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

千泉古道至怛羅斯城的道路上,已經遍佈大食人的戍堡。

原本大唐以阿史那不來城,俱蘭城爲守捉。

但由於大食遠征,爲避免不必要的死傷,大唐放棄俱蘭城和阿史那不來城。

之前,大食在怛羅斯城東五十里有稅建城,用以監視大唐的俱蘭城。

程千里率安西、北庭軍、葛邏祿、拔汗那、粟特等國士兵先行一步,除了拿下這些戍堡以外,是讓大食探查到唐軍的虛實。

用以迷惑呼羅珊總督。

大唐還有一部主力爲中軍,由經略軍、長城路、安西諸國三千精騎、突騎施五千騎兵組成。

這三萬多騎兵,在關鍵時刻可以一槌定音。

當然,封鎖消息,確保中軍過千泉古道之前,不被大食的探馬發現。

兩軍間隔,大概三十里左右。

唐軍將物資放在戰馬上,人牽着戰馬,走在冰雪還未消融的山壑間。

唐軍也有戍堡控制在千泉險要之地,以堵截大食的探子。

大唐兵馬到那裡之前,大食一定不清楚唐軍的底細。

千泉古道,峰迴路轉,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安西北庭的將士們艱難跋涉,每一步都似有千鈞之重。

特別是有些險峻的地方,需要從山道上通行,車無法通過,只能馬和駱駝馱運,並且最多隻能容一匹馬通行,一個不慎,就會滑落山溝中,險象環生。

大食運糧的時候,都是馬和駱駝,甚至人力一點一點馱過去。

大唐也需要如此!

安西北庭、葛邏祿等,就有幾名士兵不慎跌落,還有幾名因馬受驚無法控制摔下山崖,爲國捐軀。

這些都以戰死記錄!

所以通過西域的道路,一定要儘快打通。

最起碼車子能夠通行。

縱然行軍之路崎嶇難行。將士們冒着危險,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卻依舊咬牙前行,只爲戰功和榮耀。

有李帥帶領他們,翻過這險峻,必然能獲得勝利。

李瑄下令士兵不疾不徐。

儘可能地慢行。

同時,派遣岑參前去視察,輪到經略軍過的時候,李瑄目睹將士們用數日時間過去山道,他才小心通過。

懦弱的邊令誠怕得要死,他讓前後數十丈不得有馬匹。害怕馬匹受驚後,牽連自己,從山上掉下去。

在小宦官的攙扶下,邊令誠每走一步,都瑟瑟發抖。

他心中恨死李瑄了!

好在最終有驚無險,加上輔助人員、隨軍奴僕,共九萬人在李瑄的調度下,翻過最險要。

險峻的山路通過以後,千泉地區就較爲好走。

兩百多裡都是平曠的原野,和之前的崎嶇形成鮮明的對比。

千泉地區在百年前是西突厥可汗的避暑勝地,在這裡狩獵瀟灑。

經過近二十天的長途跋涉,他們現在距離碎葉城四百多裡。

千泉南面是雪山(今吉爾吉斯山脈),其他三面是平曠的陸地。

土地肥沃,河水潤澤,枝葉茂盛。

這也是當初西突厥可汗選擇這塊風水寶地避暑的原因。

將牙帳挪在這裡,並不影響放牧。

“這是千泉古道的中部,在這裡建造一座大城如何?”

來到千泉以後,李瑄向隨軍封常清說道。

暮春季節,各種各樣的花像多彩的羅綺。千泉地區號稱有一千個泉眼,所以稱作千泉。

李瑄覺得絲綢之路上,不能只是空曠。

不論是怛羅斯,還是碎葉城,都不能算商貿大城。

千泉地帶能耕能牧,可以作爲一個至龜茲的中轉城池,方便大唐對河中地區的控制。

只要有一座大城,就可以儲存糧草物資,作爲一個戰略地點,震懾河中的諸族。

“能作爲遏制千泉古道的戰略要地,只是建築起來有些麻煩。”

封常清向李瑄回答道。

“等大食俘虜把我們的道路修通,就不會是問題。”

李瑄知道封常清顧慮什麼。

他只是有一個心理定位,哪怕是修建,也得等到千泉古道經過大修大擴以後。

特別是他們不久前路過的山道,一定要鑿開。

而且建築城池,也得由大食俘虜來。

“我們的先頭部隊,應該已經被發現。大軍先駐紮休整,等待前軍的消息。”

李瑄又令封常清暫且停下。

從地圖上看,他們距離阿史那不來城也就數十里而已。

上一次傳遞消息的時候,前軍距離阿史那不來城只有十里。

“遵命!”

封常清領命後,下去安排。

千泉地區有許多鹿羣,李瑄在大軍休整的時候,帶領親衛打獵,隨機獎賞給一些隊伍。

主帥用無雙的射術,爲士卒獵鹿,使將士們鬥志昂揚,想殺敵建功報效。

阿史那不來城,這是一座衛戍城堡,規模並不大。

唐軍曾經在此駐紮三百士卒。

本來大食在阿史那不來城外,安營紮寨兩千士卒,爲接應齊雅德·伊本·薩里。

關鍵時刻,他們的探子密佈。

在唐軍前軍翻過山嶺,到千泉地區的時候,大食已經探索到消息。

探馬立刻通知阿史那不來城的駐軍。

得知萬馬奔襲,在山滿山,在谷滿谷的唐軍後,阿史那不來城的守將,立刻下令撤退。

因爲阿史那不來城,只有一丈的城牆,最多容納四百士兵守衛。

如果堅守,一大部分士兵就得在城下的營寨。

唐軍超過五萬兵馬,即便大食守將再蠢,也不可能硬碰硬。

他們需要趕緊通知呼羅珊總督。

數十里外的俱蘭城、又十里的稅建城,也都是低矮的衛戍城堡,一定守不住。

他們唯有退至怛羅斯城。

不是因爲怛羅斯城易守難攻,而是因爲怛羅斯城外駐紮着呼羅珊的兵卒,也擁有大量的糧草輜重。

怛羅斯城是石國第二大城池,現在由大食和石國共同防衛。

然怛羅斯城也不過是萬人小城。

大食兵馬不可能全部上城牆防守。

需要在城外建立營壘。

河中地區,最大的城池是薩末鞬城,也就是現在呼羅珊總督的所在地。

去年的時候,呼羅珊總督下令築高康國的都城薩末鞬城。

在確定齊雅德·伊本·薩里東征失敗後,呼羅珊總督又令麾下另一名大將賽義德·本·侯梅德加築怛羅斯城。

很顯然,賽義德·本·侯梅德來不及完成。

唐軍在古道上一邊清除大食的探馬,一邊推進。

前軍於五日後,輕而易舉佔領稅建。

意味着唐軍距離怛羅斯城只有五十里。

大唐聯軍,立刻封鎖千泉古道,讓大食認爲唐軍只有五萬多兵馬遠征而來。

唐軍封鎖千泉古道,只是爲保護糧道。

殊不知,俱蘭城一帶,大唐中軍隊伍,正在休整。

並且派遣尉遲勝擋住前方一切能靠近中軍的路。

在李瑄的命令下。

程千里到達稅建城後的第二天,率領騎兵奔馳向怛羅斯城。

……

薩末鞬城。

“唐軍果然西進,他們太快了,竟能調五萬兵馬翻山越嶺,我們還未準備好。”

在唐軍到達千泉的時候,大食的探子就馬不停蹄地將消息傳遞到薩末鞬城。

呼羅珊總督將幕僚阿林·伊布拉召開商議。

他震動於這個消息的同時,徹底死心,再沒有一絲幻想。

他麾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和十萬遠征軍,全軍覆沒。

不僅如此,唐軍還能迅速組織力量反攻。

“哈里發已令總督無論如何也要戰勝唐軍,保住河中。大埃米爾正率騎兵火速馳援,但還需要半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其他諸行省的精兵、志願軍,也不過到達薩末鞬城五萬,兵力夠是夠了,就是志願軍爲新兵,訓練不足。”

阿林·伊布拉聽後也滿是憂慮。

唐軍五萬兵馬,他們的援軍遠遠未到齊,呼羅珊僅剩的一萬兵馬,新招募的三萬志願軍,河中聯軍三萬。

再加上援軍五萬。

看似兵馬衆多,但戰力強悍的,也就三萬老兵,其中騎兵只有一萬。

而唐軍來的是全是騎兵。

除非大埃米爾所率的五萬騎兵能到來。

“唐軍看樣子要攻擊怛羅斯城,是否堅守怛羅斯城,爲我軍爭取時間。”

呼羅珊總督在考慮這個問題。

“一旦失去怛羅斯城,唐軍就會長驅直入,渡藥殺水到薩末鞬城。我軍在怛羅斯城的新兵正在訓練,唐軍突襲而來,他們沒有馬匹,想撤走十分困難。”

“我軍在怛羅斯有三萬新兵,一萬精兵,三萬河中聯軍,必須堅守。”

阿林·伊布拉向呼羅珊呼羅珊總督建議道:“調遣援軍支援怛羅斯,我們一定會在怛羅斯大勝唐軍。”

他的意思很明顯。

起初依靠堅固的營寨,堅守不出,怛羅斯城有足夠的糧食。

等更多的援軍和大埃米爾率領的五萬近衛騎兵到來,就是唐軍的末日。

“傳令賽義德將軍,堅守怛羅斯!”

呼羅珊總督一拍桌子,認同阿林·伊布拉的建議。

很多事情,呼羅珊總督仔細想過。

唐軍剛剿滅他們的遠征軍,最少付出五萬死傷。

以安西的力量,能組織五萬聯軍進入河中地區,應是傾盡全力。

自始至終,呼羅珊總督不願意相信跟隨他起義的百戰之師,只對唐軍造成輕微的傷亡。

他們中唐軍的計策,然以齊雅德·伊本·薩里的能力,一定能指揮大軍,傷唐軍的元氣。

“河中聯軍不要再相信了,特別是粟特和拔汗那等原本親近唐的國度。”

呼羅珊總督又想到這一層面。

說不定隨軍遠征的粟特諸國、拔汗那已經投靠大唐。

如此,這些國度一定會因唐軍到來而叛變,他們要做好準備。

只有徹底將唐軍打敗,粟特諸國、拔汗那等國才能死了心。

“遵命!屬下立刻傳令賽義德將軍防備好沒有心服口服的國家。”

阿林·伊布拉領命道,然後又想獻新計策:“我遠征軍到達安西以後,唐軍立刻將我軍糧道封鎖,我軍是否也可以如此?”

“斷其後路,是很好的計策。但我軍騎兵不足。唐軍一定會在千泉古道留衆多探馬,以騎兵的機動性,可以迅速回防,我軍暫無實力。”

呼羅珊總督心中冷靜,搖了搖頭。

唐軍有大量騎兵,纔將他們的後路封鎖。

他們只有一萬騎兵,還要輔助怛羅斯。

沒有能力去佔領千泉古道。

唐軍的探馬一旦發現他們步兵要斷後,一定會回援攻擊他們。

怛羅斯城距離稅建城、俱蘭城不過五六十里而已。

一條千泉古道,大食遠征軍攻碎葉,大唐遠征軍攻怛羅斯,何其相似!

不過有一點呼羅珊總督相信,大唐糧草輜重的運輸能力,遠遠比不上他們。

大唐的核心遠在長安洛陽,而大食的呼羅珊地區,就是富庶的地方之一。

大食在動用全國之力,戰勝大唐,糧草輜重和援軍會源源不斷地到達河中。

阿林·伊布拉認爲呼羅珊總督言之有理,還得等大埃米爾到來,他們才能截住大唐的退路。

大食遠征軍的全軍覆沒,讓大食上下憋着一股子怒火。

他們一定要讓大唐也嚐嚐這種滋味。

當天,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從薩末鞬城馳援怛羅斯城。

這些都是各行省來的援軍。

其中有職業兵,也有志願兵。

哈里發命令,援軍都由呼羅珊總督指揮。

艾布·阿拔斯的威望,各地總督不敢侵犯,只能將自己兵馬調到河中地區,聽從呼羅珊總督的指揮。

……

怛羅斯守將賽義德·本·侯梅德得知大唐西進的消息後,立刻向呼羅珊總督請示。

現已得到駐守待援的命令。

賽義德·本·侯梅德在怛羅斯城中只留一萬士兵。

其他士兵倚東門安營紮寨。

組成堅固的營壘。

河中諸國聯軍,被賽義德·本·侯梅德安排在距離怛羅斯城東數裡的怛羅斯河,作爲第一道防線。

呼羅珊總督叮囑河中聯軍靠不住,賽義德·本·侯梅德記在心裡。

由於和河中聯軍的兵力相差無幾,哪怕賽義德·本·侯梅德知道河中聯軍有威脅,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攻擊。

河中聯軍中,有吐火羅地區諸國聯軍。

他們本來一心想跟着大食帝國,但因爲遠征軍的失蹤,呼羅珊總督對吐火羅諸國,也不再相信。

大食能相信的,只有石國。因爲高仙芝屠了柘枝城,現任石國王的父親被高仙芝抓走,又被大唐皇帝處死。

石國與唐軍有不共戴天之仇。

四月上旬,唐軍探馬已經望見怛羅斯城。

怛羅斯,方圓數百里皆平川岡嶺,回互甚得形勢,川北頭有鉅麗大城,城外皆平原可田。

如果利用的好,發揮山勢地利,怛羅斯能進行大量屯田。

怛羅斯河非常狹窄,不需要船,可以趟着過去。

雖然被強徵的河中聯軍已經聽到一些風聲,但唐軍的旗幟出現,他們十分震驚。

更驚訝的是,唐軍中升起粟特諸國、拔汗那、布哈拉等國的旗幟。

代表唐軍中有這些國家的士兵。

程千里也摸清楚怛羅斯河旁駐紮的是大食又強召的河中聯軍。

遂立刻讓軍中的粟特、拔汗那將領去勸降。

大唐一舉殲滅大食遠征軍,捲土重來。

粟特諸國和拔汗那諸國的士兵,是幫助唐軍的罪魁禍首。

那些本來就親近大唐的國家,自然重新投靠。

他們可不敢面對兵鋒正盛的唐軍。

吐火羅諸國見大食將他們推到最前線,明顯是讓他們送死。

現粟特諸國、拔汗那等國歸降大唐,吐火羅諸國的力量更加單薄。

他們發揮自己牆頭草的特性,自適應的忠心,蕩然無存。

讓他們對抗大唐天軍,開什麼玩笑?

唐軍前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河中聯軍。

程千里派人向李瑄請示的時候,李瑄吩咐河中諸國傳信自家國主,讓他們重新在國都升起大唐的軍旗,同時爲大唐遠征軍提供糧草。

如康國這種非常難辦,因爲呼羅珊總督就在康國都城薩末鞬城。

而且康國的新任國王是大食的傀儡。

去年大食平定粟特諸國之亂時,處死原本的康國王,換親大食的國王。

但康國的國民和士兵對此很不滿。

所以纔會這麼幹脆利落地投靠大唐。

河中聯軍不單單是戰鬥意志弱,小國寡民,夾在兩大帝國之間,各有各的算計。

白衣大食的時候,大食只對異教徒課以重稅,黑衣大食的時候,開始強令改教。

河中諸國對這一點反感,所以總是有一些河中國家期望大唐降臨。

大唐五萬聯軍進入河中的消息,像風一樣,迅速傳遞給河中諸國。

拔汗那國王非常激動,原來大唐不是放棄河中,而是老謀深算,遂立刻再召五千兵馬,前往怛羅斯支援大唐。

拔汗那被大唐稱爲“寧遠國”,從稱號就能看出拔汗那對大唐的忠誠。

得知天軍來臨,距離怛羅斯最近的拔汗那國傾盡全力。

粟特的曹國、安國等國中已經沒有多少兵馬。

他們關閉都城自守,以免大食因自己的國人投降,而質問攻打他們。

他們希望天將軍能戰勝大食,將大食趕走。

當吐火羅諸國得到消息後,異常糾結。

有的國王實際上已經信奉大食教,親大食。

但不爭氣的士卒,已經投靠大唐,讓他們陷入兩難。

吐火羅諸國國主思來想去,決定默不作聲,觀看大食和大唐大戰的結果。

別看天將軍全殲了大食遠征軍,但大食也不是吃素的。

他們的援軍和糧草,正不斷進入河中,積蓄力量。

如果大唐贏了,他們的士卒正好參與,可以視爲棄暗投明。

如果大食贏了,他們立刻表示對大食俯首稱臣,將士投靠大唐,又不是他們命令的,屆時他們會懲治在怛羅斯水投降大唐的將領,對大食有個交代。

……

薩末鞬城內,即便呼羅珊總督已經有預料,但三萬河中聯軍被大唐兵不血刃拿下,讓他怒火中燒。

阿林·伊布拉安慰呼羅珊總督,幸虧讓河中聯軍遠離主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並暗指河中諸國是牆頭草,得與失雖有影響,但不是勝利的關鍵因素。

一旦他們援軍到達,徹底佔據戰場的主動,河中聯軍會成爲唐軍背後的刀子。

甚至唐軍帶來的葛邏祿等,都一定不會拼死。

阿林·伊布拉的分析,使呼羅珊總督暫時咽這口氣。

若非現在兵力不夠,他一定將周圍的粟特國家一個個地攻破。

不過怛羅斯城危險了。

此消彼長,大唐的兵馬到達八萬!

他們和石國一起,加一起只有四萬五千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

薩末鞬城援軍正在渡藥殺水,還需要五天以上纔可以到達。

他們的騎兵不足,必須與步兵陪護,不能獨自先行。

……

“將軍,我們只是弓弩齊發,大食已經亂了陣腳。何不強攻,一舉克之呢?”

拔汗那將領疑惑地問程千里。

大唐收編河中聯軍已經五天時間。

並且將怛羅斯城,包括城下的營寨,團團圍住。

周圍百里都是巡邏的輕騎,怛羅斯城的傳令兵只有插上翅膀,才能將消息傳出去。

這五天時間,唐軍雷聲大,雨點小。

總是趁夜“突襲”,等大食兵馬在營寨露頭的時候,用強弩直射。

甚至還在深夜用“火箭”襲擊,燒燬一些帳篷,對欠缺經驗的大食士兵造成不小的死傷。

按理說,唐軍應該先攻營寨,再攻城池,儘可能在十天內拿下怛羅斯城。

河中聯軍已經告訴唐軍,大食援軍在源源不斷地涌向河中。

“這是李帥的意思!”

程千里只是這樣對拔汗那、粟特等將領回答道。

天將軍!

聯想到這個稱呼後,拔汗那、粟特等將領肅然起敬。

這個稱呼,本來只是響徹西域。

現在卻是帶着一股衝擊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唐軍圍而不攻,這是想幹什麼?他們不知道我們援軍將要到嗎?”

怛羅斯城的城樓上,守將賽義德·本·侯梅德皺眉自語。

唐軍雖用強弩、火箭讓他們付出一定死傷。

但完全在賽義德·本·侯梅德接受範圍內。

因爲他自認爲自己踩着大食的國土。

他們身後站着的是大食的百萬雄兵,還有他們的主。

隨着時間推移,唐軍對他們威脅越來越小。

賽義德·本·侯梅德居高臨下,從唐軍的軍營分佈中,能看出真正的唐軍不足三萬,其他皆是附屬。

他不信這支軍隊能在他們大食的領土上縱橫。

第70章 陷陣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102章 南霽雲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5章 渭水離別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3章 李適之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60章 峽口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80章 滿城沸騰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33章 龍駒島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55章 頗黎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章 軍功入相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158章 裴靈溪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42章 把柄第17章 楊玉環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10章 詠柳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5章 興慶宮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49章 賣馬人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6章 王維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293章 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