借着掩蓋江面生起瘴氣之時,乘戰船渡江,震懾蠻兵。”

“嗯”劉方道:“傳令舟師,準備渡江。要多備旌旗鑼鼓,待到臨近江邊時揚旗擊鼓,大噪聲勢,打個措手不及。”

“遵命!”

將令傳下,等到次日瘴氣凝聚江面之時,隋軍戰船藉着江面上的瘴氣,隱蔽渡江。西岸的這些土兵,皆是國師黎次招募了一些蠻夷土人,組成兵馬,屯兵闍黎江西岸。

西岸的土兵防守懶散,並無多少防備,眼看隋軍迫近闍黎江西岸,忽然江面動靜大作,旌旗蔽日,鼓聲震天,大小戰船,一字列開,齊頭並進,來勢洶洶。

林邑小國這些蠻人土著,哪裡見過這般陣勢,大呼小叫,手足無措。慕容三藏揮舞大槍,在船頭高聲喝道:“過江殺敵,全在今日,隨我來!”

慕容三藏第一個跳下船板,身後衆將士,左右跟隨,一起殺出,衝向敵營。各艘渡船戰鼓雷動,隋軍喊殺驚天動地,岸上的南蠻土兵呆若木雞,被殺來的隋軍衝的七零八散,交戰少時,便已膽戰心切,一戰擊潰,土兵大敗,丟棄了營盤輜重,落荒而逃。這纔是:

瘴氣籠籠似霧蒙,暗流盪漾探水聲。

海蛟出水越堤岸,猛龍過江更威風。

щшш¤ тт κan¤ C〇

慕容三藏率兵突襲,拔得頭籌,旗開得勝,劉方率大隊人馬陸續登岸麼,繳獲了土兵輜重無數,率兵向東,乘勝追擊。

走了二十多裡,老將慕容三藏言道:“林邑地勢複雜,林草叢生,本有天時地利。而蠻兵卻一戰擊敗,便不見蹤影,只恐有伏。”

“南越地勢複雜,不如排成一字長蛇陣,長驅直入,一面被困。”

“所言極是。”

慕容三藏立刻喊話傳令:“傳令改爲一字長蛇陣,長驅直入。”

軍令傳下,跟隨的大隊人馬,多數停止腳步,原地等着一隊一隊人馬拉成一字長蛇陣,隊形正在變換之時,忽然遠傳傳來幾聲悶響。

劉方問道:“莫非林中有牛?”

“如此沉悶,不像是牛呀。”

正在四處張望之時,忽然見遠處幾棵小樹折倒,地面如同地動山搖一般。忽見遠處,冒出幾頭怪物,震撼而來,劉方驚呼:“此乃何物?”

有熟悉南越蠻幫的兵卒言道:“南蠻巨象!”

大象在古代是難得一見的巨獸,隋軍之中,多數人不曾見過這巨獸,嚇得一時都不知所措。只見幾十頭大小不一的戰象,蠢蠢而動,驚悚之時,又見兩側也有數頭戰象,大象身後緊跟着林邑土兵。慕容三藏道:“此象非常人能勝,當速速撤退,再定良策。”

劉方立刻命後隊改前隊,全軍回撤,撤走沒多遠,又見退路被戰象封死。衆人惶恐無奈,驚慌失措之時,慕容三藏喊道:“巨獸未必識人,快於土兵混戰,再設法突圍!”

劉方揮起大刀,喊道:“戰象雖猛,但動作遲緩,快快隨我來。”

隋軍將士四散而開,一齊衝出突圍,繞過大象身後,與那些跟着土兵混戰一團。喊殺四起,象吼驚天,但大象一時分不清敵我,只得來回打轉。

幸好戰象數量有限,才使得劉方、慕容三藏殺出一條血路,敗退回去。退潰了十里多遠,眼看前面一片樹林,樹木粗壯,戰象難以折斷。劉方道:“前面樹林,大樹粗壯,可阻戰象,速到林中休整。”

撤退到這片林中,慕容三藏清點了人馬,對劉方說道:“此戰折去不少人馬,恐怕難以與戰象爲敵。”

劉方吃了敗仗,沮喪懊惱,問道:“戰象龐大,如之奈何,慕容將軍可有良策?”

慕容三藏眺望四周,言道:“末將之見,戰象雖是龐大,但不如馬匹快捷,龐大笨重。不如深挖陷阱,誆騙追坑,再用亂箭射之。”

劉方聽得此計,樂道:“妙哉,馬匹中箭能受驚,我料戰象也能受驚。”

慕容三藏說:“此處樹林,大樹壯碩,就在附近設坑,此林進可攻,退可守。”

“就依照將軍之計,在此林旁邊深挖三丈大坑。”二人商議已定,便傳令衆將士,挖坑設伏,各備弓弩,準備與戰象決戰。

南越地勢多變,雜草敗葉,四處皆是,慕容三藏差遣兵士,深挖三丈大坑,枝葉雜草,泥塊土漿,掩蓋地面,真假難辨。劉方則伐木造箭,準備弓弩,在深坑四周,佈下埋伏,誘敵伏擊。真可謂:

挖下深坑陷虎豹,撒開香餌釣金鰲。

地沉九尺誅猛獸,管教南蠻一團糟。

大國師黎次使用戰象初得勝果,志得意滿,大爲狂傲,與麾下的副將和馴獸師圍坐中軍大帳,點燃篝火,一起割肉喝酒,正不亦樂乎。只見一個土兵急匆匆跑進來,說道:“稟告大國師,隋兵又捲土重來。”

黎次哈哈大笑,將一塊肉扔在桌案上,說道:“哼,隋軍不自量力,頭一戰吃虧,還敢再來送死,老夫定讓他們有去無回。”

大國師黎次點齊人馬,集合戰象,一聲喝令,土兵聲勢浩大,出營迎戰,氣勢洶洶,令人膽戰心驚。

率隋兵前來的正是慕容三藏,一看林邑國的兵馬先到的是馬步軍,慕容三藏言道:“步兵壓陣,騎兵隨我來。”

慕容三藏率領騎兵,衝殺出來,那羣土兵豈是隋軍的對手,一場廝殺便被打的落花流水,敗退散開。

土兵剛剛退去,就見幾十頭戰象呼嘯而來,直奔隋軍陣前。慕容三藏喝道:“戰象來矣,快快撤退。”隋軍本來就是想誘出戰象,撤退早在意料之中,紛紛往密林方向退去。

此時劉方早有準備,傳令各軍,埋伏周邊,親率一隊兵馬,擊鼓搖旗,佯作聲勢。黎次率軍到來,見隋兵陣勢猶如先前,心中大喜,傳令道:“我遠觀隋兵,陣法依舊,不過如此。傳令戰象衝擊,一鼓作氣,老夫親自壓陣。”

一聲號令,三軍齊出,林邑國的兩萬兵士,在戰象掩護之下,揮戈舉刀,紛紛殺出。慕容三藏早已布好陷坑,只待蠻兵中計。果然,戰象衝來,步伐沉重,一腳蹬空,陷入深坑,陷坑有一丈多深,怎想戰象笨重,在坑中掙扎,難以脫身。

正在戰象進退兩難之時,慕容三藏調轉馬頭,下令放箭,只聞嗡嗡作響,箭弩齊發,一通亂箭,射的戰象無處藏身,後面的戰象掉頭亂竄,反使跟隨在後的蠻兵,躲閃不及,踩踏如泥,死傷無數。

劉方見戰象與蠻兵自相踐踏,陣腳大亂,進退無序,劉方對麾下兵馬喝道:“蠻兵猛象,不過如此,隨我殺來!”

只見隋軍士氣大振,兵馬殺出,此番卻把蠻兵戰象殺的無處躲藏,大國師黎次一個不留神戰馬被大象撞到,栽倒地上被亂象踩死。土兵大敗,隋軍大勝,被俘蠻兵多達萬人。這纔是:

戰象數噸震乾坤,落地起風驚煞人。

挖開深坑陷猛獁,擺設強弩破獸陣。

第13回 晉王爺求賢邀諸葛,蕭王妃無才惹獨孤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53回 德教殿淫詞戲臣妻,白土崗放煙阻頑敵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爲兵獻計招安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156回 成象殿進諫述志賦 瓊花池吟詩獻歲宴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90回 戰高壁趙子開喪師,據幷州皇甫誕舉義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第108回 演百戲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計,讒言惑主蜀王幽禁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57回 御書房老臣言密計,驍果營奸黨統禁軍第122回 獻駱駝舉兵徵西域,平響馬老臣病淮南第13回 晉王爺求賢邀諸葛,蕭王妃無才惹獨孤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7回 崔弘度過江說聯姻,韋超盛占卜測生辰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3回 東平王臨終送孤女,西樑國降旨平凶宅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117回 鬥猛牛隗不羣揚威,遣御馬諸葛穎獻計第124回 斬小王踏平臺窩寨,收舊部重回陀螺洞第96回 衛文升易服返寧陵,隋煬帝賞梅遊東園第163回 詐降策老臣投汜水,緩兵謀義軍調童山第138回 來護兒伏擊過羊嶺,楊玄感絕命葭蘆戍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66回 宋嬤嬤探訪建康府,宇文述一請光宅寺第52回 賀若弼潛兵擒黃恪,陳後主迂腐失戰機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61回 諸葛穎反間懸咒詩,鄱陽王自戕圍帥帳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23回 衆皇親赴宴寧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園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榮,仁壽宮蕭妃傳密信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148回 出僞證冤案斬李渾,進諫言暴君殺忠臣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143回 破卑沙挑殺尹靖直,求議和遣返斛斯政第110回 出塞北揚威會部盟,巡長城密議修馳道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8回 重團圓太子尋草窟,謀奸計叔侄會王府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節義,蕭皇后妙筆寫風華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138回 來護兒伏擊過羊嶺,楊玄感絕命葭蘆戍第97回 橫渡南海討伐林邑,盤鬥蛇寨兩戰隋師第73回 宇文述賭博行賄賂,兩兄弟猜字擁晉王第180回 宋金剛作亂刺太妃,康蘇密平叛保後隋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68回 重興佛院三請智顗,木舍訪賢潘徽獻計第130回 長城賦詩一徵高麗,勇渡遼河血戰強敵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第93回 御書房賦詩勵楊廣,平陽宮狐錦贈宣華第8回 重團圓太子尋草窟,謀奸計叔侄會王府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136回 魚俱羅殺宮起異志,樊子蓋斬將立威名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130回 長城賦詩一徵高麗,勇渡遼河血戰強敵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59回 午朝門縛殺來護兒,成象殿縊死隋煬帝第113回 河間王義釋張鎮周,隋煬帝開挖永濟渠第3回 東平王臨終送孤女,西樑國降旨平凶宅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東郡,誘敵船劫營狼尾灘第7回 崔弘度過江說聯姻,韋超盛占卜測生辰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節義,蕭皇后妙筆寫風華第138回 來護兒伏擊過羊嶺,楊玄感絕命葭蘆戍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76回 訪城南段達誘故交,別京師楊廣哭皇后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133回 諸葛穎遺計救敗軍,魚俱瓚虐俘犯皇后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營,收雁門險計降奇兵第80回 五皇子請兵雁門關,獨孤後命終寧安殿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