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七年;周,則天大聖二年,周出兵四十五萬,渡過長江兵發北唐,至此拉開了唐周之間有史以來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甚至決定了兩國命運的戰爭。
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距離南周則天大聖皇帝武瞾親征揚州僅有月餘。
戰爭的爆發,對於唐周兩國百姓來說,都是一場災難,除了前線奮勇廝殺的數十萬將士,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民夫被徵用,糧草、器械源源不絕運至長江沿岸。
除此之外,南週三支水軍從杭州灣出海,繞道北上,欲攻擊北唐腹地,而北唐水軍也自膠州半島入海,與周軍在海上展開了激烈戰鬥。
在這個時代,對整個戰局影響最大的,甚至能夠影響戰爭走向的是陸戰,而海戰只是一個小插曲。不論是楊睿還是武瞾,都沒有指望通過海戰來決定戰爭走向,雙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長江一線。
在那裡,北唐戰神郭子儀官拜元帥,領兵五十萬,迎戰一戰成名的南周元帥李光弼,一場事關天下走向的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之所以說李光弼一戰成名,乃是因爲戰爭開始,在長江江面,李光弼示敵以弱引敵深入,以三萬水軍重創北唐十萬水軍,從此奪取了江面控制權,並且成功只會三十萬兵馬度過長江,將戰火燒到了北唐境內。
楊平安的日子並不好過。自從一個月前武瞾率兵抵臨揚州城下,與楊平安在城外單獨相見,而後便罷兵退回長江以南後,楊平安就發現,揚州城出現了不少陌生面孔,這些人甚至幾次夜探太守府,夜探他所在的院落。
是楊睿起疑,派人來監視我了麼?
楊平安心中的擔憂愈發的重了,他已經很久沒見過蘇敏幾女了,還有他的兒子福兒。
楊睿以他的家眷爲要挾,不是逼他與武瞾一戰,而是逼他擊敗武瞾覆滅南周,可是南周的皇帝武瞾同樣是他的女人。況且他懷疑,南周覆滅之日,就是他喪命之時,不僅是他,以楊睿的城府和心思,只怕蘇敏幾人也難逃毒手。
可他卻不知該如化解眼前困局,甚至連揚州城的軍權都還沒有搶到手。濃濃的無力感和挫敗感困擾着他,他很後悔當初沒有聽老蘇頭的話,在山東時便想辦法獲取兵權。
戰爭初期,李光弼的表現可謂驚豔絕絕,讓世人見識到了他不遜於郭子儀的統兵才能。
十萬水軍封鎖長江,三十萬兵馬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北唐府邸。
西路軍自當塗渡江,以凌厲攻勢攻向北唐瀘州。南周西路軍領兵將領是楊平安的老熟人高仙芝,即便被李光弼的光環遮蔽,也依然展現出卓越的軍士才能。連克北唐郡縣,直至遇到郭子儀派來的封常清,南周軍隊才停了下來。雙方在瀘州一帶對峙。
東路軍十萬自江陰北上,領兵將領乃是兩個文人,可這兩個文人卻讓北唐兵馬領教到了文人厲害。兩個文人連敗北唐大將,連薛嵩的薛家軍也敗在他們手下。東路軍一直打到東海郡,劍指琅邪,連連潰敗的唐軍在琅邪總算穩住陣腳,在後續援兵的幫助下,終於擋住了兇猛不亞於西路軍的南周東路軍。
這兩個文人是親兄弟,姓顏,兄爲顏杲卿,弟爲顏真卿,還是書法大家。打得北唐一羣猛將悍將連連敗退,着實讓人驚掉了眼珠子。
北唐的將領也不是酒囊飯袋,不少都是成名的老將,至少也是久經沙場之輩。可卻被南周東西兩路軍,一文一武,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尤其是南周的這些將領,以往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一時間北唐境內人心惶惶。
中路軍由南周元帥李光弼親自領軍,同樣領兵十萬,陳兵滁州境外,死磕郭子儀。
與東西兩路一路高歌猛進不同,中路軍似乎遇到了麻煩,與駐紮滁州一帶的唐軍交手數次互有勝負,卻始終不能前進一步。
似乎郭子儀壓制住了李光弼的勢頭。
即便如此,三個月的時間,北唐長江沿岸全部失守,盡數落入南周手中……呃,還有一個例外,揚州城仍在唐軍手中。
滁州城。
郭子儀坐在帥府中,在座的都是手下高級將領,這些將領無不憂心忡忡面露焦急,唯有郭子儀還像以往那般神色平靜,讓人看不出他內心所想。
“大帥,周軍兇猛,咱們要不要上書朝廷,請朝廷再派援軍支援啊?”
“大帥,這周軍實在是太……,眼下東西兩路有失,若是不能及時將其打退,只怕時間長了會影響軍中士氣啊!”
……
衆將領各抒己見,對戰局都不看好,甚至還有人提出後撤,引周軍來攻以拉長周軍戰線。
眼見手下將領心緒不寧心中不安,郭子儀知道自己再不開口,這仗不用打變敗了。
“咳!”
郭子儀雖年事已高,但威嚴不減,只是輕咳一聲,廳內頓時一片肅然,所有將領全都看向郭子儀,只等他發話。
“其實戰事並未向你們想的那般不堪……”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郭子儀的確有些輕敵。哪怕楊碩剛死時,他與李光弼曾有過交手,也將對方評價很高,可依舊沒想到李光弼幾乎可以達到與他齊平的水平。
這導致了戰爭初期北唐水軍的大敗,白白丟掉了長江水面上的控制權。更致命的是李光弼對戰機的把握以及果敢決斷,趁着唐軍初敗東西兩路齊發,絲毫不擔憂太過深入,二十萬兵馬直接殺入北唐腹地,令得北唐措手不及。
不過北唐兵將也不是紙糊的,連番戰敗令得周軍士氣大漲卻是郭子儀有意爲之。
失了先手的郭子儀並不慌亂,多年征戰的老將軍了,什麼場面沒見過?於是他與幾個心腹將領商量一夜,定下將計就計之策。
命封常清領兵在瀘州一帶抵擋周軍西路軍,薛嵩則負責將周軍東路軍引致琅邪郡。二人不需要與叛軍死戰擊敗對方,只要能夠托住敵軍即可。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周軍深入唐軍腹地,補給線過場本就是一不穩因素,只能速攻決不能陷入拉鋸戰之中,時間長了周軍思鄉,士氣必受影響。
這番話說完,在座的將領一個個露出恍然大悟之色,紛紛讚歎郭子儀用兵精妙。
“大帥果然高明,末將佩服。若按大帥之計,不如增兵瀘州琅邪兩地,確保瀘州琅邪不失,同時也能儘快擊潰周軍!”
“末將贊同。”
“大帥用兵如神,難怪那李光弼身爲周軍元帥,卻被大帥壓制在此寸步難進。”
“那李光弼豈能跟大帥相提並論?只不過是趁大帥不妨偷個漏子而已,要末將說,大帥現在是爲了吸引周軍兵力,暫時不想收拾他罷了。只要大帥願意,破周軍帥營只在朝夕!”
聽着一衆將領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郭子儀心中苦笑。他統軍多年,大部分時候手下將領只要嚴格按照他的命令執行即可,很少需要這些將領臨陣機變,這限制了他們的思維。
就像現在,諸多將領僅有少部分人說中了這場戰爭的關鍵,而且還沒有說到點上。
我若身死,北唐有誰能是李光弼對手?
輕嘆一聲,郭子儀輕聲道:“聽我說完!”
霎時間,廳內一片肅靜。
“你們太小瞧李光弼了,他不是那麼簡單的。剛纔有人說的很對,我在滁州,就是爲了吸引牽制周軍。但目的並非是爲了擊潰周軍東西兩路,因爲周軍的主攻方向就是這裡!
你們以爲那李光弼不如我,所以無禮攻下滁州,這話倒也不算全錯,但你們要知道,便是我想傾全力擊敗李光弼,也是五五之數。
李光弼駐兵再次,是在等機會,就是在等我將兵馬抽調到瀘州、琅邪等地。我敢說,一旦我從滁州派出援兵,那李光弼定然猛攻滁州,與我再次一絕死戰!”
“照這麼說,這場戰爭的關鍵就在滁州了?”有一將領按耐不住心中激動插嘴問道。
郭子儀輕輕一笑:“這裡?就算我將兵馬派出去支援瀘州琅邪,李光弼能攻下滁州,他也要付出慘重代價,無力繼續北上!”
見衆將眼中露出疑惑之色,他問道:“此番周軍來犯,發兵四十五萬。十萬水軍佔領長江沿岸,令我大唐水軍無法下水,可三路周軍才總共三十萬,那五萬在何處,你們可知道?”
有些將領一臉茫然,但有部分將領卻露出瞭然之色。
一白麪將領當即起身道:“大帥,末將知曉五萬周軍屯駐鎮江遲遲不動,莫非那李光弼之策,東西中三路皆是佯攻,真正目的是在揚州?”
與此同時,滁州境外李光弼帥帳內,一羣將領同樣是在商討眼下戰局。有不少將領對李光弼在滁州城前寸步難進有所不滿,但這些將領都是南周以往的將領,並非天策之人。
還是那句話,李光弼資歷太淺,哪怕勝過幾仗年紀也不算年輕,但在不少老資歷將領眼中,還是個嘴上沒毛的毛頭小子。
“李元帥,東西兩路連戰連捷,已攻入北唐腹地,立下赫赫軍功。而你這個元帥卻帶着咱們龜縮在此,難道你被郭子儀那老東西嚇住了麼!”
李光弼的氣度不是吹的,面對如此挑釁並未惱怒,反而笑道:“杜將軍,那依你之意該當如何?”
“傻子都能看出來!”杜將軍毫不客氣,“如今長江沿岸盡落手中,只剩一個揚州。只要攻下揚州,然後調回西路兵馬,便可對滁州形成合圍之勢,我不明白,你究竟還在等什麼!”
“哦?既然如此,那杜將軍可願領兵攻打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