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誘惑不夠大啊

“這就是涼州北市?”

穿過涼州城北面的城門,不過是步行了不到一里路,衆人眼前就出現了一條規模頗爲龐大的建築羣。

這裡的建築不是很規整,既有新式的青磚綠瓦結構,也有傳統的泥坯房,還有一些茅草屋和木屋夾雜其中。

要是站在高空中看的話,會發現這個建築羣四周甚至還有一些帳篷區,讓人覺得有點混亂不堪。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比較雜亂的地域,卻是西北人流最密集、商業最繁華的地段,頗有點後世二十一世紀初廣州火車站附近的味道。

“掌櫃的,從這個路口開始,一直往前三裡,是涼州北市最主要的商業區域。在這段路中,還有三條長度約一里的橫穿街道及幾十條小巷子夾雜其中。在這裡,不管是什麼貨物,應有盡有。”

何青泉雖然也沒有來過幾次涼州,但是關於涼州的各種消息卻是每天都看。

爲了不讓這次微服私訪搞得興師動衆,李世民沒有讓上官儀陪着自己,也沒有讓他安排人跟隨,所以李寬就讓何青泉充當解說員了。

怎麼說,何青泉對涼州近況的瞭解,也要比自己深一些。

“聽那些商人說,涼州的北市,規模已經直追長安城的西市,是胡商出沒最頻繁的區域。而涼州的賦稅,有一半都是出自北市及其周邊區域。我原本還以爲草原上的那些胡人都非常窮,現在看來也不見得啊。”

行走在北市之中,李世民看到街面上有一半都是胡人面孔。

這些胡人,有一些固然是穿的非常寒酸,基本上就是牽着一匹馬,身上披着件破舊骯髒的衣服,蓬頭垢面的,像是野人。

但是,更多的胡人卻是穿的跟唐人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棉布製作的短衫配合着新式的褲子,腰間繫着一根牛皮皮帶,看上去就是一隻肥羊。

“涼州的羊毛產業是大唐最發達的,據說有一半以上的羊毛線都是從涼州流向大唐各地;而這些羊毛線的原料羊毛,幾乎都是從草原牧民手中收購。自從羊毛線誕生以來,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對於很多牧民來說,賣羊毛的收入已經超過了直接賣牛羊了。

並且由於朝廷允許涼州開設北市,讓胡人自由的在這裡買賣貨物。哪怕是鐵鍋、鐮刀等鐵器,限制也非常小。所以涼州方圓五百里的牧民,口袋裡立馬變得有錢了起來。

對於這些胡人來說,金銀錢財沒有特別的概念,他們更願意把這些錢財換成衣服,換成茶葉和鹽巴,換成鐵鍋和刀劍。聽說那金太打鐵鋪子出產的金太鐵鍋,每年在涼州都可以賣出超過五萬口,無數的牧民都把擁有一口金太鐵鍋作爲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甚至草原上牧民談婚論嫁的時候,如果男子帳篷裡面沒有一口金太鐵鍋,這麼親事都會變得很難成。”

何青泉的這話,讓李世民感到有點荒謬。

但是,他知道何青泉說的肯定是實話。

“這些鋪子的生意都挺好的樣子,走,我們進去看一看!”

當李世民來到一家賣酒的鋪子面前時,忍不住邁步走了進去。

“客官,您要什麼酒?不管是燒刀子還是七里香,亦或是白雲邊,小店都有貨。”

這些鋪子的夥計每天都要跟無數的人打交道,識人的眼光遠非一般人可比。

李世民一行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個不差錢的主。

要是能夠做成這單生意,說不定能夠賣出一批高端的酒水,到時候自己拿到的獎勵絕對是非常可觀。

“白雲邊?這是什麼酒?”

燒刀子和七里香,李世民都是聽過的。

但是白雲邊是什麼酒,李世民就沒有印象了。

“客官您一定是這兩年沒有來過涼州吧?這白雲邊,是使用上等的大米釀造的美酒,從去年開始第一次出現在涼州北市。由於它價格相對低廉,口感很是火辣,非常適合胡人的口味,所以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白雲邊就成爲涼州北市賣的最好的酒水了。”

夥計很是熱情的拿出了一罈子白雲邊,一邊給李世民等人介紹,一邊倒出一小杯出來,準備給李世民品嚐。

一般情況,夥計是不會輕易的讓人試喝的,主要是擔心一些沒錢或者捨不得花錢買酒的人過來蹭酒喝。

但是李世民這一行人,夥計顯然不會有這種顧慮。

“寬兒,這白雲邊是你府上製作的嗎?”

還沒有喝,李世民就已經聞到了那種濃烈的酒味,一看就知道是高度酒。

而大唐高度酒的創始人,正是李寬。

燒刀子的大名,如今依然響噹噹。

只是燒刀子到了草原上,售價太高了,除了部落首領和一些比較富裕的牧民,普通牧民是一年也喝不起一次的。

這也給了白雲邊崛起的機會。

“不是!之前我也聽王富貴跟我提過。這白雲邊乃是洪州豫章縣那邊一名叫做阿塔圖的突厥人組織人手搞起來的,得到了豫章縣令曾星的大力支持。如今白雲邊釀酒作坊已經是豫章縣賦稅繳納大戶,每天都有大量的白雲邊被運往涼州售賣。”

楚王府的釀酒作坊也是一個高利潤的作坊。

雖然燒刀子出來之後,陸陸續續也有一些其他釀酒作坊推出了度數更高的美酒,但是影響力都非常有限。

只有這個白雲邊,在西北地區乃至整個草原區域,銷量比燒刀子要好很多。

這還是受制於白雲邊的產能,目前主要供應給涼州,否者銷量肯定會更加可怕。

所以王富貴發現這個情況之後立馬就跟李寬做了彙報。

不過當李寬知道這酒居然是當初巡視各州水稻推廣的時候在豫章縣桃花村看到的那個只剩下一隻腿的突厥人阿塔圖搞出來的之後,覺得這是一個樹立突厥移民發家致富的好典型的例子,所以沒有讓王富貴去打壓白雲邊釀酒作坊的發展,也沒有讓西北貿易在涼州給他們使絆子。

那阿塔圖是突厥人,從小在草原上長大,對於牧民的需求有着更加精確的把握。

而那白雲邊,李寬也試喝過。

酒水有些渾濁,不同批次的質量不是特別一致,但是勝在度數接近燒刀子,價格卻是隻有燒刀子的三成,所以能夠在涼州賣的火爆。

不過那個阿塔圖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自始至終,這白雲邊除了在洪州本地有售賣之外,其他的全部都運輸到涼州,沒有直接運輸到長安城去賣。

“豫章縣的突厥人?他們不是被安排去那裡種植南洋水稻嗎?怎麼居然還搞起了釀酒了?”

生活在大唐的突厥人不少,但是混的比較好的大部分都是在軍隊裡面,經商有名氣的,除了長安城的阿義那,李世民還真是沒有聽說其他。

如今聽李寬的口氣,這個阿塔圖的身家,恐怕一點也不會比阿義那差啊。

“是的!豫章縣的水稻連年大豐收,導致稻米的價格不斷下滑,豫章縣令對此頗爲着急。所以當阿塔圖表示自己修建一個釀酒作坊可以大量的消耗掉多餘的稻米之時,立馬就得到了縣令曾星的大力支持,甚至他還親自幫忙聯繫了一些匠人加入到白雲邊釀酒作坊呢。要是大唐的每個縣令都能像是曾星這樣爲百姓着想,大唐百姓肯定可以早日步入小康生活。”

雖然曾星扶持阿塔圖的做法,間接的損害了楚王府的利益,但是李寬並不覺得曾星的這個做法有什麼不妥,甚至還覺得曾星這個縣官頗有見識。

“這幾年江南道和淮南道的水稻種植推廣非常順利,稻米的價格確實連年下滑,各地的糧倉都已經爆滿了。適當的發展一些釀酒業,既能消耗一些富餘的稻米,也能從胡人那裡把賣羊毛的錢給掙回來,倒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登基十幾年來,李世民終於不用再爲百姓的肚子操心了。

雖然大唐還是有不少地方有百姓吃不飽飯,但是整體來說,各個州縣基本上都不存在糧荒問題了。

在一些產量重地,糧食甚至出現了過多的情況。

稻米這東西,要是就地銷售還好,一旦要長距離運輸,售價就會變得沒有任何優勢。

如果天下缺糧,那會有商人去販賣稻米到各處售賣。

如今這個局面,除了長安等少數城池,大部分地方的糧食,都是本州本縣之內調配解決的。

再不濟,本道之內也都能夠滿足大部分百姓的糧食需求。

所以歷朝歷代不鼓勵釀酒的情況,到了貞觀十七年,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客官,您嘗一嘗這個白雲邊,這可是牧民們最喜歡的美酒;如果您販賣一批到草原深處,至少可以獲得兩倍的利潤呢。”

夥計也看出來了,眼前的這些人肯定不是過來買酒自己喝的。

不過,夥計什麼情況沒有碰到過?

他立馬就調整了話術。

“寬兒,我覺得這阿塔圖的故事頗有傳奇性質,你可以安排《大唐日報》重點宣傳一下,讓大家知道移民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特別是讓那些突厥人、薛延陀人知道,他們去到了江南,並不會活不下去。相反的,他們在新的地方反而可能獲得人生的巔峰。”

在李寬的影響下,李世民現在也很懂輿論陣線的重要性了。

很顯然,宣揚阿塔圖的事蹟,對朝廷是有好處的。

“掌櫃的厲害,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好了。我覺得不僅可以樹立阿塔圖這個典型,還可以從江南道的漢人移民中也找幾個典型人物出來,讓大家充分的意識到‘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與此同時,也可以讓長安城的那些說書人把這些經典編成說書的故事,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夠知道這些事蹟。”

李寬一點不管岑文本和來濟的詫異眼神,拍起了李世民的馬屁。

岑文本:難怪陛下越來越喜歡楚王殿下了,這能夠辦事,會掙錢,說話還好聽,誰不喜歡呢?

來濟:原本以爲自己的火候已經爐火純青,跟楚王殿下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如啊。以後自己一定要繼續提高,不需要那麼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只要陛下開心,一切都值得。

酒肆夥計:???這幫人說的都是什麼東西?我接待的是什麼客人?生活不容易,這幫人何必在自己面前那麼裝呢?有什麼意思啊。

“走,我們繼續去前面看一看吧!”

在夥計詫異的眼神之中,李世民掉頭離開了酒肆。

而李寬在留下一個銀幣之後,也跟着離開。

“鹽巴、茶磚、鐵鍋、香料和白雲邊,這是涼州北市賣的最好的五種貨物;除此之外,棉布、羊毛衣也是熱銷的商品。”

看到李世民對北市售賣的東西頗感興趣,李寬直接自己開始講解了起來。

“李郎君,這草原上的牧民只是通過售賣羊毛就過上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好日子,這對涼州的唐人來說,會不會引起什麼不滿?”

岑文本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在他看來,胡人掙錢也太簡單了吧?

那些羊毛,據說早年間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玩意,如今胡人既然就憑藉着它過上了好日子。

人都是善妒的!

岑文本就不相信涼州的那些唐人會不嫉妒。

“能有什麼不滿的?如果羨慕的話,他們也可以去草原上養羊啊,朝廷提供免費的專用草場給到所有願意去草原上討生活的唐人,並且隔三差五還會有將士去到這些草場巡視,保衛他們的安全。

但是,即使如此,願意去草原上養羊的唐人,數量也還是非常有限。畢竟,養羊也只是能夠讓生活過的不錯,要想大富大貴,還是比較難的。這些唐人,進入涼州城的各個作坊裡頭當幫工,一樣也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

誘惑不夠大,這是讓大唐百姓去草原上養羊最大的障礙。

除非你的養殖規模很龐大,否者每年的收益就比較有限。

可是,普通百姓,又有幾個可以把規模做的很大的?

人家草原上的牧民,那是通過日積月累纔有了那一羣羣牛羊,那幾乎是人家全部的家產呢。

“寬兒,你不是說涼州附近已經在種植胡椒了嗎?穿過北市之後,我們就去胡椒林中看一看!”

當李世民聽到李寬說唐人百姓對去草原上養羊沒有太大興趣之後,立馬就沒有了繼續逛北市的心情,反倒是對觀獅山書院農學院在涼州扶持出來的胡椒林充滿了興趣。

香料的收益,肯定是要比羊毛高很多的。

如果通過香料的種植,能夠吸引更多的唐人百姓來到涼州,走出涼州城門,更多的深入到草原,那也是一件好事啊。

第1131章 只要我不覺得難受,難受的就是別人第924章 李寬最牽掛的東西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1356章 一根螺栓引起的血案第1344章 緊俏的銅管第1494章 不一樣的見面第1307章 買的不知茶味,喝的不知茶貴第225章 送佛送到西第1340章 股災第541章 通兌天下的願景第471怎麼白糖還在漲價呢?(五更來了!)第1294章 論文的影響力第616章 如家客棧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1350上章 盧家的動作第174章 長安城的新娛樂第358章 一個天坑出現在房遺愛面前第1章 真是他寫的?第1453章 奇效第1588章 鍾石化的想法第1424章 這次真的是意外?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1311章 推動歷史前進的輪子(求月票)第1610章 小試牛刀(大章,求月票)第316章 楚王府的私房菜第687章 翰林院第658章 叔寶!好東西!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867章 李寬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第1470章 隔牆有耳第228章 涼州遇襲第970章 現代紡織業的萌芽第1480章 心結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1420章 狠人許敬宗第631章 時尚潮流第357章 爲衝突和內亂埋下了伏筆第1184章 韌性十足的天竺第771章 大局已定第1221章 走馬觀花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1497章 只要解決了李寬,很多問題其實就解決了第1583章 這是蹭熱點嗎?第530章 明知道被宰,還要把頭伸過去第1527章 還沒開始賣就火了第95章 世家大族第656章 疝氣手術第774章 不一樣的分號第617章 殺雞儆猴第1617章 養殖業的發展第36章 最大贏家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第729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175章 兩個祖宗第406章 楚王殿下,您可不可以去別的地方練手啊?第1532章 看看他有什麼好建議?第1439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1025章 保健丸貨幣化?第726章 高句麗的消息第20章 楚王府的人是瘋子第1521章 彈劾的影響第435章 憑本事欠錢,有什麼好睡不着的?第413章 我的武郎君,實在是太穩健了第133章 發射第1594章 我真沒想掙錢啊第42章 踢到了鐵板第1329章 好事不斷第248章 足不出戶的生活第164章 羨慕嫉妒恨第650章 孔穎達的完美解讀第1110章 貪心不足第822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1324章 全面唐化第1619章 大食人的選擇第803章 都往作坊城趕第984章 調教太子(求月票)第1391章 房玄齡的顧慮第929章 土人的蹤跡第767章 勝利會師第433章 哪怕是吃頓飯,也是蘊含了深意啊第723章 漲價了!第1137章 應對之策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237章 來去無蹤第1446章 危機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135章 渾身是寶第1513章 小玉米帶給大唐的意外驚喜(萬字大章)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5章 也是有礦的人第489章 造紙作坊吃肉的日子來了第1376章 發難第1288章 不一樣的捐款第785章 遼東城的百態第799章 回不去第891章 皇后之爭第640章 確定沒有算錯?第22章 宅久了去郊遊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72章 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