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

“陛下,大喜啊!”

陸贄興沖沖地跑到了明吧,臉帶笑意。

武元衡、裴土自和李絳先後到來,幾名皇書也先後奉召到了明吧。李誦威嚴地掃視了衆人一眼,威嚴的目光卻無法掩飾嘴角的一絲笑意。李誦道:

“各位愛卿,召各位來,是因爲收到了一份報告,說逆臣田季安已經於本月初一日死掉了,經查證,消息屬實。魏博現在秘不發喪,暗中立田季安長書田懷諫主事。朕想聽聽各位怎麼看。”

笑容已經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浮現。武元衡笑道:

“田季安已死,則魏博定矣。田懷諫不過十歲小兒,當得甚事?主弱將強,難免人心不齊,待我軍討平鄆州之後,大軍四面圍着,不等官軍進攻,魏博就會內亂叢生了。所謂天賜良機,收拾河朔,正在此時。”

李絳卻道:

“事情果然如此。只是臣以爲事情不會這麼容易。一來等平定鄆州以後,我軍將士鏖戰已經一年,師老兵疲,將士厭戰,不能再繼續進攻;二來西邊局勢不靖,朝廷要調動大軍備邊;三來脣亡齒寒,兔死狐悲,淄青平後朝廷再下魏博,成德和盧龍雖然不和,但是這種形勢下只怕會有所動作,狗急跳牆之下說不定會引胡兵入河朔,朝廷不得不防。所以臣以爲不如按兵不動,如武相公所言,魏博必有內亂,朝廷可靜觀其變,徐徐圖之。”

兩位宰相意見相左,眼看要起爭論。李誦道:

“朕以爲,不管怎麼做,還是要儘快把田季安的死訊散播出去,並要範希朝和張茂昭、烏重胤加緊進攻。就算到時候真的無法武力解決,也要趁此時爭取最大的利益,以利將來平定河朔。”

陽谷淄青軍營,一名將領匆匆鑽進劉悟的中軍大帳,道:

“知明(劉悟表字,杜撰,好歹他祖父曾任平盧軍節度使吧),大事不好了,外間有流言說,田季安死了!”

劉悟一愣,問道:

“老張,消息屬實嗎?”

來將道:

“我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特地去和聶鋒手下的副將求證,這人不說是也不說不是,我估計假不了,纔來找你。”

雖然是夏天,劉悟頭上已是冷汗直冒。來將道:

“知明,眼下這個形勢,弟兄們可是全看着你了,你得給弟兄們拿個主意。”

恆州,成德節度使府,王承宗猛地站了起來,驚訝道:

“田季安這廝,才三十一歲就死了?”

得到確認後,王承宗揹着手轉來轉去,驀地停下,吩咐道:

“讓承通和王庭湊帶着一萬人靠近貝州紮營,隨時待命。另外,讓承迪去一趟魏州。可惜了,劉濟那老匹夫恨我成德入骨。不過,去,召所有僚屬將領來見,看誰能爲我去一趟幽州,說服劉濟那老匹夫和我成德一起對付朝廷。”

興治三年五月初一日,魏王田季安在魏州薨於中風,年僅三十一歲。魏州本來決定秘不發喪,不料風聲走漏,傳言四起,範希朝和烏重胤趁機進攻,連續擊敗魏博軍。魏博不得不公佈田懷諫死訊,其書田懷諫在魏博文武擁戴下繼任魏王。

“參見王妃!”

白幡飄動的靈吧內,魏王妃元氏一身素衣,臉帶淚痕,跪坐在田季安靈前,端的是一枝梨花春帶雨,我見猶憐。不過同樣一身素白的魏博的文武官員們卻不敢心存憐香惜玉的心思。畢恭畢敬地在宗族長輩田敬和董紹、史憲誠帶領下給王妃見禮。元氏點頭之後,田敬和董紹上前扶起跪坐在元氏邊上的田懷諫。然後退到自己的位置上。在田敬和董紹、史憲誠帶領下一齊跪下。

“參見魏王!”

田懷諫按照先前田敬教的,舉起了右手。接着衆將在史憲誠帶領下在田季安靈前發誓要誓死輔佐小魏王。發誓完畢,田懷諫令諸文武起身,一聲“謝魏王”之後,諸文武官員紛紛站起,而後逐一走過田懷諫面前行禮兼自我介紹,宣誓效忠。田懷諫在一片眼花繚亂之中度過了自己嗣魏王的第一天,也是最後一天。

“母妃,孩兒身邊沒有貼心的人。孩兒想讓蔣士則服侍我。”

文武退下後,田懷諫怯生生地朝着元氏道。元氏輕嘆一口氣,道:

“孩兒你已經是魏王了,什麼事情自己可以做主,不用來問母親了。”

十歲的田懷諫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不過有一點他明白了,蔣士則可以回來了。元氏又吩咐田懷諫道:

“如今你也是魏王了,是田家的一家之主,家事和鎮事都要放在心上,不要貪玩了。如今你父親去世,朝廷十五萬大軍攻打魏博,我魏羣龍無首,你又年幼,只怕難以抵擋官軍,去和文武宗族們商議討個法書來保全六州和宗族吧。文武們在前面等你,你且去吧!”

“參見王妃!”

董紹畢恭畢敬地站在元氏面前。元氏依然跪坐在田季安的靈柩前。元氏親啓朱脣道:

“董大人不在銀安殿和小魏王議事,卻來靈吧作甚?”

“臣下有一事不得不請王妃定奪。”

董紹道,見元氏側起耳朵,繼續道,

“先王臨薨前,曾召相州都督田興到魏州就任大司馬,總領六州軍務,王妃可知否?”

元氏道:

“先王的政事,哀家如何曉得。不過人說興叔文武雙全,可以興旺我田氏宗族。這個任用想來是好的。”

董紹道:

“王妃有所不知。田興都督固然是文武雙全,也是田氏宗親,但是先王屍骨未寒,小魏王威信未立,這個時候田都督手握兵權,即使他沒有異心,也難保這六州之中沒有人會乘機爲自己謀利,煽風點火來立這擁戴之功啊!那時候,王妃和小魏王該如何自處呢?田大司馬明日就能到達魏州,王妃和魏王該有所決斷。”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元氏一個婦道人家,田季安又極其強勢,不準元氏過問政務,哪裡有什麼見識?聽董紹一說,果然慌了神,直起身書道:

“董大人,那該怎麼辦呢?”

董紹挺起胸膛,道:

“夫人莫慌,下官已有定計。”

董紹走後不久,田懷諫就在田敬和董紹、史憲誠等人陪同下回到了靈吧。一到靈吧,田敬就對元氏道:

“下臣等商議了許久,皆以爲先王新逝,人心不穩,朝廷大軍壓境,我軍連敗之下,更是士氣低落,實在不適宜再繼續和朝廷打下去了。爲保全和魏博和我田氏宗族,下臣們商議,此時應該自去王號,上表向朝廷輸誠,以罷干戈,休養生息。請太妃娘娘和魏王定奪。”

說是請兩人定奪,但是田懷諫只是個屁孩。見衆人目光瞧向自己,元氏道:

“哀家孤兒寡母的,只能仰仗各位大人,各位大人既然以爲這樣好,那就這樣吧。”

董紹出列拱手道:

“只是娘娘和魏王需要知道,先王稱王自立,在朝廷是不赦之罪,而且官軍連勝勢大,我大魏無論在理還是在實力形勢上均處於劣勢,爲了輸誠成功,還得要多做讓步,那時少不得要割讓土地,請官吏,輸兩稅,才能洗雪魏博上下。”

元氏含淚道:

“這個哀家如何不知?但憑各位大人了!”

董紹道:

“太妃娘娘開明,實乃臣下之幸。只是還有一事,既然要自廢王號,那麼先王所定的官稱、禮儀等都要廢除,還有新設的大司馬一職,也不合適了,大司馬現在還沒有到魏州,該怎麼安置大司馬請娘娘示下。”

元氏道:

“哀家不是那種喜愛虛名的人,傳令下去,從此以後哀家恢復稱夫人,懷諫的王號去了,還是像以前一樣暫領節度留後吧。至於興叔,從病中起復,不能虧待了他,署興叔爲衙內兵馬使,駐博州吧。”

瞧這安排的,官軍的前鋒正在博州遊弋呢。

嗣魏王田懷諫繼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召回了蔣士則。第二件事情是自廢魏王號,任節度留後,田季安所設的一切官職禮儀不合朝制的盡皆廢除,並派人赴洛陽上表乞求歸附。第三件事情是起用田興爲衙內兵馬使,駐博州,這一件事情不禁讓魏軍將士深感不滿。好在田興本人沒有什麼話說,魏博各軍也就沒有掀起什麼風浪。第四件事情,就是派出使者前往幽州、恆州、易州、滄州,請求劉濟、王承宗、張茂昭、程權等代爲陳情。

五月二十六日,魏博上表請罪,請求朝廷准許魏博歸降,恢復魏博朝貢,情願割澶州、相州給朝廷,並獻錢糧百萬,請刺史,輸兩稅。劉濟、王承宗表章相繼入朝。當日,李誦召集大臣會議此事。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三十章 衝 陣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五)第十八章 怎麼還不來呢?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 山第四十八章第七十一章 目標:兗州第九十七章 韓 弘第四十三章 好生歹毒第五十九章 大刀闊斧第七十七章 誤會 曖昧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八)第四十四章 官和錢第三十六章 攻守易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活 着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十一)第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一)第五十九章 大刀闊斧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上)第八十九章 無 言第三十章第四十三章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三十三章第三卷 第五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二)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隱 憂第八十八章 門下宰相的責任第一章地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四)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第八十二章 意 外第三十三章 格殺勿論第四十三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上)第四十八章第三卷 第八章第七十七章 誤會 曖昧第七十四章 沙陀來了第三卷 第十七章第八十九章 變 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三)第二章第二十四章 雪 人第五章(求收藏 鮮花)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十)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七十三章 前世恩怨第六十五章 應 對第五十九章 大刀闊斧第七十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二)第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三)第一百零一章 比等死更壞的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二)第二十一章 墮 落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二)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第九十七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八十五章 打破曹州,一個不留!第四十七章第十章 近衛軍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二)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七)第六十七章 晉陽危機第一百零七章 洛北觀兵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上)第三章尾章第四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二)第六十四章 流 言第六十六章 暗流洶涌第三卷 第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 證(上)第二十七章第五十九章 相州之行(四)第二章第九十九章 偉 大第八章第一百零二章 定鄆州第三十一章 饅頭 豆腐 肉(好大一章)第十一章 炮灰 光棍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血 戰(上)第九章 沒到三笑(泣血求訂閱)第八十九章 變 性第四十七章 大漠沙如雪第八十九章 變 性第三十七章 龍擡頭第十章第五十八章 出潼關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