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渭水之盟不久,東部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反對頡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對其變革國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滿,另立薛延陀爲可汗。
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唐聯絡,並與頡利可汗決裂。同時東部突厥又遇到大雪氣候,牲畜大多被凍死餓死,突厥勢力漸弱。
唐太宗而此時的唐朝政局穩定,經濟得以恢復。
這時唐太宗也積極進行對東部突厥的備戰,甚至允許軍士在顯德殿內習武,培養了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
同時,唐朝還取得了恆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內蒙古烏審旗)等進攻東部突厥的基地。唐朝反擊東部突厥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貞觀三年,唐軍與突厥軍在白道展開大戰,突厥被打敗,屯營於磧口。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將李靖進攻定襄,大破突厥,俘獲楊正道及煬帝蕭後,將其送於長安,突厥頡利可汗孤身逃走。
隨後李靖又指揮唐軍擊敗突厥,斬首萬餘級,俘獲十多萬突厥人。李勣率領另一支唐軍屯於磧口,俘獲五萬多突厥人。
突厥頡利可汗騎千里馬想要逃到吐谷渾,唐朝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
唐朝的版圖擴大到了貝加爾湖以北, 原屬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而來投降於唐朝的則非常多。
水之盟是唐政府對突厥關係史上的一次勝利。
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條件下的作戰,從而穩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從此唐朝發展經濟、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是唐與突厥強弱變化的轉折。
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並且挑撥頡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與鐵勒諸部的關係。公元627年,東部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唐朝在公元630年,滅掉了東部突厥汗國。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而言,唐太宗在位的時候。及愛改寫史書所以具體的這裡就不知道了。
當然在這之後就分封了一系列的國公其中既有
唐朝全部國公:
胡國公秦叔寶
勳國公殷開山
譙國公柴紹
邳國公長孫順德
蔣國公屈突通
鄖國公張亮
邢國公劉政會
郯國公張公瑾
陳國公侯君集
鄂國公尉遲敬德
申國公高士廉
趙國公長孫無忌
樑國公房玄齡
宋國公蕭瑀
褒國公段志玄
夔國公劉弘基
萊國公杜如晦
英國公李勣
衛國公李靖
鄭國公魏徵
莒國公唐儉
樑國公狄仁傑
燕國公張說
越國公馮盎
齊國公高力士
盧國公程咬金
樑國公張睦
這些是大唐分封的所有國公。
還有李世民的24功臣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約599-659)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爲李世民信任。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591-640)其父爲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585-630)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爲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580-643)原爲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爲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李世民不以其呈辭激烈而從善如流,君臣典故垂範後世。
5.司空、樑國公房玄齡 (579-648)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爲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575-647)長孫無忌的親舅舅。高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髮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迴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爲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 (585-658)原爲劉武周部將,劉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衆將信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此後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爲太子。一度與秦叔寶近衛李世民,稱日月雙雄,二人出生寒微,忠貞仁勇,深爲民間愛戴,成爲後世門神。
8.特進、衛國公李靖(571-649) 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爲李世民所救。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深諳治兵制勝之要,李世民曾數度請教兵略,被輯錄爲《李衛公問對》,爲後世名將必讀兵學,該書馳名古今中外。
9.特進、宋國公蕭瑀(574-648)隋煬帝蕭後之弟。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終生爲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579-642)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參加歷次重要戰役。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582-650)遊俠,避兵役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爲戰功第一。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
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557-628)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降李淵,被封爲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爲戰功第一。
13.陝東道行臺右僕射、勳節公殷開山(57x-622)李淵舊部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爲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病身亡。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59x-638)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爲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樑師都。
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58x-63x)長孫皇后之叔,外戚。避兵役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59x-646)原李密部下,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59x-643)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爲此懷恨在心。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李承乾,事瀉被殺。
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594-632)原爲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爲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59x-665)本名程咬金,原爲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爲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558-638)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爲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58x-635)隨李淵起兵,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579-656)唐儉與李淵爲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績(594-669)即徐懋功,原姓徐,名世績,字懋功。從好友魏徵降唐後,運籌帷幄,戰功赫赫,唐高祖賜姓李,因此叫李世績。後又避太宗李世民諱,遂單名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原爲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爲獨立勢力,被李淵稱爲“純臣”。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
24.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59x-638)本爲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爲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爲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一度與尉遲恭近衛李世民,稱日月雙雄,二人出生寒微,忠貞仁勇,深爲民間愛戴,成爲後世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