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入主長安
意外之喜,使得苑君璋差點激動得哭起來,直到蘇遊說有條件時,這才終於冷靜下來,故作平靜地問道,“將軍請講。”
蘇遊點了點頭,當即看着苑君璋說道,“我的第一個條件是,我只提供人馬和手/雷,他們所需的糧草均由你們提供。”
苑君璋毫不猶豫地點首道,“這個自然。”
蘇遊緊接着說道,“我的第二個條件是,我給你們支援的人馬不得打散編制,且由我指定的人指揮.......”
“不打亂編制我可以做出保證,可若是沒有統一號令的話.......”苑君璋有些猶豫起來,一方面是蘇遊的援軍戰鬥力很強大,他不容有失。
另一方面,蘇遊的援軍呆在身邊也是個不安定因素啊,他們可以與自己一道對抗李唐,同樣也可以直接對自己一方發起攻擊。
蘇遊的援軍太過強大了,任由他們信馬由繮肯定是不行的,指揮權一定要在自己這一方。
“你是擔心我這些人對你們不利嗎?放心好了,我真要與你們爲敵的話,光明正大地來也不會費多大的事.......”蘇遊顯然看出了苑君璋的擔心,隨即有些不屑一顧地說道。
苑君璋當即有些尷尬起來,蘇遊這話說得實在是太刺耳了,可現在形勢比人弱,自己那點小人之心實在不能拿出來作爲拒絕的理由。
苑君璋點了點頭,忙分辨道,“將軍誤解在下了,在下只是覺得統一號令比較好,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嘛;如果將軍派出的人能保證配合我們的行動的話,我原則上統一將軍的這個要求。”
蘇遊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直接提出第三個條件,“我希望我的援軍能夠跟隨尉遲敬德的人一起行動......”
“尉遲敬德?爲什麼?”苑君璋當即一愣,有些不解地問了起來。
按照苑君璋從劉武周處得知的尉遲恭的底細,尉遲恭早年間曾與蘇遊同在齊王楊瑓處任職,後來尉遲恭回到東都加入了某個亂黨組織,隨後成了齊王的敵人.......
對於亂黨什麼的,這念頭已見慣不怪了,但十年前還是挺嚴重的;尉遲恭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也多虧了劉武周,這也是他後來跟着劉武周的原因。
“沒有什麼爲什麼,你就說行不行就好,若是不行的話,咱們的結盟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必要了。”蘇遊卻不回答他,而是斬釘截鐵地硬氣起來。
苑君璋倒沒想到蘇遊這麼看好尉遲恭,當即笑道,“將軍多慮了,這根本就不是問題,敬德與我們是生死兄弟,將軍的援軍跟隨他行動,也就相當於跟我們行動了。”
蘇遊點了點頭,不再與苑君璋做無畏的口舌之爭。
苑君璋等了好一會,才又鼓起勇氣道,“不知將軍什麼時候可以出兵?”
蘇遊答道,“五日之內吧,苑先生稍後就可以給武周兄確切的消息,讓他派人到井陘關接應即可,至於其他的細節問題,我會派人與你詳談的。”
苑君璋這次與蘇遊會面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此時聽着蘇遊有送客之意,當即起身告辭。
蘇遊也不留他,當即讓人把他帶去與裴世矩詳談合作之事去了,一面又讓人把王宣請來,他便是蘇遊心中帶領援軍的第一選擇。
蘇遊已經在內部通報了立國的消息,所以有權利自主任命官員,當王宣到來之後,蘇遊先是任命他爲鷹揚郎將,而後便把支援劉武周的命令派了給他。
大隋的鷹揚郎將相當於後世的萬夫丈,手底下的兵少則一萬多則幾萬,所以一聽蘇遊任命他的時候,王宣當即熱淚盈眶,對蘇遊這個伯樂自是心中感懷。
可王宣聽說蘇遊只給他五百輕騎,而且是去支援劉武周時,他臉上的神色便有些陰晴不定了。
先不說鷹揚郎將只帶五百輕騎的事,單說去支援劉武周就令王宣有些尷尬的。
劉武周曾是王宣的舊主,因爲王宣發誓要滅突厥而劉武周投靠突厥,所以他們才分道揚鑣,可現在蘇遊卻希望他們能夠共事,這實在讓他難以接受.......
不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爲第一天職,王宣不管心中如何牴觸蘇遊的命令,卻還是帶着蘇遊爲他安排的五百士卒開始往劉武周的地盤進發。
就在蘇遊和苑君璋算計李淵的地盤太原時,李淵在西京長安迎來了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
早在十多天前,李淵佔據永豐倉,隨後像李密和劉武週一樣開倉放糧大賑饑民。
隨後,在李玄霸的開路之下,李淵率中軍抵達抵達灞上,停在長安春明門的西北,又與李世民和李建成率領的大軍會合,總兵力達到了二十餘萬人。
李淵下令全軍住進營寨和堡壘之中,不得出營騷擾當地村落,不得侵擾當地鄉民,要做到秋毫未犯;他並沒有下令攻城,而是等待城內的隋軍主動請降。
李淵多次派使者進城,向城中的大隋高官們述說自己尊隋的本意,此來正式爲了擁護代王爲主,希望城內的守軍不要抵抗,可他這些掩耳盜鈴般的說辭又怎能說服城內的守軍?
理所當然,長安城內的代王楊侑以及文武百官遲遲沒有向李淵投降,實際上是在等待屈突通的援軍;他們認爲如果屈突通打回關中,長安的近十萬守軍再反攻出去,李淵的二十萬亂軍根本不在話下。
李淵之所以對長安圍而不攻,何嘗沒有河東的屈突通突然打回來使自己首鼠兩端的擔心?
理所當然,李淵的大軍與長安城內的隋軍開始對峙,這樣的日子一晃就過去了七八日。
過了這麼些天,李淵又有些後悔,要是早知道屈突通不會從河東打進來,自己早一點進攻長安的話,說不定現在長安城都已落入自己手中了。
李淵是不願承擔下達進攻命令的重任的,如果大軍進城,刀兵戳在宮闕上,飛箭射在代王的房樑上,天下人將怎樣評論自己呢?
李淵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他也與其他著名的政治人物一樣有着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既想當妓者,又想立牌坊。
然而,典型的政治人物總是有過人的政治智慧的,李淵雖然不願意承擔如宇文化及那樣弒主的惡名,但這並不妨礙他使用借刀殺人之策。
李淵暗地裡派人慫恿新附的將領,說是他們並沒有參加太原起義,所以他們的資歷和功勞是沒法和那些從太原就從龍的舊將相比,他們如果想和那些人平起平坐的話,現在就有一個機會擺在面前。
如今唐公受困於大義不好下達攻城的命令,你們何不主動擔負起攻城的任務,攻下長安之後送與唐公?
李淵之所以把這個意思暗示出來,一來是真想讓這些最近依附來的黨徒替自己拿下長安,二來也有借長安大軍消滅這些黨徒的意思在內。
如同孫華這種關中英雄,與後世辛亥年前後化身革.命黨的黨徒一樣,他們的本質是黑澀會,眼看這李淵革.命成功就想勞一筆戰爭財罷了,若是因此做了開國元勳其不美哉?
真正的革.命黨,對這些本地黑澀會的態度是很矛盾的。
他們在革.命的時候當然有一定的戰鬥力,但在革.命成功以後他們就會成爲大爺,像吸血鬼一樣盤剝新政.府和城中的百姓。
對於孫華這些人的投奔,李淵表面上是無比歡迎的,就像他同樣歡迎任何肯投奔他的革.命者一樣,實際上呢?李淵當然希望他們兔死狗噴、鳥盡弓藏。
不管怎麼說,李淵的流言傳出去以後,孫華等人大爲意動,他們甚至都不與李淵打招呼,就紛紛率領自己的本部人馬向長安城進攻了.......
這些黨徒的不聽命令、自行其是,也是李淵討厭他們的原因。
當然,孫華這些無組織無紀律的黨徒雖有幾萬之衆,但對長安城的守軍來說,照樣是個渣。
聽到孫華等人開始攻城,李淵親親自縱馬來到了長安城下;他見羣情洶涌無法阻止,只得順水推舟下達了總攻的號令。
而後李建成三兄弟率兵進抵城下,由李建成負責攻打長安城的東門、李玄霸攻打南門、李世民則攻打北門。
李淵下達命令,讓手下衆將立下軍令狀,對大隋的七廟及代王和一切宗室親戚不得有任何侵犯,有違反這些規定的將誅滅三族。
在攻城戰中,關中義軍的首領孫華不幸身中流矢陣亡,而發箭的正是李世民府中所養的神射手。對李唐的大業來說,孫華這個人必須死。
孫華是第一批投靠李淵的關中豪傑,在關中義軍中的聲望很高,大家都惟其馬首是瞻;一個威望過高的下屬,對主子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在孫華的統領下,關中義軍多次違背李淵的命令,這是李淵所無法容忍的。
要想將關中義軍整合成一支聽令行事、作戰勇敢的軍隊,就必須剷除這些山頭主義,而孫華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
孫華死後不久,李建成部下軍頭雷永吉率先登上長安城牆,守城的士卒隨之如大水沖刷的泥沙一般垮掉。
在廣闊的原野上,四處都飄揚着紅白兩色的李唐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