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世璟回了書房,而秦冰月則是去了晉陽的院子中向晉陽行禮,無論平日裡關係如何,禮節是不能廢的,這也是晉陽身爲正室的威嚴。
晉陽看到秦冰月的那一剎那,看出秦冰月與尋常時候的不一樣的氣質,表面上仍舊是風輕雲淡,但是心裡卻是免不得一酸。
不過也算是了了晉陽的一樁心事,至少這樣,兩年之內,玄世璟就會有子嗣誕生了吧,不至於被自己這樣一直拖下去。
玄世璟坐在書房中,這兩天書院那邊兒儼然已經開始步入正軌,高士廉每天樂呵呵的出門教學生,到了傍晚回宅子休息,日復一日,生活也是規律的很,不過高士廉給蕭瑀寫信,勸他自己主動一些,全了陛下的面子,來這裡教學,消息卻是石沉大海,沒有迴應。
想來蕭瑀那倔脾氣,肯定不會聽高士廉的勸導吧,看來這六遭罷相,也是近在眼前的事兒。
不日,長安城那邊兒傳來了消息,一個大消息。
英國公李績在北庭連同固安公崔敦禮大擺薛延陀,再過些時日,薛延陀就會派遣使臣來長安歸順求和。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明明大唐現在正是走向通往巔峰的路,薛延陀的首領還這麼年輕氣盛的來挑事兒,現在倒好了,這次薛延陀來歸順求和,又得剝削治下的牧民,來給大唐送禮。
不過依照李二陛下大方的性子,賞賜回去的東西也不會比他們送來的少多少去。
如今大唐的北方是已經定下來了,這麼多年沒與北方草原上起刀兵,難免有些人心癢癢了,這回李績和崔敦禮將薛延陀打成這樣,也是按住北方草原上那些不安分的心了。
即便薛延陀敗了,但在北方草原上的地位仍舊是不可撼動,早前是突厥一家獨大,突厥被大唐和薛延陀聯手打殘了之後,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就成了薛延陀,薛延陀一直依附着大唐,爲大唐的附屬,所以這十幾年來過的也滋潤,但是薛延陀的人也必須知道,離了大唐,他們在草原上的地位難保,更別說是做反骨仔了。
北方既定,那在兵事上,朝廷的目光,就會全部集中在遼東,留給泉蓋蘇文的日子,不多了。
春天是個萬物生機勃發的時候,每年春日裡長安城不少達官顯貴勳貴婦人都有出門到郊外踏青的喜好,自家在長安城郊外有封地有宅子的,就到莊子上住兩天,沒有的,一天之內走個來回,或者幾個關係好的約在一起聚一聚。
如今東山縣莊子上儼然成了今年踏青最熱門的首選地方了,不管在這莊子周圍有沒有宅子,且不說莊子上景色優美,有空曠,有熱鬧,便是市集上開設的那些高檔的酒樓客棧,便爲長安城的人提供了不少便利,因此這幾天莊子的那條大道上也是人來人往,馬車絡繹不絕。
王氏在長安的時候,便與一些貴婦關係不錯,趁着這個機會,王氏也發了幾張請帖,邀請他們到莊子上來走走看看,宅子裡的下人也很是殷勤的將王氏院子周圍的幾座小院子給收拾出來了,等候貴人們入駐。
有了王氏的邀請,這些貴婦們再來莊子上可就方便多了,現成的住處,現成的引路的人,還能幾個人湊在一起打打馬吊什麼的,倒是輕鬆愜意。
這些貴婦人在高門大宅裡每天面對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難得有個機會出來防鬆一番,自然都不會錯過。
除卻來莊子上踏青遊玩,順便也打聽打聽書院的事兒,玄世璟在莊子上開書院,而且還把高士廉請過來了,不少人對這書院好奇的很,只是沒人敢往書院那邊兒湊罷了,整個莊子上都有帶着刀在巡邏的人,或是那些老兵,或是軍營裡的府兵。
萬一被抓住了,那東山侯可是個錙銖必較的人,抓緊軍營裡,打不死也是個半死。
書房門被敲響。
“侯爺,長安城工學院那邊兒來信了。”
“送進來。”
書房門被推開,侯府的小廝走到玄世璟書桌前,將信遞上。
玄世璟拆開,大致的瀏覽了一下信的內容,也就半個月的功夫,工學院已經將活字給燒製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材料都試驗過了,成本最低的便是陶土,成本最高的就是鉛,但是鉛字雖然成本高,但是效果也是最好的。
“太好了。”玄世璟臉上露出笑容,原本以爲能燒出土的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連鉛字都給弄出來了,果然沒白費力氣弄這個工學院,即便是花費再多,也是值得的。
什麼叫做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就是了,工學院雖然燒錢,但是研究出來的東西,可都是無價的。
“去將常樂叫過來,說本侯有事讓他去做。”玄世璟吩咐道:“讓他速來書房見我。”
“是。”小廝應聲,退出了書房。
少頃,常樂一身請以,帶着隨身的長刀,急匆匆的走進了玄世璟的書房。
“侯爺找我有事?”
玄世璟點點頭:“嗯,需要你親自去一趟長安,去工學院幫我辦點兒事兒。”
“侯爺請吩咐。”
玄世璟寫的這本書,只能讓工學院的工匠印製,不能傳出去,傳出去是個麻煩,而玄世璟也是個怕麻煩的人,既然能夠避免這些麻煩,玄世璟也沒必要閒着沒事兒給自己找麻煩,這本書現在也僅僅是限於工學院還有莊子上的書院知道罷了,即便是工學院的工匠,也要讓他們封口,不能傳出去。
大唐是開放的,它能包容外來的所有東西,但是不代表人們去挑戰傳統,挑戰鬼神。
而玄世璟爲孩子啓蒙開智,挑戰的,就是他們祖祖輩輩所相信的鬼神之說,雖然他只是在正兒八經的講道理,但是不是誰都能聽得進去,而且相信的。
玄世璟並沒有打算要成立“邪教”,只是這莊子上書院的第一批孩子,既然要教導,就盡心竭力的去教導吧,沒什麼好藏着掖着的,若是能將千年後的學識搬到現在,教給人家,也是好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