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

太子府,是之前的秦王府,再之前的天水王府。

李瑄知道他爲太子的日子短暫,所以沒有將家人接到太極宮的東宮之中。

他沒有徹底坐上皇位之前,不會違規基本禮制。

在這關鍵時刻,道政坊聚集的天策衛越來越多,幾乎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崗。

與李瑄同居住在道政坊的王公貴族,見證李瑄將獲得凌駕一切的權力。

李瑄回到太子府的時候爲下午,他今日沒有心情去處理軍政事務。

“拜見陛下……”

裴靈溪、姜月瑤四女出門向李瑄拜道。

這段時間禪讓鬧得沸沸揚揚。

今天上午之時,李隆基禪讓李瑄,李瑄含淚受恩的消息,經羽林郎傳遞至太子府。

裴靈溪也忍不住激動,她爲李瑄獲得九五至尊的權力而感到高興。

她早有準備這一天,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她的夫君到位置後,終於可以大展鴻圖。

“諸位娘子請起。”

李瑄下車後,讓裴靈溪等女免禮。

他又一次向他的女人展現成就。

在家中面對自己的妻兒的時候,他才能暫時卸下重擔,放下天下蒼生。

向自己的妻兒證明他是征服天下的男人。

他給不了裴靈溪、姜月瑤、霜兒、長離太多,他儘可能給她們最多。

以爲他處理後宮之事。

明日過後,她們將會封后封妃。

“世事無常,今我主天下。將更要注重德行。如果政務繁忙,兒女的事娘子們要多加照看。高陽、太平的故事要引以爲戒,兄弟之間要相親相愛,情同手足。”

李瑄叫裴靈溪四女在府中湖畔的閣樓上,召開一個小會。

最後,他又說道:“子不教,父之過。我也會找時間考察兒女們。”

大義滅親,說着容易。

殺旁系的時候,咬咬牙就刀了。

真輪到兒子,誰能眼不眨地大義滅親?

他真希望兒女們能成器,繼承他的事業。

“陛下放心,妾身等一定督促奕兒、淞兒、蓁蓁,請有學問的老師教導他們。”

裴靈溪能聽出夫君的話很委婉。

她深感責任重大。

先帝的殘忍故事,使她們心悸。

“不必苛責他們,也要勞逸結合。尊重他們的興趣。”

李瑄又說道。

他也總結有自古以來,把太子、皇子養成廢物、偏執狂的案例。

請老師是一定的。

最主要的是,妻子們經常能陪伴子女。

以往皇子們經常看不見皇帝。

皇帝也不斷地出入三宮六院,顧不過來。皇子公主只有舉行宴會的時候,才能看到父親,還不一定能說上話。

李瑄只要在國都,不論如何,都會三兩天見一見兒女們。

“妾身遵旨!”

他們說話的時候,小兒女在閣樓下湖邊遊玩,現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

願他們一直如現在這般親密!

“以後國家會逐漸廢除宦官的制度,宮中事務,由女官代替。我不管後世如何,在我承天命的時間,宮女有數百足矣。”

李瑄向自己的妃子透露這件事情。

歷朝歷代,皆有宦官干政事情發生。

宦官貪污受賄,更不計其數。

當然,李瑄也清楚宦官的好處,可以作爲皇帝的耳目。

在皇帝無法掌握朝臣的時候,可以用宦官。

但那時候國家崩壞也是一定的。

另外,用宦官可以在宮中幹一些力氣活,有的活宮女幹不了。

讓侍衛入後宮,有淫亂後宮的風險。最起碼與宮女偷換是肯定的。

但李瑄又不要三千佳麗,不可能有這種風險。

更沒有什麼活讓宦官去做。

禁止男子成爲宦官,可以增加國家人丁。

當前,大唐有太極宮、興慶宮、大明宮、紫微宮、上陽宮,五座皇宮。

還有次一點的華清宮,兩都散落的宮殿羣、行宮更是不計其數。

一共數萬宮女宦官,太過離譜。

他會陸陸續續關閉一些宮殿,向天下宣佈他提倡節儉的決心。

作爲一個開先河的君主,他自己是不可能用到宦官制度的。

他有足夠的掌控力。就像開國皇帝一樣,沒有哪個開國皇帝,會依靠宦官爲自己辦事。

同時,他也不希望後世還會有宦官這個羣體出現。

“妾身等無知,只聽夫君的安排。”

她們聽到李瑄的話也很吃驚。

皇帝沒有宦官在旁,怎麼能襯托出威嚴呢?

這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再不喜歡宦官,也覺得彆扭。

但裴靈溪、姜月瑤等女對李瑄言聽計從。他相信夫君的安排有良苦用心。

“我也不會選秀女,會好好待你們。”

李瑄向裴靈溪她們說道,讓她們不要有壓力,就像在王府時一樣。

四女性格互補,情同姐妹。

一旦有大量的嬪妃充斥後宮,但凡出現點意外,就會後院起火。

而且李瑄也不喜無緣無故去納妾。

他幾個娘子都愛不過來。

他要將其他精力放在改革上。

“陛下不可,皇帝採選,是爲皇帝開枝散葉,是宗廟社稷的大事,不可例外。”

裴靈溪連忙向李瑄勸道。

沒有女人願意分享自己的男人,特別是可能數月不見,獨守空房。

但她身爲正妻,必須大度,有氣量。

現夫君只有三個子女,一妻三妾。

與李瑄尊貴的身份完全不符合。

如果李瑄沒有三宮六院,是她們的失職。

在開元年間,李隆基爲充實後宮,特意設立花鳥使,不斷地爲他尋找天下美女,以至於皇宮內宮女嬪妃,達到歷史之最。

宮怨詩能在盛唐興盛,不是沒道理。

大多數宮女,採選的妃嬪,終生未見李隆基一眼,他們猶如進入冷宮之中。

宮女思春能思到將信件放在邊軍將士的棉衣裡。

但沒有大臣拿李隆基到處找美女說事。

可見大臣認爲這是習以爲常的事情。

“不用勸說我。這件事情你們做不了主,我更清楚我在做什麼!到太極宮,我們一起居住在紫薇殿中,此殿足矣,沒必要分開各居冰涼的殿宇。”

李瑄制止裴靈溪等女的勸說。

“今後娘子們要像長孫皇后一樣,勸說我失德、失公允之事。你們應該瞭解我,關於禮法和束縛,無法對我進行約束。我與娘子們齊心,一年所節約的錢財,夠二十個大郡吃穿用度。”

李瑄又向裴靈溪說道。

他是用開元年間比喻的,並且還十分保守。

更別說畸形的天寶年間。

榮華富貴即可,奢靡沒有必要。

省下的錢財用以建設道路、橋樑,間接性創造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

他將偌大的後宮,保持的和他的秦王府一樣。

“妾身清楚,會鼎力輔助夫君。”

四女眼中淚水漣漣。夫君如此做,使她們覺得家和地位,兩全其美。

“啓奏陛下,宋王來了。”

就在這時,沈籍向他稟告。

“我明白了。”

與妻子們說得差不多了,李瑄要去迎接李適之。

他帶着裴靈溪四女下閣樓,女兒李蓁蓁看見立刻從湖邊跑過來。

李瑄捏了捏她的臉蛋,帶她去見李適之。

“蓁蓁,你知不知道你現在是什麼封號?”

李瑄向李蓁蓁問。

“阿爺,蓁蓁是金城郡主。阿孃說這是父親在戰場上爲蓁蓁搏來的,讓蓁蓁珍惜。”

李蓁蓁話語流利。

自兩年多以前開始,周圍的奴婢們都稱呼他爲小郡主。

她還不知道此的具體含義。

金城郡主,意義重大。

因爲只有皇太子的女兒,可以封爲郡主。

但李瑄打敗大食,硬生生將大唐的版圖推至裡海,使李隆基高興,破格加封。

“哈哈……阿爺明天再給你升一級,封你爲公主如何?”

李瑄笑了一聲。

“公主不是皇帝的女兒嗎?”

從小接觸禮儀,這些知識她是知曉的。

貪玩的她還不知道短短几個月時間,阿爺就要當皇帝了。

“是啊!我的永樂公主。”

李瑄又揉了揉李蓁蓁的腦袋。

李蓁蓁還未放在心上。

再過幾年,她就會明白她的父親是多麼偉大。

“拜見陛下……”

李適之未在前廳,而是在前廳門前,等待李瑄到來。

塵埃落地,他終於可以放下心。

畢竟他的兒子乾的是小宗代替大宗的事情。

但李瑄的掌控,讓李適之覺得自己瞎操心。

文武大臣,一個個精明強幹。

就比如中書侍郎劉晏,頻頻整治保守派老臣,使中書省穩如泰山。

他和門下侍郎楊綰一起,輔助尚書省,執行策令。

不單單是武將,李瑄識中的文臣強健有力,不僅保持相對的清廉,還使李瑄節省諸多力氣。

“是我要拜見父皇。”

李瑄放下李蓁蓁,趕緊向李適之回拜。

“這從何說起,陛下登基以後,當立刻封聖人爲太上皇,讓天下人看到陛下的正統性。”

李適之詫異,向李瑄說道。

七郎是李隆基的義子,雖是名義上的,但以此成爲太子。

按理說七郎一定知道其中的因果關係,不能落人口實。

對李適之來說,看到兒子登臨皇位,他已經心滿意足。

他有沒有“太上皇”的尊稱都一樣,誰還敢因此不尊敬他?

“我欲同封父親和聖人爲太上皇,自然可稱父皇。”

李瑄向李適之回答道。

可以有兩個太后,就可以有兩個太上皇。

太上皇,即皇帝的父親。只是一個稱謂,沒有實權。

李瑄只要在太上皇前加尊號,就是兩個太上皇。

他立禪位的李隆基爲必然的,他是太子,不是異姓王。不能貶李隆基爲王侯。

大唐以孝治天下,作爲孝子,將生父立爲太上皇也無可厚非。

封太上皇后,也可以接李適之到皇宮居住。

“陛下要多加考慮,朝野少一些爭論也好。”

李適之勸說李瑄三思。

“父皇相信我,百姓只會稱讚此事。”

李瑄握着李適之的手說道,讓李適之不要多想。

“父皇今日我們小飲一杯。”

李適之還想說什麼,卻被李瑄打斷,他拉着李適之到廳內小酌一杯。

當然,李瑄也不能盡情。

等晚上的時候,監禮官會將登基大典的流程告訴他。

還有臨時剪裁的龍袍要試穿。

……

乾元元載,二月十二日。

在這萬物復甦的明媚季節,這一日終將被載入史冊。

雖然李瑄在昨日已經被稱皇帝,但完成大典後算真正的名正言順。

天還未亮,李瑄就帶着妻兒到達太極宮。

晨曦降臨,在文武百官到達太極宮時,朱雀大街上,無數百姓齊聚街頭,以慶祝今日的登基大典。

許多文人拿出越來越成熟的大唐月報。

這是昨日飛馬送至長安的大唐月報第五期。

記錄一月的全國大事。

上千份報紙,今早一到長安,立刻銷售一空。

百姓們圍在一團,聽文人們念報紙,十分期待最後的神話故事。

一些有先見之明的文人士子不會錯過一期報紙。

他們認爲把所有發行的報紙看完,比觀看聖賢書更利於科舉及第。

連商人們都很關注李瑄的登基。

有消息傳出,李瑄登基爲帝后,會着手廢除劃分商人等級的“市籍制”,使商人如良家子一樣在官方的身份劃定上,不受歧視。

千年的市籍制,重農抑商,使商人卑賤。

商人做夢都期待這一天到來。

只要市籍制被廢除,哪怕商稅重一點,他們都願意。

太極宮,太極殿前。

祭壇連夜搭建,文武百官已準備就緒。

外國使節,畢恭畢敬。

十年時間,李瑄東征西討,莫不臣服。

今是天將軍將成爲天可汗。

這是比太宗皇帝威名更勝的天可汗,誰會不畏威?

雖然登基大典並沒有搞得富麗堂皇,但這簡樸之中,透露出大氣。

心目中神聖的男子,勝過任何壯麗。

辰時三刻。

“陛下至!”

李瑄穿着嶄新龍袍、戴着冠冕,一臉嚴肅地走到高臺上。

他身後宮女執五明扇跟隨,側翼有華蓋,還有儀仗隊。

氣氛一瞬間變得莊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臣等拜見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誰能想象,擁有無上豐功偉績的李瑄,又一次開始他的傳奇。

那穿着龍袍,威武的身軀,如天地間的唯一。

他一展袖袍,揚聲喊道:“衆卿平身。”

“謝陛下!”

文武百官、勳爵散官、外國使節,皆齊聲呼應道。

“宣詔!”

接下來,開始宣讀登基大典的詔書。

非宦官宣讀,而是秘書監內一名聲音洪亮的學士宣讀詔書。

“華夏曆三四五四年,乾元元載……”

詔書最先提到華夏曆,在年號之前,使無數人好奇是什麼意思。

頒佈華夏曆的事情,僅僅有大臣們知曉。

和普通的登基大典詔書不同。

詔書從李瑄的血脈開始,以李瑄的視角自述,從太宗皇帝嫡長子李承乾的曾孫,到李隆基的義子。

表達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然後又自從軍開始立下的赫赫武功,如何使百夷心服口服,然後纔回到繼承皇帝后的感言。

“……荷乾坤之眷顧,蒙宗社之靈長。朕之先皇,聖德御宇,布仁風而化育萬民,施善政而潤澤四方。然天數有定,神器虛懸,肆予一人,恭承天序。

當此之際,朕感雙肩之重,思守成之艱。必謹遵祖訓,率由舊章,敬天法祖,勤政愛民。進賢能而退不肖,崇節儉而戒奢靡。務使河清海晏,國泰民安,致吾大唐之隆盛,保斯民於安康……

新皇登基,改元乾元,天地剛建,萬象更新。免天下郡縣一年租、庸,以寬百姓之衣食,以蘇民困;大赦天下,凡姦淫、殺人殘人、劫掠者不赦,刑獄之中,察冤情而伸正義,慎刑罰而恤蒼生。百官臣僚,當精忠報國,奉公守法,共輔朕躬,同臻郅治……

嗟呼!踐祚伊始,矢志彌堅。願上蒼垂佑,祖宗庇廕,克紹鴻圖,永延帝祚。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秘書監用一刻鐘時間,宣讀登基詔書。

“萬歲!萬歲!萬歲!”

完畢後,文武百官大呼恭賀新皇。

這是開天闢地的壯舉。

李瑄使文武大臣充滿憧憬與政治抱負。

這種催人上進的政治抱負,將化爲國家前進的動力。

在場之中,除了少部分人,也只有李隆基的兒孫難爲情。

李亨不服。

李俶不服。

他們認爲是先皇壓制自己的兒子,使他們這一脈沒有在朝野獲得威望。

使得李瑄有謀朝篡位的機會。

殊不知大勢拍浪而來,根本無法阻擋李瑄登基。

李瑄在萬歲的喝聲中,持傳國玉璽,在登基大典詔書上,蓋上印章。

然後,李瑄踏上黃土,邁入祭壇,在鼓樂齊鳴中,進行祭天儀式。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李瑄這段時間一直喊天命,但他深知努力還要靠自己。

祭天是以獨享祭祀天帝權力體現他的合法地位,也爲向百姓展現“君權神授“的觀念,維護皇權。

歷史上,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大事。而祭祀的祭壇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建築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

但李瑄不想勞民傷財,只是把上次的祭壇架子,臨時搭建一番。

“百官入太極殿!”

李瑄完成祭天儀式,親自宣讀祭天典文後,向太極殿而去。

五品以上職事官、散官、勳爵,有資格進入太極殿再拜,聽新皇教誨。

大殿內,黼扆、躡席、薰爐、香案等已經設好。

只是在帝座兩旁,分別有一個臨時座位。

李隆基和李適之大眼瞪小眼,坐在兩旁。

李瑄在宮女擁護下進來時,李適之立馬正神。

很明顯,兩人先前有一場針尖對麥芒的鬥爭。

李隆基被馬嵬驛政變後第一次見李適之,他把李適之好一頓數落。

虧他這麼信任李適之,爲李承幹、李象遷移墳墓,陪葬昭陵。

竟養一個逆子,來篡奪他的皇位。

他把李適之數落地體無完膚,罵他居心叵測。

本來李適之不想和李隆基計較,但見李隆基沒完沒了,回懟幾句,言其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寵信安祿山,使國家遭逢大難。他兒只是順天應時,拯救黎庶。

這讓李隆基覺得李適之翅膀硬了。

還有,李適之坐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難道李七郎敢不封他爲太上皇嗎?

見李瑄來,李隆基輕哼一聲。

今天他是被強拉來的,很不開心。

李瑄入殿到臺階時,向李適之和李隆基一禮。然後踏上九層臺階,到達帝座前,平正坐下。

這是他第一次坐上傳說中的“龍椅”。

李隆基眼睜睜地看着李瑄坐上昔日他的位置。

李適之撫摸鬍鬚笑着。

“拜見陛下!”

不一會兒,文武百官盡數入太極殿,再拜李瑄。

此事,李瑄還沒有封太上皇。即便李隆基坐在臺上,也不必拜見。

在這太極宮正殿中,文武大臣只拜君。

“衆卿平身!”

“謝陛下!”

文武百官,諸王公卿在監禮官的指引下落座。

他們也奇李適之和李隆基。

“改元乾元,立意深刻,這是變革的時代,萬象之氣,唯有變革,才能富民。”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自古武功之盛,不過圖有虛名,真正的盛世,則是百姓豐衣足食,公平公正。大唐的武功威名遠揚,但國家內部千瘡百孔,朕羞愧之!”

“朕在天寶六載時,擔任宰相、吏部尚書。變革失敗,終爲朕之遺憾。數載以來,朕痛定思痛,總結前因後果,此方重來,必推行新政到底,希望諸卿與朕一起披荊斬棘,君臣一心,流芳青史……”

李瑄開門見山,直切主題。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變革的時代,讓文武大臣有所準備。

朝堂上,想升遷只有一個聲音。

變革派!

即便是失敗,也是變革派的失敗。

功過自有後人評定!

而保守派的出現,只會浪費李瑄的時間,加劇內鬥。

誰敢阻撓變法,會被李瑄調出雄職。嚴重者,會勒令其回家養老。

“臣等願傾力輔佐,共推新法,變革盛世!”

宰相李峴起身拱手。

其餘大臣重複李峴的話。

當然,一些不上道的王公,被李瑄無視。

旁邊的李隆基臉色陰沉,他總感覺李瑄在嘲諷他。

天寶年間的變革不堅定,有他的責任。

如果他支持李瑄變法下去,會不會結果不一樣。

李隆基在來太極殿的路上,得到一份大唐月報。

第五期的大唐月報,有一名秘書監學士藉着今年的元夕節,分析李瑄曾經的名詞《青玉案》。

文章直切要點,指出“衆裡尋她千百度”,中的“她”爲太平盛世。說從作此詞起,李瑄便開始謀劃登基事宜。

雖然“文章大膽”,但平民百姓讀了卻很舒服,因爲李瑄當皇帝是爲生民百姓,天下太平。

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25章 渭水離別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4章 廣運潭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5章 興慶宮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4章 華山金礦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93章 天將軍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67章 上架感言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34章 神勇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51章 火雲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79章 回到長安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