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兒英勇事蹟,更是叫李世民心情愉悅。
李世民先是昭示了漢王李元昌蠱惑太子李承乾謀反一事,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
這次參與謀反的人,全部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對於李承乾李世民終究是沒能忍下心來,只是廢黜太子之位,逐出長安。
而侯君集在戰場上便被秦壽擊殺,最終只是抄家,而後子女流放黔州。
接下來又是封賞,先是李靖父女二人、又是一衆武將。
李靖被封爲衛國公、李薰兒則是賜予雲勝將軍名號,封鎮軍大將軍。
當這一系列的封賞全部封賞完畢之後,李世民長出了口氣。
緩緩說道:“召設王爺進殿。”
“賜予封賞。”
此言既出。
文武百官皆是屏住呼吸,將視線移向殿門。
秦壽抖了抖衣襟,擡起腳步,一步步走進大殿內。
“兒臣李拜見父皇。”
秦壽拱手躬身,恭敬行禮。
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絲喜色,嘴角不自覺得上揚。
“免禮。”
說罷,李世民伸手接過木盤中的聖旨,正聲說道。
“你擒獲突利可汗、率軍支援長安,滅殺叛軍。”
“這一樁樁一件件,朕都看在眼裡。”
如此說着,李世民的嘴角又不自覺地揚起來了。
他的視線在大殿內掃過,心中得意極了。
你們都聽見了嗎?
這是朕的兒子,他足夠優秀,是朕的驕傲。
李世民頓了頓,又說道:“說吧,你想要什麼?
“朕一律都答應你。”
朕一律都答應你。
話音剛落。
大殿之內響起陣陣倒吸了涼氣的聲音。
好傢伙,陛下這口氣是不是太大了些。
一律都答應。
雖然他們也知道謠王爺不會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但陛下當着滿朝文武的面這麼說,難免有些託大了。
但轉眼一想,漫王爺不僅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文才上依舊是冠絕長安,甚至就連釀酒這種雜事都能做的超出常人。
陛下會如此青睞於他,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句話在立政殿內,李世民已經說過一次,而今再次提及,可見秦壽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經是極高的存在了。
秦壽擰了擰眉。
說實話,他想要的太多了,而且李世民也給不了。
比如說電腦,比如說網絡。
就算不說這些高科技的東西,秦壽倒是很想提一句要不你把皇位給我坐兩天。
當然,這只是他心中惡趣味的想法。
別說是皇位了,就算是馬上要落在他頭上的太子之位,他現在都不想提出來。
思忖片刻之後,秦壽緩緩開口道:“兒臣斗膽問父皇,父皇準備給兒臣幾道封賞?”
“曜〜”
這話一說出來,滿朝文武徹底驚呆了。
這可真是一個敢說,一個敢問。
不愧是父子兩個。
陛下都說了一律答應,你還有心思惦記幾道封賞。
溼王爺這不是開玩笑呢?
而李世民在聽過這話之後,卻是樂了起來,他笑眯着眼,看向淡然的李設兒。
如是想到。
這就對了,這纔是溼兒該有的樣子。
如果秦壽什麼都沒問,直接就提出自己想要什麼,李世民反而覺得有些奇怪了。
只有想討價還價,能多從自己嘴裡摳出一點食,他就絕不會少摳。
這樣的性子,纔是他的孩子--秦壽。
李世民作出一副思索的樣子,慢慢說道:“朕想一想。”
“三道封賞如何?”
秦壽不卑不亢,道:“兒臣想要五道。”
此言落定,頓時叫朝上的官員腳下不穩,好幾個人差點摔倒在地。
你設王爺這是把朝廷當成什麼了?
當做店鋪,你去跟人討價還價來了?
但即便如此,李世民的態度卻讓衆人琢磨了起來。
他竟真的陷入了沉思,看起來似乎真的在考慮秦壽的話。
過了許久,李世民才擡起頭,說道:“不妥,最多四道,多一道朕都不答應。”
這一次,滿朝文武倒是神情正常了些。
皆是雙目無神地垂頭看着地面。
與其說是正常,或許用麻木更加貼切。
他們算是看出來了,這父子倆不是在討論封賞的問題,這是在聯絡父子感情你們父子倆愛怎麼滴怎麼滴吧。
秦壽自然也是懂得分寸的,當即答應了下來。
他拱了拱手,道:“既然父皇答應,那兒臣便斗膽跟父皇討賞了。”
李世民坐回皇位,擺擺手道:“免禮了,直接說吧。”
“你想要什麼。”
秦壽緩緩吐了口氣,而後說道:“兒臣第一道討賞,想叫父皇以朝廷之名義,組建醫藥協會,詳細的事宜,兒臣已在紙上寫明。”
“還請父皇過目。”
說着,秦壽便從懷中摸出一封信,遞到宦官手中。
當宦官將信呈到李世民面前時,後者卻是看也沒看直接收了起來,道:“朕知道了。”
“朕就猜到你小子會提出這麼個事,昨日已差人擬好聖旨,待朝會散去後,你奉旨行事便是。”
“不過關於孫思邈擔任總領事一事,朕不是很贊同。既然是你提出來的,朕倒覺得由你做着個總領事比較合適。”
醫藥協會的事宜,李世民昨夜便找大臣商議過了。
此事確實是一件造福大唐的事,而且一旦將醫藥協會興辦下去,那就等於朝廷將大唐的醫者全部牢牢握在手中了。
這麼一想,李世民自然不願意叫一個旁人做總領事。
秦壽也不強求,微微頷首道:“全遵父皇安排。”
接下來,秦壽又說道:“兒臣第二道討賞,想請父皇爲陣亡的兵士寫一道悼念詔,以慰藉這些爲大唐犧牲的英魂。”
李世民深呼吸了口氣,點頭道:“你心懷將士,朕心感甚慰,此詔朕一定會寫,朕不止要寫悼念詔,朕還要將這些陣亡的將士名字一一寫上去,張貼皇榜,舉國同哀。”
李世民如此看重這件事,倒是秦壽萬萬沒想到的。
他原以爲父皇早年征戰沙場,早已對這些生死看淡,可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秦壽躬身,又道:“兒臣的第三道討賞,請父皇爲軍隊多一道編列,賜號鐵鷹。”
編列軍隊,賜號鐵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