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平原決戰(上)

高麗的地形總是有一種讓人峰迴路轉的感覺,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偶爾就會出現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而安市城正是建造在這樣一座山峰上的都城,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九月初的天氣,在中原已是盛夏,可是此時的高麗卻都已經開始微微轉涼,平原上的草地連綿成一片,綠芽漸漸褪色,變成了枯黃。

高延壽自信滿滿的看着綿延四十多裡的軍隊,這一刻他只想大吼一聲抒發自己的心情,十五萬的平壤子弟會讓那些敢來入侵的唐人領略領略什麼叫做畏懼。

“將軍,您看,此處地形複雜,我軍連日行軍,此時不宜出戰啊。”一位謀士上來規勸道。

高延壽有些不快的皺了皺眉頭,”此處視野開闊,那裡複雜,現如今我十五萬大軍圍剿一萬餘人還畏首畏尾,待我軍歸城之後,豈不遭人笑話!”

一旁騎在高頭大馬上的高惠真也是接話道:”延壽兄所言有理,區區一萬兵馬何足掛齒,我們有十萬大軍,就算是有了埋伏又怎樣?”

那名謀士似乎有些着急,額頭都有細密的汗滲出來,”二位將軍,您們可還記得淵蓋王在我等出城時是如何告誡我們的,淵蓋王有經天緯地之才,可都對唐人的那種火流星畏懼不已,我等還是依靠着安市城此處天險,不與唐人正面進攻爲上。”

提到淵蓋蘇文,兩位姓高的將軍都是臉色一拉,畢竟沒人願意總活在老闆的指揮下。好不容易有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居然因爲老闆曾經叮囑過自己不要出風頭就放棄的話。這也太讓人覺得窩囊了,所以二高將軍肯定不會同意。

果然,聽了那名謀士說出這樣的話,高延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他不是在思考是否接納這個建議,而是在思考該如何將這隻討人厭的蒼蠅給趕走。

這名謀士是淵蓋王的親信,也一直是淵蓋蘇文的智囊,地位也是不低。肯定不能悄悄殺掉,所以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將他軟禁起來,等到自己大勝歸國,即使自己前面出現再大的過錯,想必淵蓋王也會原諒自己。

想到這,高延壽的表情頓時變的興奮起來,對左右高聲喊道:”來人!”

幾名身穿盔甲的士兵立馬向主將靠過來,高延壽指着那名謀士道:”杜參謀身體有恙,胡言亂語,爲了保護其身體。本將現在命你們將杜謀士遣送回營,不可放他出門半步。稍有差池,本將就拿你們的人頭是問,都聽懂了嗎?!”

那幾名護衛都是精挑細選的人精,哪裡會聽不出將軍話中的含義,立馬拍着胸脯保證道,絕對不會讓杜參謀踏出房門,這才押送着杜參謀下去。

倒是這名姓杜的參謀瞪大了雙眼,一副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一樣,最後被人押着離去時,也只是聽他嘆了一口氣,什麼都沒有說。

“哈哈,現在就沒有人再能阻止我們和唐人的一萬人決一死戰了!”高延壽笑道。

一旁的高惠真也是面露笑意,”名垂千古,指日可待,現在就下軍令吧!”

高延壽露出自信的神色,頤指氣使的對傳令兵吩咐道:”傳本將命令,四十里步兵列陣,準備迎敵!”

。。。。。。。。

“對面的主帥難道是個傻逼嗎?”李道宗嚥了一口唾沫,他很是震驚的運用到了從《鬼谷詩詞》中學到的一個新詞,因爲從望遠鏡中可以看到對面山包上綿延了四十多裡的高麗士兵,看起來漫山遍野,堪有十萬之衆。

“。。。。”一旁的李績也是狠狠的嚥了一口唾沫,手中的望遠鏡緊緊的握着,行軍打仗,最爲忌諱的就是一下子把底牌全都給亮出來,而且更爲忌諱的就是軍隊鬆鬆散散的把戰線拉的太長,可是現在,高麗的兩位大將犯了連兵家入學者都不會犯的錯誤。

“此乃天欲亡高麗。”李績放下手中的望遠鏡,語氣竟是變的豪邁不已,”一乃出兵十萬,實屬不智,二乃戰線過長,實屬不穩,三乃帥旗避陣,實屬不勇,此不智、不穩、不勇之將,天意滅之。”

李道宗和李績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高延壽和高惠真兩位將軍正在沾沾自喜,能夠把實力展現給大唐的軍士,讓他們有一種無人能與爭鋒的快感,可是,他們很快就會知道,驕兵必敗這一自古以來就被無數次被驗證的成語。。。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二站在金龍號主艦的船舷上,負手而立,遙望遠處的黃河入海口,口中唸叨着從《鬼谷詩詞》上看到的詩句。

“陛下好雅興。”一旁的白眉點頭哈腰的恭鞠道。

此時正是下午五點多鐘,西邊的太陽還有充足的光芒,只是稍稍的紅暈讓大地披上了一層紅妝。

“元昌等人一直竭力唆使朕去泰山封禪,現在朕也算是到了山東,遙望這黃河兩岸,這變化絕非是一星半點啊。”李二有些感慨的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這山東一代早已是今非昔比,老奴聽聞,僅是去年一年,這山東買賣玻璃、茶葉、還有和西突厥牛羊交易的世家就多達百餘,現在西突厥有了毛皮交易之後,更是壯大,戶部的房大人曾經還專門統計過一次山東現在的世家生意,別的老奴不知,可有一事老奴是知道的。”

“哦?”李二饒有興趣地問道:”你又知道什麼?”

白眉的表情越發的恭謙,”陛下國庫中的銀子,現在十之有四是這些山東的商賈繳納的。。。”

。。。。。。。。

滄州城是黃河入海口邊上的一處大城,也是河北道的護衛府城,今日滄州城的城主出城三十里迎接遠征的李二大帝。

李二很高興,彷彿這不是一次出征,而是一次別樣的遠足。

黃河入海口處的風景極好,蘆葦蕩飄蕩着新鮮的氣息,曲折的木樁小路,大片的溼地讓久在皇宮中的李二感到神清氣爽。

不過美麗的風景改變不了年輕氣盛、壯志滿滿的李二出征的雄心,比如這一次進入滄州,李二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檢查糧草。

俗話說的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李二對於後勤的重要性有着極爲深刻的理解,滄州成的刺史聽聞李二要檢查糧草,急忙親自帶李二到滄州的糧倉去看。

今年嶺南又是大熟,三季稻展現出了強大的產糧能力,以往都是江南熟而天下足,現在一個曾是蠻荒遍地的嶺南,居然有了可以和江南水鄉攀比的糧產,不禁讓人唏噓和振奮。

“陛下,這些都是從嶺南走水道運來的三季稻糧,雖然口感比江南米糧差了一些,可是產量極大,而且不易生蟲,您看,這些穀倉全部都是滿的,足夠前線戰士們的需要。”滄州刺史腆着因激動而通紅的臉說道。

李二則是目光炯炯的一一審查着這些穀倉,每一個倉都打開看看,確實如滄州刺史所言,這裡堆滿了糧食。

“朕此番帶了十萬男兒,這些糧食雖多,可依舊要未雨綢繆,做好拖下去的準備纔是。”李二的語氣就像是一個站在高處指點江山的人。

“陛下所言極是,這些糧食還不是山東此番準備的全部。”滄州刺史的聲音因爲激動都有些哆嗦,能直面天子,這份榮耀也足夠他刻到墓碑上了。

“哦?還有什麼準備?”

“幽州城內,存糧要比這滄州多上十倍不止。。。”。。

。。。。。

第47章 誕子之喜第10章 靖安四海第61章 莊中軼事第51章 兵臨吐谷渾第59章 平原決戰(下)第51章 無形天網第5章 征服世界的決心第42章 年終守望第48章 有子興唐第36章 衆人拜訪第38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55章 太子李承乾第1章 廟堂之高第21章 蹴鞠!蹴鞠!第25章 書院記者採訪第42章 碾壓式海戰第39章 新羅和倭國的選擇第39章 青龍坊宅子第21章 蹴鞠!蹴鞠!第21章 修建體育場第7章 按計劃行事第14章 跳樑小醜第16章 ?故地重遊第23章 不當大哥好多年第49章 歸國之賀第69章 圖可利的見聞第21章 戰前號角第53章 一步一算第54章 空氣的組成第1章 盛世將至第36章 澳洲動植物第50章 化學院助手第28章 劃時代的蒸汽機第56章 速戰速決第43章 修羅煉獄第39章 青龍坊宅子第21章 海上暴風雨第19章 壯士出征第63章 歸人與過客第36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上)第50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57章 覲見途中的製冰第35章 一觸即發第58章 最後的掙扎第64章 趙老漢蓋書院第2章 鯨魚入城第50章 影帝的審判第12章 形式主義第29章 煤老闆的前奏第42章 《大唐西域記》第24章 名揚天下第57章 ?歸航暴風雨第19章 舉家搬遷第14章 吐蕃的和親第60章 玄奘歸國(上)第19章 新穎的拍賣(上)第36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上)第18章 幽州有佳人第58章 太液湖畔第28章 前往呂宋島(下)第26章 不死不休第25章 書院記者採訪第44章 侯爺的幸福生活第15章 侯爵封地終南山第52章 丟失的一本教科書第42章 棋定江山第14章 跳樑小醜第19章 登韓抗戰第44章 魏徵下鄉(上)第34章 ?悲劇的高昌第40章 平凡的幸福第63章 歸人與過客第11章 長安城的一天(下)第33章 火藥炸山第45章 商賈爲鄰第57章 承乾的稱心第24章 大唐製衣公司第1章 登上歷史舞臺第19章 舉家搬遷第27章 青黴論佛道第60章 天下時局第33章 徐陽的心病第54章 南山書院畢業生第61章 捷報頻傳第41章 名動長安(四)第41章 自行車專賣店第35章 各方反應第33章 澳大利亞第12章 航海啓示錄第8章 五星級酒店開業(一)第12章 航海啓示錄第17章 甕中捉鱉第32章 工地風波第38章 澳洲根據地第40章 商賈代表大會第40章 城管特種部隊第19章 炒茶方法與售價第27章 久別重逢第68章 西突厥的全面倒戈第36章 衆人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