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

李隆基立刻令人重製魚符,沒有經過中書門下堂,就像冊封宰相一樣,御史大夫由皇帝親自敕授。

得到此職位以後,李瑄不再與李隆基提王忠嗣之事,過猶不及。

蒿箭射蒿,不僅僅會對李隆基產生此案不關鍵的心思。

還會讓李隆基減輕對擁有重兵的邊帥的防備。

李隆基心中認爲在盛世之下,邊帥的權力都來自於他。

李瑄如此,安祿山也如此!

李隆基拉着李瑄,暢聊許久,從對青海之戰的準備,聊到敦煌的人間煙火。

李瑄當然只挑好話說,李隆基非常在意民間百姓對他的看法。所以李瑄多說懲奸除惡後,百姓對李隆基的愛戴。

這個時代,百姓的要求很低。

僅僅是吃飽穿暖而已!

哪個皇帝能做到,哪個皇帝就是千古聖君。

黃昏,李瑄與李隆基在偏殿就食,完後李瑄告退。

興慶宮門前,親衛已經等候多時。

“薛錯,這些天不必跟隨我了,你回家一趟吧!”

李瑄向親衛薛錯吩咐道。

薛錯是長安城東雲門鄉人,回長安一次不容易,當然要到家看看。

“屬下需留在李帥左右。”

薛錯知李瑄此次回來,包括他只帶了十二人,怕人手不夠。

“長安城中,隨時可以呼喚金吾衛。再說以我的勇力,一般人可難以傷到。你現在已經不再徒刑,可惜你的職位還是一名親衛,沒有官職標榜身份,不算是衣錦還鄉。不過你以後會富貴的!”

李瑄拍了拍薛錯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

如薛錯、羅興、廖崢嶸,李瑄一直爲給他們身份,甚至軍功都沒計。

其他李晟、張萬福,雖留在李瑄身邊,但李瑄給他們申請授勳,還有武散官,一個是陪戎校尉,一個是陪戎副尉,雖都是九品散官,也算標榜身份。

如此安排,李瑄心裡自然有一杆秤。

他們無緣無故的跟着李瑄,以後會直接一步青雲。

因爲神策衛,以後不僅僅是兩百人。

“屬下會盡快回來,您賞賜的絹錢,已經讓家中富貴,沒什麼追求了。”

薛錯心中感動,他也思念親人,想回去看一看。

李瑄經常因軍功賞賜絹,他也寄回家鄉,因此家中富庶。

他感激李瑄爲他報仇雪恨,感激李瑄將他從刑罰階段引入軍中。

他和羅興統領神策衛,河隴的僚屬和主將副將,都畢恭畢敬。

李帥考慮的很多,他只需要效死命就可以了。

宋國公府。

“拜見父親!”

在府前,李瑄向一拜。

“七郎已是楚國公,以後這樣的大禮就不用行了……”

李適之拉着李瑄,進入宋國公府。

“不論我是什麼,您永遠是我的父親,這是不會改變的。”

李瑄笑着說道。

李適之今年才五十歲出頭,不當宰相的時候,精氣神越來越好了。

主要是操心的事情少,每天只需要和王公貴族,閒官們吟詩下棋,喝酒品茶。

李適之又不好色。

“爲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的歷史不會重現,因爲李瑄,即便李適之罷相,也是王公們的座上賓。

加上李適之性格豪爽,不拘小節,非常受歡迎。

李適之的散官爲太子太師。

唐初時此官,必是太子的老師,教導太子。

但李隆基爲防止太子結黨營私,此官只是閒職,平時不與太子接觸。

哪怕是太子詹事,都與太子無關,現在太子詹事還是洛陽養老的。

真正與太子有關的是,是一些小官,那些在朝堂沒一點影響力。亦或者像歷史上李隆基指認李泌爲李亨的老師一樣。

當時的李泌剛成爲翰林待詔,是朝堂上的透明人。

唐初太子還有不少兵馬,現在除了數十名侍衛,就剩下家奴了。

李瑄與李適之,和兄長們一起進入家中。

家宴已準備多時。

李瑄已經吃飽了,但再吃點也無所謂。

與李隆基就食的時候,李瑄不會如其他大臣一樣,稍微吃點,而是以吃飽爲目的。

這也讓李隆基覺得李瑄坦誠。

現在兄弟都以李瑄爲貴,李瑄對兄嫂敬重,對從子從女關愛,所以家中和睦,其樂融融。

一家人其吃飯後,李玉瑩纏李瑄着講邊塞風光,她很想聽李瑄口中的波瀾壯闊。

李瑄耐心講了一個時辰,家人都默不作聲地在聽。

李霅有一子,今年才十二歲,名李鼎。

他非常崇拜李瑄,從幾年前就練弓馬騎射,揚言以後要跟隨李瑄與吐蕃人打仗。

李瑄只是笑笑,勉勵他。

深夜的時候,家人都回自己的院落睡覺,奴婢燈燭熄滅,李適之來到李瑄的房中。

“聖人召你回來,應該是爲忠嗣之事。那件事很大,太子現在還被禁足,七郎要慎重!”

坐在牀榻上,李適之向李瑄說道。

他本來已不過問政事,但父子二人,和之前一樣,沒什麼不能談的。

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太子李亨隨時會被廢。

其實在李適之心裡,李亨最好被廢去太子之位。七郎還年輕,他怕李亨將來繼位後,清算七郎。

“王將軍在東宮與太子一起長大,世人皆認爲他是太子黨,會在關鍵時刻擁立太子。他被算計是必然的。孩兒相信王將軍沒有不臣之心,但沒有用,得聖人相信才行。而聖人的脾氣父親應該清楚,哪怕是王將軍被洗清冤屈,也不會再掌握軍權。”

“王將軍有恩於孩兒,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是我華夏的大義。今日通過我的勸說,聖人口風已經鬆動,我有把握免王將軍一死。”

李瑄緩緩向李適之說道。

王忠嗣是李瑄最敬佩的名將。

《孫子兵法》上說: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城有所不攻。

王忠嗣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不忍以萬人命易一官;謂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

這三點能做到,就是盛世名將。

亂世名將太多。

而盛世名將,卻寥寥無幾。

這也是李瑄敬佩王忠嗣的原因之一。

“七郎有道義,爲父不及。”

李瑄決定幫助王忠嗣,就是幫助太子。李適之不再勸說。

“現聖人免去我鴻臚卿,任我爲御史大夫,讓我審理這件案子。”

李瑄沒有隱瞞李適之。

“御史大夫是重職啊!未及冠,先拜大夫,古今一人而已。以後文人就要叫七郎大夫了。”

李適之很驚歎李瑄的成就。

御史大夫是御史臺的首吏,比鴻臚卿有牌面多了。

鴻臚卿只是禮儀性質的官職,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在權力上,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孩兒不在長安,只是錦上添花的官職。”

李瑄笑了一聲。也就是御史大夫,其他的官職對李瑄來說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

“不過爲父想過這個案子,那太子奴僕已死,屍體都腐爛了。想爲忠嗣開脫很難。”

現在的問題是被聖人所疑。沒有證據,無法動搖聖人的意念。

“孩兒當然不會以此去推證。如果有人陷害,與事情有關者,怕是早已被殺人滅口。據說有人給王將軍安排許多其他罪行,我只要把這些小罪推翻。證明王將軍只是因爲太子奴僕牽扯其中。再讓太子權衡利弊……”

李瑄向李適之說道。

爲什麼李隆基會那麼生氣?

因爲李隆基認定太子派奴僕,是與王忠嗣發生什麼!

可能是密謀,也有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種問候,送一些微不足道的禮品。

但太子和王忠嗣否認此事!

確實,和他們沒關係。但這樣會案子無休止的持續下去。

所以李瑄會讓李亨承認奴僕只是爲王忠嗣送一些小禮品,關心問候一下王忠嗣,沒有其他意思。

這樣案子就容易完結。

若是耽誤的時間長,萬一李隆基疑心越重,王忠嗣就斷無活路。

“七郎心思縝密,有計劃就好。”

李適之知道李瑄能揣摩聖意,有自己的心思。他只能默默支持,否則就是幫倒忙!

李瑄與李適之又聊了一些最近一些長安發生的事情,臨近子時的時候,李適之回到自己的房屋。

翌日。

在早朝上李隆基正式宣佈對李瑄的文職事官改動。

聽到李瑄被任命爲御史大夫後,李林甫面色大變,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李瑄給李隆基灌了什麼迷魂藥,怎麼會被任命爲御史大夫呢?

這明顯是衝着王忠嗣案來的。

最近李隆基模棱兩可,讓李林甫猜不透心思,他害怕李瑄破壞他苦心經營的局面。

但事已至此,李林甫只能看着李瑄表演。

萬幸,楊慎矜是李林甫的人。

楊慎矜現雖是御史中丞,卻能在御史大夫不在的時候,主事御史臺。

這個位置是由李林甫推薦而來。

本來楊慎矜不依附李林甫,只是和稀泥。在一件事已成定局的時候,他才聽從李林甫的指示,昧着良心。

但自從李瑄將王𫟹趕走以後,楊慎矜心中恐懼和怨恨,不得不依附李林甫。

楊慎矜與王𫟹的父親王瑨是表兄弟,王𫟹是他的表侄,小的時候在一起玩泥巴。

王𫟹入仕,還是楊慎矜舉薦。

再加上宰相裴寬不滿御史臺差點把裴晃打死,把此算在楊慎矜頭上,處處排擠。

楊慎矜依附李林甫,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李林甫讓楊慎矜密切注意李瑄的動靜,一些異常,立刻告知他,由他想辦法。

一下早朝,李瑄就前往御史臺。

御史中丞楊慎矜隨李瑄一起。

御史臺乃是最高監察部門,其下設臺院、殿院、察院。如遇有特別重大案件時,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稱爲三司推事。

臺院:設侍御史六人,從六品下,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審判皇帝特命的案件,並與門下省的給事中、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訟,號稱“小三司”。

殿院:設侍御史九人,從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和隨駕檢舉非違等事。

察院: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監察大唐諸郡縣地方官吏及尚書省的六部。

除了這些主要官職以後,還有衆多主簿、書令史、掌固、亭長、主事、錄事、計史、令史等官職,林林總總,不下百位。

御史臺被李林甫把控很深,即便羅希奭已經被處死,臺院和殿院,還有七名侍御史是李林甫的爪牙。

王忠嗣被關在臺院,肯定不會好過。

監察御史這種的官職,也多有李林甫推薦,並指明到哪個道去監察。

“大夫,王忠嗣正被關押在臺院的牢房中,您隨我來!”

入御史臺後,楊慎矜向李瑄請道。

他以爲李瑄會第一時間去看王忠嗣。

已經讓殿中侍御史盧鉉,提前整理王忠嗣的儀容。

之前雖然不能對王忠嗣動大刑,但沒少用隱晦的手段折磨王忠嗣。

都知道李瑄從軍時是王忠嗣的下屬,他們害怕李瑄遷怒。

“不急!先入正堂,我有話對楊中丞說。”

李瑄擡手,向楊慎矜說道。

“是……”

楊慎矜點頭,將李瑄帶到正堂。他不知道李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看到李瑄板着臉,不免心虛。

經過多件事,朝堂的大臣都不敢小瞧李瑄的算計。

這是唯一能和李林甫扳手腕的大臣,還屢屢得勝。

最關鍵的是,李瑄一直在外面統領大軍,還有心思找李林甫不痛快。

“楊中丞,王𫟹現在何地?”

李瑄入正堂後,突然向楊慎矜問道。

“王𫟹正在黔中多田任縣丞。”

楊慎矜訕訕一笑,回答道。

Www ●ttкan ●CΟ

但心中卻很惱怒,王𫟹是李瑄貶的,現在卻來問他,這不是明知故問,給他一個下馬威嗎?

但礙於李瑄的權勢,又是他的上司,楊慎矜不敢發作。

“嗯!我相信王𫟹還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李瑄沒由頭來一句。

歷史上的楊慎矜,因王𫟹而家破人亡。

楊慎矜自恃長輩,不論在什麼場合,都直呼王𫟹的姓名。

哪怕是當着大臣們的面。

哪怕王𫟹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和楊慎矜一個品級。

可想而知,王𫟹心中的難堪,所以配合李林甫算計了楊慎矜。

但是這一世,王𫟹並沒有和楊慎矜決裂,還使權勢大減的李林甫不斷拉攏與李瑄利益相沖的楊慎矜,使楊慎矜歸於李林甫門下。

李瑄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

三司推事,大理寺卿李道邃一直與李適之關係好,沒少和李林甫作對;大理寺少卿楊璹又被李瑄策反。

刑部尚書是裴寬兼任,由刑部侍郎參與此案,而刑部侍郎是張均,是張說的兒子。

張均和張垍兩兄弟,都是李林甫的死對頭,早在張九齡時代,就與李林甫對着幹。

這對兄弟萌蔭父輩,在政壇上一向堅挺。

在李隆基心中,張說一直是心中地位最高的宰相。

張說是張九齡之前的文壇領袖。他在李隆基還是太子的時候,派人送去一柄佩刀,暗示李隆基要果斷下手鏟除太平公主。

再次拜相後,幫助李隆基完成泰山封禪,完成募兵制,把國力推至一個新高度。

所以李隆基對張說子嗣很照顧。同樣是開元名相的姚崇子孫,有的已經被殺被貶。

所以李瑄覺得刑部也不會壞他的事。

只剩下楊慎矜和御史臺的一個一衆官吏,會給他使絆子,所以李瑄要算計一下楊慎矜。

“楊中丞,聽說你和一個叫史敬忠的還俗僧人有來往?那史敬忠還有法術?”

剛纔只是開胃菜,李瑄突然盯着楊慎矜,向他問道。

歷史上,楊慎矜與一個叫史敬忠的還俗僧人親密無間,兩人時時談論讖書。

對於詭秘奇異之事,楊慎矜一向深信不疑。

他認爲史敬忠是一個有法術的高人。

也知道聖人忌諱這樣的高人,所以一直瞞着。

但有的事情,註定難以隱瞞。

楊慎矜有一個美貌的侍妾叫明珠,史敬忠屢屢對她眉目傳情。

史敬忠是高人,高人喜歡,楊慎矜當然要把這名侍妾送給他了。

有一次,史敬忠路過虢國夫人家時,虢國夫人見到明珠漂亮,並要留下明珠,史敬忠不敢拒絕。

不久後,虢國夫人入宮,並帶上了明珠。

既然李隆基與明珠見面,那楊慎矜與史敬忠交往讖書的事情,便不是秘密。

此事,也成爲楊慎矜敗亡的導火索。

李瑄準備抓住這一點,逼迫楊慎矜爲他效力,陰李林甫一把。

“回大夫,史敬忠只是我一個普通朋友,哪有法術呢!”

楊慎矜連忙矢口否認,這一刻,他如芒刺在背。

他隱瞞的很好,不明白李瑄爲何知曉?

如果李林甫知道就算了,但李瑄一直在邊疆啊!

“啪!”

“大膽!我已聽說史敬忠夜間拜訪你,你們坐在庭院裡推演星象變化,直到深夜才離去。史敬忠還在的宅院中驅邪!那史敬忠一直在妖言惑衆說天下大亂,伱是隋煬帝楊廣的玄孫,是不是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

李瑄突然拍了一下案子,同時臉色變化,向楊慎矜質問道。

不僅道名楊慎矜與史敬忠的神神鬼鬼,還一頂大帽子扣在楊慎矜頭上。

李隆基是信道教,但巫術、讖書和道教是兩碼事。

李隆基一直認爲這是邪門歪道,李隆基的原配妻子王皇后,就是因爲“符厭事件”被廢。

面對李瑄的質問,楊慎矜的腦袋一下嗡住了。

怎麼會呢?

李瑄竟然全知他和史敬忠之事。

一時間,氣氛僵住,楊慎矜呼吸急促,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

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5章 大勝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70章 陷陣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60章 峽口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9章 王忠嗣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78章 陌刀將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5章 斬將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79章 回到長安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25章 渭水離別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51章 火雲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2章 寧遠將軍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54章 暗度陳倉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60章 峽口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