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

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

“既如此,朕聽聞右衛郎將韋昭訓的第三女德才兼備,朕許其嫁給壽王爲妃。”

“弘農楊氏女玉環,賢良淑德,封爲貴妃,四月十五在太極殿舉行冊封大典,中書舍人擬訂冊封詔書,於十五日大典上宣讀!”

“鳳凰飛於京兆府,冊封貴妃,當天下之慶,朕宣佈免去京兆百姓一個月的賦稅,與民同樂!”

李隆基向衆大臣說道。

沒有封后,大臣們長舒一口氣,但封爲貴妃,讓大臣們震驚不已。

因爲改制以來,已經沒有貴妃的尊好。看來聖人這是要重新恢復貴妃之稱。

不論如何,楊貴妃總歸不是皇后。

那些不滿禮制的大臣強忍下來。

但也有因此在心中大罵李瑄這種行徑,這不是一個清流名臣所爲。

“陛下聖明!”

這個時候,大部分文武官吏都揣着明白當糊塗,向聖人拜道。

已經預料到,楊玉環的家人會因此雞犬升天,已故生父,將來也會被追封。

退朝的時候,安祿山又跑過來和李瑄套近乎,他和李瑄稱兄道弟關係很要好一樣。

他拍着胸脯承諾以後有事,可儘管開口,他赴湯蹈火也會完成。

李瑄表面上不動聲色,安祿山的承諾,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安祿山的陰險程度,與李林甫不遑多讓。一旦有什麼把柄,安祿山必然會翻臉不認人。

“兩位將軍!”

這時,掛着笑容的李林甫來到李瑄和安祿山面前。

“拜見右相!”

安祿山也帶着親切的笑容,向李林甫一拜,畢恭畢敬。

他知道李林甫當了十來年宰相,整個開元年間,都未有過這樣的事情。在聖人眼中的份量,不是他可比較的。

李瑄也微微禮,只是正常的禮節。

“免禮!大唐有二位這樣的能將,邊境再也沒有憂患了。”

李林甫對安祿山的態度很滿意,對李瑄的舉止他心中難受。

因爲李瑄是標準禮儀,不論兩人仇怨如何,私下怎麼互懟。但在公共場合,李瑄一直對他畢恭畢敬,有問必回。

正因爲這樣,他才覺得李瑄有心機。

至於安祿山,不過是一個逐利逐富貴的胡兒,他自信可以輕鬆拿捏,不放在眼裡。

當初他輕視的李瑄,短短兩年時間,就成爲軍功赫赫的“天下英雄”。

每每想到李瑄起步的豐安軍副使是他舉薦,他就想抽自己兩巴掌。

不過李林甫也清楚,以李瑄的能力,遲早會被賞識。

只要李適之在相位,隨時會推薦給李隆基,尊貴的身份派遣出去,再怎麼也不可能是低級的牙將。

“我是粗人,只有一些安邊的微末本領,哪像李將軍,纔是真正的英雄……”

當着李林甫的面,安祿山不斷誇讚李瑄,語氣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這讓李林甫眉頭一皺,因爲他覺得安祿山對李瑄的敬重超過他,這可不是好兆頭。

看來要找機會敲打一下安祿山。

“安將軍過謙,我最多算些有勇力。”

李瑄笑着回覆安祿山,然後又對李林甫說道:“右相,今晚我去你府上喝茶,應該不麻煩您吧!”

“哎呀!晚上我也要處理公務,怕是不能見李將軍了。”

李林甫臉色微變,拒絕李瑄。

他懷疑李瑄是故意擠兌他。一個手握十五萬兵馬的名將,會見他這個首席宰相,要是傳到聖人耳中,那還得了?

“可惜!我能有今日,全賴右相,您是我的大恩人啊。但右相日理萬機,又不能打擾。娘子冊封貴妃的那一日,我們坐在一起,親密親密。”

李瑄像是黏上李林甫一樣。

“行……”

李林甫知道李瑄沒安好心,但口頭上應承道。

隨後,他們三人有說有笑,沿着大道離開興慶宮。

明明走在同一條道上,他們的心,卻形同陌路……

在宮門前,李瑄與兄長李霅匯合,然後宴請王維,到宋國公府飲酒。

王維欣然同意!

宋國公府中,李瑄親自彈奏琵琶,是長離教他的一種頗爲激昂的曲子。

李玉瑩聽得拍手叫好!

王維未問李瑄爲什麼會奏楊玉環爲貴妃。

他現在雖爲補闕,實際上半官半隱。

他想辭官李隆基定不會允許,因爲李隆基需要王維“天下文宗”的身份,來裝扮盛世。

每日朝會,文壇領袖在朝堂上,會使朝堂多一些不同的韻味。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是王維心境的寫照,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李瑄曾在信中請王維爲幕府,但王回信拒絕李瑄。

這在李瑄意料之中!

李適之心中高興,拿出好酒與王維痛飲,他再請王維寫一副《河隴曲》的書法,掛在家中。

王維書、畫、詩、樂,皆是登峰造極的境界。

連李隆基都會向王維討要書畫。

王維揮毫,片刻而就。

他用的是草書,李瑄的《河隴曲》,用草書更顯得有氣勢。

王維走後,李瑄將自己上奏楊玉環冊封貴妃的事情,告知李適之。

李適之見李瑄選擇的時間恰到好處,知道自己的目光差兒子很遠。

以後有楊玉環說話,不怕陰謀詭計到來時沒辯論時間。

五日時間,轉眼即過。

這段時間李瑄又去過三次皇宮,還陪李隆基、楊玉環看過一次蹴鞠比賽。

也免不了楊玉瑤騷擾,但都被李瑄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大使末結桑東則布來拜見李瑄。

但李瑄爲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拒絕見他。

據說末結桑東則布以要向吐蕃贊普傳信爲由,留在長安。

他希望大唐皇帝能在這期間,不啓戰事。

試圖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談判,暫緩過今年,完成佈局。

但李隆基已經決定聽從李瑄的請示,九月初,主動對吐蕃發動戰爭,不論末結桑東則布如何拖延。

末結桑東則布在長安屢屢碰壁,宰相、大臣都不敢私下見他,除非在中書省或者,門下省,正常交談國事。

四月十五日。

是楊玉環封爲貴妃的大典。

典禮不在興慶宮,而是在太極宮舉行。

在京九品以上文武職事官,皆參加大典。

大典以後,便是宴會!

五品以上職事官,在太極殿內。

五品以下職事官,太極殿臺階之下,分列站立。

宮中女官和各國使節也參加這次典禮。

“此次隆重,一如封后大典。”

大殿內,有大臣小聲竊竊私語。

他們看到一路上的金玉旗幟,長安的街道上,全是金吾衛執錦。從未有封貴妃典禮會如此浩大。

“封得是貴妃,能說什麼呢!”

也有大臣搖頭。

“李將軍還是年輕啊,此事對他將來必有影響!”

“噓!不要亂說……”

“主要是看李將軍回來後的操作,不像是一個邊境的名將。”

“多慮了,李將軍待人謙和,從未弄權,他是聰明人……”

在這種氣氛下,監禮官喊:“陛下至!”

滿面春風的李隆基在女官的擁護下,到大殿的最深處坐下。

“拜見陛下!”

“衆卿平身!”

李隆基示意大臣們坐下以後,大殿變得靜悄悄。

這不是朝會,而是大典。

他們在等待楊玉環入場。

“宣楊氏玉環覲見!”

高力士身穿紫色的禮袍,手持詔書,在龍榻前方清喊一聲。

“宣楊氏玉環覲見!”

從殿內到殿外,宦官接見遞喊,一聲落,一聲起。

太極宮外,楊玉環乘坐的鳳輦從鼓樓出,停在太極門。

一襲華麗錦袍的楊玉環,從車上下來。她頭戴沉重的貴冠,盛妝花鈿,有十幾名宮女,需要拖住她的錦袍。

在一衆女官的擁簇下,她緩步進入太極門。

然後順着長道,在鼓樂聲中,一步步走向太極殿。

兩側無數官吏得以瞻仰楊玉環的風華絕代,他們也能理解爲何李隆基會納自己曾經的兒媳爲貴妃。

傾國傾城的容貌,無雙的風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在場的人無不將目光放在楊玉環身上。

哪怕她從衆人面前走過,只能看到她的背影。 片刻後,楊玉環開始登進入太極殿的臺階。

臺階之上,羽林郎打開殿門。

一時間,太極殿內的重臣,外國使節,皇子公主,都紛紛側目。

特別是楊玉環微微低頭,嬌羞的模樣,讓衆人暗自讚歎。

外國使節們,也理解“傾國傾城”的意思。

最強大的國家,最有權勢的君主,才配擁有這樣的女子。

李瑄的位置靠前,親眼看着楊玉環在她平行的位置,停下腳步。

宮女們放下楊玉環華麗的裙襬。

李瑄只能在心中嘆息一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他決心改變!

此時,鼓樂聲皆停。

太極殿內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臣妾拜見陛下……”

楊玉環柔和一語,輕盈一禮。

“平身!”

李隆基笑着擡手。

此時,高力士站在殿前,他取出在李隆基暗示下,中書舍人寫的詔書。

“楊氏玉環溫婉慧至,嫺雅端莊,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於宮盡事,克盡敬慎,敬上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椒庭之禮教維嫺,堪爲六宮典範……內馭後宮諸嬪,以興宗室;外輔朕躬,以明法度、以近賢臣。使四海同遵王化,萬方共仰大唐……今冊爲正一品貴妃,爲諸妃之首,授金冊金印!”

高力士一字一句地宣讀詔書。

“臣妾拜謝陛下!”

楊玉環向李隆基再行一禮。

李隆基起身下殿,高力士攜帶金印金冊跟隨。

李隆基沒有言語,將楊玉環扶正。

並將金印金冊,交到楊玉環手中。

這一刻,楊玉環正式成爲貴妃。

“拜見陛下,拜見貴妃!”

殿內大臣和殿外官吏,全部起身向李隆基和楊玉環一拜。

外國使節用自己的禮節行禮。

這份詔書改爲封后詔書都不爲過。

“免禮!”

李隆基看楊玉環一眼,楊玉環輕啓朱脣,讓諸臣免禮。

宴會也同時在太極宮展開,李隆基和楊玉環同坐在最上方。

李瑄果然捧杯在李林甫面前坐下。

韋堅想去找李適之,卻被李適之以與汝陽王有約定爲由拒絕。

這讓韋堅很鬱悶!

他總覺得李瑄也在疏遠他,回來這麼多天,上朝未和他主動交談一句話。

連皇甫惟明詢問,也被搪塞。

現好不容易找到機會,想與李適之問清緣由,卻被李適之拒絕。

“李適之父子爲何要與我疏遠,難道因爲和親之事?”

韋堅猜測是這件事情讓李適之惱怒。當時李適之親自殺到興慶宮,纔沒讓事情成爲定局。

“可大敵當前,應該傾力對付李林甫纔對啊!”

韋堅搞不懂李適之、李瑄父子在想什麼。

他雖然沒有明面與太子聯繫。但他的身份,註定他是太子黨。

李適之是退休養老了,但將來太子繼位,李瑄年紀不會太長啊!

以韋堅的腦袋,不可能猜出李瑄的想法。

李瑄表面上與李林甫坐在一起,時不時敬他一杯敬。

但兩人一句話都沒多說。

李林甫以爲李瑄會與他交談什麼,但李瑄貌似只是與他喝酒。

這種無形中的壓抑,讓李林甫覺得十分難受。

“不可能!他絕對不是隻與我喝酒!”

李林甫心不在焉,想李瑄的目的。

這一幕,許多大臣看到。

什麼時候左相和李將軍關係好到一坐就是一個時辰?

難道李將軍投靠李林甫了?

沒道理啊!

李將軍邊帥的身份,不可能在朝堂上站隊。

但韋堅心中一突,他害怕李瑄真與李林甫聯手。

他與李林甫的矛盾無法化解。

他以爲李瑄和李林甫的矛盾,可以化解。

以至於在整個宴會上,韋堅心事重重,沒有精氣神。

宴會結束前,李隆基宣佈三天後,停止朝會七日。

諸臣,皇子公主,參加一年一度的咸陽田獵。

開元禮,皇帝田狩儀,有田獵的明確規定。

田獵作爲最大的狩獵活動,從事先的準備到具體的實施過程,從獲取的獵物到結束後的分配、賞賜,都有一套複雜的禮儀,宛若一場謀劃周密的重大軍事戰役。

田獵不僅注重狩獵者的身體素質、武藝技能,還講究集體的配合、整體水平的發揮。

田獵的地點比較空曠,地勢比較複雜,一般都在較遠的地區,如咸陽縣的周氏陂、涇陽的華池、同州的沙苑、岐州的鳳泉湯等等。

一般的狩獵會在驪山、長安附近的林苑。

由於長安周圍人太多,猛獸較少,平時皇帝帶着近臣玩玩就行,沒什麼挑戰性。

李隆基以楊玉環封貴妃爲契機,準備一場盛大的田獵,來相襯這樣的儀式。

皇子、公主、三品以上大臣,特定的臣子,都可以帶限定的人數參加。

前提是大臣能躍馬,或者動手捕捉野獸。

五品以上大臣可隨行,如果不參加,就當到咸陽原遊玩,觀看捕獵勝負。

此次田獵是可以攜帶家人的。

這種停朝的田獵是自古的制度,一般一年一次,只要皇帝有精力和興趣,大臣沒有理由拒絕。

如果李隆基一年搞了三四次,一定會引來說辭。

但李隆基自開元末期以來,只是普通狩獵,未搞過大型田獵。

“七郎,你就不必上報田獵隊伍名單,你跟朕一隊。朕希望我們的隊伍可拔得頭籌。”

李隆基特意向李瑄吩咐道。

初夏叢林茂盛,田獵有一定難度,他要將驍勇的李瑄帶在身邊。

“臣定協助聖人獲勝!”

李瑄領命,他正三品,有資格組織自己的獵隊,參加比賽。

這等大型活動儀式,前幾名必被重賞。

李瑄相信,即便自己沒有隊伍,幫助李隆基所率隊伍拿到第一,也一定會賞點什麼。

田獵想要獲勝,箭術只是其一。

只是神箭手組成的隊伍,往往拿不到好名次。

因爲田獵需要火攻、圍獵、網捕、索套等等,還要有運氣成份。

這是純粹的貴族遊戲,有的時候,百姓的莊稼會因此遭殃。

除了享樂和政治意義,沒有其他絲毫益處。

一般田獵會在十月以後,李隆基選擇在四月,屬於突然心血來潮的決定。

“哈哈,有七郎在,朕必得第一。”

李隆基意氣風發,想象自己回到青年的時候,躍馬彎弓,獵於咸陽,滿載而歸。

“聖人,我呢!”

安祿山屁顛屁顛跑上來,一臉期望。

“祿山自己組建一個隊伍!”

李隆基嫌棄安祿山太胖了,奔跑的時候不太靠譜。

他見識過李瑄御場射毬,只要有獵物出現在視野,必然可以獲勝。

安祿山沒有被李隆基召入他隊伍中,很是氣惱。

他越是嫉妒李瑄,對李瑄越討好,還私底下說要將自己狩到的獵物,偷偷贈予李瑄。

李瑄沒有應允。

但他覺得安祿山真有可能將自己的獵物,轉交給李隆基。

李林甫年紀大未出戰,他讓同樣官至三品的李岫選神箭手、獵手出獵。

成年的皇子公主,除了壽王李琩,其他都響應李隆基。

李琩這幾天鬱悶的要死,他深居府宅,不願見任何人。

他甚至恐懼與韋昭訓女兒的婚事。

按照禮至,婚禮舉辦的時候,李隆基要到。

弄不好要向曾經的妻子行母子禮。

臨近田獵這幾天,王公大臣都在準備。

羽林衛和龍武衛,已經提前出發至咸陽,將田獵的地方圈起來。

閒雜人等,不得靠近。

這個季節田獵唯一的好處,就是普通的大臣,可以作爲郊遊玩樂。

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64章 大舉進攻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6章 再遇薛錯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7章 楊玉環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37章 拒絕贈送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