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長安,太極殿內,李承乾端坐在寶座之上,雙眉緊鎖,目光不時的打量着羣臣,滿臉的心事重重。

李世績,杜癢盛等重臣也是一臉的凝重,紛紛低着頭,不敢與李承乾對視,這些天來,已經有不少臣子遭了無妄之災,雖然李承乾爲人寬厚,但是此時節也難免性情古怪了些,稍稍一點兒小錯,就會遭受訓斥。

“英國公!”李承乾終於打破沉默,點了李世績的卯。

李世績連忙出班躬身道:“臣在!”

李世績的身體確實大不如前了,不過值此關乎着江山社稷,大唐萬年的緊要關頭,他也不得不拖着病體,每日上朝。

畢竟如今朝堂之上,能在兵事上給李承乾一些幫助的人已經不多了,說起來,到了永徽一朝,大唐名將依然不少,不說杜睿這個大唐戰神,還有薛仁貴,蘇麟,秦束,席君買,王玄策,劉仁軌,蘇定方,張士貴等等,都是一時瑜亮,只可惜這些人要麼出征在外,要麼鎮守一方,都不在朝。

李承乾看着李世績,好半天才道:“來人啊!給英國公搬把椅子過來!”

以前李承乾對李世績這樣的貞觀老臣是很有意見的,總覺得他們看輕了自己,這讓身爲皇者的李承乾很不舒服,所以對李世績告病不朝,也從來不過問,不過現在他算是看出來,自己所器重,提拔的那些所謂青年才俊,大多沒有頂用的,一個個只知道空口大言,要是說起聖人之言來,一個個都能說出花來,可要是讓他們拿個注意,一個個又變成了啞巴,到頭來還是隻能依靠李世績這樣有經驗的老臣子。

很快有內監搬過了一把胡椅,放在李世績的身邊,李世績連忙推辭道:“聖上厚恩,臣不敢僭越!”

李承乾擺了擺手,道:“英國公!你是三朝老臣,朕說可以,就可以,你無需推辭!你身子不爽利,坐吧!”

李世績只得謝了皇恩,坐了半個屁股上去,微微低頭,等着李承乾垂詢。

李承乾道:“英國公!你說西邊的戰事如何了?杜睿他~~~~~~~究竟能不能勝!”

杜睿率領大軍越過蔥嶺,要與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決戰,李承乾早就收到了軍報,對杜睿的謀劃很是贊成,對杜睿取勝也很有信心。

然而,此戰關係太大了,李承乾不得憂慮,這次大戰,大唐幾乎動用了所有能參戰的軍隊,又整掉了回紇,鐵勒等內附的部族,要是不能取勝的話,大唐不但西域成了一片兵力真空地帶,就連長安的防務都成問題。

況且,就在半年前,蘇定方也是在那裡,遭遇了大唐開國以來,最爲慘痛的失敗,這一次大食一方的兵力更多,杜睿會不會重蹈覆轍?

若是大唐取得勝利,就可以大舉西進,攻入大食的腹地,這是華夏數千年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盛事,他也能順順利利的開一代偉業。

可若是杜睿戰敗了,到時候大食軍隊再次殺入西域,攻進河西,劍指長安,到時候華夏震動,大唐的江山社稷就會在瞬間崩潰,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李承乾的肩膀承擔不起來。

“聖上,臣以爲能勝,一定能勝。”李世績毫不猶豫的回道,言語之中透着自信,“宋國公用兵,一向三思而行,這番大戰關乎大唐國運,宋國公若不是有十足把握,定然不會貿然行事,臣以爲聖上無需憂慮,只需安坐龍庭,敬候佳音便是!”

其實李世績的心裡也是一樣在打鼓,不過這個時候,他不能將自己的擔心表現出來,滿朝文武,通曉軍略的就他一個,如果他都懷疑的話,只會鬧得人心惶惶,這個時候,他必須給所有人自信。

“杜愛卿,你以爲呢?”李承乾點了點頭,又看向了杜癢盛。

杜癢盛聞言,出班拱手道:“聖上!臣也以爲此戰,我大唐必勝!”

杜癢盛是杜睿的學生,此刻自然要站在自家授業恩師的一邊,而且他說出必勝,倒也不是妄言,而是對杜睿有自信。

杜癢盛自小就跟在杜睿的身邊學習,杜睿的能耐他再熟悉不過,而且杜睿行事不喜歡弄險,既然敢統領大軍越過蔥嶺,必然是對勝利有着十足的把握,他這些時日也仔細的思索了一番,他當初跟在杜睿的身邊學的雖然不是軍事,但也曾有所瞭解,倒也總結出了不少必勝的理由。

李承乾聞言,道:“杜愛卿如何敢言必勝!?”

杜癢盛不慌不忙,道:“聖上!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在龜茲一戰大敗,損兵折將,士卒折損七十餘萬,實力大損,已然被宋國公殺得肝膽皆裂,撤軍回去,不思守禦國門,臥薪嚐膽以復仇,反而糾結大軍,意圖再戰,這在兵法上首先便犯了一個急字,況且龜茲一戰,大食精銳盡失,所能糾集的黨徒,不過是那些歸途大食的蠻邦部衆,有何戰力,而我大唐則不同,龜茲一戰,大獲全勝,此時士氣正盛,再加上有回紇,鐵勒,什葉派等部相助,戰力較龜茲一戰之時,有增無減,所以臣言此戰必勝!”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有理!尚書令!”

褚遂良被李承乾罷黜之後,朝中的尚書令便成了于志寧,于志寧乃是北周名臣於謹的曾孫,於宣道之子,幼時過繼叔父於宣敏。

大業末年,于志寧任冠氏縣長,因爲山東民變羣起,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政權垂危,于志寧辭官回鄉,率領族人潛遷至今正寧縣永和鎮於家莊村一帶定居,並在此深挖地道,修建地下營寨,屯軍備戰,操練兵馬,坐觀天下大勢,待機舉事。

高祖李淵起兵入關中,建立大唐,定都長安,迎謁於長春.宮,任其爲銀青光祿大夫,不久,時任秦王的太宗皇帝出任渭北道元帥,命于志寧擔任了元帥府記室一職,與殷開山一道參贊軍事,隨軍征戰,平息了薛舉之亂,收降其子薛仁杲。

在征戰中,于志寧還結識了尚在囚中的賢良之士褚亮。褚亮後因於志寧的保薦,效力於太宗皇帝,戰功顯赫。

戰罷歸朝,于志寧因功受封爲天策府中郎、文學館學士,爲唐初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常與太宗李世民磋學經書,商談治國之道。

太宗皇帝繼位後改任中書侍郎,一次,太宗在內殿宴請貴臣,不見於志寧來赴宴,問何故,長孫無忌奏道:“陛下詔宴三品以上的官員,志寧爲四品,故而未來。”

太宗方纔醒悟,於是就加封于志寧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

是時,羣臣請太宗將十六國時的西涼武昭王李暠立爲始祖,于志寧以李暠並非因襲王業爲由,陳述理由,表示反對,太宗深是其言。有一次,太宗欲詔封功臣世襲刺史,于志寧認爲這種作法後患無窮,非長久之計,太宗從其言。

後於志寧母親去世後,準備回家奔喪,上表辭官,太宗奪情勸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爲親守喪固然重要,但爲國教誨太子更爲迫切,請你三思而行。”志寧只得奉旨行事,未因私情而偏公務。

李承乾登基之後,被提升爲尚書右僕射,太子少師,褚遂良去職還鄉之後,升任尚書令,在朝中可謂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在原本的歷史上,太子李承乾屢有過惡,于志寧不時進諫,教其從善,並上《諫苑》以諷,不爲所納,于志寧便向太宗直奏其行。太宗甚爲高興,賜黃金10斤、絹300匹。

李承乾在歷史上曾於農忙季節大興土木建造麴室,數日不來受教,于志寧規諫說:“東宮本是隋代營建,豪華至極,怎能又營修彩飾呢?何況參與修建的工匠多是犯法囚徒,往來出入宮門,多不安全。又聞宮中鼓樂之聲不斷,狎暱妓女並留宿於宮中,傳到外面影響多不好!我多次教誨,你爲何不想一想?”

李承乾不但不聽勸告,而且還任用了許多宦官,一同作樂。

于志寧又勸諫說:“宦官多是奸佞之輩,仗勢欺人,混亂宮廷,假傳旨意爲禍福,你不想想伊戾敗宋、易牙亂齊、趙高亡秦、張讓傾漢的慘痛教訓嗎?今殿下前後左右盡用佞人,輕視有品格的貴士。品命失序,綱紀不立,連行路之人都覺得奇怪。”

李承乾不悅,又私引突厥頭人,一起戲遊,于志寧無法管教,上書太宗。李承乾聞悉後大怒,遣張師政、紇幹承基去刺殺于志寧,二人入其宅,見於志寧憂心如焚、積勞過度、面容憔悴,不忍下手而離去。

李承乾被廢后,東宮屬官都被問罪,只有于志寧受到太宗皇帝表彰。李治被立爲皇太子之後,于志寧再任太子左庶子。

太宗皇帝駕崩,李治繼位爲高宗,于志寧任侍中,後加光祿大夫之位,進封燕國公,兼太子少師。後又轉爲太子太傅。公元659年,任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時鳳翔降隕石,高宗問其吉凶,志寧解釋說,這是自然現象,與人事無關,高宗才釋去了心中的疑惑。不久,封志寧爲太傅。

于志寧任職期間,曾先後預修《隋書》、《大唐儀禮》、《留本司行格》、《周易正義》、《尚書正義》、《本草》。

當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爲皇后時,于志寧態度曖昧,武后憎惡于志寧不趨附自己,免去其職,被貶出京城,降爲榮州刺史。

此間,於氏族人恐有滅門之罪,離開於家莊,避居在於潛川、於家嘴等偏遠地帶避禍。唐高宗麟德元年,轉華州刺史,旋即年老告退,死於老家,時年78歲。朝廷贈幽州都督,諡曰定。唐高宗上元三年,又追封光祿大夫、太子太師。

于志寧知識淵博,秉性剛直,曾爲朝廷撰令律,修禮典,編史志,並與司李世績修定本草並圖54篇,其他文集20卷。

于志寧之子立政爲太僕侍少卿,孫輩無人入官。曾孫於休烈進士及第,官至國子監祭酒、工部侍郎、散騎常侍、太常卿、工部尚書等職,封爵東海郡公,贈尚書右僕射。其二子於益、於肅,相繼爲翰林學士。

因爲歷史發生了改變,李承乾沒有犯下那麼多荒唐過錯,順利登基稱帝,于志寧也是水漲船高,先是擔任尚書右僕射,後來又接任尚書令。

于志寧見李承乾問起,他很想說杜睿一定能勝,卻也擔憂,到嘴邊的話只得嚥了回去。不過,他相信爲了取勝,杜睿一定會竭盡全力的。

“聖上!臣以爲宋國公定然不會辜負聖望!”

李承乾聞言,心中不大滿意,他此刻就好像個落水求生的人一樣,總想着所有人都能給他以信心,接着又看向了尚書左僕射張行成。

張行成,字德立,定州義豐人,年幼時曾跟隨劉炫學習,勤學不倦。

劉炫曾對門生說:“行成體局方正,廊廟才也。”

隋煬帝大業末年,察孝廉,爲謁者臺散從員外郎。王世充廢黜皇泰主楊侗,爲鄭國皇帝,以張行成爲度支尚書。

公元621年,王世充被大唐擊滅後,張行成以前隋的資歷補宋州谷熟縣尉。應制舉乙科,改陳倉縣尉。

吏部侍郎張銳向高祖皇帝推薦,高祖授張行成雍州富平縣主簿,有能幹的名聲。任職期滿,補殿中侍御史。

張行成彈劾不避權戚,太宗對房玄齡說:“古今用人沒有不通過別人介紹,而行成是朕自己發現的。”

太宗在宴會上,提到山東人、關中人時,常常有所區別。

張行成道:“天子四海爲家,沒有東西之別。如果有,將會被人看作偏狹。”

太宗認爲他說得對,賜名馬一匹、錢十萬、衣一襲。開始讓張行成議論大政方針,累遷給事中,後轉刑部侍郎,任太子少詹事,讓他輔佐太子李承乾。

太宗皇帝嘗謂羣臣:“朕爲人主,兼行將相事,豈不是奪公等名?舜、禹、湯、武得稷、蒐、伊、呂而四海安,漢高祖有蕭、曹、韓、彭而天下寧,茲事朕皆兼之。”

張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騰,陛下撥亂反正,拯人塗炭,何周、漢君臣所能比數。雖然,盛德含光,規模宏遠。左右文武誠無將相材,奚用大庭廣衆與之量校,損萬乘之尊,與臣下爭功哉?”

在原本的歷史上,高宗即位,封張行成爲北平縣公,監脩國史。時晉州地震不息,帝問之,對曰:“天,陽也,君象;地,陰也,臣象。君宜動,臣宜靜。今靜者顧動,恐女謁用事,人臣陰謀。又諸王、公主參承起居,或伺間隙,宜明設防閒。且晉,陛下本封,應不虛發,伏願深思以杜未萌。”

高宗然之,詔五品以上極言得失。俄拜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懼,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義。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賜宮女、黃金器,敕勿復辭。

張行成固請,高宗曰:“公,朕之舊,奈何舍朕去邪?”

張行成惶恐,不得已複視事。未幾,卒於尚書省舍,年六十七。詔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斂,三遣使賜內衣服,尚宮宿其家護視。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祭以少牢,諡曰定。弘道元年,詔配享高宗廟廷。

和于志寧一樣,因爲歷史發生了變化,張行成身爲東宮舊屬,李承乾登基之後,也得享高位,位居上書左僕射之職。

“張愛卿以爲,此戰若何!?”

張行成出班答道:“聖上以宋國公爲前軍都督,奈何久候捷報不至,便橫加猜測,聖上知人善任,既以宋國公爲帥,何必又反覆憂心,以損龍體,此非社稷之福!”

李承乾聞言,不禁一陣赧然。

這時,剛剛被李承乾下旨,列班朝堂的太子李弘,大聲道:“父皇,兒臣相信宋國公此戰必勝。”

李弘雖然年紀幼小,但說起話來擲地有聲,讓人不禁側目。

“哦!”李承乾聞言,頗感興趣,問道,“太子何以覺得宋國公此戰必勝!?”

“父皇,您不是一直相信宋國公嗎?您想想,這麼多年宋國公奉旨辦事,何曾讓您失望過?就是吐蕃那麼難打,宋國公不是一樣拿下來了嗎?前翻西域勢微,羣臣皆以爲不可勝,可到最後,宋國公出馬,還不是經大食百萬精兵殺得望風鼠竄,這一次大食更弱,而大唐更強,何以不能勝!”

李弘的話,雖然說得毫無根據,可是這份膽氣,不由得不使人欣慰了。

只不過那些最近這些年被李承乾提拔上來的少壯派聞言,卻是一陣擔心,聽李弘的言語,分明對杜睿十分崇拜,要是等以後李弘登基的話,定然會格外重用杜睿,到時候,哪裡還有他們說話的份。

李承乾聞言,也是一陣欣慰,點點頭,笑道:“是呀,杜睿是從來都沒有讓朕失望過,吐蕃,先帝二十餘年都不曾滅了,卻沒有擋住他,區區大食一定也擋不住。”

李承乾的嘴上雖然這麼說,可是心卻依然懸着,畢竟這一次要面對的可是大食,不是吐蕃,大食的疆域比起吐蕃更廣闊,裝備更加精良,訓練有素,驃悍善戰,更有易布拉西?默罕默德這樣的人傑爲敵,對於勝利,李承乾還是有些不自信。

李承乾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吐蕃哪能與大食比,無論是疆域還是人口武器裝備,兩者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兒,而是相差很遠很遠,可以說天差地別。

遇到這樣的敵人,誰也不能說百分百能戰勝,即使有很高的勝算。要知道,戰場上瞬息萬變,上一刻還是勝算在握,下一刻就可能全線崩潰,尤其是遇到大食這樣的強敵更是如此,龜茲一戰,唐軍好歹還是本土作戰,佔據着天時地利人和,可這一次確實要翻越蔥嶺,到大食的腹地征戰,難度可想而之。

“應國公!你通曉兵事,你來說說看。”李承乾又將目光重新放回到了李世績的身上,出言問道。

李世績聞言,面上不禁掛上了一絲苦笑,他也知道這位皇帝,可不像當初的太宗皇帝一般有耐性,當初爲了報仇雪恨,隱忍了多少年,用於準備,才最終一戰平定了頡利,可是李承乾最是心急,恨不得今天大軍出征,明日就能傳來捷報。

李世績仔細的思索了一番,結合着傳來的軍報,他也猜到了杜睿之所以越過蔥嶺之後,不急於出戰,定然是有所圖謀,而且這個圖謀必然不小。

“聖上,臣以爲宋國公所謀甚大。即使先衛國公統軍也不可能比他有更好的謀劃了。”李世績的話說到這裡,突然話鋒一轉,道,“不過,所謀越大,難度就越大,能否成功,只能看臨機決斷,不過宋國公用兵一向穩健,臣以爲還是耐心等待爲好!如今西邊沒有戰報傳來,便是好事!”

李承乾其實也知道,要想打敗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的百萬大軍,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取勝,只能要靠戰場上的臨機決斷。

“我們也只能等待了。”李承乾知道,他眼下除了等待,什麼事也做不了,只能耐着性子等着。

“西域大捷!”

“殲滅大食百萬之衆!”

突然之間,原本平靜的長安城突然沸騰了,驚天動地的吼聲響徹天際,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外面好像有聲音?”李承乾好象裝了彈簧似的,從寶座上一蹦老高,站了起來,眼睛瞪得老大,屏住呼吸,豎起耳朵,凝神靜聽。

李世績也站了起來,花白的鬚髮飄動,身子有些打顫,雙手緊握成拳,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

“捷報!一定是捷報無疑。”李弘對杜睿有着無比的信心,可到底是小小年紀,此刻已經忍不住跳起來了。

“西域大捷?諸位愛卿!外面喊得可是西域大捷!”李承乾隱隱約約的聽清了,可是又不敢確認,只得向羣臣求證。

這些天來,他無時無刻不在盼着勝利,此時捷報似乎已經到了,可他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西域大捷,是西域大捷沒錯!”李世績雙手緊握成拳,激動的大喊道,“聖上!是~~~~~~~是捷報到了,捷報到了!”

外面的喊聲越來越清晰,李承乾已經確認當真是捷報到了,不由得身子一晃,跌坐在龍椅之上,神色激動,難以抑制。

真的勝利了!

中亞,撒馬爾罕!

大唐的各路人馬已經彙集到了一處,就在杜睿發動大戰的同時,吐蕃都護府的杜鯤鵬,天竺都護府的王玄策也同時出兵。

杜鯤鵬進軍後世的克什米爾地區,王玄策則出兵後世的阿富汗地區,一路之上,兵不血刃,將這麼一塊大大的疆域完全納入了大唐的版圖之內。

至此大半個中亞都已經被納入了大唐的掌控之中,易布拉西?默罕默德逃亡了布哈拉,也是朝不保夕,這一場大戰,大唐已經贏定了。

杜睿的既定目標也已經差不多完成,剩下的也只是掃尾工作了。

什葉派也趁機在雷伊,也就是日後伊朗的首都德黑蘭附近舉事,趁着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焦頭爛額之際,宣佈創立了伊斯蘭王國,以哈乃菲葉爲瑪目,正是獨立。

對於這個伊斯蘭王國的建立,杜睿當然是樂於看到的,能多一個牽制穆阿維葉的盟友,幫着大唐擋住來自西方的威脅,有什麼不好。

杜睿當即就選擇與哈乃菲葉簽訂了一份盟約,大唐幫着伊斯蘭王國訓練兵士,提供武器,而哈乃菲葉需要作出的,就是承認中亞爲大唐所有。

儘管這個盟約讓哈乃菲葉萬分憋屈,可是卻也不得不認下,畢竟新生的伊斯蘭王國急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不然的話,恐怕等到唐軍那邊一休戰,他的王國就會遭到穆阿維葉毀滅性的打擊。

可以說伊斯蘭王國的成立,是在阿拉伯帝國的身上燃燒起了一把大火,這個時候,自然也有人提出,趁勢攻入阿塞拜疆,將大食徹底的滅了,不過杜睿知道,那基本不可能實現,縱然他能不顧犧牲,滅了大食,可是之後呢?

打下來僅僅是開始,必須要治理好,那些土地才能真正屬於大唐。現在這些土地只是暫時屬於大唐的,如果打下廣闊的土地,卻沒有治理好,最終喪失了所有權,這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蒙古帝國不就是如此嗎?

蒙古騎兵縱橫歐亞,打下來的疆域曠古絕今,可是他們真正能夠掌控在手中的又有多少!?

杜睿正想着該如何進行收尾的工作,卻不曾想,這個時候居然有人來了,而且還是來給他找麻煩的。

第49章 請纓第83章 七寶齋內藏七寶~~~第八十四章 大觀園第9章 疑懼第14章 最後一搏第71章 一見如故第四十九章第96章 和親!第6章 集 思廣益第83章 七寶齋內藏七寶~~~第八十四章 大觀園第90章 崑崙奴第4章 西行漫記第32章 各懷鬼胎第35章 喋血孤城第33章 石堡城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29章 羣氓第35章 離亂人,富貴狗第29章 羣氓第41章 敵襲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68章 宗教改革第40章 幻滅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62章 對奏第70章 各有算計第9章 疑懼第55章 內華夏而外夷狄第71章 密談第30章 正氣歌第16章 暗戰第15章 古非洲第2章 庶人李治第62章 此身許國難許卿第3章 大唐武裝第27章 不敢領受和不容拒絕第五十九章第33章 戰前第70章 蘇烈第39章 騎兵出擊第二十六章第24章 一曲新詞酒一杯第四章第三十八章第64章 議徵天竺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5章 寶島第67章 三國博弈第三十六章第78章 質疑權威第17章 參奏第32章 安西軍第二十章第45章 世家之道第45章 倭人來犯第67章 佛道之爭第7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二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二十二章第十章第14章 南下第十一章第51章 資治通鑑第74章 豎儒蜂起壯士死第73章 一戰功成第66章 回朝第42章 風起第55章 武氏受難第48章 橫生枝節第9章 野心第23章 瘋狂高陽第20章 不朝第33章 軍議第35章 喋血孤城第50章 戰事再起第61章 出師表第13章 孤女第8章 晉王來訪第3章 西方人在東方第30章 土著問題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68章 軍神第76章 講個屁和第86章 長孫皇后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六章第59章 欲正人先正己第二十四章第66章 玉枕第35章 喋血孤城第24章 一曲新詞酒一杯第41章 敵襲第34章 文明古國第三十七章第73章 大食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