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節 秦王儀仗

李元興很想帶兩噸紅薯去大唐,可很遺憾,他僅僅只帶了不到四百公斤。

其餘的箱子全是葉秋霜的東西,五花八門,種類繁多。

秦王出行,自然也有輕車簡從,也有全套儀仗。

李元興頭一次使用全套儀仗出行,這是來自崔敦禮的建議,崔孰禮建議李元興,大唐長安的百姓對於李元興這位新秦王還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李元興應該讓大唐長安的百姓知道,大唐還有這樣一位秦王。

更重要的是,李元興大婚的日程越來越近了,李元興去拜訪各世家,全套儀仗是尊重!

李元興准許了這個建議。可真正到出門的時候,李元興驚呆了,跟着李元興身旁穿着歐式公主服的武曌也驚訝的張大了嘴巴,她上次去長安,坐着李元興的雙馬馬車,有百騎護衛進長安,在武曌心中這已經是很大的排場了。

可這個時候,武曌才知道後世的影視劇把儀仗縮水到了什麼程度!

李元興是親王,而且受封的是秦王,禮部對於李元興出行的儀仗也有四種不同的標準。最多的時候需要千人,在出使外邦,或者五百里以上出巡的時候使用。

其中龍旗十二面,日旗、月旗等各種旗幟,就有近百面之多。

扇,各種扇六十四。鐵甲武士四百八十人。皮甲持戟、戈、刀、金瓜等若干。

這個規格在大唐是僅次於皇帝,高於太子的規格。

此時李元興使用的是第三個級別的標準。屬於秦王正常出行的標準。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串個門子的標準。

龍旗十二面,絕對不會減少,這是秦王特有的標誌,是自李淵封李二爲秦王的時候就定下的,與皇帝同等的十二面龍族,區別就是這龍旗十二,旗幟的大小、顏色、樣式。

鐵甲武士八十八人,這是儀仗,也是護衛。

這八十八名鐵甲武士。每一個都是勳貴之後。如果不因爲此時大軍在外征戰,象程魔頭的長子程懷默就在皇家儀仗隊中,而次子程懷亮就是秦王儀仗隊中爲鐵甲武士。這是榮耀,可以說大唐的軍官十之八九。都出自這兩個儀仗鐵甲武士之中。

皮甲武士。則是戰場之中功勳軍士的子侄。比起鐵甲低了一個級別。

比如程魔頭,他就算是滿儀仗也只能是三十六名鐵甲武士。

旗幟,鐵甲。皮甲,扇!

加上八匹馬的馬車,以及隊伍後提燈的侍女,以及秦王府的太監,這隊伍足有一里!

“殿下!”總管太監鄭和在前面爲李元興帶路,紅地毯鋪了有一百多米,李元興帶着武曌上了馬車之後,那地毯有專門的人收走。

鼓樂聲起,隊伍緩緩起動。

手扶着車輦之上,李元興的手都在顫抖,他已經身爲秦王三個多月了。這樣的儀仗也是頭一次使用,一般來說就是帶個近衛,輕車簡從,無論是去長安,還是去軍營。

就是想像,也想像不到這麼龐大的隊伍,僅僅只是自己出個門。

而且根據鄭和說,這纔是秦王儀仗的三等規格。四等規格用處太少,僅僅是在長安秦王府到皇宮上朝才使用。

一等規格會如何?李元興看着緩緩而動的隊伍,心中百味叢生。

一直到此時,李元興才真正的明白了,士、庶、貴、賤四個字。或許理解的不夠深,但卻是比最初的時候有了更多的感悟。

“還想逛街呢?”武曌也同樣震驚,可是她卻不會流露出來,所以扯了一句閒話。

“逛街,好主意!”李元興哈哈一笑。

李元興剛纔發呆,就在想世家的事情。思來想去,自己可能是太急躁了。自己可以改變幾個人,但無法改變整個大唐人的道德與身階的標準。

逛街嗎?武曌自己都笑了,這副儀仗不是去逛街,而是去拆店。

“來人!”李元興輕呼一聲,立即有一鐵甲騎士靠近了車輦,李元興小聲說道:“派人先行一步,就說本王請求入宮面聖,也想今晚求見太上皇。”

“是!”鐵甲騎士先是減慢的速度,然後退到了隊伍的好面。

很快,六匹身穿皮甲的騎士就從隊伍的一側向着長安城飛奔而去。

秦王莊到長安的直道兩側,那忙碌的工地上不僅所有的工匠都停下了手上的活計,就是各商會的管理也趕緊招呼各自商會的人在直道兩側列隊。

大唐不興跪禮,除非是極大的事情,或者是祭祀天地、祖先之時。

“此時此刻,我才知道什麼是秦王!”武曌一動不動的筆直的坐在那裡,那怕有些腰上發酸她也沒有動一下,板着臉輕聲對李元興說着:“整個大唐,除了大唐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會對秦王彎下腰!”

“秦王是個苦差事,要不你躺下!”李元興一樣坐的筆直,調笑了武曌一句,

武曌與李元興一樣,都是從現代來的,而且他們也沒有見過在大唐別的親王是怎麼個形象,所以他們努力着保持着自己的形象。

如果這個時候,躺在車輦上,會不會被百姓們輕視。

正襟危坐,這應該是禮節,正如這儀仗一樣。

大唐秦王的儀仗向長安而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大唐秦王殿下頭一次使用正式的儀仗出行。就算是爲了看個新鮮,許多人也會趕到官道兩側。

秦王是一個好王,僅是秦王莊周邊那些商會開始建屋,就讓長安的百姓富足了不少。

就是賣草鞋的,一天也給比往日多賣十幾雙。

而世家們聽到秦王使用儀仗出長安,七大世家卻已經開始準備了。秦王立妃,那怕暫時不立正妃,這也是正經的婚事。

第一步納采,應該就在近幾日來完成了。

納采的人選都已經訂好,由李氏皇族的李道宗持大唐皇帝聖旨代表李氏皇族。而秦王府則由魏徵來出現,因爲崔敦禮是博陵崔氏,所以他選擇了迴避。

七姓,實際爲五姓。因爲崔氏分爲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而李氏則分爲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其餘三家爲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這些豪門大族,在各自的地盤上有着絕對的話語權。

在長安,他們也各自擁有宅院。

最初來到長安的,是清河崔氏的崔瑩瑩,盧氏的盧秋雨、王氏王語煙。

接到大唐皇帝的聖旨之後,第一次反對的隴西李氏,他們連李氏皇族都不承認是隴西李氏的一員,所以對皇帝這結親的旨意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但,王、崔、盧三家,卻選擇了家中嫡女。

理由很簡單,李氏皇族是與李元興,根本就是不相關的,李元興是李元興,來自天庭的星君,雖然姓李,雖然被封爲秦王,但不是李氏皇族,這個身份足夠與世家結親,而且事實證明,秦王李元興有足夠的手段可以讓世家更加的興盛!

在神印術、天賜神犁之後,羊毛與煤纔是真正刺激世家的東西。

王家爭到了大利,巨利。這一點世家之中已經沒什麼可以隱瞞的,所以另外四家也選擇了嫡女,既然秦王正妃不好爭,那就讓亂到底吧。

太原王家拒絕了大唐皇帝李二,爲李承乾選太子妃一事。更是世家盡知,所以世家選擇嫡女嫁入秦王府的心更加的堅決了。

納采之禮,七家隆重接待。問名、納吉,幾乎就是家主這個級別,或者是僅次於家主這樣一個級別親自出面。而太原王氏,甚至是老族長都接到了長安,這個巨大的反差,也是在作給大唐皇帝李二看。

更是作給李氏皇族在看。

七姓十家,看重的是李元興,與你們李氏皇族無關!

到了六禮中的第四禮,納徵!

太原王氏號稱徵禮百車,一百頭健牛拉着一百輛大車,裝滿了嫁妝。

李二在李承乾太子妃一事上已經被拒絕過一次了,不僅僅是李二,李是太上皇李淵都沒有半點反應,身爲皇帝,無論大小事件都不應該有過激的反應。你們捧李元興,踩李二與李承乾,那好,李二在等着看,誰會笑到最後。

李二在李元興的婚禮之事上,只下過一個命令,調禁衛精銳,秦王大婚時要一等儀仗。

最初的時候,李二下聖旨賜婚,根本就沒有指望七大世家全部同意。只要有一家同意,其餘六家給庶女都把面子撐住了,也算是給李元興在大唐安了一個家。

七家全部是嫡女,讓李二也沒有想到。

李元興進長安,五十里路走了接近三個時辰,李元興感覺全身都僵硬了,武曌想讓李元興打昏自己,省得活受罪。

李二親自出迎!

對外人而言,這是李二對李元興的態度,這是大唐皇帝對大唐秦王的親厚。事實上,李二是來看熱鬧的,因爲下面的人報告,大唐秦王正襟危坐,從出秦王莊開始,一直到進了長安城,坐姿都沒有變一下。

李元興坐的功夫很好嗎?

李二不信,他是來看笑話的,來看李二會不會腰疼,會不會腿麻,會不會脖子抽筋。

“皇兄!”李元興想起身都難。武曌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太慘了,實在是太慘了。這根本就是上刑,出秦王莊,走過商會區那會武曌還很興奮,可不到半個時辰,她就感覺到全身痠痛,特別是武曌這身體才三歲呀。

李元興還好些,只是全身僵硬!(未完待續。。)

ps:??今天是中秋,祝大家快樂

第690節 海匪第142節 武盟立威!第668節 慾望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869節 時差六倍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782節 博弈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302節 詩、書、禮、樂!第141節 士、庶、貴、賤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827節 長江大危機第46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二)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407節 命中註定(一)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876節 不列巔第478節 繼續搞事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591節 回長安第237節 秦王莊茶禮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618節 天賜九鼎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538節 淡定的秦王第746節 又快新年第408節 命中註定(二)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491節 初現軍民情(二)第621節 除夕盛典第100節 大唐vs突厥的第一場血戰第338節 悲慘之夜第616節 全力開動的戰爭機器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441節 秦王的殘忍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第168節 爭牛!第674節 耽羅國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229節 一步登天第737節 留下一個傳說(二)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646節 回鄉的奴隸第280節 拯救名相杜如晦第753節 戰國始第116節 反間突利小可汗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312節 一等大匠師(中)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420節 不要小看餐桌第452節 點石成金術(三)第272節 大婚之後是大戰第508節 隱太子的寶藏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14節 悲慘的武氏兄弟第320節 你想刺殺誰?第757節 紅紅的喜字第378節 病危的老將第55節 男人與女人的學問第434節 李元興入獄第260節 不作孤王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188節 李元興‘碩士’二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359節 遼東三黑!二第297節 盛世大唐第542節 秦王空中堡壘第595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上)第374節 天池盛會第594節 櫃爺也不是全能的第236節 大義凜然私房錢第347節 李治!!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876節 不列巔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548節 燥動的長安第144節 秦王莊就是銀山第527節 秦王的筆之刃(二)第577節 出門前殺殺人第757節 紅紅的喜字第886節 二伯到訪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804節 全民大賭第155節 半島三國第176節 秦王罰俸第847節 苦與樂自知第527節 秦王的筆之刃(二)第424節 迷茫的靈魂、火辣的身體第50節 女財神第543節 古方神藥第419節 跪了一地請罪的第33節 價值十億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