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節 耀州的兔子

bookmark

“聖上,有錢難買。.皇宮之中所有的供奉,全是秦王莊送來了。要論價格,去年皇宮用度換成市價,聖上吃的不是菜,是銀葉子。”

獨孤修德半開了一句玩笑。

李二揮了揮手:“此事是大事。”

“某已調了禁軍,長安城衛。這就去親自督辦,絕計不能讓這盛事有半點瑕疵!”

獨孤修德出皇宮的時候,長安城已經陷入了半瘋狂的狀態。

就連樂民園都因爲客流變的極少,許多店家臨時停業而選擇整修兩曰而閉園。

三文兩斤的菜價,這是在冬天,已經下雪的冬天,這樣的價格和免費送有什麼區別,就在是春秋兩季之時,時鮮蔬菜的價格也沒有這樣的便宜。

數以千計的盛世贊文從名士筆下飛出,一篇篇的落在各大報館的案頭。

正在百姓們爲這盛世稱頌之時,北城幾個坊間卻傳來了緊急的軍哨聲,這是軍官在召集部下的哨聲,在這個時候,卻是引來了無數百姓的不安。

“報,迎賓苑門前發生大規模械鬥。”

“查明原因,調禁軍五百人!”獨孤修德冷着臉下令,然後示意親衛拉自己的馬過來。

當獨孤修德趕到迎賓苑前之時,械鬥的人已經被分開,數個醫官正在救治傷者。

“怎麼回事?”

“報,百姓們說迎賓苑中有人偷菜,而且強買了一車菜,這一車原本是要運到宜平坊的。接下來,就打起來了。搶菜的是高昌人!”

高昌人!

獨孤修德聽到之後不怒反樂,他身爲國之重臣,雖然不參與對外的戰事。卻也是天英閣一員,國家大事也會給他一份邸報的。李元興在河州那不痛快,還有回到長安之後連續數曰閉門不出,連長安的百姓都知道秦王心情不好,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會聽到竟然是高昌人,獨孤修德微微一笑:“來呀,將高昌人上至使節,下至僕役打入牢內,訴告他們盜竊,強搶兩罪,再將打人者加傷人之罪,准許他們應訴。”

“抓人!”帶隊的一個副將高喊一聲,五百禁軍直接殺入迎賓苑。那副將又在後面高喊:“所有反抗者,赤手者亂棍打服,持械者……斬!”

狠人帶出的將軍也是狠人。

獨孤修德這纔對百姓們說道:“各位長安父老,退去吧。堵了此處的道路,車隊難行。耀州送菜過來一曰二百里路已是極爲辛苦,入夜之前菜不能入庫如在雪中損毀,寒了耀州百姓的辛苦卻是不好。送菜的隊伍辛苦,早些交了貨也好有口熱食吃喝。散了吧!”

百姓們除了受傷的,和幾個需要作證的之外,呼啦一下就散了。

那被搶壞的車子被八個精壯漢子擡子,那散落在地上的白菜也被人撿起,連一片菜葉都沒有留下。

街道很快就疏通了,堵着的車隊繼續開動。

消息傳的很快,位於使館區的契丹使節看着正往使館內倉庫堆的菜,突然小聲對身旁的武官說道:“速派親信之人回去,請族內加倍訓練精銳。”

“加倍,大唐秦王只要三萬精銳鐵騎,十萬普通騎軍,多出來咱們養活不起呀!”

“高昌人自尋死路,打高昌我們契丹人定要爭個先鋒!”契丹使節小聲的說着。

使館武將聽懂了,趕緊去安排了。

長安城之中,普通的百姓坊區卻沒有那麼緊張的氣氛,只有一片歡聲笑語。坊內街心空地上已經排開十口大鍋,燉着秦王莊十大名菜之一的豬肉白菜燉粉條,陣陣的肉香飄散在整個長安城中。

此時,耀州城中,明月公主武曌正在準備吃晚餐。

標準的四菜一湯。綠色的清炒菜心、黃色的雞蛋炒韭黃、紅色清炒彩椒、紫色的甘藍菜。還有一盤五色彩湯。都是用極小的盤子和碗裝着的。

崔君肅是客人,剛剛進來只是相互施了禮,還沒有說話,武曌就叫上菜了。

崔君肅看到這精緻的四菜一湯,微笑着說道:“市井傳聞,秦王殿下與明月公主極是清儉,現在看來卻是一半真一半假。真的是四菜一湯,卻是樸素。假的卻是,這樣的菜在下雪天,放在長安知名的酒樓裡,怕是一盤菜兩枚一兩的銀幣都買不到!”

“明年冬天,讓整個長安的百姓都吃上。”武曌示意給崔君肅加兩盤菜,再上一壺酒。

全素菜是武曌喜歡的。

給崔君肅加的兩道一份是回鍋肉炒蒜苗、一份是紅燒肉。

“謝過明月公主。”

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崔君肅也不用去問,他的隨從肯定也有人招待了。

飯後,崔君肅又吃了一驚,因爲武曌的盤子竟然全空,沒有半點的剩菜。崔君肅想了想,把自己那半碗米飯倒在紅燒肉的碗中,然後將盤中所有的菜也倒進來,幾口就將所有的飯菜吃空了。

飯後,崔君肅說道:“某剛纔說過的話收回,秦王殿下的憐農雖然短,卻是佳作。可說到卻能作到,這一點是某意料不到的。每一粒米都是百姓的辛苦,如有浪費就是失德。某慚愧,某當修改我崔氏家訓,粒粒皆辛苦!”

武曌卻是笑了:“不知道崔尚書要是看到李元興用餅子擦盤子,會不會笑話他!”

“不會!”崔君肅卻是極嚴肅的回答着。

不要小看大世家,這一點武曌在現代的時候就知道了,大世家有着極嚴格的教育,家規。絕對不是那些暴發戶可以相比的。

浪費的話題再說就無趣了,武曌問道:“崔尚書想喝點什麼茶!”

“綠茶就甚好!”

茶送上,崔君肅這才說道:“某入耀州之時,發現耀州有一個奇怪的之外,許多地方都掛着一隻用草充滿的兔皮,不知這是何意?”

“這是李常的意思,他說比兔子大的活物只有沒有得到允許,耀州之內不許通行。硬闖者必須嚴懲!”武曌很直接的回答着。

崔君肅微微的點了點頭,從身旁的隨身公文包中拿着一個小本子。現在這種豬皮、羊皮混合製作隨身公文包已經成爲了大唐上層社會的一種流傳。

“秦王殿下說東海有一座島!”

崔君肅一開口,武曌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東海有一座島!

從武曌的反應看來,崔君肅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倭島完了。

李元興下手還考慮些大唐的國之威嚴,大唐的名聲,大唐百姓的反應。可明月公主不會,她整武家兄弟對於長安百姓來說是個秘密,可對於崔君肅這樣的級別來說,不是。

第二個反應就是,這倭島應該被滅。

明月公主的反應太明顯了,臉眼神之中是殺氣,一個四歲的女孩眼神之中出現的殺氣。這比程知節這些人的殺氣只會更可怕。

崔君肅不敢再等,趕緊直奔主題:“秦王殿下明言,倭島三千兩黃金才購得五千石大米。讓某派人去與倭島交易,儘可能多的從倭島把黃金掙回來了。”

武曌又坐下了,卻是一言不發。

“秦王殿下提到石見銀山!”崔君肅又說道。

武曌緩緩的擡起頭:“就這樣?如果僅僅是這樣,我不幹!”

“爲何?”崔君肅不理解。

“太無趣,就爲那些金子與銀子,讓他自己去玩吧!”武曌要罷工。

崔君肅卻是聽出話中的意思了。明月公主這是認爲僅僅就這些,是對倭島下手太輕了。所以開口問道:“明月公主以爲,還有何更高明之法?某隻是文官,有件事情只是知道,卻不明細節。涇河採石場那裡有幾萬奴隸,原本就是各地的悍匪,這些人可能會被送到倭島執行些秘密任務!”

“不夠!”武曌嬌喝一聲。

崔君肅心說,這還不夠。那你還想幹什麼?

“公主殿下有何建議,不如直說。”崔君肅語氣很平靜的繼續問道。

武曌閉着嘴,卻是什麼也不說。

崔君肅腦海之中想到了李元興在會議室中提到過的那一句,推背圖第三十九象。他不知道那一象代表着什麼,可大唐皇帝李二的猜測是,長安城可能會生靈塗炭。

想了想之後,崔君肅問道:“殿下提及推背圖三十九象,袁天師卻聲稱那圖已經不存在,而且也不會再有。公主殿下是否也知道那三十九象?”

提到三十九象,學霸級的武曌怎麼可能不知道。

武曌一下就把自己面前的小桌子掀了,可因爲身體小,力氣弱。卻不象李元興那樣整個桌子都飛了起來,只是將小桌子給推倒。

一模一樣的反應,崔君肅心頭一緊。

“某不知道那三十九象,大唐上下也無人知道。公主卻是不知道,提到三十九象之時,秦王殿下與公主您的反應完全一樣。聖上私下猜測,能讓秦王殿下如此憤怒的,怕是長安城生靈塗炭之災!”

何止是長安呀。

武曌心說這是整個華夏的生靈塗炭。

一行淚水順着武曌的臉頰滑落,武曌是真的傷心了。

崔君肅嚇了一跳,趕緊說道:“公主殿下有何要求儘管說,某當全力相助!”

武曌咬着嘴脣,一字一句的說道:“對倭島下手,李元興他必須使用惡魔之花製作出來的死神之吻。”(未完待續。)

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631節 賜名一條輝第162節 不是朋友第662節 工潮第151節 夜深沉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810節 弄點錢、弄點人!第361節 疾如風!第411節 走進叉路的大唐科技樹第458節 兩粒石子翻起的濤天巨浪(下)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55節 男人與女人的學問第238節 涼州定第708節 嵐月公主的表章第616節 全力開動的戰爭機器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700節 李元興的石頭第142節 武盟立威!第167節 羊吃人的進化靈感第8節 大唐第一強盜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698節 嶺南行第333節 軍神要出征第605節 瓢把子第249節 紅紅火火第610節 無法阻止的殺戮第372節 棉田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359節 遼東三黑!二第462節 把記者全部關起來第268節 洞房小意外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454節 史上最強大的新規第562節 怕死了第118節 制肘之人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61節 出兵倒計時第283節 玄武門開機第539節 耀州奴工服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99節 秦王犯險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904節 軍隊集體旅遊第189節 李元興‘碩士’三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732節 先鋒戰第117節 頡利的決心第3節 秦嶺小莊第891節 醫仙臨世(一)第706節 遺囑(上)第236節 大義凜然私房錢第614節 戰,戰,戰!中第199節 大唐的廣告學第764節 邊戍(下)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79節 正式出兵後記第217節 大婚到計時第51節 我的農莊我的家第545節 巨大利益第799節 世界地圖(上)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738節 留下一個傳說(三)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174節 大唐最佳頂缸第714節 英明還是心黑第708節 嵐月公主的表章第641節 丹東城的晚餐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68節 大唐戰略計劃(二)第795節 古晉之治第691節 貴客來倭第889節 斷碎的傳承(二)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582節 誤差十公里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799節 世界地圖(上)第126節 回紇使者的誠意第499節 遼東行倒計時第314節 嶺南論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505節 兩位皇帝都想打仗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520節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126節 回紇使者的誠意第672節 升級的軍民情第842節 倭島侵入第886節 二伯到訪第316節 大唐第一個領事館第340節 秦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