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程處弼率領着特遣艦隊,滿載着糧草輜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登州,朝着營州方向進發。
而李績這位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則立身於登州水師主力戰艦上,吳中郎將揮舞着手臂,下達了一個又一個的軍令。
大唐登州水師,再一次傾巢而出,朝着那高句麗與百濟沿海方向緩緩推進,壓迫過去。
經過了上一次的大戰之後,已經意識到了熱汽球那查敵於先機的優越性,而且還能夠進行遠程交互通訊。
使得大唐的水師,能夠相隔數十里之地,就能夠明白彼此之間的意圖,實施下級下達的指令。
所以這一次,更多的熱汽球被帶上了戰艦,將會讓那高句麗與百濟的戰艦想要在大海之上包抄合擊偷襲大唐水師的想法變成泡沫,一戳就破。
程三郎他們這隻特遣艦隊,由於需要深入內陸的河流,將輜重糧草運往營州這樣的城邦。
而那些三桅巡洋將軍艦由於本身屬於遠洋船隻的吃水問題,自然無法深入。
他們將會作爲護航隊的主力,在運輸大隊進入內河之時,封鎖入海口。
如此一來,即便是高句麗與那百濟的水師想要過來襲擊,也得好好掂量是不是這些威力爆炸地鉅艦的對手。
北方的風,哪怕是到了春季,仍舊是十分的凜冽,不過好在,水師將士們現如今都獲得了漢唐商行專供的護手、護面的霜膏,最大程度地減少將士們凍瘡的發生。
另外,所有的水師將士現如今所穿戴的都是溫暖的冬裝,並且,由於紡織技術的進步,還有程三郎這位優秀的設計大師的先進理念。
大唐不論是陸軍還是水師,都早就已經不再穿着那着寒風一吹,大腚甚涼的開檔褲。
早就都已經穿上了連襠的褲子,當然,前門自然是可以解開的,再就是,厚腰帶如今已然成爲了每一位將士的褲腰帶的標配。
過去的褲腰帶用的是布條,雖然物美價廉,可那玩意需要一雙靈巧的手來系活結,當然你想系死結也不是不行。
但有個問題,萬一你躥稀,沒來得及用靈活的指法解開死結咋辦?
更何況,戰爭,那可是要人命的,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敵人突然襲擊,所以在過去,系不緊的活結,結不開的死結,經常會成爲一些英勇的將士心中的痛點。
而自打那織布機通過改良,再加上百迭布的物美價廉,通過利用厚實的帆布來製作紮實,軟硬適中的褲腰帶變得成爲了可能。
只要褲腰帶事先穿在褲腰的褲耳上,兩條白花花的大腿往那褲腿裡邊一鑽,褲子上向一提,然後一勒一卡,針釦式皮帶瞬間鎖定。
有了這玩意之後,哪怕是躥稀,那也不怕,畢竟這玩意脫起來也是賊快。
總之,程三郎覺得自己也算是在爲大唐的軍事裝備方方面面,都在嘔心泣血地貢獻着自己的棉薄之力。
#####
登州距離那營州所在的遼東灣,就相當於一個在渤海的南面,一個在北面。
不過渤海本就不算大,所以,哪怕是登州水師特遣艦隊特地沿岸航行,也不過數日光景,就抵達了那白狼水的入海口。
入海口處,正好有營州的水師正在遊弋,看到了這隻龐大的運輸艦隊的到來,第一時間迎上前去。
很快,程三郎就看到了登上船來的一名大內侍衛,而且他還送上了一封書信。
程三郎這才得知,老丈人在朝着登州下達命令的那一刻開始,原本已經窩在這營州一帶的大唐精銳,就已經猶如離弦之箭一般開始射了出去。
而原本呆在幽州渡過了整個寒冬的老丈人也領着一票文武大老,直接一口氣就浪到了營州。
而現如今,大唐兵馬分成了數路,一路在那翼國公秦瓊的統領之下,出其不意地從通定(今新民西北)渡過遼水,進至玄菟(今沉陽東)。
遼東道副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領兵進逼新城(今撫順北),城中守軍驚恐,不敢出戰。
先頭部隊張儉領胡兵爲前鋒,渡遼水趨建安城(今蓋州東北),破高句麗兵,斬數千人。
老丈人已經親自隨軍前往遼水,也就是說,自己這邊的需要將其中的一部份輜重糧食,徑直送往那遼水而去。
此刻,老丈人正在那裡親自坐鎮,畢竟大唐征伐高句麗的第一場重大戰役,已然在遼水一線轟轟烈烈的展開。
面對着這個消息,程處弼自然不敢怠慢,留下一部份輜重之後,盡起水師,繼續向着遼水進發而去。
立身於那甲板之上,看着那大海壯闊的波瀾,耳邊,傳來了那薛仁貴的厲喝之聲。
一扭頭就看到了一百名火槍手,不動如山地穩穩站在那因爲海浪而略微有些起伏的甲板上。
隨着薛仁貴的號令聲的變化,這些火槍手就在那裡變化着各種的姿勢,有些直接衝到了船舷處架起了手中的火槍。
有些則藉助着那甲板上事物的遮擋掩護,縮到了後方,但是手中的燧發槍穩定地瞄準向薛仁貴所指向的方向。
看着這些在這樣的時刻,仍舊在刻苦訓練的火槍兵們,程三郎與一干武勳子弟都倍感欣慰。
畢竟這是一隻新式軍隊,
#####
李世民穩坐在那中軍大帳之中,此刻,他已然將中軍大帳,安置在了這遼水之畔,此刻,兩萬大唐精銳之師,正陳兵於遼水之畔。
而在遼水對面,高句麗的兵馬,還有那些臣服於高句麗的靺鞨蠻族兵馬足有三四萬衆。
而今,鬚髮如雪,卻猶自精神抖擻的大唐軍神,此刻正站在沙盤跟前,侃侃而言。
“……遼東堅城之內,尚有兵馬兩萬餘衆,我軍想要拿下遼東堅城,必先破掉高句麗的遼河防線,斬斷他們諸城之間的相互聯繫……”
“之後,再遣一隻精銳,卡在遼東城與白巖城之間,嚴防高句麗援助遼東。如此……”
手中的長杆,繞着那被插着一杆醒目白旗的遼東城前後左右指指點點不已。
而一干大唐軍方宿將,此刻除了領軍在外的,其餘人等,皆盡肅穆列於沙盤周圍。
李世民的表情相當地嚴肅,與這些在場的文武重臣一般。
聽了這位不顧年邁,亦一力要求隨軍征討高句麗的大唐軍神的這番分析之後,亦是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看到李世民有所動作,李靖這位大唐軍神朝着李世民一禮之後,退到了一旁,將發言的位置交給了大唐皇帝陛下。
“列位卿家,大多都經歷過前朝末年之亂,而前朝末年之亂,又與那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不無干系。”
說到了這,李世民刻意地頓了頓,由着文武百官們去回味,去回憶過往。
而他則用沉穩的語調再一次開口。“前朝三徵高句麗,兩次折戟沉沙於這遼東城下。”
“此爲前朝之恥辱也,雖與那隋煬帝自以爲是,好大喜功不無關係,但是,猶見那遼東城之難取。”
“諸卿,我大唐立國至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國力之強,猶勝前朝多矣,而此番征討高句麗,更是名將如雲。”
聽着李世民這番激勵人心的話,一干文武重臣都深以爲然,李靖亦是撫着長鬚頻頻頷首。
只不過,他的內心卻持着不同的意見,前朝之時名將又何嘗少?不過說來說去,跟前的大唐皇帝陛下,不論是眼界還是軍旅的經驗,都遠在那楊廣之上。
所以,大唐征討高句麗,可是前前後後準備了許多年,而這遼東城,無論如何,必須要拿下。
不然,本朝若與前朝一般,皆在這遼東城下折戟的話,陛下的老臉往哪擱?怕是自己等人也沒臉回洛陽去見大唐父老鄉親。
一思及此,李靖忍不住微微輕嘆了一聲,擡眸看向那猶自侃侃而言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