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戰爭與和平

“陛下,您知道什麼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朝中某些大臣,就是州官,而臣,就是個小老百姓。”玄世璟補充了一句。

“狡辯!”李二陛下笑道“算你小子有點兒真知灼見,知道辦事兒之前先問問朕,東山縣的地界兒是朕賞給你的封地,封地之中,只要你不去禍害百姓,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去。”李二陛下揮了揮手。

不得不說,李二陛下現在有點兒被玄世璟洗腦了的感覺,現在滿腦子都是錢幣銀子的事兒,至於玄世璟說的辦學,莊子上的一個小學堂罷了,喜歡折騰就折騰去吧。

玄世璟也沒打算將學堂的規模辦的多大,也沒打算對外招收孩子,弄的跟工學院那般規模似的,但是莊子上的孩子是不少的,幾十個,具體多少玄世璟也沒統計過,只是之前在莊子上逛的時候,看到那些年紀本該在學堂裡度過的孩子,卻在田間泥地裡折騰,在地頭上拿着樹枝劃拉着幾個字,或者是背誦着偷聽來的幾句詩書,玄世璟作爲家主,看的心裡泛酸。

他不是老好人,看到什麼東西都會可憐人家,可是莊子上的農戶不一樣,他玄世璟是這些農戶的家主,都是質樸的莊戶,雖說腦子裡的觀念舊了些,但是作爲家主,也有責任和義務去引導他們。

這些農戶,種地,給主家交稅,供養主家,而主家也要爲這些農戶們謀求發展,這纔是一種正常的,健康的狀態,雖說侯府富裕,不指望莊子上的農戶來養活,但是想想貞觀初年,侯府還真是靠着這羣莊戶養活過來的。

本身自家種地遭了災,還要養活侯府,除卻一份作爲佃戶的職責,也是一份情誼。

玄世璟記得這份情誼,因此對於莊子上的農戶,真的是看做一家人。

玄世璟有一個理想,他想將東山縣打造成一處桃源,而這個想法,也在一步步的實現,東山縣開市,爲莊子上帶來的了經濟效益,帶來的人氣兒,能夠讓莊子上的莊戶賺到錢,而開設學堂,就是單純的爲莊子上的孩子們着想了。

娘子關的娘子軍不是退下來,要到東山縣嗎?現在,錢有,人有,也不缺什麼了,既然萬事俱備,那就幹唄。

拉上工學院的人到莊子上,那些老兵的住宅,孩子們將來的學堂,一起蓋起來!

想到娘子軍,玄世璟看看臉已經有點兒小紅的李二陛下。

“陛下,娘子關的那些兵,先頭的幾十人已經到臣的莊子上了。”玄世璟說道。

“嗯,怎麼樣?有什麼感覺?”李二陛下問道。

“都是百戰精兵,若是以現在的精氣神,再年輕個二十幾年,絕對是能橫掃敵人的勁旅。”玄世璟毫不吝嗇對那些老兵的誇讚:“可惜,廉頗老矣,雖說那股子精氣神兒還在,但是再要上戰場,不可能了,就在臣的莊子上安心的頤養天年吧,順便提點一下臣莊子上的那些府兵,相信能讓那些府兵更進一步。”

“你那些府兵,現在,比之玄甲軍如何?”李二陛下問道。

“無論是正面對上,還是像上次一樣,同等人數,臣莊子上那五百府兵,必勝,就算對方人再多些,臣也有信心。”玄世璟說道。

“你倒是自信,那支府兵就放在你莊子上吧,總有一天會用上的,不要着急。”李二陛下說道。

“好兵總要去見血,但是臣還是聽矛盾的,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送上戰場,都是莊子上的子弟兵,臣也希望他們優秀,可是一個兵的優秀,總是要付出代價......”玄世璟說道。

“你憂心的,也不過只是你莊子上的那些子弟兵,你可知道,朕憂心的,可是整個大唐的兵,都是朕的子民,上了戰場就有可能把命丟在戰場上,可是有辦法嗎?”李二陛下無奈笑道:“朕不想刀兵入庫?只是這是不可能的,莫說現在的大唐不可能,即便是這宇內只有大唐,也不可能。”

所謂刀兵入庫,只不過是人美好的理想罷了,永遠不可能是一個現實。

“李績去了北庭,北庭那邊時時刻刻都會與薛延陀打上一場大仗,連薛延陀都敢兵犯大唐,朕怎敢怠慢了軍政大事。”李二陛下說道:“但是朕對李績有信心。”

“薛延陀要完啊。”玄世璟笑道。

“這話朕愛聽。”

當然,歷史上的李二陛的黑歷史不多,玄武門,高句麗,加上晚年迷戀彩色逍遙丸,別的大問題就沒了,當然,不包括個人作風問題了,帝王嘛,生活作風問題可以稍微理解一下。

至於薛延陀,崔敦禮加上一個李績,若是打不贏個薛延陀,玄世璟的名字倒着念。

歷史上,薛延陀不就是被大唐給打趴下了嗎?

早在貞觀十年的時候,薛延陀的使臣就向大唐朝廷表示了不滿,原因就是大唐對待突厥降衆太好了,好的跟自己的親兒子似的,而薛延陀這個昔日的舊友卻沒有得到大唐最多的照顧。

所以說,薛延陀這是在嫉妒突厥了。

想想也是,當年突厥把大唐逼的這麼慘,直接卷空了大唐的國庫,結果打一架,投降之後,日子反而過的更好了,也難怪薛延陀生氣上火。

這事兒說來,的確是李二陛下一碗水沒有端平所造成的後果。

因爲這個,在東突厥部衆面前,薛延陀人總是趾高氣揚,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兩部之間也是有種種摩擦,李二陛下在當中調和,或許是讓薛延陀人覺得李二陛下太過偏向突厥人了吧。

貞觀十三年的時候,李二陛下安排阿史那思摩重返草原,東突厥人早看到薛延陀不安好心,不願出塞。於是李二陛下遣司農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賜夷男璽書,其文大意是:當年大唐滅東突厥,並不想佔其土地,只想趕頡利下臺。現在東突厥部衆繁衍已多,按照當初的計劃,安排他們迴歸故土。大唐冊你薛延陀可汗爲大,突厥可汗爲小。你在磧北,東突厥居磧南,不要相互抄掠,若有違反,大唐各問其罪。

第三百九十七章:五更上朝第一千五百七十章:一片孝心第七十二章:瑞雪兆豐年第七十五章:行動第一百六十四章: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房遺愛第四百六十一章:方士與道士第一百一十一章:兕子是種很萌的動物第一百二十章:李治大婚第五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李厥回宮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年輕氣盛第六百零九章:被發現的營地第七十八章:一夜第四百二十四章:令人心動的機會第四百三十八章:二桃殺三士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人性第十八章:安市城下,高麗援軍第三百六十章:入唐營第三百七十五章:截流第三百六十四章:再見泉男生第九百五十二章:巧妙的時機第二百五十二章:暗衛的結果第五百零五章:刑部尚書的新人選第二百零九章:大婚(2)第五十七章:柴令武的啓發第三十一章:思量第二百七十五章:單家與李唐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抄家(上)第八百四十七章:帶着孩子來長安第八百六十四章:對峙第二百三十六章:朝堂裡面門道多第八百五十五章:死者的身份第五百一十八章:可以歇歇了第五百零四章:陳大德回長安第一百五十三章:所憂所慮第三百二十六章:與王崇基的會晤第一百九十三章:熊孩子儘管作死第一百六十二章:被人下了藥第三章:石城第五百四十六章:擔心第七百七十章:手段第三十一章:馴馬(下)第三百二十六章:與王崇基的會晤第三百三十八章:所夫孫,死第二百七十二章:刀傷藥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決心第七百八十八章:要人第二百二十一章:孫思邈的耳根子軟第一千零四十五章:穩賺第二章:天生王侯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善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萬年縣來客第六百七十七章:用意何在?第一百六十一章:歸宿第一千一百零六章:路第一百三十二章:興州第五百零三章:甘露殿審判第四百三十一章:報仇否第五百八十七章:養老第四百一十二章:趙元帥的初戀第五百七十五章:瞄準,建安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鄭家家主的謀算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傷口縫合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代代相傳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私自抓人第一百三十六章:武媚仍舊是焦點人物第一百一十三章:太巧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求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反應第三百三十五章:想法出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要選秀?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潞州府出事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暫且平安第五百三十三章:就是震懾第二百五十二章:任他起高樓第八百七十章:又死一個第二百一十四章:遣唐使的學藝之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朝堂交鋒第十七章:你怎麼不上天呢第四百八十三章:洗三第五百七十章:甕中捉鱉第二百六十七章:太醫欲來第五十四章:趙元帥第一千零一十章:敲竹槓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龍馭賓天第六百四十二章:看貨第四百六十九章:請孫思邈第八百零七章:發狠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崔知溫第三百零七章:王宮議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八字一撇第八十二章:帶着晉陽看房第三百七十六章:昔日的王太子第八百三十六章:太子坐朝第八百一十八章:舉薦第二百七十六章:招收學生(中)第八百零六章:再次集結!第一百八十五章:思量第九百九十章:黑齒常之第八百二十五章:莊子上的客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