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宋國公府。

四戟立於門前,代表着門楣尊貴。

在大唐,只有三品官吏,有資格在門前立戟。

當前李適之爲從一品太子太師,李霅爲從三品宗正卿,李季卿爲從三品秘書監。

李瑄也算入李適之的門楣之中。

大唐風雨飄搖之際,李瑄病倒在邊塞,對宋國公府無異於晴天霹靂。

李適之想不通,一向身體健康的七郎,爲何突然病倒呢?

連李玉瑩都不再去濟生堂,於家中陪伴李適之,想到對她最好的兄長,默默流淚,她前往她一向不喜的大慈恩寺,祈禱兄長安然無恙。

征戰的時候大病,是這個時代的大忌,人們都陌生的環境,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就像遠征南詔的時候,長安有傳言,去那個地方,十有八九會死於瘴癘。

異國他鄉的裡海,已經被幻想成險惡絕地,飛沙走石,成爲李適之的噩夢,無法入睡。

一家人都十分擔心。

“阿郎,羅興從西域回來了。”

李適之在連廊上踱步的時候,管家趙宗向他稟告道。

“羅興怎麼會回來呢?”

憂心忡忡的李適之頓住腳步,他以爲羅興這個時候回來,不知道七郎的病情。

他看過裡海至長安的地圖,山路險絕,即使快馬加鞭,也得兩個多月時間才能回來。

“回阿郎,隨羅興回來的還有一個瘦弱的白衣道士。”

趙宗向李適之補充一句。

“道士?”

李適之念道一下,恍悟過來,立刻吩咐奴僕:“快請他們入前廳。”

他陡然想起七郎離開前告訴他,有可能會讓羅興回來找他,也提到李泌。

如今羅興和李泌到來,有七郎的吩咐。

“阿郎,這是隱世的高人李泌,爲北周太師李弼的六世孫。”

羅興向李適之一禮後,介紹身邊的李泌。

此時的羅興已是而立之年,娶妻生子。

十來年的戎馬生涯,又幫助李瑄經營貿易,整個人看起來十分成熟,再也不是一個奴僕。

曾經的羅興,雖然不像是五楊奴僕一樣無惡不作,但也是充滿惡習。

時過境遷,羅興未想過會走到這一步。

或許是深淵,或許是天堂。但他秉承李瑄的意志,絕不動搖。

歷史是由強者創造的,羅興認定他的主人是笑到最後的人。

“我與先生在十年前見過面,今先生仙氣飄飄,更勝往昔,想來已經和白雲子一樣得道。”

李適之還沒忘記李泌,此時的李泌已蓄起長長的鬍鬚,和山間的道士並無二致。

“道行尚淺,不敢與白雲子相比,宋國公有禮了!”

李泌向李適之微微一禮。

白雲子就是司馬承禎,爲盛唐第一道士,李白與杜甫相約尋找的“仙人”就是白雲子。

“想必先生是從終南而來,快快請坐!”

李適之請李泌落座,並示意羅興也坐下陪同。

但入座後,李泌又不開口,還是羅興對前廳外的隨從喊一聲:“我們與阿郎有要事相商,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

“是!”

隨從應了一聲,在前廳的十幾步外守着。

李適之不明所以,一頭霧水。

見個客人,還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嗎?

“羅興,有什麼事直說,沒必要遮遮掩掩。”

性情疏狂的李適之讓羅興直說,說完還舉起茶杯飲茶。

“回阿郎,七郎無病,正欲從龜茲起兵清君側!”

羅興深吸一口氣,開門見山,將此事告訴李適之。

一石激起千重浪。

“啪……”

下一瞬,李適之手中的茶杯滑落摔碎,目瞪口呆。

這則消息如同一道驚雷乍響,令李適之震驚得心跳彷彿漏了幾拍。一股寒氣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間從心底涌起,迅速蔓延至全身。

似乎連魂都被抽走!

“阿郎……”

羅興趕緊起身輕喚一聲。

“清君側?那不是造反嗎?”

沉靜片刻,李適之吶吶地說一聲。

聽羅興說七郎沒病,李適之心中放心。

但一下子就豁然開朗,原來七郎是裝病,所謀甚大。

清君側,爲逐君側之惡人。

字面意義是好的,但自古以來被野心家和陰謀家所利用。

而七郎此時選擇清君側,明顯是謀反。

以七郎未雨綢繆的性格,可能已經準備許久。

他一直以爲七郎忠心耿耿,比他還忠誠,沒想到把他這個父親都矇在鼓裡。

大逆不道啊!

李適之雖然是李承乾的孫子,但他承認李承乾的種種過錯。

雖一手推動李承幹入昭陵,但他自始至終,從未產生過謀反的野心。

最信任,最倚重,他最驕傲的兒子即將謀反,讓李適之感到迷茫。

一時間,李適之腦子很亂,他不知道自己該想什麼,該說什麼!

“阿郎,七郎是先勤王,再清君側,以七郎的文韜武略,十拿九穩。”

羅興見老主人逐漸鎮定,又爲李適之倒一杯煮好的茶,緩緩說道。

他必須說服李適之,使得李適之能在關鍵時脫身。讓七郎無後顧之憂。

“此爲何意啊?”

李適之喝一口茶水壓了壓驚後,撫了撫自己的胸口問道。

走到這一步,他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李瑄是他的愛子,是他們這一宗的希望。

他不可能去大義滅親,去向李隆基檢舉兒子造反。

不單單是父爲子隱的春秋大義,而且李瑄一旦造反,他這個父親和其他子女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係。

沒有軍權的李林甫只是被懷疑造反,看看他的後代,多麼悽慘。

更何況,李瑄即將實錘造反!

至於李瑄造反是否會成功,又當如何。現在不是李適之所考慮的。

李適之只想知道李瑄下一步要怎麼做,有沒有危險。

他的子女們,又如何保全?

“回阿郎,七郎料定今年安祿山必反。可藉口征伐安祿山之口勤王入玉門關。接下來就將禍害國家的楊國忠、五楊等人剷除。”

羅興向李適之回答道。

“單單是這樣,將來不會有好下場。”

李適之搖了搖頭。

一旦這麼做,即便打敗安祿山,李隆基也會找個時機將李瑄殺死。

他們的聖人心胸可沒那麼寬廣,一日殺三子的場景,李適之至今難忘。

“七郎認爲當今聖人老了,該退位去享福。七郎要當天策上將,節制天下兵馬。”

羅興低聲向李適之說道。

天策上將,正一品,位在三公之上,可開天策府!

只有李世民得到過這個位置。

當天策上將節制天下兵馬的時候,就如曹操、王莽一樣,徹底把握朝政,隨時可以更換天子。

李瑄的野心大得嚇人。

這是隨時都可以再進一步的位置。

“天策上將,節制天下兵馬……”

李適之喃喃自語,他想起自己的先祖李世民。

從十二年前千里奔襲擒雙可汗起,就有了李世民的影子。

會不會呢?

“宋國公,天水王走到這一步,爲迫不得已。當今天下思變,然朝堂紊亂,聖人輕授權力,賞賜無有窮盡。”

“常平新法監察不言,已成一張廢紙,土地兼併無法遏制。上層奢靡無度,無數百姓淪爲佃農。地方官吏已在郡縣紮根,腐朽着大唐的根基。”

“盛極必衰,唯有圖變。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水王任宰相的時候,如果變法可成,天下會有數十百年的安定。變法失敗的那一刻,就必須重整山河。狼子野心的安祿山叛變,是天水王掌權的最佳時機……”

就在這時,李泌終於開口。

他向李適之分析天下大事,認爲想要拯救大唐,必須推倒重來,吸取以前的教訓,制定新的規則,使天下蒼生安居樂業。

李泌曾與李瑄一起居住數年,他早已不是追求虛無縹緲長生不死的年紀。

他有自己的大道。

而李瑄的思想,對李泌的大道影響很深。

李泌也爲李瑄建言獻策。

李瑄在大非川之戰大敗吐蕃以後,李泌就逐漸猜到李瑄不甘寂寞的心思。

因爲李瑄明明是一個將領,卻從未私下談兵法,而是論家國大事。

並多好抨擊朝廷的策令,覺得天寶的大唐想回到往昔,難如登天。

他們在湟水一起垂釣。

李泌告訴李瑄“枉尺直尋”,不以小知而大直。

意思是在拜相的時候,受一點小委屈,使得天下百姓、文人士子同情。

從而使冒天下大不韙的時候,得到一批人的支持。

那些狂熱支持李瑄者,認爲李瑄起兵是拯救蒼生,迫不得已。

是以,李瑄頒佈他認爲難以完成的新法,最終罷相。

積累聲望!

從李瑄十二載秋回長安時,長安百姓高呼小相公就能看出李瑄拜相的成就。

只要百姓認爲李瑄掌權能改變天下,讓他們豐衣足食,就會一步步水到渠成。

李瑄胸中有溝壑,眼裡存山河,李泌認定李瑄是真正心懷蒼生的英雄,纔會全力輔佐。

“先生之言我也懂!一想到聖人的恩寵,我就慚愧。聖人不曾辜負我家!”

木已成舟,李適之雖然會毫不猶豫站在李瑄身邊,但想到門前四戟和聖人的恩寵,心裡就難受。

“但聖人辜負天下!天水王與太子並不和睦,假如太子繼位,天水王將不會再有任何拯救蒼生的機會。”

李泌向李適之提醒道。

李適之聽後恍然,他以前一直擔心李亨繼位後會如何對待七郎。

但每每李瑄表示不必擔憂。

一旦兵變完成,確實不需要擔憂李亨。

“看七郎了,我已老邁,無能力幫助七郎!”

李適之嘆口氣,他在長安的人手,翻不起任何風浪,無法幫助七郎清君側。

“宋國公不必操心這些,領兵打仗,天水王當世無雙。只是天水王放不下宋國公,希望宋國公能離開長安。”

李泌說出來此的目的。

一旦李瑄入玉門關,自然要想辦法去掌控隴右軍和河西軍。

此舉動與造反無異。

得到消息的李隆基,首先會意識到李瑄在裝病,然後覺得李瑄也和安祿山一樣謀反,一定會問罪李適之和李瑄的兒子李奕。

“我的兒女都在長安,要怎麼離開?”

李適之也知道謀逆大罪一旦證實,牽連甚大。

他老邁不惜死,但滿堂兒孫不該如此。

“我聽說聖人在三日後,要再次前往華清宮。屆時您裝成受到打擊,一病不起。這樣宋國公的兒孫們就能留在您身邊。”

“您不是囚犯,在長安有衆多理由出城。可以申請在驪山下的天水王宅院養病。”

“等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來以後,天水王的親信就會準備車馬,接您和您的家人前往隴右的莫門軍。”

“現莫門軍使爲高鍇,是天水王在朔方時的老部下,對天水王忠心耿耿。且莫門軍緊鄰白蘭羌,白蘭羌王對天水王馬首是瞻。”

李泌向李適之說道。

“安祿山今年會造反嗎?”

李適之還顧慮這一點。

“不知道!但天水王篤定會。”

李泌搖了搖頭。

“聽先生的安排了。”

李適之咬了咬牙,也只能這樣。

接下來,李泌先居住在宋國公府。

羅興聯繫廖崢嶸,以及京兆地區、關中地區忠於李瑄的常平新兵。

要從常平新兵之中,挑選驍勇,護送李適之一家人安全到達莫門軍。

同時,莫門軍也會出兵接應。

這時候,逐漸代替郡兵職責的常平新兵尤爲重要。

地方太守收到楊國忠的命令攔截李適之,也有心無力。

招募鄉勇需要一定時間。

更何況在隴右地區,李瑄的影響力大於任何人。

翌日,李適之聽說李瑄邊關大病後,也臥病在牀的消息傳遍長安。

人們都認爲李適之思子成疾,沒有懷疑其他。

李隆基派遣高力士探望,並令御醫診治。

但李適之裝得很像,御醫不敢胡言,只能以思子成疾上報,並開藥調養。

沒幾天,傳出來飲中八仙的李適之已經無法再飲酒。

人們唏噓不已,認爲這是行將就木的徵兆。

李適之披頭散髮,忍飢挨餓,故意三天才吃一頓飯,身體自然虛弱,面如菜色。

御醫看了都搖頭!

由於李霅、李季卿、李玉瑩等不知道李適之在裝病,感情流露,不斷哭泣,探望的客人們將此告訴其他權貴。

以至於長安權貴都以爲李適之活不過今年冬天。

李隆基只是感慨一下,並沒有因爲李適之重病,而放棄去華清宮。

他心情也不好。

至於李適之的兒子、女婿請假不朝也無所謂。

一則李隆基本就不上朝。

二則是他們的權力被楊國忠架空,可有可無。

十月下旬,李適之想去驪山腳下果園邊李隆基賞賜給李瑄的宅子養病。

李霅等只能同意,用車子將李適之拉在那裡,希望在安靜的地方父親病情會好轉,能正常一日三餐。

驪山腳下的宅子中,楊國忠還親臨看望李適之,他巴不得李適之快點一命嗚呼。

等李適之死亡的消息傳到波斯,說不定還能打擊一下李瑄。

他看李適之蒼白無力的臉色,覺得李適之將要油盡燈枯。

臨走的時候,楊國忠又假惺惺地讓李霅好好在家陪伴李適之,並送上大補之物。

與李適之不遠的驪山上,巍峨的華清宮中。

李隆基再次痛罵安祿山,因爲安祿山未能履行約定,來華清宮溫湯。

眼看十月份將過。

不過李隆基想着安祿山應該不會在今年叛變。

甚至以爲安祿山一個胡兒,最多想割據范陽,苟安樂一時。

他準備再派使者,爲安祿山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如果安祿山還不來長安,他必然會調集河東、朔方、隴右、河西的兵馬討伐安祿山。

越想越煩,李隆基幹脆忘掉煩惱,好好享受這個寒冷的冬天。

凜冬過去,或許春天就會到來。

他有時在溫泉之中,有時在飛霜殿內飲酒。

他像是心血來潮一樣,每每觀看宮中的大樂《霓裳羽衣舞》。

由美麗動人的楊玉環舞蹈。

此時楊玉環因爲擔心李瑄的病情而憂鬱,那我見猶憐的神態,加上身嬌體媚,使《霓裳羽衣舞》更讓李隆基迷醉。

看着那嫵媚的美人,一顰一笑。

聽着那靡靡曲調,無憂無慮。

飲着水晶杯中的宮廷御酒,醉生夢死。

與此同時,華清宮下,楊國忠在中書門下堂訓斥着文武百官,彰顯自己的威嚴。

四楊依舊收着來自四方的賄賂。

壯麗的虢國莊中,拜訪的達官貴人排了數裡。

他們絲毫沒有料到東北與西北的變化……

在十一月的一天,杜甫一路跋涉,從長安回往洛陽。

和歷史上不同,這一世,杜甫在老家洛陽有一些薄田,能養家餬口。

在從長安回家途中,他察覺到國家的大患,寫了一首五百字的五言古詩。

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各地的走訪,詩中盡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

不僅僅是對當權者的批判,他也非常無奈,對李隆基恨鐵不成鋼的同時,又抱有一絲希望。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他還是那個國家的忠臣,如向日葵開向太陽的方向,這是本性無法改掉。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輕煙般的羅衣遮不住玉體的芳香。

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襖,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樂章,勸客人品嚐的,是駝蹄羹湯,香橙、金橘,都來自遙遠的南方。

那硃紅色的大門裡,富人家的酒肉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大路上啊,凍餓死的窮苦百姓有誰去埋葬?

相隔幾步,就是天堂與地獄一樣的區別。

杜甫繼續鞭撻是誰造成了這一切?

杜甫的幼子雖不至於再餓死,但他發出的悲呼一點都不次於歷史上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他結合自己這一世爲官的思想,刨根問底,質問上蒼?

也是質問不可能回答他的李隆基?

國家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杜甫明明心中已有答案。

羣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杜甫已經預料到叛亂會到來。

在安西龜茲。

李瑄召西域諸國王、酋長進行最後一次會議。

他直言安祿山要造反,他要率兵勤王,讓這些西域國家儘可能提供一些支持。

西域諸王知道天將軍是要大謀劃,但他們不敢拒絕天將軍。

答應爲安西北庭勁卒充當後勤。

在西域,沒有人不知天將軍的威勢。

有天將軍,才使得天可汗有含金量。

颯颯秋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李瑄在起兵前,寫出第二首菊花詩,以表達他的堅定。

這首詩是現在的心境。

甚至可以代入李瑄包括變法、剷除豪強在內的諸多事情。

僚屬們也明白,沒有人能擋住李瑄入玉門關。

十一月,甲子日。

李瑄在龜茲城外,親衛軍營的大帳之中。

他從早上開始,就端詳着手中的諸葛亮劍。

看劍的古樸。

看劍的鋒利。

看劍刃中倒影的自己。

他思緒飄飛,跨越時空,向那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相招手。

軍營之外,訓練的親衛人喊馬嘶,塵土飛揚。

箭矢穿空呼嘯的聲音。

金鐵碰撞之音。

還有那寫着“唐”字戰旗獵獵的聲音。

畫面一轉。

杜甫在洛陽的家中寫下最後一行字。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這是杜甫新完成的《自京回洛陽詠懷五百字》。

他看着自己的長篇鉅作,嘆一口氣。

畫面再轉,范陽。

數以萬計的兵馬整裝待發,數千輛輜重車輛,已經就緒。

“本王收到密旨,聖人令我舉兵入長安討伐楊國忠,諸君應全部隨我出征。”

“將霍亂朝綱的楊國忠殺死,你們都將封侯拜將,榮華富貴,得到數之不盡的賞賜……”

“下令出征!”

安祿山意氣風發,他將諸將召到大營中。

除了留守的史思明外,此行安祿山將率領阿史那承慶、孫孝哲、高邈、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潤客、崔幹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幹真等心腹將領出徵。

還有高尚、嚴莊等謀主跟隨出謀劃策。

他們都心知肚明要幹什麼,他們興奮地領命後,出營帳號令自己的兵馬南下。

士卒聽到安祿山的軍令以後,有興奮的,有恐懼的。

興奮者認爲清君側立功,封侯拜將。

他們自認爲可以橫掃一切,所向無敵!

恐懼者察覺到“謀反”二字,但他們現在已經被裹挾。

安祿山號令嚴肅,治軍森嚴,有一羣爲了立功,不顧一切的猛將。

這些猛將皆以一當百,使軍隊總體上士氣高昂。

“咚咚咚……”

在沉悶的鼓聲之中,一支接着一支的軍隊向南。

有訓練有素的步兵,有裝備精良的燕雲鐵騎。

塵土蔽日,山河震動。

旌旗、長矛、馬槊、強弩、陌刀……

凜凜寒光,使飛鳥不敢出現在蒼穹。

安祿山坐在一輛龐大的戰車上,親信李豬兒在旁邊服侍着。

戰車的周邊是一百名鐵甲騎士,個個孔武有力。

他們是從八千曳落河中再次精選出的一百勇士,爲安祿山親衛,沒有誰不是以一當十。

距離安祿山戰車百步外,是安祿山麾下最強大的曳落河鐵騎。

這一天,河北上空陰雲密佈……

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6章 王維第35章 斬將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1章 飛馬射纓第42章 把柄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5章 大勝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78章 陌刀將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33章 龍駒島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43章 豪強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40章 羅興失蹤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4章 華山金礦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66章 血戰高坡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15章 大勝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