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突厥寇邊

第32章 突厥寇邊

“將軍神威,末將拜服。今後阿史那扶汶,以將軍馬首是瞻!”

下馬後,阿史那扶汶向李瑄一拜。他將李瑄射落的箭矢撿起,向李瑄雙手奉上。

這是一些遊牧部落,臣服一名強者的方式。

“我的一石雕弓勝阿史那將軍的七鬥騎弓而已,若同執七鬥,勝負猶未可知!”

李瑄將阿史那扶汶扶起,接過他奉上的箭矢。

“縱無強弓,您的箭術已登峰造極,末將望塵莫及。”

阿史那扶汶不需要李瑄給他找臺階下,表示心服口服。

“諸位遇回樂城軍士,告知他們,我是否可射人?”

李瑄對着周圍的士兵笑道。

許多胡人豪爽坦誠,忠誠勇敢,這也是事實。

最起碼,現在的阿史那扶汶,就是這樣的人。

“哈哈……”

李瑄的話,引來一番鬨笑。

這也意味着士兵們對他不會那麼反感。

就等柳錫將陳回光高升的事情傳遍全軍。

比試結束,衙將們將士兵召回到各自的校場上。

剛纔發生的一幕,士兵們歎爲觀止,他們回到自己的校場上,繪聲繪色地講解給未看到的士兵。

“柳判官,盧將軍是陳將軍提攜上來的嗎?”

李瑄和柳錫站在騎兵校場邊緣。

“並非!陳將軍來豐安軍也才一年,盧將軍是半年前從河東調任爲豐安軍副使。”

柳錫深深地看了李瑄一眼後,回答道。

“我知道了。關於陳將軍高升的事情,現在宣傳,不正是時機嗎?”

李瑄微微點頭後,向柳錫囑託。

“屬下明白。”

柳錫會意。今日李瑄的神威之舉,深入人心,必能改變士兵們心中的看法。

李瑄說陳回光要升職,那一定是必然。

長安的消息雖然傳到此很慢,但終究會傳過來。

接下來的一天,李瑄都在各兵種之間,與士兵們一同訓練。

所有士兵,都看在眼裡。

這就是文官爲將,和猛將的區別。

文官爲將,斷然不可能與士兵們一起訓練。

而將與兵一起訓練,有助於增加士兵心中的威望。

暮鼓聲響起,訓練結束後,李瑄回到住所。

剛把甲冑卸下,僕人便送來食物。

李瑄聞到香氣撲鼻。

只見一名僕人端着一個碩大的烤羊腿。另一名僕人端着一盤不知名的“青菜”,還有一壺美酒。

“軍中的食物,都如此豐盛嗎?”

李瑄問其中一名叫林九的瘦小僕人。

另一名稍微健壯的僕人叫王石。

他們年紀都不大。

“小奴去爲將軍準備飯食時,庖廚將這些給我們,說是專門爲將軍準備。”林九向李瑄回答道。

“端着這些酒肉跟我走。”

李瑄眉頭一皺。

盛唐軍中確實有不少將領大魚大肉,甚至還有酒色常伴。

但李瑄剛來沒兩天,還在挽回聲譽的階段。

兩個僕人端着酒肉,從食所到這裡,肯定很多士兵看見,免不了被議論。

李瑄覺得這是盧瑜故意吩咐庖廚,爲他準備酒肉。

帶着兩個僕人和羅興,來到跳蕩軍營地旁的食所。

雖然營地飄蕩着粟米之香,但和肥美的烤羊腿相比,士兵們碗中的粟米變得索然無味。

士兵們不解李瑄爲何拿着酒肉前來?一個個垂涎三尺。 “我新入豐安,寸功未立。不知庖廚爲何爲我準備如此豐盛的酒肉。堂堂大丈夫,羞愧而難以下嚥。”

李瑄來到軍營中,對着跳蕩銳士說道,聲音鏗鏘有力。

然後,李瑄又轉向衙將高鍇:“高將軍,今日哪位士兵,訓練最爲刻苦?”

“劉季虎最賣力。”

高鍇想了想,回答李瑄。

“哪位是劉季虎?”

李瑄喊一聲。

“屬下就是。”

一名端着碗的壯漢起身。

“將酒肉遞給他。他才配吃酒肉。”李瑄向林九和王石吩咐。

在一衆士兵眼饞下,酒肉被放在劉季虎身邊。

“謝將軍賞賜!”

劉季虎嚥了一下口水,立即拜謝李瑄。

除了與突厥交戰前,平時逢年過節吃一次肉就算不錯了。

其他士兵,投來羨慕的目光,後悔今日沒像劉季虎一樣努力。

隨後,衆目睽睽下,李瑄在食所盛一碗粟米,和士兵一樣,在碗裡放一些鹽,坐在旁邊大口大口吃起來,津津有味。

士兵們動容。

當初陳將軍,也沒如李瑄這樣。

當天晚上,軍營中便傳出消息,陳將軍並非被免職,而是回長安升職。等下一次再來邊塞,最起碼也是兵馬使。

“這隻有十六歲嗎?能力、智慧無懈可擊,又能剋制自己的慾望!”

主將盧瑜的住所內,得知李瑄的一舉一動後,嘆一口氣。

一封信,被盧瑜用燈燭之火,燒成灰燼。

……

新一天,爲休息日,李瑄連夜寫一封信,將自己所處的環境,告知李適之,請李適之重用陳回光。

一大早,羅興持信,渡黃河到豐安縣城,將信件交給信使。

李瑄在住所觀看信安王贈送給他的《行軍錄》。

這裡記載與吐蕃大小戰鬥的細節,使李瑄受益良多。

李瑄還能依據其中的統兵經驗,來思考自己遇到敵人時,該如何去做?

考慮到山川地形,又該如何指揮?

“咚咚……”

午時兩刻,軍城前的鼓聲突然響起,聽鼓聲的頻率,是有軍情。但非緊急軍情。

如果是緊急軍情,鼓聲的頻率會非常急促。

李瑄立刻穿戴甲冑,來到軍使府。

在軍使府的正堂,一名粗布衣打扮的老者站正堂上,蓬頭垢面,衣着狼狽,神色哀傷。

“他是豐安縣的牧民,今日上午,突厥上千騎兵寇豐安邊境,劫掠上百戶牧民,除了上百名我大唐子民被擄走,還有近萬牛羊牲畜被搶走。諸位如何?”

李瑄和衙將們到齊後,盧瑜指着堂上的老者,面容正色地說道。

豐安軍北面五十里處,黃河以西,漢長城殘垣以東有一片肥沃的草地。

黃河以西,沒有天險保護,所以歷年沒有漢人百姓生活。

但在十幾年,毗伽可汗時代與大唐友善,年年朝貢。

那塊牧場成爲暫時的安全之地,先後有數百戶漢地牧民,搬遷在那裡。

這幾年雖與突厥決裂,但豐安軍城距離那處牧場不遠,也經常去巡邏,所以牧民們沒有搬遷。

現在終於釀下苦果。

“寇邊突厥估計是阿波達部或咄陸部。我豐安軍騎兵不足。即便是請求王帥支援,也一定來不及。”

推官齊衝雖然憐憫被劫掠的百姓,但騎兵實在有限。

如果早知道敵人動向,派遣步弩過去埋伏,一定可以讓敵人鎩羽而歸。

很明顯,突厥夜間趕路,清晨突襲,有備而來。

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84章 長離第78章 陌刀將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93章 天將軍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5章 大勝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93章 天將軍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78章 陌刀將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1章 豐安令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24章 決戰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60章 峽口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6章 王維第2章 靈翠樓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66章 血戰高坡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84章 長離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1章 軍功入相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33章 龍駒島第57章 甲騎衝陣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7章 楊玉環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