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觀獅山書院的突破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在觀獅山書院不犯錯的情況下,不管是曲江書院還是渭水書院,想要追上它都是非常困難的。

就像是後世的清北,其他的學校再怎麼努力,想要成爲超越它們的存在,都是非常困難,甚至說是不現實的。

當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許敬宗也是清楚的。

特別是現在知道長安城裡至少還會有一所大唐師範學院,許敬宗感受到的壓力就更大了幾分。

推廣教育,興建書院,是自家王爺支持的事情。

到時候大唐師範學院哪怕是挖牆腳挖到了觀獅山書院,許敬宗都不好說什麼。

“延族,這幾天的事情,你都聽說了吧?”

楚王府別院,李寬看着許敬宗,心中思索着教育部的人員安排。

雖然說吏部掌管着官員的任命,但是很多人員的安排,根本不可能是吏部尚書一個人說了算。

教育部是李寬提出來的,如今李世民很顯然是持支持的態度。

這個時候,李寬的各種建議,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王爺,這可是貞觀十五年最後一件大事了,屬下自然是聽說過的。我們觀獅山書院是不是也可以藉着這個機會,進一步擴大規模?如今七個學院,每個學員至少在學院裡頭學習三年,總學員數量看起來是已經達到一萬人,但是因爲有不少已經學滿三年的學員繼續留在學院裡頭,每年新進的學員只有不到三千人。”

許敬宗想着怎麼纔可以在這一輪的變革之中爲觀獅山書院謀利,爲自己謀利。

不說大唐師範學院,單單各道各州準備修建的師範學院,許敬宗就估計不會少於十所。

到時候絕對會從觀獅山書院招募一些教諭。

雖然對於觀獅山書院的畢業學員及教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是對於許敬宗這個負責人來說,就不見得了。

所以他覺得不如干脆擴大觀獅山書院規模,這樣書院自己對教諭的需求也會變大,離開的人員就會相應的變少。

“書院的規模肯定是要擴大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擴大。這樣吧,現在正常的進學時間是三年,但是三年時間能夠學到的東西,也比較有限。各個學院現在也不斷的設立一些研究所,那我們就乾脆在書院裡頭增設一個研究生院,學制兩年,順利畢業後頒發碩士文憑;之後結合實際情況需要,我們還可以再設立一個博士文憑供碩士畢業後還想留在學院繼續學習的學員,學制也是兩年,這樣一來,學員要拿到博士學位,就需要七年的時間。並且,碩士和博士的學員,我們可以重新提供機會,面向整個大唐的書院學員進行招募。”

經過這麼多年的運行,觀獅山書院的運作已經進入比較平穩的階段,李寬覺得是時候給它來一點突破了。

大唐要發展工業,對各種科研型人才的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多,觀獅山書院要成爲大唐乃至全球最有名的書院,自然是要走在前頭。

“碩士?碩彥名流,品節高尚、學問淵博,用碩士來形容學士之後的學員,實在是太貼切了;還有那博士,秦朝時,博士官是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的官員,到了我大唐,則是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的稱呼,像是醫學博士、算學博士,王爺用博士來作爲學員求學的最高憑證,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許敬宗一聽李寬的提議,就樂了。

原本三年的求學時間,現在可以放寬到七年,相當於翻了一倍不止。

雖然碩士和博士的數量不可能跟學士一樣多,但是未來至少可以給觀獅山書院增加三成的總體學員數量,並且相對於的教諭數量也會增加,這已經超過了許敬宗的期待了。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書院裡那麼多學員,我們也不可能指望大家的追求都是一樣的。有些人希望通過書院的求學,能夠順利的進入官場,有些人希望通過書院的學習能夠在作坊裡面找到一個好職位,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對各種科學技術本身充滿了興趣,希望鑽研這些技術,我們要給這類人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這個十五六歲就很多人成婚的年代,讀到博士需要七年時間,其實是很漫長的。

如果不是真的對學術有興趣,估計是堅持不下來的。

再說了,學制雖然是七年,但是你的水平一直不夠,讀個八九年也畢不了業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啊。

“王爺如今大力推廣教育普及,大唐師範學院的興建應該也迫在眉睫,我們觀獅山書院作爲大唐最大的書院,是不是也考慮新增一個師範學院,專門給各個書院培養教諭呢?”

許敬宗忍不住得寸進尺的想要再擴大一下觀獅山書院的規模。

反正書院是楚王府的,自己這麼做,也算是爲了楚王府考慮,他倒是不擔心李寬會怪罪自己。

“術業有專攻,培養專職教諭的工作,就交給其他書院了。延族,其實你也不用把師範學院和其他書院完全區分開來看待,就像是我們自己的書院,學院畢業之後也可以留下來當教諭,或者去到其他書院當教諭;師範學院培養的學員,更多的是去小學和蒙學裡頭教授學員,他們學習的東西,也是有針對性的。甚至對於蒙學的教諭,各州府可以設置學制一年或者兩年的速成班,轉給培養急需的人員。”

許敬宗是自己的得力干將,李寬還是願意跟他說明一下自己的想法的。

縱觀後世,全球那麼多大學,沒有任何一說大學是可以把什麼東西都給囊括進去的。

李寬希望觀獅山書院是大唐最好的書院,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這是什麼都教授的學院。

就比如佛學、道學之類的,觀獅山書院就肯定不會去專門招募學員。

同樣的,師範相關性質的科目,觀獅山書院也是不會去設置的。

什麼都想吃,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什麼都沒有吃好。

第662章 阿斯卡十三香第1485章 但是萬一不是呢?第576章 朔州城的變化第328章 作坊城的想法第1590章 小玉米的大作第76章 開府建牙第1374章 長孫無忌的手段第518章 記錄就是用來打破的第447章 充滿童年回憶的打穀機第762章 一分爲二第1096章 人工降雨第1314章 橡膠熱第1570章 非同凡響的亮相第64章 高處不勝寒第22章 宅久了去郊遊第200章 夜黑風高第1265章 蒸汽機車有前途嗎?第238章 牛心堆三將顯英姿第1155章 依葫蘆畫瓢第879章 有發現!第1391章 房玄齡的顧慮第769章 三國聯軍第184章 沒錢是不行的(第五更,求好評)第313章 匠人們的福利(繼續求票)第1057章 一個任務第234章 戰爭的殘酷第1571章 震懾第1502章 選擇第1215章 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第508章 明德門上的新東西第1123章 日行千里不是夢第1238章 兩極分化第1436章 兩手準備第684章 放榜了第595章 都是化糞池惹的禍第963章 這個疙瘩,今天開竅了啊?第224章 菘菜第1096章 人工降雨第490章 羣魔亂舞第541章 通兌天下的願景第1161章 後知後覺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1224章 總有看不清形勢的人第1283章 鬱悶的長孫衝第617章 殺雞儆猴第964章 李世民籠絡人心的特殊手法第93章 低調回歸第153章 用等重的銀子換第69章 黎明時分第1190章 李耿講故事第291章 能不能讓我也試一下?第115章 屋漏偏遇連夜雨第849章 塵埃落定第1614章 顧問委員會第1610章 小試牛刀(大章,求月票)第717章 不一樣的交易第677章 增產,繼續增產第440章 不一樣的刺殺第288章 推廣茶葉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247章 班師回朝第1354章 雨後春筍般的發現第766章 忐忑的程處亮第477章 窮苦士子的春天來了第434章 奇葩夫婦的奇葩出行第468章 一個新的產業誕生了第882章 愛好有點獨特啊第196章 殺雞儆猴(上)第727章 御駕親征第487章 走了大運的楊七娃第1224章 總有看不清形勢的人第1373章 忌憚第823章 什麼時候怕過彈劾了?第31章 長孫的壽辰第1412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523章 朗清要挖牆角了第1413章 寡人第962章 在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第1512章 一切都有可能第1534章 感覺良好(懶的想章節名,一萬字大章又來了)第417章 故地重遊第684章 放榜了第1388章 長期投資第1044章 皇宮中難得一見的場景第612章 就這樣拿走了八成的利潤第1373章 忌憚第1368章 作戰兇猛第283章 武照的新領悟(求推薦票)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1328章 國子監的春天第1222章 時代的力量第1176章 不斷而來的驚喜第825章 風波起第1287章 玉米熟了第612章 就這樣拿走了八成的利潤第1183章 揣測第1450章 都在等什麼呢?第1459章 憋屈的長孫衝第259章 觀獅山書院第588章 鬱悶的呂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