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忠嗣

第39章 王忠嗣

回樂城,朔方節度使府。

“太狂妄了,竟敢同軍操戈。”

王忠嗣同時收到盧瑜的戰表,和皋蘭州都督渾釋之的彙報,將副使兼兵馬使張齊丘,和都虞候李光弼、以及節度使判官召過來。

張齊丘看到這兩份戰報後,怒氣衝衝地說道。

“虞候覺得如何?”

王忠嗣一臉平靜地向李光弼詢問。

他面容方正有威嚴,身高六尺,身材魁梧健壯。

同時,王忠嗣也是一個不喜言談,沉着勇悍的人。

在不善於說辭下,他治軍能直切關要,嚴謹程度如前漢的周亞夫一樣。

朔方軍每一個士兵的兵器,甚至箭矢上,都寫有使用者的名字。

在王忠嗣之前,邊軍消耗兵器嚴重,每次戰鬥,都有大量兵器丟失,有的是遺棄在戰場上,有的丟失得莫名其妙。

現在把姓名寫在兵器上,丟失會被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箭矢上寫名字,也可以準確記錄戰功。

“按照豐安軍使盧瑜所說,皋蘭州騎兵雖有錯在先,但這是副使李瑄一意孤行,射殘皋蘭州騎士,扣下皋蘭州戰馬。皋蘭州都督渾釋之的公文上說明,麾下連夜趕路,心浮氣躁,纔去搶牧民的牛羊,認爲豐安軍沒有資格扣下皋蘭州騎兵的馬匹,更不能射殘騎兵。”

李光弼沉吟過後,說道:“末將認爲雙方都有過錯。”

李光弼三十多歲,英姿勃勃,留着很短的鬍鬚。

他雖是契丹人,卻精通史籍,猶長《漢書》,這也使李光弼足智多謀,有出奇制勝的本領。

都虞候相當於節度使的心腹,此時的李光弼雖然沒有什麼功勞,卻深受王忠嗣器重。

同時,李光弼還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更爲軍人的利益着想。

“這個李瑄,我看走眼了。竟能率豐安騎兵,以數十人陣亡的代價,斬敵騎近千,獲戰馬五百。”

王忠嗣沒有接過這些話,而是以李瑄的軍功論事。

他起初以爲李瑄是一個詩人。

王忠嗣明白大多數詩人都有立功邊塞的願望,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邊塞詩,在軍中傳唱。

但這些詩人們沒有條件直接到節度使幕府,更沒有條件,如李瑄一樣,一步成爲大軍副將。

王忠嗣認爲李瑄就是這樣的人,由李適之送來鍍金。

這種事情王忠嗣一般不會多問,畢竟他曾經也是關係戶。

但在與突厥左廂的戰鬥隨時可能發生時,陳回光被調走,讓王忠嗣覺得李適之動作頻繁,操之過急。

另外,王忠嗣的父親王海賓在豐安軍使的職位上陣亡,使王忠嗣對這個職位有不一樣的情感。

有這些因素,李瑄來回樂城報到時,王忠嗣沒有相見。

“李瑄確實勇武過人,有斬將拔旗的能力,看來傳言非虛。在對突厥的戰鬥中,豐安軍還是可以作爲前鋒的。”

李光弼見王忠嗣這麼說,一定有自己的論斷。

平心而論,李光弼也讚賞李瑄的果斷與勇猛。

但身爲軍人,他認爲李瑄將箭殘同伴,衝動且過。

“大夫,李瑄軍功歸軍功,但末將認爲射殘皋蘭州騎士當重懲。否則,如果人人效仿,軍中就不會再有法紀了。”

張齊丘則堅持自己的意見。 “功與過,不可以此而論。在邊塞上,如果有違犯軍法的士兵,可以直接斬首,以儆效尤。從皋蘭州騎兵劫掠百姓的那一刻起,豐安軍使盧瑜就應該當場將騎兵統領處死,以平民憤。”

“從前莊賈身爲監軍,只是遲到訓練,司馬穰苴就將其斬首。你們難道覺得渾懸的罪比莊賈小嗎?”

王忠嗣沉默片刻,然後目光在張齊丘和身上徘徊,平和緩慢地說道。

張齊丘聽到這番話,面容一怔。

王帥的意思是要處死渾懸?

連李光弼都沒想到這一點。

但李光弼立刻想到王忠嗣上任後三令五申的軍令。

長期以來,邊軍惡習不改,毛病不斷,連諸軍主將都不以爲然。

這是要殺雞儆猴,震懾全軍。

想到此,聰明的李光弼不再接話。

張齊丘身爲“儲帥”,還想接王忠嗣的位置呢,又怎麼會忤逆王忠嗣的意思。

先前他想治李瑄的罪,是會意錯王忠嗣的意思,以爲剛正的王忠嗣討厭李瑄。

“國家養兵,是用來救民的。李瑄的所作所爲,沒有什麼可爭論。責令渾釋之將騎將渾懸免職,押送至回樂城問罪。那一千匹戰馬,豐安軍需還給皋蘭州都督府。判官,你前往豐安軍告訴盧瑜,讓他多讀讀《衛禁律》,如果他知道軍法,就說明他太優柔寡斷了,身爲主將,不該如此。”

“准許豐安軍的奏功,絹、錢從節度使府庫出,另獎豐安軍羊三百頭,立刻運送到豐安軍!”

“對李瑄的奏功,本帥親自擬訂,送至兵部。”

王忠嗣向判官下達軍令。

言語中,包含了對盧瑜的批評。王忠嗣從兩份文書上看出盧瑜早就可以出面制止,但他沒有。事後還認爲李瑄做錯。

這讓王忠嗣對盧瑜的印象很不好。

“大夫,咄陸部敢寇略我邊境,殺害我邊民,應該給予還擊。”

張齊丘知道自己剛纔說錯話,立刻向王忠嗣請命。

盧瑜是文官爲將,他也是進士出身,文官爲將,手無縛雞之力。

王忠嗣教訓盧瑜的話,張齊丘聽着刺耳。

“突厥反覆無常,必然要覆滅。但不是現在。聖人下令許諾回紇可以盡佔匈奴故地,本將已派使者接觸回紇。讓回紇、葛邏祿等部率先動手,我朔方軍最要緊的是訓練兵馬,隨時聽候軍令。”

王忠嗣微微搖頭。

年輕時王忠嗣好戰逞強,帶着幾百騎,就敢向數萬人衝殺。

已至中年,王忠嗣趨於成熟。

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上惜國力,下憐士卒。

“大夫英明。”

張齊丘訕訕一笑,拱手說道。

“大夫,寧遠將軍來拜會您的時候,您未見他一面,他畢竟是左相的兒子。今又立下軍功,需不需要召他前來。”

李光弼向王忠嗣提醒:“左相是賢明的人,陳將軍被突然調走,似有因果。”

“不必了,下次有公務的時候再行召見。”

王忠嗣搖了搖頭,他不在意這種細節。

……

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37章 拒絕贈送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6章 王維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54章 暗度陳倉第80章 滿城沸騰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4章 神勇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章 李適之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60章 峽口第41章 豐安令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70章 陷陣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章 軍功入相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33章 龍駒島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72章 心在動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58章 頭破血流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06章 積石軍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