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來不及的最後一面

進入宮城的時候,馬車上便只剩下了三個人,馬車裡的玄世璟和李元景,還有駕着馬車的石虎,從御林軍的話語中,石虎也聽得出事態緊急,便駕駛着馬車最大速度直奔了大安宮而去。

玄世璟在馬車中將李元景身上綁着的繩子解了開,神色嚴峻的對着李元景說道:“剛纔那御林軍說的話想必你也聽到了,現在整個皇宮裡的氣氛和大安宮裡傳來的消息都預示着,太上皇的日子,恐怕也就是今天了,石虎駕着馬車正朝大安宮走去,若是來得及,說不定你還能見到太上皇最後一面。“

“放心,既然路上我如此配合你,斷不會在宮中在生出什麼鬼主意。“李元景苦笑道。

到了大安宮宮門口,馬車便被宮裡的御林軍給攔下了,玄世璟帶着李元景下了馬車,直接進了大安宮。

一進大安宮,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跪在含元殿外的文武大臣,含元殿殿外已經掛上了白綢…….

李二陛下的貼身太監德義正在含元殿進進出出開始忙活着李淵的身後事。

太上皇殯天,乃是國喪,一應事物都得按照相應的規矩來辦,自然是馬虎不得,因此,大安宮的人都插不上手,只能由德義在這邊暫時主持着,李二陛下仍舊在李淵的寢殿之中,殿內跪了一大幫子人,長孫皇后也默默的跪在地上,跪在李淵的牀邊。

李元景見到大安宮外跪着的一羣人,一路上腦子裡繃着的那根弦一下子便斷了,慌忙的越過跪在地上的大臣,往李淵的寢殿內跑去。

“父皇......父皇...孩兒回來了,你等等孩兒啊。”一邊跑,李元景的最終一邊唸叨着。

似乎總是在某一瞬間你失去的時候,心中的那份珍惜纔會被激發出來,譬如李元景,在年前的時候,只是想着如何壯大自己,如何問鼎那九五之尊的寶座,才忽略了,自家父皇這一隻在自己的背後慈愛的看着自己......

從大安宮門口到含元殿李淵的寢殿,不長的距離卻是成爲了李元景和李淵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一道生與死的鴻溝,一路上,李元景跌跌撞撞的跑着,顧不得散亂的頭髮,顧不得與跪在地上的朝臣撞在一起,只是那樣跑着,跑着......

“父皇!~~~~~”這一喊,悲慼,蒼涼,彷徨無助。

進了含元殿,李元景往李淵的寢殿走去,迎面遇上了從李淵寢殿中出來的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見到披頭散髮的李元景,心中雖說窩火,但是卻是因爲李淵去世心中淒涼,現在也無心與李元景去計較什麼,只是嘆息一聲,面色複雜的看着李元景。

“老六,你回來的,晚了。”

聽到李二陛下的話,李元景眼眶中的淚水再也止不住,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一般流了出來。

“元景,進去吧,再見父皇一眼。”長孫皇后站在李二陛下身邊,神色悲痛的對着李元景說道:“去吧。”

李元景越過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進了李淵的寢殿。

李淵安安靜靜的躺在牀上,面色蒼白,了無聲息,連續十幾日的用藥已經將身子掏空,面容消瘦,骨瘦如柴,身上蓋着厚厚的明黃的被子,幾個太監正站在牀頭,手裡頭捧着壽衣龍袍,是要替李淵換上的,這些都是大安宮裡頭早就準備好的,如今李淵駕崩,只需將東西拿出來便是。

李元景跌跌撞撞的走到李淵的牀前,“撲通”一聲便跪了下去,看着已經逝去的李淵,淚流滿面。

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走到含元殿的正殿門口,站在門口向外望去,朝中的大臣幾乎已經到齊了,此時都跪在外面,剛剛進宮的玄世璟和石虎也跪在羣臣之中比較靠後的位子。

“觀音婢。”李二陛下嘆息一聲:“老六回來了,但是終究沒有能見到父皇最後一面,父皇殯天,雖說早就已經知道沒有多久的日子,爲什麼事到臨了,朕的心裡,還是這麼的不是滋味兒啊。”

“陛下。”長孫皇后柔聲說道:“父子天性,人之常情,這麼多年,陛下雖與父皇稍有隔閡,但是陛下與父皇,始終是父子,與元景,始終是兄弟。”

“是啊,如今老六回來了,你說朕該怎麼處置老六爲好?”李二陛下站在門口,目光看向遠處,眼底之中泛着數不盡的憂慮。

“陛下,臣妾以爲,現在最重要的,便是處理好父皇的身後之事,其他的,便先放一放吧,百善孝爲先,陛下若想處置元景,怎麼也得等到喪期過了,讓元景送父皇最後一程,盡了他應盡的孝道纔是。”長孫皇后說道。

“說的有理,來人。”李二陛下喚了一聲。

“陛下有何吩咐。”守在含元殿門外的羽林軍上前拱手應道。

“去太史局,請李淳風。”李二陛下吩咐道。

“是。”那羽林軍應聲過後,便轉身離開了含元殿,一路小跑前往太史局。

皇帝大行,舉國哀悼三日,長安城三個月之內不得歌舞,一應青樓楚館都得關門歇業,一應規矩禮數,數不勝數。

自十四下午從大安宮回來,玄世璟便再也沒有出過侯府門口一步,正月十五的花燈恐怕也是沒有往年熱鬧了,之前按照習俗,長安城裡各家都會相聚在一起,在後花園中飲酒作樂,賞燈猜謎,李淵這一去,長安城裡頭的各家勳貴都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府中不敢出什麼幺蛾子,生怕御史一本奏摺將自己送到李二陛下面前去。

侯府後花園中,玄世璟回到侯府之後便一直在陪着王氏,冬日裡屋子裡悶得慌,不能呆的太久,各家的夫人們也聚不起來,麻將也打不成了,王氏自然又閒了下來。

“娘,本來想着明天帶您上街去看熱鬧來着,只是現在這時機,估計全長安城的人都鮮少有出門的,陛下和朝臣們還在爲太上皇戴孝,所以今年的燈會,怕是沒了。”玄世璟走在王氏的身旁說道。

“是啊,這節骨眼兒上,誰還敢提正月十五上元佳節燈會的事兒啊,今年這長安城的上元佳節,也就如此了。”王氏嘆息一聲說道。

第八百四十七章:帶着孩子來長安第四百七十八章:截獲的消息第五百六十一章:如何辯解第五百七十八章:伺機而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無官一身輕第四百一十八章:定論第六百六十六章:說到底還是利益第三百章:蟄伏三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演戲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暫時的辦法第一百三十二章:終是自毀前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後悔第一百四十章:李治回長安第三百九十二章:交好兵部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書院裡的眼睛第三百八十五章:煤第二十八章:大朝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找路子第三百七十二章:水計第八十七章:竊案現場(送給書友四六級)第九百九十八章:沒長腦子第六十六章:李承乾的態度第五百七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一百五十九章:商州的動作第五百五十七章:海邊的村子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心結隨死人解第二百三十一章:包湯圓第二百二十章:穰城風貌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感情的事,旁觀者清第三百七十五章:問計晉陽第二十八章:倒黴的牛第六百三十八章:爲國庫斂財第七百零四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四十八章:形勢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查無此人第二百六十六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一百三十三章:心意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態度明確第四百四十章:攆出去第五百六十章:意外收穫第一百五十章:特殊的聘禮?第二百零七章:大婚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慈孝第五百二十八章:招供第二百九十八章:大舅哥第一百零三章:常樂第一百三十二章:興州第二百九十章:春天來了,又到了第一百四十二章:吃肉喝湯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李象來訪第四百八十二章:長女玄悅第五百六十四章:騙糧第一百六十九章:密會第七百零七章:聰明這種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臨書院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移交案宗第一百六十三章:心思第九百六十四章:面聖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緊張第三百五十四章:策反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夫妻同心第三十一章:臺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刑審第二百五十三張:投到神侯府的行卷第五百二十四章:新宮的必要性第二十二章:不但惦記,還要下手第六百五十二章:陰險的猜測第九百五十五章:被貶的于志寧第二百四十七章:李承乾進神侯府第六百一十八章:後盾強硬第二十七章:回莊子第五百一十一章:百事待興第五百四十九章:擴張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安安的感覺第八百六十四章:對峙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幕後第六十九章:秦玉心第四百六十六章:該來的總要來的第五百九十六章:長老第六百六十五章:一個問題第四百八十章:喜得貴女第三十八章:三人行第八百六十六章:邪門第八十七章:竊案現場(送給書友四六級)第三百五十六章:決意降唐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登門拜訪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侍疾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連累第八十九章:風雨欲來第三百七十八章:不留活口第四百六十五章:引誘劫獄第一百三十三章:世人皆野望第五百五十九章:急行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不眠之夜第八十三章:含元殿中第六章:城牆下第九百一十五章:官員第四百四十五章:真假(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一丘之貉第三十四章: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