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父與子

“陛下,最近承乾可是做了什麼讓陛下不高興的事情?”長孫皇后問道。

“爲何如此說?”李二陛下說道。

“能讓陛下放下國事不管的就只有陛下臥牀養病的時候了,今日陛下好端端的,將國事悉數交給了承乾處置,自己這是帶着德義出了宮,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的事情。”長孫皇后說道:“再加上最近宮裡,連臣妾都覺得最近宮中的氣氛比以往更壓抑了,蘇氏到臣妾這裡請安的時候,那小臉兒上,臣妾都能看出她的緊張。”

“原來如此。”李二陛下撫須道:“放心吧,事情已經處理好了,這些天,朕的確讓德義把宮裡頭的那些不乾淨的東西都給處理掉了,現在德義也停手了,很快,宮裡就會恢復以往的日子,甚至比以往更要澄澈。”

李二陛下的這話,說出來,其實也就聽聽罷了,或許宮中這幾天天朗水請,但是過上一段時間,仍舊會回到以前,變回老樣子,這就是宮中。

皇宮這個地方,表面威嚴,但是暗地裡,誰都不風光,之所以宮中會有這麼多不乾淨的東西,都是因爲人善爭,要更好的在宮中活下去,就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因此,要在宮中佈置自己的耳目,在事情發生之前,提前能夠得到消息,以做應對。

如今陛下清理掉一些人,往後還會滋生出新的人,是爲宮中人的耳目。

長孫皇后執掌後宮鳳印,在宮中自然也少不得屬於她的耳目,這樣,她才能更清楚的瞭解宮中的動向,後宮之中的一些瑣碎事,得到消息之後,也能儘快想辦法處理。

一些大事,在其萌芽的時候就將惡源掐滅,總比到最後醞釀出來,造成惡果要好的多。

宮中被佈置下的耳目本身不是件壞事,就看這背後的主子要利用這些耳目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了。

是好還是壞,並不是取決於這些下人,而是背後的那些人的心思。

因此,長孫皇后也是對宮中的一些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必要將宮中攪和的血雨腥風,但是李二陛下出手,她雖然是皇后,但是也管不了,既然陛下要將這些人處置掉心裡纔會覺得爽朗,那就把這些人都處置了吧。

德義在宮中清理這些人的時候,下手也十分有分寸,長孫皇后身邊兒的人,一個都沒動,陛下的意思德義也清楚,要清理的,不過是宮外官員放置在宮中的耳目,再就是,東宮的人。

至於宣政殿和李二陛下寢宮裡的人,德義也都挨個去查了他們的底細,這兩處地方,必須是宮中最乾淨的地方。

但是這股子乾淨勁兒,又能保持多久呢?

殿外的內侍走了進來,走到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身前,躬着身子並報道。

“啓稟陛下、娘娘,太子殿下在殿外候着,是來給陛下和娘娘請安的。”

“承乾來了啊。”長孫皇后看了李二陛下一眼,見到李二陛下輕輕點頭,這才接着說道:“讓他進來吧。”

“是。”內侍應聲,退出了正殿。

李二陛下對於李承乾的到來還是有點兒意外的,原本以爲太子會繼續躲在東宮之中呢,畢竟今天的事情對於太子來說,可不怎麼有利啊。

今天這一天,太子過的應該不怎麼舒服吧。

想到此處,李二陛下微微一笑。

長孫皇后的注意力都在即將進來的李承乾的身上,目光也是看向大殿門口那邊,自然沒有注意到李二陛下臉上一閃而過的笑容。

今天李二陛下放着國事交給太子去處理,自己則是出宮,長孫皇后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件事情並不簡單,再加上宮中最近的動靜,因此,長孫皇后擔心這件事情跟太子有什麼牽扯。

但是這件事情說白了,就是因爲太子才引發出來的。

李承乾將兩個內侍留在了殿外,自己步入殿中,見到自己的父皇和母后,躬身抱拳行禮。

“兒臣問父皇、母后安。”

“嗯,起身吧。”李二陛下的聲音依舊像往常一樣沉着冷靜,就像是今天的所有事情偶讀沒有發生過一樣。

李二陛下越是這般冷靜,李承乾心裡反而越是忐忑了,若是自家父皇生氣,說明事情還有回寰的餘地不是,母后在一邊,也能幫自己說說話,可是父皇現在這種態度,這種反應,如何應對?

李承乾直起身子來,但是目光仍舊不敢看向李二陛下。

李承乾的閃躲,長孫皇后是看在眼中的,笑着看向李承乾。

“承乾,你這是怎麼了?母后感覺,你有心事啊,怎麼,是在政事上遇到了什麼難處還是怎麼着,可以與你父皇說說。”長孫皇后說道。

“沒,沒什麼,兒臣有些沒有休息好,今晚回去之後,早些休息下就好了。”李承乾說道。

“今日處置政事,可是累到了?”李二陛下問道,只是他這話,李承乾挺在耳中,覺得意有所指。

“不,兒臣,兒臣.......”李承乾不知該說什麼,生怕自己說錯話,這個時候的李承乾,也是暗恨自己嘴笨。

“好好休息,明日繼續。”李二陛下說道。

明日的奏摺,繼續送到東宮,你繼續批閱。

“這.......兒臣......”

“怎麼,有什麼問題嗎?”李二陛下看着李承乾問道。

有問題,當然有問題,只是有問題李承乾也不敢說,只能拱手應了下來。

“是,兒臣遵旨。”

長孫皇后聰慧如此,自然看出了父子之間的不尋常,但是坐在一邊,卻是沒有說話,她不知道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瞭解,自然也就無從開口了,且先在一邊看着再說,等一會兒太子離開,再找機會問問陛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身爲大唐的太子,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謹慎處理國事,不要想些有的沒的,明白嗎?”李二陛下的目光一直盯在李承乾身上。

這一句話,在兩人之間,算是李二陛下明擺着告誡李承乾了。

“是,兒臣明白了。”李承乾只覺得有什麼東西卡在喉嚨裡一般,艱難開口。

新書《這個三國不正常》已經發布,求收藏,求推薦,請各位同學們將推薦票都投給新書,跪謝

第一百四十七章:中秋宴(續)第四百八十七章:裴行儉第二百八十七章:法號辯機第一百三十九章:月餅第三十二章:二賢莊第五百一十三章:微服私訪第五百四十七章:演示與震驚第四百二十九章:閻立德出面第六百四十五章:歸途第一百七十九章:一夜第七十一章:瓏兒的童年第三百零二章:山水閒談第一千三百零四章:鄭氏一族下獄第一千零五十八章:臨行前第五百二十五章:投奔第八百二十九章:入學考第九十七章:禁閉第一千零一十三章:守與降第三百六十二章:小麻煩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傷口縫合第六百七十章:來自“對頭”的邀請第二百一十章:玄世璟的意圖第二十一章:所謂的幫助第三百九十五章:遣唐使的拜訪第五章:窮侯爺第四百七十四章:文成公主第三百六十七章:進城第一百四十五章:中秋宴(中)第六十九章:茶館遇故人第五百九十章:琉球島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看人下碟第一千三百九十章:教導第六百三十七章: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李厥現身第五百七十一章:關門打狗第七百一十三章:作死第二百一十三章:大婚(6)第一百九十八章:借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蘭州的事兒第五百八十三章:該殺的殺第一百七十九章:一夜第一百四十七章:反應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慈孝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詔回長安第三十九章:唐朝合夥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皇子封王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中秋節第一百三十章:推薦第九章:炸城門第一百三十三章:世人皆野望第三百八十八章:進宮面聖第五百九十一章:刺客第五百五十六章:屠刀下的村子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封信,兩件事第八百零二章:書院的學生第四百二十四章:被人相中第五百五十五章:官府失信第七百零五章:小狐狸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二十六章:承乾歸朝第四百五十二章:恐嚇四夷第三百二十七章:房遺愛出使第九十九章:晉陽的箭術第四百五十章:滅國狂國第二百一十八章:偷人行動,開始第三百零九章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都是命第三十五章:玄世璟的異樣第三百零一章:有意思第三百三十六章:一招鮮吃遍天第一千零七章:長安的使者第二百七十二章:刀傷藥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態度第三百三十六章:黑衣人秦冰月第四十七章:藥價第六十六章:祿東讚的打算第六百二十二章:緊張備戰第一百五十八章:錢堆的辦法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探望狄仁傑第一百九十七章:抄家!第五百九十章:琉球島第二百九十七章:軍令狀第五百九十九章:島上的勢力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千鈞一髮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埋下的種子第五百七十章:甕中捉鱉第三百七十章:起爭執第八百三十三章:重擔壓垮人第五百三十五章:迫在眉睫的比試第一百一十四章:晉陽之怒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換個身份第五十章:佛門的慈悲第三百四十一章:半路截胡第九百七十九章:殿試的成績第五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六百一十九章:戰與和第三百四十九章:大勢成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說開第二十九章:晉陽到訪第二百四十五章:不背罵名(爲yu0421萬賞加更)第一百一十四章:晉陽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