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重逢

入秋的西域是一年中最美的時間,晝夜溫差大,所以清晨會出現很重的露水,讓乾燥的天地間有些溼潤,空氣清新,和靜城地處天山南麓,大片的綠洲,森林草原、河流,構成了一個優美的環境。

雖然和靜城也因爲人口增加,大量煤炭應用取代原來的牛糞,增加不少污染,但畢竟人口稀少,沒有形成工業污染。

再說沒有內然機和蒸汽機,雖然西域算得上工廠林立,可大部分還是手工作業,最多的就是紡織廠,生產毛線和綿線。紡織是最大的工業,毛衣的編織也不斷深化,已從簡單的取暖保溫向美觀方向發展。

特別是西海各州和吐谷渾地區,再就是吐蕃地區,需求量非常大。吐蕃什麼都落後,原來他們是向唐朝學習,再就是向天竺學習。西域的崛起,大量漢文化進入,吐蕃的學習對象轉向西域方面。

加上李彥和李錦兒的滅佛行動,大量的漢族和尚進入吐蕃。他們在中原已享受慣了,哪能受得了吐蕃這樣的艱苦生活,所以需求大量的奢侈品,西域成爲最大的供應基地。

崑崙山口從闐州出發躍過幾千丈高的崑崙山進入藏北地區,這一條西蕃通道成爲重要的貿易通道,往來的商隊和行人絡繹不絕。

強大的商業稅收,讓西域的農業局根本看不上田地裡那點稅收,所以在西域種糧食和棉花的土地是免稅的。只有種水果的才收稅,而最大的稅源是葡萄酒和果汁。這是西域財政收入最大的兩項,已超過了皮毛的收入。

李錦兒在西域城創造她女王的傳奇,迎着清爽的晨風,錦兒騎着玉青驄向博斯騰胡跑去。這是他們女王的愛好,爲的是讓玉青驄高興,隔幾天就出來跑一回。這匹馬救過女王,是西域國公臣,沒有爵位的西域,卻有一匹享受王爵待遇的馬。

起碼王宮的人都知道,可以對女王不好一點,但絕對不能對玉青驄不好,那樣女王會發怒的。本來很溫和的女王,一但知道玉青驄受了委屈,那誰也不行。

西域有一個馬特殊,一個人特殊,馬是玉青驄,人是李念。李錦兒提出過,立李念爲世子,將來接替王位,雖然被衆大臣否決,但李念的地位一下上升不少。誰都明白,他是西域隱王的兒子,李彥被班傑他們稱爲隱王,就是李彥一直隱在幕後指揮,可以說暗中操控着西域的走向。這樣一個人物的兒子,可想地位如何。

西域三個少年兒童,成爲西域國的標尺,李念、李威、柳平,三個小孩李威最大,如今以是少年。不能不說是遺傳,倍受寵愛的三個孩子是李錦兒的眼珠子,皇宮中有了他們三個,也變得熱鬧起來,讓錦兒工作以外不再那麼寂寞。當然了,西域國王宮裡玩的地方也特別多。

平時錦兒一出來,三個孩子準跟着,但今天錦兒走的早,三個人要學習。他們最怕的不是爺爺奶奶,也不是姑姑,是何老夫子。連班傑都是畢恭畢敬,那可是女王的老師,錦兒對他就像對父親一樣,也是唯一一個住在王宮的人,連柳靜秋都搬出去自己住。

今天沒有小孩跟着,錦兒縱情的讓玉青驄快跑。憋壞了的玉青驄以最快的速度飛奔,其他的戰馬哪能跟上,王府侍衛統領左丹奴嚇得大喊女王慢點。一邊喊一邊加快速度追,但連李錦兒也說了不算,玉青驄越跑越快,把侍衛拋在了後面。

博斯騰湖是錦兒最常來的地方,這裡離和靜城二十多裡,三面環山,一面草原,如同一個明珠鑲嵌在京兆府的地上。

也不知道這麼多年李彥教了李錦兒什麼,他幾乎把自己的知識都教給了妹妹。除了李錦兒不是穿越者以外,她身上的知識完全是李彥的翻版。

錦兒也問過哥哥這些知識哪來的,難道真是那個毛先生教的嗎?越是知道的多,錦兒越不相信哥哥這種說法。錦兒知道哥哥以前並不喜歡自己,以前身體不好,愛學習,但那一場大病之後,哥哥變了一個人,開始把那些神奇的知識傳給自己。

從那一天李彥把點心盒子給她,哥哥就成爲錦兒心中的一部分,永遠也分不開。爲了讓哥哥高興,錦兒拼命的學,把能學會能記住的都學會了。今天她終於高高在上的成爲女王,這一切都是哥哥給的,也就記住李彥的每一句話。博斯騰湖成爲自然保護區,這裡周邊不許倒垃圾不許排污水,不許砍伐樹木,也不許來這裡放牧。

所以環境最美的就是博斯騰湖,因爲是保護區,在所有西域的人看來,並沒把這裡當作什麼自然保護區,他們還無法理解自然保護這個概念,但所有人都認爲一個概念,那就是這裡是女王的私人領地,是王家的園林,外人員不能來。京兆府刺史達達買,把這裡周圍的人遷走了。

對此錦兒沒說什麼,女王嘛,怎麼也得有點特權。高地位時間長了也會變的,認爲這沒什麼,又不是把他們趕走不能生活,保護水源,對西域來說就是保護生命。

玉青驄停在了湖邊,這一氣跑出十幾裡,它也興奮過了,很愛吃青草的它啃了幾口有些發黃的草,很挑剔的不再吃了,它可是有更好的東西。

錦兒下了馬,把它拋到一邊,用手撩起來湖水,洗了一下臉,這是天山冰雪融化形成的水,一年四季都很涼,騎馬跑這麼遠也很累,有些見汗,洗一下很是清爽。站起來看向遠遠的水面,想着長安的信快到了吧,這一回哥哥又會有什麼指示。

遠處傳來馬蹄聲,錦兒不回頭也知道那是左丹奴他們侍衛隊的。已然好幾年了,升爲大內總管的柳飛煙不再天天跟着李錦兒,但護衛一直在加強。錦兒並不覺得有必要,雖然以前有過被挾持的經歷,但三四年時間過去,什麼事也沒發生。這裡離和靜城只有幾十裡,西域治下的人沒誰想傷害自己,造反的更沒有。

但這是規定,所以她一出來還是會跟着幾十人的侍衛隊,左丹奴是原突厥人,但在中原長大,也功夫不錯,又很忠心。他在中原得罪了官府的人,因爲是突厥的人不被容下,跑到西域當兵。戰場上救了李錦兒,最後成爲她的侍衛隊統領。

對於很多人罵他是女王的狗,左丹奴也不計較,反正他就是聽女王的,在左丹奴眼裡什麼人也沒有。錦兒沒有回頭,卻聽到左丹奴大喊:“陛下,快跑,小心。”

錦兒一驚,一下沒有反應過來,就這一愣神的時間,聽到弓弦響。連着就是兩聲弓弦響,呆呆的錦兒看到身體的側面,一支羽箭被擊落,兩支箭同時掉到地上。其中一支是從樹林裡射出來的,而另一支是左丹奴射的,他的射術確實超羣,來不及救的他用弓箭把這支偷襲的箭射落。

也就這一點時間,左丹奴他們五十名侍衛衝到錦兒身邊把她圍住。錦兒真的吃驚了,還真有想殺自己的人。聰明的玉青驄跑到了錦兒身邊,錦兒翻身上馬,她不再是那個意氣用事的小女孩,說道:“回王城。”

可樹林裡傳來一陣哈哈大笑:“李錦兒,晚了,你有一個好護衛,但還是保不住你的命。”

隨着話音,從樹林裡出來一個黑衣人,蒙着臉,他的身後陸續出現很多人,不下五六十人成扇形,三面把李錦兒他們包圍在中間。這些人也騎着馬,手裡什麼兵器都有,明顯不是軍隊。

錦兒眼睛一瞪:“殺出去!”左丹奴手裡弓張開,能被李錦兒帶在身邊的侍衛,都是特殊訓練出來的,戰鬥力非常強。女王一聲殺出去,沒有一絲猶豫,手裡的弓箭一起射出去。

蒙面人沒想到錦兒反應這麼快,一句話都不說就向外衝殺。侍衛隊的都是強弓鵰翎箭發出尖嘯射了出去,讓這些人有些手忙腳亂,其中兩個人被射落下馬。但其他人把羽劍打飛。一輪射擊,左丹奴喊道:“衝。”

五十匹戰馬裹着李錦兒向和靜城方向衝,雖然錦兒的反應不慢,但這些人顯然不是泛泛之輩,各個算得上武功高強,也躍馬圍上來。距離太近,根本起不來速度,錦兒他們被包圍在中間。

儘管左丹奴他們也戰力強悍,同時拼命,但對方的五十多人明顯是高手,而領頭的那個蒙面人並沒有動手。馬蹄聲大作,兵器交鳴聲和喊殺聲交織在一起。

錦兒幾次想衝出去,都沒辦到,這些人有意識攔着錦兒。儘管玉青驄神駿,但也衝不出去。錦兒不算是會武功,也沒有武器,雙方不斷有人落馬,但總的來說,還是錦兒的侍衛死的多。

錦兒看了一下,如果打下去,左丹奴他們最後全得死,自己也難逃。她眼睛迷起來,這個蒙面人一直沒動手,那就證明他武功很高,也很自信。錦兒沒有逞強,她已經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所以,猛的一拍玉青驄,竟然向湖中衝去,這一下可是超出蒙面人的算計。

他們已偵察好長時間,也瞭解錦兒的規律,這個時機等了很久,終於有了機會。錦兒出來都帶着三個小孩,所以侍衛也是好幾百,他們沒有機會。和軍隊作戰,不是他們的強項。今天沒有小孩,只有李錦兒自己,侍衛也只有五十人,這是最佳的機會。

現在他唯一的後悔就是不應該貪心,想抓活的,否則李錦兒一到,他們就動手,這些該死的侍衛還沒到,可能李錦兒已死了。但就這一點猶豫的時間,左丹奴他們到了,蒙面人知道自己失去了最佳的機會。

活的不行,那就死的,所以開弓射箭。另一個沒想到是左丹奴箭法這麼高,竟然來不及的情況下,射落自己的箭。

對於錦兒向湖水中越馬,有些超出他的算計,難道李錦兒戰馬能遊過博斯騰湖嗎?就在他發愣的時候,玉青驄進入湖水中。蒙面人做了這麼多準備,但還是沒有錦兒瞭解這個湖。

岸邊的湖水有一段距離不太深,這種高山湖都是很深的,岸邊幾乎是立陡,進去幾米遠就會一下變成十幾米深,有些岸邊就像懸崖一樣。可這裡卻不是,能有十幾米遠的距離是淺水。

很瞭解主人心思,玉青驄向湖水中躍去。面對這樣的水,如果是一般的戰馬,出於動物的本能,是不會進水的,但玉青驄不一樣,它向水中躍去,前蹄一進水,藉着水這個衝力,在水中一個扭身,沿着水岸邊向另一側跑去,有水的阻力,它也跑不起來,但衝出幾十米之後,錦兒一提繮繩,玉青驄躍起來,登上了湖岸。

對方只有五十多人,這時也死傷不少,不可能包圍太大的面積,就這不足二十米的距離,李錦兒脫離了包圍圈,她一刻也不停,向另一個方向衝去。這樣雖然有些繞遠,但錦兒相信玉青驄的速度,只要開跑,一般的馬是跑不過他的。

左丹奴也明白,所以大喊:“兄弟們,攔住他們,殺。”剩下的侍衛拼命的把這些黑衣人攔住,給他們女王創造逃命的機會。可蒙面人卻一直盯着錦兒呢,他提馬向錦兒追來。

左丹奴大喊一聲,手中的馬刀把一個黑衣人劈開,躍馬想攔住蒙面人,但雙方差距大了一些,再說他也打半天了,力氣速度都不行。蒙面人手中多出一把劍,寒光閃過,左丹奴的人頭飛上了天。蒙面人的戰馬一刻也沒停,向前衝上來。

錦兒心裡一陣刺痛,左丹奴死了。看得出來,蒙面人的馬也不是一般的馬,速度很快,距離錦兒也就幾十步遠。對玉青驄十分自信的錦兒再沒回頭向前衝去。蒙面人寧可放棄追上來的機會,也攔在錦兒回和靜城的方向,弄得錦兒只能向側面跑。

這樣,兩個人脫離了湖邊打鬥的人,向一個山坡方向衝去。追趕的蒙面人收起劍,摘下了弓,這個距離雙方騎馬跑,弓箭的威力更大,更何況他對自己的箭法也非常有信心。本章節由--小-說-網的友上傳,***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www.---.【去掉“-”】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錦兒開始緊張了,但對方的馬速度並不比自己的慢多少,短距離是脫離不開的。就在這時正面樹林中,一匹馬衝出來迎上了錦兒。錦兒大吃一驚,他們還有人?不錯,又是一個蒙面人,手裡是一把劍。他這一出現,玉青驄本能的轉彎,躲過這匹馬,就這一轉彎的機會,後面那一箭落空,飛向了這個蒙面人。

錦兒一看大喜,折馬向前衝,想快速脫離開。她有些感謝這個蒙面人,如果不是他傻傻的衝出來,那一箭就得讓自己透心涼,可她一轉彎,馬的速度降下來,後面蒙面人的距離又拉近了一點。突然聽到蒙面人大罵那個人:“笨蛋。”

確實笨蛋,他衝出來的機會太對了,那一箭從他的肩頭射入,雖然沒落下馬,但一下伏在馬背上,他的馬衝向了蒙面人,如果兩匹馬撞到一起,那就不用追了。

錦兒暗暗高興,真是天助我也,用眼角餘光看着那個受傷的人伏在馬背上,向蒙面人的馬衝過去。突然聽到蒙面人喊道:“你這個叛徒。”

錦兒一驚,原來那個人是救自己的?還沒等她明白就聽到,一陣兵器相交的聲音,一個人發出慘叫,錦兒一轉馬頭髮現,追自己的蒙面人搖晃着伏在馬背向遠處逃去。攔截自己的蒙面人,在馬上搖晃一下落下馬。

錦兒猛的一拉繮繩,玉青驄劃一個弧形,衝到了這個人身邊。錦兒跳下來看到蒙面人的左胸被劍刺傷,鮮血流出肩頭那支箭還在。這可把她嚇壞了,原來這個人是救自己,還認爲人家傻呢,這時候衝出來,正好讓自己躲過那一箭。

過去連忙把這個人扶過來,撕下衣服把傷口勒住,說道:“你堅持一下,我帶你回去療傷。”蒙面人說道:“沒事,死不了,我身上有藥。”

錦兒一愣,這聲音怎麼這麼熟悉?她有心把蒙面絲巾拿下來,但那樣很不好,伸過去的手停在了半空。蒙面人自己伸手摘下了面巾,錦兒吃驚的瞪大眼睛:“郭慶?怎麼會是你?你救了我?”

失血過多,傷很重的了說道:“快,離開這裡,那是副教主,我不是對手。”

第51章 定居長安(二)第389章 情留吐蕃(一)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357章 再入朝堂(一)第213章 撲朔迷離第27章 狼來了(二)第248章 囂張公主(二)第70章 戲水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79章 避禍第337章 西域新政第4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193章 歷史真相(四)第149章 站隊(二)第68章 夫妻夜話第67章 紅顏知己第437章 東征西討(三)第261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二)第363章 裝神第46章 主動獻計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254章 人爲財死(二)第206章 吉兒失蹤第175章 計高一籌(四)第187章 進入秦王府(一)第417章 打擊(二)第396章 天下戰略(四)第250章 麻煩不斷(一)第96章 約法三章第120章 輕取晉陽第213章 撲朔迷離第99章 誰的戰果第335章 西擴攻略(四)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339章 風雨同舟(二)第16章 離家出走第33章 出征(一)第415章 落崖第269章 貶爲庶民第354章 再回長安(二)第52章 銷售方式第194章 歷史真相(五)第35章 竟然弄個徒弟第429章 漢唐天下(十)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312章 國策(二)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324章 班傑的智慧第337章 西域新政第241章 劫掠戰(二)第132章 社會責任感第190章 歷史真相(一)第135章 風雲長安(三)第56章 家事(二)第377章 妻諫第352章 政治權謀第242章 劫掠戰(三)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346章 避世海外第439章 未雨綢繆(二)第229章 初露鋒芒(二)第282章 打黑不掃黃(六)第210章 初露端倪(二)第338 風雨同舟(一)第59章 蹭酒來了第53章 回家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113章 滅樑之戰(二)第55章 家事(一)第365章 戰略制衡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328章 直言犯柬(一)第138章 風雲長安(六)第230章 初露鋒芒(三)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398章 天下戰略(六)第252章 麻煩不斷(三)第45章 不忍坐視第168章 丟人的死法第91章 狡詐戰術(二)第321章 張冠李戴的誤會第297章 爭鋒(二)第212章 懷疑對象第298章 爭鋒(三)第34章 出征(二)第412章 再返吐蕃第34章 出征(二)第337章 西域新政第375章 風雨飄搖三五年(三)第397章 天下戰略(五)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90章 狡詐戰術(一)第129章 回長安第30章 楊氏教子第350章 難解危局(二)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264章 皇家銀行(一)第107章 朝堂爭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