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

“好詩!”

李隆基聽到李瑄所言的題目後,撫掌大讚。

此詩妙可不言,能看出李瑄博覽羣書,非常應科舉的試題。

另外,考新法的策略,李隆基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這也讓天下文人士子、地方官吏明白朝堂堅定推行新法的決心。

只是將算科帶入進士科,還是頭一次。

朝廷有專門的算科,只要算術好,就能爲官。

“稟聖人,《九章算術》是《算術十經》中最著名的書籍,朝廷不求官吏精通《算術十經》,但最起碼得知曉基本算籌,而非一涉及到算,就召喚屬吏。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是古代君子需要掌握的,進士最尊貴,也當如古代君子一樣。”

李瑄猜出李隆基對算術的顧慮,轉而勸道。

“也是!《九章算術》都不讀,在爲官上有缺陷。”

李隆基點了點頭,同意李瑄的試題。

旁邊的李林甫默默無言,科舉也是李瑄對話語權的一種掌控。

李瑄在利用科舉傳輸自己的觀念。

如果多舉行幾次這樣的科舉,不出十年,李瑄必桃李滿天下。

不過李林甫不會坐以待斃,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找李瑄的破綻。

本以爲是在常平新法上。

現在常平新法還未施至兩京,李林甫卻先抓住李瑄的破綻。

只能證據到手,就對李瑄發難。

他知道想要拿下李瑄很難,必須得先奪回聲望。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瑄一邊瞭解常平新法的進度,和常平新法的細節信息。

一邊開始着手科舉,建立濟生堂。

武舉李瑄不管,由兵部主持。這個時代的武舉,也不怎麼受重視。武狀元都不及一名進士。

來長安的文人士子不再進行行卷,不再訪問王公。

而是苦心讀書,不浪費一點提升自己的機會。

九衢之內,麻衣如雪,朗朗的讀書聲,在長安城每一個角落響徹。

他們知道打響自己名氣沒用,只有努力進士及第,才能名動長安。

正如糊名制度和謄錄制度出現時的預測一下。

杜絕“歪門邪道”後,文人士子只能憑藉實力,看誰有資格渡過“獨木橋”。

如此,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才疏學淺的士族子弟,幾乎失去機會。

沒有背景的貧寒學子,振奮心神。感受到公平公正,爲他們注入活力。

然科舉新制是建立於“曳白”和“野無遺賢”的事件上,更完善的科舉。

士族無從反駁。

月底的時候,李瑄果然派人去請姜度夫婦。

馬車停在姜府前,不由他們不來。

李瑄與姜月瑤,陪姜度父母小宴。

姜度坐如針氈,還要不停地迎合李瑄的話。

好在看到女兒如從前那般,讓姜度安心不少。

李瑄一口一個“岳父大人”,聽得姜月瑤心跳加快,她當然知道這個稱呼意味着什麼!

相公能將她的父親、母親接入府邸,讓姜月瑤十分感動。

這種待遇,讓她覺得自己並不像其他妾室一樣低微。

在天水王府,李玉瑩時常來找她。裴靈溪也待她很好。宛如一個大家一樣。

姜月瑤已經放開身心,隨時準備侍奉李瑄。

下午的時候,李瑄將姜度夫婦送回姜府,並告訴他們以後要常來。

天寶七載的中秋節,依舊很熱鬧,在晝夜不息的燈火中,興慶宮緩歌慢舞,李隆基暢飲美酒,好不快活。

只是楊玉環在明月之下,更加幽靜。

李瑄的《水調歌頭》已經成爲宴會上必然的曲子。

直到四更天后,李瑄才帶着裴靈溪回到天水王府。

八月二十三日,朝會。

一如往常一樣,李瑄不疾不徐的聲音,響徹朝堂,代表着在文武百官心中的影響力。

中書門下事務,地方事務,日常事務,李瑄處理得遊刃有餘。

最後,李瑄向李隆基彙報遷民進展、常平新法進展後,退回自己的座位上。

“啓稟聖人,臣有本奏!”

就在高力士準備喊退朝的時候,刑部侍郎蕭隱之出班向李隆基一拜。

“蕭侍郎有何要事?”

李隆基讓蕭隱之直說。

朝廷事務,井井有條。讓李隆基對煩悶的朝堂失去興趣。

他認爲自己已經掌控一切,哪怕不入朝堂,也可以歌舞昇平。

“回陛下,臣彈劾新安令李銙收受豪強賄賂,似與豪強勾結,阻撓新法推行。”

蕭隱之出列,是要彈劾一個縣令。

新安縣,屬於都畿之地的一個大縣,緊靠着洛陽。也是前往洛陽的必經之路。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想知道新安令的身份,竟然還敢在兩京之地,做出反抗新法的事情。

京畿和都畿,一直是監察最嚴格的地方。

有大臣想到什麼,心中陡然一驚。

特別是李霅、李季卿、李琦等人,面色大變。

“這還用問嗎?交由御史臺處理,先將新安令押回長安審訊。”

李隆基根本就沒看蕭隱之遞上來的奏摺,懶洋洋地下達政令。

不過是一個縣令而已,哪用大費周章,在朝堂上稟告。

天下的縣令數以千計,由吏部和宰相們商量着就行了。

“臣只是覺得難辦!”

蕭隱之並沒有退下,他向李隆基一拱手後,向李隆基稟告道:“因爲新安令李銙是李相的堂兄。”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從香案前到大殿門口,文武百官都來了精神。

這是駭人聽聞的消息。

因爲李瑄一直被稱爲“克己奉公”“大公無私”,是士人文人眼中一心圖變求強的宰相。

而李瑄一直磨刀霍霍,準備殺雞儆猴。

現李瑄的堂兄似乎犯法,百官想看李瑄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稍有不慎,威望掃地,前功盡棄。

李銙,爲李玼的兒子。

李玼爲李適之的親兄長。

由於李適之是李象花甲之年才生下的兒子,現在李適之親兄弟都已經去世。

所以李適之對李銙、李粹等侄子頗爲照顧。

李瑄封王,出將入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不僅僅親兄弟被提拔,堂兄弟也因此幸運。

如爭氣的李粹,已經是上郡太守。

李銙本來只是考覈不及格的縣尉,現在卻成爲大縣太守。

“蕭侍郎這是什麼話?難道因爲新安令是李相的堂兄,就不去過問了嗎?你在朝堂上小題大做,這是什麼意思?”

蕭隱之話落沒多久,在李隆基都在皺眉頭的時候,剛升任御史大夫的楊慎矜出列,向蕭隱之質問道。

“臣並非小題大做,而是擔心御史臺的官吏,因此而免去對新安令的責罰。”

蕭隱之並不怕楊慎矜,他直言不諱地說道。

爲什麼御史臺會不過問新安令?

蕭隱之就差指名道姓了。

“蕭侍郎言過了,都知道李相高風亮節,大公無私,怎麼可能因爲親人犯錯,而去包庇呢?據說李相熟讀《春秋》,一定知道石碏大義滅親的故事,如果新安令真有問題,李相絕不會姑息。”

達奚珣出列說道,看似在維護李瑄,實則陰陽怪氣。

“李相,你怎麼看待此事?”

李隆基沉聲向李瑄問道。

如果是私下說這件事情,他可以輕而易舉地揭過去。

但在這朝堂之上,大臣又將李瑄擡得這麼高。

如果不過問此事,對李瑄影響太大。

李瑄是新法的領袖,許多理想者的意志,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李隆基當了快四十年皇帝,許多事情早就司空見慣,一個縣令收受豪強賄賂,不過是常見的小事。

愛屋及烏,李隆基不想多問罪。

“臣請御史臺將新安令緝拿歸案,仔細調查。正如達奚侍郎所說,臣略懂《春秋》,當時楚國有一個令尹,叫鬥谷於菟,他的族人犯法以後,被廷理拘捕,然廷理聽說犯人是鬥谷於菟的家人後,立即將其釋放。鬥谷於菟訓斥了廷理,對族人用刑。是以楚國上下,沒有人不服鬥谷於菟,所以楚國國力飛漲,有北上爭霸的實力。好在這樣的事情,並未發生,我大唐的御史臺、刑部,還是恪盡職守的。臣願意如鬥谷於菟一樣,執法不避親。如果新安令李銙罪證屬實,立即處死,震懾天下郡縣……”

李瑄出班,藉着達奚珣的話,用春秋時楚國名相鬥谷於菟舉例,以表示自己的決心。

堂兄李銙受賄,還是李瑄最痛恨的豪強。

這是在打李瑄的臉?

如果李銙的罪證屬實,李瑄不會放過他。

哪怕不夠死罪,也直接處死!

因爲李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變革派聲明,新法用重典,要殺雞儆猴,震懾天下,以免出現人間悲劇。

他也向李隆基稟告,李隆基給了李瑄先斬後奏,可處死太守、縣令的權力。

若輪到自己家人犯事,就放一馬,這次變法直接繳械投降算了。

以後也不要再有變法的打算了。

但李瑄要調查清楚,以免有人陷害李銙。

不過李瑄有一種預感,李銙很可能真有罪。

保守派憋了幾個月,搞出一個這樣的陷害,顯得太低級了。

唯有保守派掌握真正的證據,纔敢向李瑄發難。

親人犯法,雖然和堂兄李銙不熟,但李瑄心中很不是滋味。

但李瑄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李適之有好幾個兄長,他們都有子嗣。

以爲宰相是後盾,被慾望矇蔽雙眼,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

好在今日彈劾的,不是他的親兄弟,否則李瑄也會沒有頭緒。

因爲他是人。

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5章 節制一軍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2章 大案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6章 王維第54章 暗度陳倉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61章 前鋒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49章 賣馬人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30章 建立威勢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70章 陷陣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44章 殺人滅口第42章 把柄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