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主政河東(一)

李彥有些鬱悶,每一次聖旨都是給李秀寧,但自己每次都陪綁,也不是給自己的聖旨,還得跪下接旨。皇帝也大媽窮講究,一個破聖旨,寫的亂七八糟,根本不知道什麼東西,卻讓所有人跪着聽。

傳旨的十有**是太監,這些閹人就是他媽變態,非得跪下,還是恭敬有加,否則就是大不敬之罪。

李彥發誓,如果有一天自己說了算,第一件事就是使用白話文,說文言文就顯得有學問嗎?第二個就免除跪拜,其他書友正在看:。他知道自己也就是想想,這一點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爲他永遠也說了不會算。官當再大,還能大過皇上嗎?

低頭聽完聖旨,反正也不知道說的什麼,跟着謝恩起來。太監把聖旨交給李秀寧就走了,他們最不願意的就是傳達這樣的聖旨。如果是給大臣的聖旨,對他們畢恭畢敬,還能得到一些賞錢。可面前接旨的是公主,也是他的主人,別說賞錢,他們不上點供就不錯了。

總算平陽公主是外將領兵之人,比皇宮裡那幾個小祖宗強多了,也不會爲難他們。下完聖旨還不趕緊跑,等什麼?等着挨修理啊?所以太監傳達完聖旨,旨意一交趕緊開溜。

李彥一聲不出,李秀寧嘲笑的說道:“我真的弄不明白你,那麼聰明,頭腦也夠用,就不能上心學點東西,連個聖旨都聽不明白。再說你寫的那是什麼字,別人都看不懂。”

李彥知道李秀寧又得狠狠的嘲笑自己一番,反正他也不在乎,被稱爲臉皮第一厚。恨恨的說道:“那算什麼?全天下能聽懂的有幾個?還是聽不懂的多,有什麼了不起的。再說,我那是簡化字,李氏簡筆,你們知道什麼?”

李秀寧知道自己也說不過李彥,這個人沒文化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不過他的簡化字確實很好認,對初學者簡單不少。其實不是正式場合,大家說話也都是白話,不會誰之乎者也的,只有那些文人才子才那樣。李秀寧是武將,當然不那樣說話,所以她還是贊成李彥觀點的。

兩個人說幾句,李秀寧說道:“不知道父皇爲什麼竟然把我轉入文職,這恐怕隨你心意了吧?”

李彥確實沒聽懂聖旨說了什麼,也就是誇獎幾句的詞李彥能聽懂。前方將士打勝仗竟然是皇上天命所歸,洪福齊天。扯淡,如果那樣,還打個屁,皇上一個人來不就全解決了?

不過聽到李秀寧的話一愣,怎麼會這樣?無緣無故怎麼轉入文職了?就問道:“別賣關子了,快點說怎麼回事?”

李秀寧說道:“父皇聖旨說我暫時免去驍衛軍大將軍之職,封爲幷州刺史,主管河東十五州之事,出任河東道大行臺。驍衛軍由李叔同指揮,他擔任河東道大總管,節制十五州兵馬,防範劉武周和突厥。”

李彥說道:“這有什麼奇怪的,天下是你家的,你父親想怎麼封怎麼封。”

李秀寧搖搖頭,說道:“那可不一定,尚書省不會通過的,我又不會治理地方。”

李彥說道:“李元吉會嗎?他倒是原來的河東行臺,幹了什麼你不知道?”

李秀寧當然知道,爲什麼會失去晉陽,就是李元吉胡作非爲弄得。李元吉第一大愛好就是打獵,他擔任河東都督的時候,每天就是打獵,遊玩,騎馬馳騁。根本不管什麼地方,莊家快要收成了,都給踏壞,哪個人敢說什麼?

更可氣的是竟然鬧市縱馬,以弓箭射行人取樂。乳孃說了他幾句,竟然藉着酒勁讓人給打死。弄得幷州的人都恨不得他死,所以劉武周進攻的時候,根本沒人幫他,才讓河東失守。

來到這裡之後,李秀寧也知道,本想告訴父親,但李彥不讓。因爲李元吉己不在這裡,說還有什麼用?

李彥是在劉文靜嘴裡知道的,齊王李元吉兵敗,丟失幷州,李淵卻把罪名扣在司馬宇文哲身上,想殺了宇文哲替李元吉頂罪。但王府長史是竇涎,那是駙馬。李綱說李元吉有罪,就算輔佐不利,也應該是長史竇涎的責任,要殺一起殺。

李淵當然不能殺自己的女婿,也只好放過宇文哲。由此可以看出李淵如何寵着李元吉,李秀寧說有什麼用?本來李元吉也不在這,被李彥一說,李秀寧也不再說。

如今李彥這樣一說,李秀寧也覺得對,行臺、都督基本都是不親臨,由王爺遙領,大部分是自己的封地,也就是一個監督權,其他書友正在看:。她是公主,擔任河東道大都督沒什麼,但是大行臺就不一樣了,那可能掌管十五州政務,同時又是幷州刺史,那不是把自己轉入文職官員了嗎?

李彥說道:“這不是你想的嗎?那可是從三品大權,你一回京城就可以上朝參加政務,不正是你想的嗎?”

李秀寧說道:“還別說,我父皇這回弄得很不錯。但我總覺的奇怪,難道蕭踽、李綱和竇威他們沒反對?”

李彥也不知道爲什麼,李秀寧如果是男的,一點也不奇怪,但她是女的,李淵能讓李秀寧掌握一個道的兵馬,能同意她掌握地方行政嗎?再說,李秀寧好像也不具備這個能力。

他奇怪的問道:“你說隨我的願,對我怎麼安排的?”

李秀寧說道:“你當然是跟着我了,父皇任命你爲公主府長史,幫助我。”

李彥又一次被雷倒了。公主府什麼時候出來長史了?王府有長史和司馬,那是佐官,協助王爺處理封地和管轄區的事。公主也有封地,但不出皇城的,哪來的長史?自己這一下不是變成李秀寧公主府的大管家了嗎?可自己不是太監啊?

李秀寧也明白這些,她不知道父皇怎麼能想出這個主意。不過這可不錯,以後李彥是跑不了了。

李秀寧要比李彥瞭解官制,看來父親想讓李彥留在自己身邊。不過她還是沒有搞明白父皇怎麼想的。

其實李淵也無可奈何。一個都督府的長史是四品,幷州刺史府的長史也是從四品。不能讓李彥升那麼高的官,但卻沒有好位置。這一來,裴寂給出的主意,弄一個公主府長史出來。

如此李彥名正言順和李秀寧在一起,李彥又是公主李秀寧的將軍府長史,如今又是刺史,李彥不用升官,就全管了,反正有李秀寧。

這是朝堂爭頭的結果,李彥當然不清楚,連李秀寧也不知道爲什麼。李秀寧偷渡黃河,隨後奇襲晉陽,一舉打敗劉武周奪回晉陽,收復幷州大部分地方。平遙一戰,活捉尉遲敬德,嚇得宋金剛不敢進攻介休。這些戰果一進京城,立即引起震動。

李淵大爲高興,沒想到女兒比兒子厲害。李世民還沒有成功,李秀寧卻先勝利了。

晉陽一收復,李元吉馬上來能耐了。和李建成商量,他想回晉陽。因爲在長安不好玩,什麼都管着他。李淵還讓他上朝,又不能隨便離開長安打獵,把他快憋瘋了。所以聽說收復晉陽,他就想回來。

可李建成一提出讓李元吉擔任河東大都督,立即遭到朝臣反對。因爲李元吉在河東干了什麼,朝中都知道。那是李家龍興之地,不能出差錯。劉武周還沒滅,又臨近突厥,還有宋金剛的兵馬。

朝堂上吵成一片,有支持的,有反對的。裴寂暗中使力量,誰也不敢說接任那裡。太子都說話了,其他的郡王哪敢擔任。

爭論了兩天,裴寂對李淵說道:“皇上,我看就任命公主擔任吧,別人也說不出來,那裡本來就是公主收復的。”

李淵也猶豫:“平陽擔任是行,可他是女子,擔任三品地方大員,如何能上朝聽政?”

裴寂說道:“這樣,再任命他爲刺史,暫時也就不用回來。回來時再說。等過一段時間,看看齊王的表現,好了就讓他出任,公主可以調回京城。再說,有公主也能防備兩面兵馬,軍隊由國公李叔同掌握也是一樣的。”

李淵讚賞的說道:“還是你懂我,元吉雖然頑劣,但還是很聰明的。難得他和太子關係好,兄弟和睦,也是好事。那就按你的意思辦吧,給平陽派一個好助手,協助她。”

裴寂是老奸巨猾:“皇上,李彥可在公主身邊,不用安排人了,。獨孤尚書和竇尚書可都爭着要他,證明李彥還是有能力的,就讓他協助就行。”

李淵馬上說道:“不行,幷州府長史是從四品官員,李彥是不是升太快了?也會有人不服,他畢竟是軍職武官。”

裴寂也覺得不行,想了想說:“李彥官職不用動,把他封爲公主府的長史,這樣也能避嫌,還能不用封官。”

李淵點頭,終於解決了。他問道:“根本沒有公主府長史一職,李彥這次相助之功怎麼賞?否則又有御史說賞罰不明。”

裴寂說道:“李彥意不在當官,我聽說他想要地方,把懷德坊賞賜給他就行了。”

李淵也覺得行,懷德坊不大,東西九百多步,南北纔有七百多步,本來李彥就快佔一半的地方,把那裡給他也行。對皇家來說,那無所謂,想收回是隨時的事,也就同意裴寂的主意。

其實裴寂早得到好處,今天是機會。李彥想要懷德坊,花錢動遷,但懷德坊臨近西市,是好地方,裡面有不少商家也很有錢,如果用錢拆遷,費用太大,那些人家也不缺錢。

飛鳳剛一提出,立即出來一大堆李彥嘴裡的釘子戶。沒有官府命令,私人購買,沒辦法強拆。

飛風沒辦法了,和幾個可靠的人一商量,那就花錢走上面。當然,錢就花到裴寂身上。戶部尚書是竇蓮,那當然沒問題。

今天有這個機會,裴寂正好辦成這件事。本來拿人家錢就要辦事的,這又是給李淵出主意,一舉兩得,李彥得到土地。他還得到李淵的誇獎,心裡十分高興。

第二天上朝,李淵一宣佈決定,果然誰也說不出來不行。雖然李秀寧女子擔任行政官員沒有先例,但她是公主大將軍。

再說,李淵一句話就都不反對了,李秀寧和李叔同可以防禦劉武周的兵馬。驍衛軍兵力少,李世民己派兵,由尉遲恭指揮進兵河東,驍衛軍只是防備北面的劉武周和突厥。

對李彥的封賞是他年紀太小,不適合升官太快,地方官員更需要成熟穩重。李彥就不升官了,把懷德坊的土地賞給李彥。

世家門閥的人佔了朝堂半數以上,他們當然不會反對賞給李彥東西。李家傳出消息,李彥惦記那個地方很長時間了,所以一致通過決定。

雖然李元吉十分不滿,但裴寂讓人通知他,這段時間表現好一些,一旦風聲過去,李秀寧是不能總在外面的,她畢竟是公主。到時候把她調回來,換李元吉去。這樣,李元吉也不再說什麼。

李建成這個太子說的話沒好使,讓他有些不滿,想給李彥一點難受的。向父皇提出,不能讓柴紹總是和平陽不見面,提議把柴紹調到延州,距離晉陽也近一些。

正好李淵也打算把趙景茲調回京城,連連誇李建成有大哥的胸懷,想的周到。

下旨調柴紹進延州,擔任延州刺史,領右武衛大將軍,指揮兵馬防範樑師都。只是隔着一個黃河,可以去幷州看李秀寧。

這一來,皆大歡喜。聖旨就這樣下到晉陽,弄得李秀寧和李彥一陣迷糊,不知道怎麼回事李秀寧說道:“這回你終於可以管地方了,給我弄點政績出來,別讓他們小瞧了我們。”

李彥說道:“你真想弄點政績出來?”

李秀寧說道:“那是當然,交給你了,怎麼做你說了算,我可不懂地方政務。”

李彥一笑:“政績是什麼?當然是上繳財稅。那好辦,看我的。”

第208章 報復第4章 要命一條第146章 曲江書院第305章 在經濟上打擊(二)第85章 失控第287章 千里追蹤(五)第60章 苦窮加算計第315章 西域風雲(三)第353章 再回長安(一)第28章 哇,美女第143章 風雲長安(十一)第300章 爭鋒(五)第一百了一章 凱旋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394章 天下戰略(二)第295章 再次被抓第199章 兵戒相見(二)第429章 漢唐天下(十)第173章 計高一籌(二)第272章 君心難測(一)第215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88章 先鋒官(一)第356章 戒心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133章 風雲長安(一)第111章 臨時主帥第341章 悄然發展第111章 臨時主帥第51章 定居長安(二)第194章 歷史真相(五)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88章 先鋒官(一)第204章 永寧公主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135章 風雲長安(三)第7章 融入時代第335章 西擴攻略(四)第376章 震聾發聵第125章 主政河東(二)第388章 慾望第413章 吐蕃亂(一)第129章 回長安第50章 定居長安(一)第248章 囂張公主(二)第311章 國策(一)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436章 東征西討(二)第299章 爭鋒(四)第37章 夜襲第351章 政治鬥爭第378章 溶入(一)第382章 和親(一)第245章 重拾親情(一)第4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30章 楊氏教子第292章 再現蹤跡(二)第140章 風雲長安(八)第86章 軍職的開始第190章 歷史真相(一)第205章 亟不可待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179章 喋血潛蹤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327章 惡習難改(三)第334章 西擴攻略(三)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220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六)第22章 搬空洛南(一)第147章 肺腑之言第24章 驅虎吞狼(一)第65章 僵持不下第3章 比比誰更壞寫在前面的話第383章 和親(二)第85章 失控第205章 亟不可待第216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二)第175章 計高一籌(四)第124章 主政河東(一)第362章 觀念第451章 家天下(一)第256章 皇家威儀(二)第325章 惡習難改(一)第126章 主政河東(三)第7章 融入時代第63章 懲罰(一)第339章 風雨同舟(二)第218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四)第214章 先出口氣再說第198章 兵戎相見(一)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238章 滅隋(二)第361章 宗教信仰第17章 秀寧再來第315章 西域風雲(三)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338 風雨同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