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長安傳聞

唐人的生活也是按照秋收冬藏的規矩進行的,大體上所有的古人都是如此。

一般來說要做的大事都會放在春夏兩季,往往也會把一些大事都放在這個季節,現在大唐就要在這個季節做一件大事,西征吐谷渾。

在以前還沒有吐谷渾這個地界,那裡原本不過是西涼小地方。

只不過有個姓慕容的人到了祁連山之後,便開始要和當時混亂的中原單過,大概是近兩百年的事,從南北兩朝到前隋,也就是在這些年間開始壯大。

現在的吐谷渾地界包括高昌交界,東到青海湟源,南至祁連山都是吐谷渾的牧區。

其實仔細一想,全盛時期的吐谷渾地界還是挺大的。

大唐的邊上竟然還有個這麼了不得的鄰居,竟然建立不過近兩百年。

對中原王朝這個幾千年的古國來說這能忍嗎?

絕對不能忍。

更何況,這件事不用任何人表態,只要吐谷渾還盤踞在當年漢朝開闢的絲綢之路要道口,那它早就註定了要滅亡的結局,失去的早晚要奪回來的。

聽到太子的問話,李道宗還有些猶豫,目光看向一旁的兄長。

李孝恭啃着羊肉沒有表態。

李承乾揣着手還是一臉的笑容。

至於兄長的意思,看起來就是一副你愛說不說,說了也不關他事的樣子。

李道宗嘆息一口氣,解釋道:“昨日商量的方略,陛下命段志玄爲前軍,明日一早就要帶兵前往涼州,征討吐谷渾,而後命末將與侯君集各爲副將,於五月開赴涼州,李大亮與李道彥爲另一路兵馬,他們先走一趟陰山與契苾何力出兵,三路兵馬共擊吐蕃,只不過……”

李承乾皺眉道:“怎麼了?”

李道宗用樹枝畫着行軍的路線,皺眉道:“陛下還未決定統領三路兵馬的大將。”

看着地上畫出來的吐谷渾疆域,李承乾皺眉道:“在後方就是吐蕃了?”

李道宗頷首道:“吐谷渾南面便是吐蕃。”

“如果一切順利,吐谷渾兵敗會往烏海方向跑?”

“末將以爲會往高昌逃竄。”

言罷,李道宗畫出一條他自己以爲的行軍路線,又道:“若能切斷了祁連山要道,吐谷渾只有敗逃高昌一條路。”

“嗯?”李承乾皺眉劃出一條路,又道:“這條路不合適嗎?”

李道宗回道:“殿下,這條路通往烏海苦寒之地,兩千餘里不見人煙,吐谷渾若在此處奔逃,就是自找死路。”

李承乾長出一口氣,繼續道:“孤還是覺得他們會逃遁到烏海方向。”

李道宗也不想解釋了,十五歲的太子懂什麼兵家方略。

李孝恭嚥下嘴裡嚼着的羊肉,解釋道:“承範他像殿下這般年紀的時,已帶着兵馬跟在陛下身後平定中原了。”

李承乾忽然一笑,“無妨,孤只是猜測而已。”

李道宗問道:“殿下也想領兵作戰嗎?”

李承乾笑着道:“皇叔是在說理想嗎?”

“其實有許多年輕人也想要入軍,那些年輕人殊不知打仗殘酷,會死人的。”

“嗯,皇叔說得不錯。”李承乾氣餒道:“真要說理想,孤也想在塔格拉瑪幹沙漠種水稻。”

“什麼沙漠?”李孝恭遲疑反問。

“唉……”

一聲嘆息,李承乾站起身獨自一個人站在不遠處皺眉站着。

且不說李道宗這一次與太子殿下講了大唐出征將領人員,這事已是犯忌諱了,可這位太子還不認同經驗老道的將領的意見。

看李道宗有些失落,李孝恭安慰道:“殿下年少,不懂兵家方略而已。”

李道宗低聲道:“兄長說得不錯,就不該與殿下說這些,若高昌都不願意馳援吐谷渾,他們就只能往烏海逃去,可以在烏海要道安排一支兵馬設伏。”

李孝恭拍了拍他的肩頭,“打完這一仗就早點退下來,老夫向陛下爲你要個清閒的官職。”

“謝兄長。”

晚輩總會有不聽長輩話的時候,兩位叔叔都抱着這位太子早晚會懂的心態。

這一仗怎麼打都還猶未可知。

到了下午時分,李承乾正在給弟弟妹妹做着紙鳶,出來遊玩一直討論着打仗的事,很煞風景。

給東陽與高陽兩位妹妹做了紙鳶,就讓她們自己去玩耍,寧兒正在馬車旁收拾着一些吃食。

李承乾注意到有一個陌生人來到這片河灘的外圍,他正單膝跪地聽着李道宗的吩咐。

再一看這個人有些眼熟,正是當初在東市匆匆多看一眼的人。

此人沒有穿着官服,也不是官吏,竟然能和朝中重要的將領談話。

李承乾招了招手。

寧兒走來道:“殿下有何吩咐?”

“他是當初孤在東市遇到的人。”

聞言,寧兒擡頭看去,瞭然回道:“多半是渭南的縣丞安排過來的,想問問兵馬在這裡是爲何,殿下們的行蹤官府自然是不知曉的。”

李承乾頷首道:“官府的編外人員?”

“倒也不是,三年前陛下放歸了一批人犯,其中就有一部分人留在了長安,秉持着報效陛下的意思,爲官府辦事,他們多是混跡在坊市間,知曉長安各個坊市的地頭或者閒漢。”

“在長安這樣的人多嗎?”

寧兒笑道:“不多的,再者說除非是很麻煩的事,官府是不會麻煩這些外人。”

“寧兒姐這麼說,他們倒像是一羣消息通?” щщщ ✿ttka n ✿¢〇

“不過這種人已越來越少了,就算是長安街頭也寥寥無幾,這些人以前大多都是人犯,沒人願意與他們來往的。”

李承乾嘖舌道:“不良人?”

寧兒訝異道:“不良人?倒是很不錯的稱呼。”

現在的大唐還沒有正式的不良人羣體,寧兒所講述的這些人,更像是對現在這位獨具個人魅力的天可汗的敬仰,出乎這種敬仰,用一種他們能夠發揮長處的方式,報效皇帝。

這是一種完全自主的行爲,沒有任何的約束,真要說約束,那多半就是他們的感激與豪傑之氣。

大唐遊俠之風還沒褪去,當年的英雄豪傑留下的傳說太多了,如李靖,紅拂女,秦瓊,尉遲恭等等。

正是因爲有了這些豪氣凌雲的前輩,唐人心中的熱血也因這些豪傑流傳了下來。

熱血不涼總歸是好事。

兩人正說着話,小福端着一個食盒來,道:“殿下,這裡還有許多葡萄乾。”

李承乾拿起三兩顆放在嘴裡嚼着,又道:“給弟弟妹妹拿去。”

“喏。”

言罷,李承乾又脫去了靴子,也不顧寧兒與其他人古怪目光,這位太子竟然下河抓魚了。

一天的春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回去的路上,她們還未盡興,在馬車內鬧哄哄的。

“寧兒姐,徐孝德是江南東道的人,對吧?”

“是的。”寧兒點頭道:“殿下有何吩咐?”

“讓人帶個口信給他,就說孤要一些江南的茶葉,越多越好。”

“喏。”

李承乾心情正好,也沒再說什麼,而是催促着馬兒走得更快一些,也不要太快了,這一路上的風景還沒有看夠。

回到東宮的時,彷彿周遭一切又安靜了下來。

東宮是家,家總會給人心境上的寧靜。

在東宮,寧兒是這裡的掌事女官,管理着東宮裡裡外外的事。

在弟弟妹妹眼中,寧兒又是一個時而嚴厲,時而溫和的姐姐。

近來太子殿下有一個習慣,每每到了夜裡殿下就會將自己關在寢宮中,也不知道在寢宮內做什麼,只是需要很多的筆墨,多半是練字,又或者是在寫文章。

不論殿下在做什麼,寧兒都會守在寢殿之外,直到殿內的燈火熄了,她會悄悄打開門看一眼,確認殿下睡下了,她纔去休息。

李承乾坐在窗前,從這裡可以一眼看到月亮掛在夜空中。

拿起一旁的夾子,將油燈的燈芯拔高,讓火光更亮一些。

在東宮有許多圖紙,還有一些給弟弟妹妹上課所準備的教材。

一直到深夜,也沒有聽到殿下罵聖人的言語,其實太子殿下罵人還是挺有意思的,有些話聽着生僻,比如說你們這些聖人腦子裡裝着的都是豆漿嗎?

豆漿又是什麼?難道與殿下最近晾曬的醬油有關?

這是東宮不解之謎之一。

確認了殿下已睡下,寧兒這才離開去休息。

殿下睡得越來越晚了,寧兒也睡得越來越晚,只有在午休的時候可以補充睡眠。

而天不亮,李承乾睡醒的時候,寧兒也早早醒來了,她開始安排着今日東宮的起居生活。

其他的東宮宮女要去照顧皇子與公主們的生活。

只有寧兒還是與往常一樣照顧在殿下身邊。

與平常不同的是,近日來殿下還需要確認東宮各類作物的生長情況,捲心菜的是長得最好的,胡瓜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氣色,葡萄架子也沒有任何的動靜。

早起簡單地對付一頓早飯,就要去上朝。

踩着早朝就要召開的時辰,李承乾走入太極殿,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平時都是最晚來,走時又是落在最後,這位太子平日裡與朝臣也很少產生交集。

今天的早朝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兵部尚書侯君集站在朝班前,唸誦這一次出征將領的名字,段志玄,李道彥,李道宗,高甑生,李大亮,薛萬徹,包括行軍上將,也就是三路兵馬的總兵大將軍李靖。

李承乾掃視一眼朝堂,看着站出朝班的一列將軍,並沒有看到李靖。

說來也是,李靖在大唐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此人的存在也正是威懾關中內外的人物。

如果說自己的父皇,也就是李世民是大唐的龍傲天,那麼結交李靖又是李世民龍傲天的過程中,最爲光輝的一頁之一。

到現在爲止,大唐的諸多猛將中,秦瓊,李靖,程咬金,尉遲恭,哪怕是平日裡放浪的皇叔李孝恭,隨便哪一個單獨拎出來,都是能夠威震一方的人物。

大唐太強大了,如此強大的大唐應該開疆拓土纔對。

自陰山一戰之後,李靖便開始閉門不見客。

恐怕這是最後一次,讓這位大將軍領兵。

眼下出徵吐谷渾,一共派出三路兵馬,包括如今就在鎮守涼州的牛進達,一共八位將領,共五萬兵馬。

對外稱之,大唐對吐谷渾的反擊戰。

這當然是一場名正言順的反擊戰。

下朝之後,李承乾與李恪打了個招呼便獨自一人離開了太極殿,在衆人眼中這位太子像是獨來獨往慣了。

也不像其他人那樣三三兩兩,或者成羣結隊地離開。

李承乾腳步不快,走下太極殿的臺階,一邊想着如今的大唐對外策略。

野蠻,蠻橫,佔理就動手。

這便是大唐現在對外的方針。

與人講道理是一件很費神很浪費時間的過程,有實力爲什麼還要講道理呢?

今天大軍就要開拔,戰爭就要開始了。

正要走到東宮,一個老太監急急忙忙攔住了去路,“太子殿下!”

李承乾腳步稍停,道:“怎麼了?”

這位老太監一臉的笑容,道:“陛下召見。”

先是看了看四下,李承乾擺手示意他帶路。

“殿下隨老奴來。”

跟着他從武德殿走過,走到興慶殿前,停下腳步。

隨後殿內就傳來了低沉的話語,“讓他進來。”

聞言,李承乾蹙眉走入殿內,看到父皇正在吃着飯食,吃着的正是東宮宮女纔會做的餛飩。

“嗯,坐吧。”

一邊吃着,這位父皇示意了一旁的座位。

李承乾應聲坐下。

李世民還拿着那一卷書看着,另一隻手往嘴裡送着餛飩,道:“朕聽聞你昨日出去遊玩了?”

“嗯。”李承乾簡單應了一聲。

又有一旁的太監端來一碗餛飩,與一隻勺子。

看到兒子也不拿勺子,李世民又道:“不合胃口?”

李承乾回道:“兒臣早起鍛鍊身體之後,就吃過了,父皇應該將一天分成三餐,早晨餓肚子,不是一個好習慣。”

李世民擱下了手中的勺子,又放下了書,問道:“紅樓這卷書朕一直在看,想問問你,這寧國府到底是會讓次子繼承,還是長子繼承?”

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86.第286章 轉變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67.第367章 看洛陽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96章 以前的事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28章 風波乍起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73章 “肥羊”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72章 精氣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33章 孫神醫第154章 陳年舊事267.第267章 蘇亶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78.第78章 解氣?第11章 圖表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336.第336章 老府兵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67.第367章 看洛陽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62章 對錯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1章 圖表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38章 從不退讓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62章 對錯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66章 大將軍教導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130章 請你道歉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325章 佳節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314章 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