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終於看到花了,多謝各位。如果能有收藏就更好了!)

二十年的時間足夠改變一個人,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會變成百萬富翁,一個富甲一方的豪強也會淪落江湖。苟勝這個當年的小宦官現在已經在宮內有些職事了,只是歷代王朝不管內廷外廷用人都是一看才能,二看相貌,相貌有時偏偏比才能要重要。苟勝當年亂軍中破了相,一直不大受重用,還好爲人勤勉,又有些才幹,有和他同一批交好的宦官上位後於心不忍,便提他做個小頭目,管理大明宮中一處偏殿。後來機緣巧合,德宗皇帝偶爾在宮中散步,見他管理人跡罕至的偏殿也如此用心,大加讚賞,想起久居大明宮,太極宮中也須得力的內侍管理,就提拔他到了太極宮,專管這兩儀殿。如此纔有機會服侍吳頌。那李誦做太子時,雖然仁孝,又於國家有功,太子位置卻並不穩固,德宗曾有數次想行廢立,虧得神仙宰相李泌勸阻。故而李誦爲人謹慎,並不刻意培植勢力,除了東宮官員,外廷沒有親信。所以後來二王劉柳由下臣驟登上位,推行改革,雖然頗受百姓擁戴,卻畢竟根基淺薄,威望不高,被權宦權臣輕輕一推,便以失敗告終,遠竄蠻荒。後人議論多以爲永貞革新失敗主要原因是順宗中風,無法提供有力,實際上根基不穩驟行新政也是要因。

外廷如此,內廷也好不到哪裡。李誦本人對宦官擅權頗有看法,故而疏遠宦官並無親信宦官,就是有,李誦現在也不敢用。李誦早年曾因宮市一事欲向德宗進諫,被王叔文以“太子職當侍膳問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所阻。此後一直低調,最近幾年德宗年邁昏庸,寵信宦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竟欲把大權盡數交付權宦,李誦大驚急諫,纔打消了德宗的念頭。卻也因此得罪了權宦,德宗病重,宮中有地位的宦官只有一個李忠言李誦即位即是明證。來自後世的吳頌不是李誦,不會自認爲“君權神授”,憑着皇帝身份就能令行禁止。他很清楚,要想抑制宦官必須依靠宦官,否則,“甘露之變”就是他的下場。而能夠依靠的宦官,不就在眼前嗎?吳頌決定先穩住他,然後再行試探。

演戲對於深受電影電視浸淫的現代人而言確實是件簡單的事,吳頌頭腦後仰,嘴巴微張,作出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原來是你!當日軍情緊急,朕後來便不知你的消息,回宮後還曾幾次問起,沒有音訊,還道你已死於亂軍之中。不想你就在宮內,好極,好極!”說罷哈哈大笑,只是發音器官不受控制,聽着有些滑稽。那苟勝卻不在意,他曾聽東宮的宦官提過此事,又見皇帝提起,不禁感激涕零,也連說託陛下洪福。

吳頌又動容道:“朕本以爲你已不在人世,不想你我君臣今日重逢。足見你我有緣,以後你就在朕的身邊吧!”那苟勝久有此心,見吳頌開口,大喜謝恩。又因爲吳頌語氣親切,起身時,眼圈已經紅了。吳頌又道:“不過自古無功不受祿,要跟在朕身邊,須得有一番考驗,你可要小心,不要因爲在朕的身邊就忘了自己本分。”苟勝在後宮多年,自然知道皇帝這是提醒他不要翹尾巴,這倒也合皇帝仁慈心腸,當下發誓云云不提。

言畢,吳頌正爲收到第一個準心腹爲以後奪權打基礎而高興,就有小宦官報太醫侍奉陛下用藥來了,一聽此言,吳頌不禁頭大如鬥。吳頌三十多歲,吳頌學習歷史,吳頌知道唐代病了要吃中藥……

一個精緻的玉碗,裡面放着黑黑亮亮的湯汁,散發出一股濃郁的味道。有經驗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就是傳說中的中藥。不是吳頌也不是老雁對中藥有偏見,只是中藥的味道委實太自虐了點,在佛家就是淨土宗,在丐幫就是污衣丐,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逃避喝中藥的歷史。不信你看吳頌,兒時的慘痛經歷一下子浮上了心頭。但是吳頌不能不喝,第一,他不是孩子了,第二,他要養好身體,找機會喝酒,畢竟身體還有半邊感覺麻痹,這個滋味不好受,第三,他要裝象……

(此處省略若干字)

暗念着“良藥苦口利於病,喝完了苦藥喝美酒”的吳頌悲壯地喝完了中藥,苟勝親自端上來茶盅給吳頌漱口,接着王叔文就來了。

王叔文昨晚回去後,見吳頌身體已經好了幾分,大喜過望,招集王伾、劉禹錫、柳宗元、韓泰、陳諫、韓曄、凌準、程異及韋執誼等人,通報了吳頌的病情進展並轉達了吳頌對大家的親切問候,本就雄心萬丈的太子黨成員更是摩拳擦掌,羣情振奮。送走衆人後,王叔文接着就爲吳頌的失憶擔心。他知道吳頌既然已經醒來,明日必定議事,第二天早早起來,預防萬一。吳頌起身後,他就趕來求見,衆人都知新帝寵信他,倒也不覺奇怪。

果然吳頌起身後,早有宦官報與大臣與權宦知道。於是等吳頌吃完早飯,吃完中藥漱口N遍以後,就有宦官稟報,衆內外大臣已到兩儀殿前殿了。兩儀殿地處太極宮後宮,與太極殿相對被稱爲“內朝”,是大臣們入宮議事之地,也是吳頌暫時的寢宮——自高宗後,政事多移至大明宮辦理,如果吳頌夠長壽,也會搬去大明宮的。還好吳頌是病人,不必步伐莊重擺出帝王氣象,也就不必擔心出紕漏了。於是在兩名小宦官攙扶下,步履蹣跚地走了出來。李誦病中,衆大臣也不過是在御前商量,然後等吳頌搖頭不算點頭算了,吳頌心知不會太勞累,今日要議之事王叔文已預先告知,什麼時候點頭,什麼時候搖頭一清二楚,不懂的就打定主意緊急關頭裝熊。於是吳頌就坐在龍牀上聽重臣們議事,本來這個“坐”可以改爲“臥”的,只是吳頌初來乍到,低調一點很有必要,畢竟要想安穩過日子,這些大佬的很重要。同時也好奇這些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想觀察觀察積累點素材。

屬於吳頌的事情果然不多,基本上只有點頭,連搖頭都免了。吳頌雖然是學歷史專業的,但和歷史人物相比,在具體歷史中還是太不專業了。幾件大事,皇陵營造,由太常卿杜黃裳彙報,度支預算,專家是杜佑,防備吐蕃回鶻趁新君新立起事,自有兵部和範希朝等一干老將操心。還有大赦、召還升遷前朝左遷官員等要做的事,都是慣例,大臣們也一一彙報,好讓吳頌有個準備。於是整個議事李誦就在點頭中度過了。大臣們知道吳頌大病未愈,大半個時辰就把大事議完,各回衙署辦公,效率不是一般的高,要起草的詔書自有王伾操作。吳頌也記住了諸位大臣,知道了最老的是賈耽,而杜佑略胖,另一個宰相高郢則文質彬彬,不過也老得可以,還有偏瘦的老頭是新任太常卿杜黃裳。

第二十七章第58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54章 甜 心更新第122章 河州攻略(四)第四十四章第59章 大刀闊斧第120章 交 鋒(五)第10章 過山車(下)第89章 變 性第15章 劍門關(上)第5章 騾騎軍第120章 交 鋒(一)第105章 皇帝的陰謀(下)第116章 遠 望第123章 八聲甘州(一)第123章 八聲甘州(五)第17章 攻不破的雄關第125章 玉門雪(十六)第123章 八聲甘州(三)第三卷第二十五章第110章 戰,戰,戰!(上)第124章 霜晨月(三)第四十章第58章 出潼關記(一)第40章 定西川第3章 丁士良第52章 他要戰,便作戰!第二十七章第84章 別了,《琵琶行》第53章 獅子大開口第100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85章 良 相第55章 侯惟清的鐵與血第三卷第二十六章第99章 偉 大第122章 河州攻略(六)更新第五十二章第120章 交鋒(四)第四十五章第91章 老兵對老兵第99章 偉 大第46章 於頔入朝第124章 霜晨月(十)第96章 命 運第84章 下血本第21章 墮 落第86章 海外奇談第125章 玉門雪(十五)第三十二章第10章 過山車(下)第5章 鮮花第125章 玉門雪(六)第三卷第十二章第三卷第十二章第99章 偉 大第10章 過山車(上)第120章 交 鋒(三)第123章 八聲甘州(六)第三卷第十八章第109章 家第125章 玉門雪(三)第二章第14章 起 兵第45章 泉州 山南第4章 跟着你,有肉吃第45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一)第3章 丁士良第86章 皇帝知我心第71章 目標:兗州第二章第117章 布 局(下)第92章 擊 槊第71章 目標:兗州第72章 回 歸第99章 偉 大第41章 語言藝術第三卷第十九章第59章 相州之行第125章 玉門雪(十一)第65章 水利與築城第三卷第二十四章第42章 還是淮西第70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第124章 霜晨月(八)第四十章第65章 水利與築城第29章 肉體消滅第63章 李老太爺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92章 擊 槊第70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第1章 噩耗第10章 近衛軍第120章 交 鋒(二)第120章 交鋒(七)第72章 回 歸第94章 擒賊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