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爭論不休

大唐極品閒人

杜睿在臺灣島上忙着安撫人心,他派去給太宗送信的人也乘船到了泉州,泉州知府不敢怠慢,連夜遣人快馬加鞭將杜睿的奏摺送到了長安。

已經數個月沒有消息的杜睿突然派人送來了奏摺,太宗也是吃驚不小,看過杜睿的奏摺之後,太宗沉默了許久,始終都想不明白,杜睿的奏摺當中言辭懇切,分明就是在求着太宗,將夷州島收歸大唐所有。

杜睿爲何會如此看重這麼一個海島,太宗百思不得其解,太宗不是杜睿,他根本就不會明白夷州島對於大唐的作用,也不會明白什麼叫做海外防禦前沿,他只是覺得接受這麼一塊海外飛地,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接收夷州島,那就意味着大唐需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作爲依託,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發展夷州島。而如今大唐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推行變法,改革軍制上面,哪裡有這份精力。

太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拒絕,但是仔細想了想,杜睿每次說話都不是無的放矢,難道這個夷州島對大唐真的這麼重要,以至於杜睿居然在奏摺當中苦苦懇求。

“王德!召太子!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李世績,馬周前來議事!”

王德領旨,連忙去了,不多時李承乾先到了麟德殿,見着太宗施禮已畢,問道:“不知父皇召兒臣前來,有何要事!?”

太宗將杜睿的奏摺遞給了李承乾,道:“承乾!你先看看這個,是杜睿遣人送來了的!”

李承乾聞言一驚,道:“承明!?他不是出海遠行了嗎?泉州刺史也已經上了奏本!怎的還有奏摺到此!?”

看過了杜睿的奏摺,李承乾這個自命爲杜睿知己的大唐太子也不解其意,道:“父皇!兒臣倒是在史書上看到過這個夷州島,只是承明爲何會如此看重一個海外荒島!”

太宗搖頭道:“朕也是不解其意,這才召你們前來商議,看看這夷州島究竟是收,還是棄!朕在這件事上也是猶豫不決。”

李承乾思慮了一番道:“父皇!兒臣以爲承明的意見應當考慮。”

太宗聞言,詫異道:“哦!承乾!你方纔不是也說看不明白杜睿所言何意嗎?爲何此時爲何又要站在他那一邊!”

李承乾道:“兒臣雖然不明白杜睿說的那個海外防禦前沿是何意義,但杜睿每言,必定會切中要地,所以兒臣以爲此事可以考慮,杜睿總不會拿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戲耍君王吧!”

太宗聞言,雖然對李承乾如此信重杜睿有些擔心,但還是點了點頭,道:“杜睿此子看的要比這滿朝文武深遠,或許這夷州島當真如此緊要,也猶未可知!”

正說着,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李世績,馬週四人結伴而至,他們這五人如今乃是大唐權力核心最頂尖的任務,房玄齡身處尚書令,司掌六部,當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長孫無忌和岑文本分居尚書左右僕射,馬周身爲中書令,也是太宗身邊的近臣,李世績更是了不得,在杜睿的推薦下,出任了大唐的總參謀長,軍界第一人。

太宗將杜睿所奏之事詳細說了一遍,又將杜睿的奏摺頒視衆人,衆人看了,也是納悶,他們和太宗的疑問相同,都想不明白,杜睿爲何會如此看重一個海外荒島。莫說是夷州,便是江淮以南在他們這些關中,山東子弟的眼中都是煙瘴叢生,刁民遍地之所在,更遑論這個夷州島了。

最後還是博文多記的馬周道:“聖上!關於這夷州島,臣也曾看過一些記載,史書中稱,這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衆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爲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爲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牀。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好以爲飾也。《三國志吳志孫權傳》當中記載,吳主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餘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當時這支部隊在臺灣駐紮了一年時間,後因軍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陸。”

關於東吳出海下夷州島的故事,後世經過考證,結合史書的記載,以及臺灣當地的一些傳說,整理出了一種更爲詳細的說法。

公元229年,孫權在金陵稱帝,國號吳,正式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吳國領地處長江以南,土地肥沃,氣候溼潤,沿海漁鹽豐富,江海之上水運發達,商業興旺,經濟繁榮,但是它的土地面積要比蜀、魏小,本土又是湖泊縱橫,陸路交通不便,吳主孫權久有繼承父兄之業,重振興室的宿願,但是如何擴大領土,向外發展呢?

北面魏國雄據中原,勢力強大,自己的實力不及;。面蜀國,雖然陸遜率東吳精兵,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大敗蜀軍,之後劉備病死白帝城,但是蜀相諸葛亮輔助劉禪承繼帝位,勵精圖治,不拘一格任用隊材,平定南中,七擒孟獲,國內安定,自己同樣無力吃掉蜀國。這些事很使孫權煩惱。一天退朝後,他和大將諸葛直談論歷史,說到了秦始皇入海尋仙的事。

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後,很想使秦朝統治萬年,因此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想盡辦法煉丹求藥,後來聽信了一位方士的主意,派徐福帶五百對童男女入海尋取長生仙藥。徐福到過夷洲,那裡四季如春,沒有冰雪,如仙境一般,但長生不老之藥本是世間無有之物,根本不可能找到,回去又怕遭殺身之禍,不敢返回,於是,漂浮到宣洲,居住下來。

“既然如此,到底有沒有夷洲呢?”孫權問道。

諸葛直答曰:“有,《禹貢》就記載過夷洲。”

孫權派人翻找出《禹貢》,果然書中記有夷洲。孫權便想到,秦代既然有人到過,如今我江東航海業發達,飛船快艇無數,也一定能找到夷洲,於是孫權決定派人去開發夷洲。

公元230年,也就是吳國黃龍二年,孫權派大將衛溫和諸葛直領兵一萬去開發夷洲。經過充分準備,衛溫和諸葛直組成了一支有三十餘艘船的隊伍,帶着足夠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萬,揚帆出海,浩浩蕩蕩,開始去尋找夷洲。

經過日夜航行,數月之後,按照《禹貢》上的記載,他們終於到達夷洲。人馬剛上岸,還沒來得及欣賞島上風景,島上的土人即擊鼓聚集,紛紛拿着長矛、弓箭、本棍衝了過來。

衛溫和諸葛直趕緊叫士兵迎擊了當地土人,雖然勇敢廝殺,但土人的兵器落後。這時候,吳國士兵使用的都是鐵甲、鋼盔,而土人用的長矛都是用獸角製造的,箭頭是用青石做的,又沒經過訓練,抵擋不住吳軍的攻勢,結果紛紛後退。

土人退去後,衛溫鳴金叫士兵不要追趕,就地紮起營寨。他和諸葛直在帳中商議如何消除誤解,與土人建立友好關係,完成吳王交付的任務。正在這時,土兵前來報告說有土人求見。

於是兩人趕緊出帳迎接。交談中才知道土人以爲他們是強盜,才奮力抵抗的,現在按照當地習慣,打敗方要派人到對方道謝,贈送禮物,算是和解。

衛溫、諸葛直馬上說明他們的來意,並派代表帶上禮物回拜。

漢末三國年間,夷州島上的土人還處在氏族公社階段,沒有私有財產,過着原始社會生活,他們分成許多部落,部落成員被叫做“彌鱗”,日常勞作,按照性別、年齡、強壯程度,男子擔負上山狩獵、下海捕魚、保衛部落、守護財產的職責。

婦女、兒童主要是在部落的管轄範圍內採集樹種、野果、植物根莖,爲全體部落成員準備飯食,烤肉,大家一起吃飯,平均分配食物。部落中最高首領是酋長,氏族內部完全平等,酋長的住房和大家一樣,都是石房。在房子周圍圍上一圈木柵欄。酋長房中唯一特別的就是擺着許多人頭骨,因爲按當地風俗,室內陳列的人頭骨越多,表示殺死的敵人越多,本領也越大。在氏族部落中,沒有法律,只按習慣來處理問題。有事大家召開部落會議共同商議。

土人酋長爲了表示對吳軍友好,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男女老少都穿上鮮豔奪目、質地精緻,色彩斑斕的氏族服裝,頭髮盤於頭頂上,用骨笄束住,脖子上帶着成串的珠子、貝殼、骨頭等做成的項串,手腕、腳腕都帶着玉石製成的鐲子,成羣結隊,歡聲雷動,載歌載舞,從白天一直到晚上,又架起篝火,吳軍士兵也加入了歌舞的人羣,衛溫、諸葛直等與當地酋長一行人頻頻舉杯歡慶。

衛溫等人開始在夷洲住了下來,幫助土人耕種,並教給他們農業生產技術和鑄造技術,和土人相處得非常友好,但是由於水土不服,許多吳軍士兵生了病,土人又熱情幫助他們醫治。由於他們的醫療水平也比較落後,吳軍所攜帶的藥物也使用完了,病死的人越來越多,衛溫和諸葛直商量後做出決定,返回吳國,有的土人願意跟他們一同去吳國,於是衛溫、諸葛直和夷洲土人灑淚作別,帶着數千吳國士兵和願意跟隨的土人回到吳國。

但是回國後不久,諸葛直就和衛溫一同以“違詔無功”入獄被處死了。

馬周見太宗等人聽得都十分入神,便接着講到:“後來兩晉之時,晉武帝司馬炎也曾派人到過夷州島,還在島上設立郡縣,只是永嘉之亂後,中原便於夷州島失去了聯絡,由此可見,這夷州島自漢末三國年間變爲中華所有,如今杜大人上書,懇求聖上,將這夷州島收歸大唐,想來也是念着舊事,不忍島上的漢人被遺棄,才上此表彰!”

馬周雖然也不明白杜睿爲何看重夷州島,但是他自打輔助杜睿推行變法,邊對杜睿佩服不已,因此自然就站在了杜睿的一邊。

可是他的話音剛落,長孫無忌就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聖上!中原雖然與夷州島舊有往來,然那夷州島不過是一塊荒壤無用之地耳,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孤懸海外,易藪賊,得之無益,去之可也。杜睿卻以此時攪擾聖上,卻是不該!”

李承乾聞言,忙道:“舅舅何出此言,那臺灣島雖然孤懸海外,然其地也有我華夏之民,如何說棄便棄,如此作爲,豈不是讓島上的漢民傷心。”

長孫無忌見李承乾越來越和他離心離德,居然偏聽偏信杜睿,心中略有不滿,便道:“殿下!夷州島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況且殿下也說夷州島隔在大洋以外,聲息皆不相通,可以空其地,任土人居之而納款通貢,豈不美哉!”

太宗見他甥舅二人爭論,心中不喜,便看向了房玄齡,問道:“玄齡!你也說說,這夷州島,究竟是該守,還是該棄之不管!”

房玄齡思慮了一番,道:“這夷州島變恍若珠崖,一樣孤懸海外,然其地極然漢末三國年間便爲中華所有,如今棄之不益。”

長孫無忌忙道:“房大人所言謬也,這夷州島如何能比之珠崖,珠崖自先秦變爲中華所有,島上漢民無數,大唐開國,也是順勢收爲己有,而這夷州島所載,不過道聽途說而已,如何能一概而論!”

房玄齡道:“即便如此,夷州島距離泉州去之不遠,既然島上同樣有漢民居住,如何不能仿照珠崖例!”

太宗聞言,皺眉道:“如此說來,你也贊成收爲大唐所有,懋功!你且說說看!”

李世績言道:“聖上既然胸懷四海,志在宇內,這夷州島爲南下諸海之樞紐,臣也贊同杜大人所言,當收爲大唐所有,況且杜大人奏摺之中也曾言明,這夷州島上物產豐富,礦藏無數,收之也大有好處!再者杜大人也說,島上漢民仰天朝,如敬父母,時刻期盼朝廷能將夷州島收復,聖上何不順應民意!”

太宗聞言,又是一陣沉思,道:“既然如此,朕便順應民意,收了杜睿這份厚禮,你們看該派何人前往治理這夷州島。”

這件事上,衆人又犯了難,莫說是這夷州島,即便是珠崖,如今也不過是流放官員的去處,誰人願意離開中原這錦繡江山,去那等蠻荒之地。

最後還是李承乾站了出來,道:“父皇!兒臣保舉三人,前往這夷州島!”

太宗聞言,詫異道:“太子要保舉何人?”

李承乾道:“兒臣保舉去歲的科舉探花馮夢倫,進士科第六名鄭君可,第八名鄭君戴三人同赴夷州島!”

太宗聞言,想了想道:“你說的這三人可是同爲杜陵學子!”

李承乾也不隱瞞,道:“正是!此三人與杜睿在杜陵之時,還曾引爲知己好友,馮夢倫好實幹,胸有大才,鄭君可,鄭君戴兄弟一人好農學,一人好工學,遣他們三人同赴夷州島,也可互爲臂助,在島上改土歸流,使之土人也能同沐我大唐榮光!”

去年的科舉之時,馮夢倫五人一同得中,如今杜鯤鵬任職總參謀部,薛養言爲鴻臚寺的員外郎,鄭家兄弟同在工部,馮夢倫在戶部,不過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如今得了李承乾的舉薦,雖然要揚波千里,到夷州島任官,不過也算是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才學的好機會。

太宗道:“好!既然是太子保舉,朕便准奏。”

這時李世績又言道:“聖上!如今杜大人開闢海疆,不如遣一隊軍士隨行,助其成功!”

李世績的意思很明白,杜睿雖然沒得聖旨便恣意妄爲,但既然太宗都不追究了,爲了讓杜睿的身份更爲規矩些,不如派一支軍隊,跟隨杜睿一同出海,也好在以後有事的時候,幫上些忙。

太宗點點頭,道:“如此也好,便讓蘇麟前去吧!他與杜睿曾在西域共事,如今便一同爲大唐宣威海外吧!再將那份奏摺送去,告訴杜睿,今後海外再有事,可以讓他便宜行事,不必萬事皆報與朕!”

原本頭疼的事情,如今如此輕易便敲定了下來,衆人也紛紛告退,開始張羅了起來,太宗等衆人走後,又拿起了杜睿的那份奏摺,接着又命王德取出了當初杜睿描繪的寰宇圖志,看了一陣,漸漸的明白了杜睿的用意。

原來在杜睿的計劃當中,這夷州島,敢情是攻略東南亞的前沿哨所啊!退可以守夷州島,保衛中原江山,進可以以夷州島爲依託,攻略四方。

太宗看着突然笑了起來,道:“這小子,當真好心思!”

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13章 太子遇刺第68章 慶功宴第53章 繪圖凌煙閣第5章 憤怒的侯君集第30章 搶灘登陸第17章 參奏第13章 孤女第十八章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責任第50章 戰事再起第九章第二十章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65章 彈丸小國第39章 聖駕臨門第56章 兵權第八章第15章 貴人第57章 趁機發難第12章 兄妹情深第25章 名聲鵲起第十五章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43章 定計第三十四章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69章 何所求?第11章 消弭於無形第七章第23章 詔書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51章 資治通鑑第2章 庶人李治第51章 井底之蛙第八章第58章 騷亂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十一章第9章 無題第62章 英雄遲暮第6章 汝南公主第二章第二十六章第5章 放逐第74章 海戰揚威第27章 綏州戰事第68章 宗教改革第21章 和親?和個球!第七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13章 囑託第二十八章第六十一章第60章 滿則溢第四十五章第51章 井底之蛙第44章 大刀闊斧第11章 夜宴第四章第66章 主動請纓第三十二章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37章 韋塞克斯第24章 打金枝第五十六章第59章 朝議第七章第4章 心機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65章 何苦來哉第43章 容他一時第23章 新大陸第23章 新大陸第49章 請纓第41章 敵襲第十三章第40章 幻滅第10章 善後第五十三章第91章 夷男來朝第84章 驕兵之計第24章 返京第三十六章第3章 遠行歸來第70章 蘇烈第72章 舞弊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51章 貞觀十七年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五十九章第23章 詔書第63章 夜襲第39章 富人和窮鬼第四十三章第三十八章第19章 悲劇承乾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