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廟堂之高

牛進達說給天物送的滿月禮物是一頭鯨魚,徐陽本以爲他是在說笑,可是看到莊外十幾架牛車拉着的一頭鯨魚屍體,徐陽差點沒跳腳。

牛進達真的送來了一條鯨魚,還是一頭幼年長鬚鯨,從個泉州一路走水路拉過來的。

徐陽還清楚的記得,當初自己在泉州的時候,那些百姓面對鯨魚這種生物,可都是敬畏有加,不少人還傳聞這種東西就是海龍王,觸之逆鱗,必遭大禍。

可是這才短短一年,唐人的自信最終還是戰勝了對未知的恐懼,開始了大肆捕殺鯨魚這種海洋生物,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在人掌握了愈多的力量之後,最終會變的越來越尖銳,果然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牛進達滿意的看着莊裡那些百姓圍着這條鯨魚嘖嘖稱奇,面露驕傲之色,轉頭對一旁的徐陽說:”小子,怎麼樣,老夫送你的禮物可還滿意?”

徐陽則是苦笑一聲,”我說牛叔叔,這東西幹嘛要費力氣從那麼遠的地方運來啊,現在還好關中是冬天,鯨魚肉不會腐爛,要是夏天送來,那就要臭一路了。”

牛進達聽聞,竟是哈哈一笑,”老夫怎麼會那麼愚蠢,這些巨鯨全身都被鹽給醃製過了,不腐不滅,哪裡還會臭。”

徐陽對鯨魚沒什麼好奇,畢竟在後世動物世界中看的多了,不過劉夢璃和金聖曼就不一樣了,她們雖然家鄉都在海邊,可還真從未見過被捉到陸地上的鯨魚。所以對牛進達送來的這條巨鯨頗感好奇。

劉夢璃更是在下人的攙扶下。抱着小天物。興奮的摸了摸鯨魚的腦袋。天物年紀太小,水靈靈的眼睛好奇的亂眨,根本不知道眼前的龐然大物是個什麼東西。

“牛叔叔,這次怎麼會想起來把鯨魚這種東西帶回長安的啊?”徐陽思量了一番,覺得依牛進達的性格,肯定不會浪費人力物力去白白的運送這種東西,所以他把這東西帶回來,一定是另有原因。

“哈哈。果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你。”牛進達爽朗的摸了摸腦袋,”其實這運送巨鯨的命令,還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徐陽也是有些糊塗了。

“嗯,陛下在翻閱《道德經》時,偶然發現了古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這便對這鯤有了很大的興趣,給老夫修書一封,點名要在這海外找一找鯤,老夫和幕府的人討論了半日,最終才覺得。這鯨魚便和鯤長得極爲相像,遂回稟陛下。鯨魚便是古書中的鯤。”

徐陽有些發傻,呆呆的說道:”所以陛下就讓你把這鯤捉回來了?!”

牛進達又是大笑一聲道:”正是如此,老夫奉旨捉鯤,在泉州,琉球各個海岸捕捉這鯨魚,一共捕殺了數十條,其中有一條最大的,重達萬斤,乃是用”遠征號”主艦運回來的,現在正停在太倉碼頭,準備明日運往長安,還是十幾條鯨魚,體型都比較小,這纔過來送給幾個長安的好友。”

徐陽還有些迷迷糊糊,李二的一個好奇,可憐的鯨魚就被冠上了鯤的名號,硬生生的被捉住送往長安,要是在後世,李二在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黑名單裡那是沒跑了。

。。。。。。。。。。

李二可不知道徐陽仔腹誹他,他最近很忙,他在忙着太廟的祭祀,帶着文武百官在長安的東郊行耕田禮,新一季土豆就要下地了,不僅是他激動,整個長安周邊四縣的百姓都是歡呼雀躍,因爲經過了兩季的收穫,土豆的產量已經足夠長安各縣全面種植了。

朝中最近倒沒什麼大事,李靖、李績、程咬金、尉遲恭等幾位遠征土谷渾的大將大勝歸來,連續舉辦了幾天的慶祝後,一切又都恢復了平靜。

唯一算的上波瀾的就是老臣裴寂了,裴寂,原出身河東裴氏西眷,隋末曾任晉陽宮副監,是李淵當初的拜把子兄弟,後參與策劃太原起兵,將晉陽宮物資充作軍用。唐朝建立後,裴寂擔任尚書僕射,封魏國公,曾征討宋金剛,雖大敗而回,但仍深受寵信。

原本他是朝中一等一的重臣,位列宰相,徐陽當初也是跟他一起吃過幾頓飯,對這個有些喜歡誇誇其談的老頭子映像也是特別深刻。

不過歷史的慣性依舊強大無比,裴寂這一次不是因爲聽信妖人言論,而只是上書勸諫李二不應對商賈那麼鼓勵,在大唐形成了一股子重商輕農的風氣,語氣極爲嚴厲,頗有種倚老賣老的模樣,李二大怒之下,貶謫他到太湖任職,這樣一個在朝中原本位高權重,沒人敢逾越他的大佬,在失去了李二的寵幸與權力之後,才感受到了什麼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淒涼。

攜帶着一家老小,就去太湖任職了,上路之前,聽說他特地去了一次大興宮,和同樣幽閉在孤獨大殿的李淵聊了一整晚,據聽說大殿裡的哭聲整整哭了一夜,可是這世上本來就有人歡喜有人愁,沒有人在乎這樣一個失去權力的老人的感受,對於他的悲慘遭遇,也是沒有流露出太多的同情,畢竟裴寂當初因爲資歷老,功勞大,不把所有人放在眼裡,現在落魄了,自然也沒有人會同情他。

人走茶涼,在中國,這個詞可謂自古就有了,司空裴寂的事例就典型的說明了這個詞,不過,朝中還有一個人,雖然他也走了,可是絲毫沒有茶涼的意思,他就是杜如晦。

杜如晦,歷史上的今年,他就患了一場大病,在唐朝醫療水平如此低下的時代,果然沒有搶救過來,一命嗚呼,他病逝之後,李二哭的不能自己,宣佈廢朝三天,追封爲司空,蔡國公,諡“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煙閣。

可是徐陽這個穿越着凌空插了一腳,用後世的青黴素救了他一命,也是徹底的打亂了歷史的進程。

現如今的杜如晦已經不再上朝,他的身體再也承受不了高負荷的處理朝政,在向李二請辭之後,被特封爲尚書左太尉史,可以不用參朝,不用啓奏,只需要在帝國面對重大事務時出來討論便可。

這也是羨煞了杜如晦的老友房玄齡,他們兩個可以說是李二的左肩右膀,從年輕時一同入親王府追隨開始,兩人就一直爲李二出謀劃策,最終奠定了他的皇圖霸業,所以李二對於這兩位的依賴與友情也是要高過很多武將,最後也是說出了”朕天下,房謀杜斷所佔一半。”這種話。

杜如晦不幹了,去書院當了一名教書法的先生,小日子過的輕鬆至極,可是朝政依舊需要有人來處理,老杜史部尚書的位子還需要有人頂替,這個時候一直在李二身邊的魏徵就冒了出來。

不得不說,徐陽的出現,對整個大唐的朝政還是有着極大的影響,歷史上的魏徵,是個勸諫狂人,每日一條,天天勸諫,可是在和徐陽交談過一次之後,這傢伙居然改了性子,不勸諫了,改出書了,一本又一本的《諫書》呈到了李二的案頭,不少鍼砭時弊的建議也是被李二一一採納,以至於後世講煌煌一百餘萬字的《魏徽諫書》收錄起來,作爲傳世之作流傳。

廟堂上的事情也就這麼多,可是在民間和江湖上,大唐卻在無時無刻不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就比如說,最近流傳甚廣的,海中的鯤鵬明日要被運送入長安城這件事。。。

第37章 長安休閒商務會館第32章 沒有悟空的日子第8章 太上皇李淵第23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50章 祭天儀式第35章 一觸即發第53章 高麗百濟謀反第8章 長孫來莊第75章 絕不和親第3章 師從鬼谷第4章 長安自行車大賽第16章 ?故地重遊第42章 名動長安(五)第42章 代替馬匹的工具第45章 墨家四大機關第44章 一輛自行車第18章 幽州足球場第57章 ?歸航暴風雨第50章 慶功宴第16章 開幕式前夕第51章 書院的聚會第47章 五皇子經商(下)第19章 唐滅突厥(下)第65章 長安書院建造第37章 突厥覆滅的前夕第27章 秦王2.0版第40章 膝下子女第56章 速戰速決第43章 富二代們的奢侈品第54章 國家銀行第40章 商賈代表大會第26章 有親自遠方來第10章 靖安四海第52章 喜當爹第66章 鬼谷要謀反?第53章 倭國奸細第31章 吐蕃根據地第27章 白駒過隙第20章 大唐第一才子第63章 歸人與過客第5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33章 新聞主編馬周第64章 拒倭於國門之外第71章 求助的拜占庭第11章 長安城的一天(下)第37章 突厥覆滅的前夕第25章 迫切的形式第36章 謝唐昌的朝拜(下)第56章 航海前的準備第32章 煤礦的分成第5章 大雁塔的遺蹟第58章 平原決戰(上)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63章 我曾落霞孤鶩第55章 長安拍賣行第19章 登韓抗戰第11章 豪華午餐的批鬥會(上)第47章 男爵的封地(二)第8章 王老漢送飯第60章 天下時局第55章 徐陽的情報機構第67章 完婚的夜晚第9章 韓彥軒的歸來第21章 盆滿鉢滿第10章 ?長安城的一天(上)第24章 攻城戰第4章 曲終人散第61章 ? 香豔軼事第33章 新聞主編馬周第50章 高爐鍊鐵第16章 水泥路竣工第56章 《大唐帝國的擴張》第38章 書院與國子監第18章 幽州足球場第30章 封地初改建第70章 商業聯合會第59章 唐朝大婚(上)第7章 郡爺的日常第73章 土豆大豐收第62章 遁入紅塵第19章 壯士出征第56章 龍巡天下(下)第12章 必有一戰第20章 雲集青藏第10章 交心話第35章 一觸即發第24章 泉州夜宴第34章 資本對立皇權第39章 名動長安(二)第1章 廟堂之高第58章 太液湖畔第33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三)第41章 名動長安(四)第44章 跛腳的承乾第4章 有女初長成第18章 梁祝之曲第2章 一失足成千古**人物第8章 五星級酒店開業(一)第59章 璧合聯珠第35章 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