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

有宰相們的支持,李瑄開始除賤爲良的籌備。

等錦衣衛在郡縣宣傳到位後,李瑄會立即開始行動,不給豪強大族過多的準備時間。

李瑄又將召兵部尚書封常清、兵部侍郎張興和岑參,與宰相們一起商議組建南方的都督府。

平定安祿山叛亂的時候,李瑄派遣心腹將領以剿滅漏網之魚的名義南下。

現已到達駐地,已完成招兵。

李瑄也在調遣戰馬和盔甲、兵器南下。

李瑄在洛陽的時候,天下除了柘枝這個從三品的都督府外。

還先後確定十五個正三品都督府。

其中,蜀郡都督崔圓,因抵抗吐蕃不利,將他革職,以麾下名將來瑱入川代替他。

其餘九位都督府也全部到位。

任駐紮在江南西道的張守瑜爲漢中都督,授上護軍,封城固縣公。

漢中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漢中城,分別設漢水軍,渝州軍、巴水軍、長江軍、巫山軍,每軍四千人。

任駐紮在山南東道的阿史那扶汶爲襄樊都督,授上護軍,封唐城縣公。

襄樊都督府,統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襄陽城,分別設襄陽軍、武當山軍、伏牛山軍、雲夢軍、荊州軍,每軍四千人。

任駐紮在淮南道的衛伯玉,爲廣陵都督,授上護軍,封鍾離縣公。

淮南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廣陵郡的揚州城,分別設揚州軍、巢湖軍、木蘭山軍、天柱山軍。每軍五千人。

任駐紮在江南西道的郝廷玉爲宣城都督,授上護軍,封綏安縣公。

宣城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宣城,分別設宣城軍、彭澤軍、豫章軍、贛水軍、大庚軍。

李瑄爲掌控江南之地,在江南西道的西面的武陵郡,又置一都督府,任白孝德爲武陵都督,授上護國,封龍陽縣公。

武陵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武陵城,分別設武陵軍、洞庭湖軍、湘水軍、零陵軍、九嶷山軍。每軍四千人。

任駐紮在江南東道的劉之儒爲東陽都督,授上護軍,封義烏縣公。

東陽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東陽郡的郡治金華城,分別設東陽軍、縉雲山軍、武夷山軍、永嘉軍、長樂軍,每軍有四千人。

同江南西道一樣,江南東道也分設兩都督府,因爲整個江南東道僅僅是戶籍就超過百萬戶,人口七百餘萬。

不同的是是江南西道爲一東一西兩個都督府,而江南東道是一南一北兩個都督府。

在東陽都督北面,設餘杭都督府,任李抱玉爲餘杭都督,授上護軍,封臨安縣公。

餘杭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餘杭郡的錢塘城,分別設錢塘軍、太湖軍、鐘山軍、崑山軍、臨海軍,每軍有四千人。

任駐紮在黔中道的荔非守瑜爲黔中都督,授上護軍,封信寧縣公。

黔中都督府,領兵兩萬,其中騎五千。都督府駐地在黔中郡的彭水城,分別設彭水軍、芙蓉軍、靈溪軍、寧夷軍、安蕃軍,每軍四千人。

李瑄會向荔非守瑜傳信,對待黔中的南面,儘量以安撫爲主。

南面有諸多蠻部,大唐只是名義上的控制,並沒有在那裡設立郡縣。

畢竟黔中南面山地太多,還未開發的情況下,比蜀道還難。

華夏也是到明朝後,才完成對黔中南面的實際控制。

最後就是駐紮在廣袤嶺南的南海都督府。

嶺南涵蓋面積廣大,擁有四十四個郡。

但戶籍人口只有一百萬人,且南海郡、交趾郡、始興郡、始安郡、南郡五郡佔據六十多萬人口。

僅僅是南海郡和始興郡有四十萬人口。

這也使李瑄在這廣大區域,只設立一個都督府。

設立都督府,要考慮地方的糧食產量和賦稅情況,如果不夠供給軍隊,多設立都督府就是拖累地方。

按照之前的計劃,任辛雲京爲南海郡都督,授上柱國,封剡國公。

南海都督府有兵三萬人,交趾軍、南越軍、始興軍,各爲五千。

最後一萬人爲南海軍,其中有兩千騎兵和五千水軍。

詔書很快就會傳遞到新任都督手中,連同副都督和僚屬一起任命。

這九個都督府的設立,使李瑄掌控南方軍隊,配合錦衣衛,進行除賤爲良運動。

李瑄要藉助考成法和攤丁入畝公佈後的時機,主動出擊。

他又向北方的幾個都督府傳達軍令,讓他們的兵馬做好準備,隨時聽候詔書。

當然,李瑄身爲皇帝,不可能親自出面去與豪強大族爭鬥。

這個時候,必須用一個心狠,且腹黑的人。

於是,李瑄將嚴莊召至甘露殿。

“臣拜見至尊!”

嚴莊突被召見,誠惶誠恐地向李瑄一拜。

由於黑歷史太厚重,嚴莊在朝堂上如同隱形人,唯唯諾諾,不敢說話。

文武大臣都知道嚴莊是安祿山的首席謀士。

安祿山那雜胡能叛亂,嚴莊“功不可沒”。

最後嚴莊卻靠着“弒主”,僥倖活下來。

不忠不義,他的名聲臭得一塌糊塗,大臣們都在逮他的過失。

現嚴莊的官職是秘書少監。

秘書監改制以後,完全替代內侍省,按理說秘書少監也屬於重職。

但官吏恥與嚴莊爲伍,更聽另一名秘書少監賈至的吩咐。

秘書監王維更多是以威望任此職務,他還在留戀着他那“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生活。

“嚴少卿免禮!”

李瑄示意嚴莊不必多禮。

“謝至尊!”

嚴莊拱手。

“據說嚴少卿在朝堂上鷙鳥不羣,有無此事?”

李瑄笑問嚴莊。

鷙鳥不羣,指堅守節操,不同流俗,李瑄說出這句話時,就顯得很怪。

“即有天雷,臣亦敢展翅高飛。臣感激至尊的不殺之恩,一直等待至尊召喚,赴湯蹈火。”

嚴莊冷汗一瞬間冒出,他撲騰一下跪地,向李瑄再拜,生動詮釋了何爲如履薄冰。

他以爲李瑄在說他不合羣。

但他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合羣呢?

文武大臣交訪拜友的時候,從來不多看他一眼。

八九品的小官在他面前擺架子,他都毫無辦法。

無數次走在道上,聽到背後有人指指點點。

一回到家裡,就趕緊把大門緊閉。

“我只是道聽途說,隨意一問,何必當真呢?就算勸諫我的大臣,都不至於此。”

李瑄不動聲色地說一句後,讓嚴莊起身:“起來吧!”

嚴莊聽後,這纔敢起身擡頭,老實地跟小鳥兒一樣,聽從李瑄的教誨。

從未有一個人,讓嚴莊如此敬畏。即便安祿山犯病時暴打他的時候,他也沒有這麼畏懼,更多的是,心生恨意。

是李瑄的赫赫武功,還是萬夫莫敵,遠蓋項羽的神力?

嚴莊覺得不單單是。

他在范陽的時候,就開始研究李瑄,眼前的男子太全才了。

從改進農具,把直轅犁,改曲轅犁,使農耕水平大幅度提高,另改進水車、鋤頭等。

在醫學上,李瑄提出煤和碳中有一種劇毒,所以燒煤炭的時候,一定要通風。佈告天下後,使無數百姓免遭死亡。連孕婦懷孕,他都能搞出產鉗,以及各種接生知識。

李瑄用陰陽論,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結合實際,杜絕少年男女結婚。

大唐的女子許多都是二三十歲死亡,很多都是未成年產子,傷了元氣。

李瑄又引進西域農作物,特別是棉花,直接替代大唐使用已久的木棉。

另外,李瑄是威名赫赫的大詩人,天下第一填詞者,他詞之精妙韻美,無出其右。

李瑄還不是宰相的時候,就用政鬥手段,使李林甫體無完膚。當宰相十七年的李林甫,幾乎是被李瑄一己之力鬥倒。

而李瑄的策令、政令,嚴莊也認爲符合時宜,且能有作爲。

一個而立之年的男子,卻已閃耀千古。

他覺得那些說李瑄“謀朝篡位,不得善終”的老臣屬實可笑。

天下就該讓這樣的英雄得到。

李瑄已閃耀千古,是萬古以來第一人,哪怕後人不爭氣,也不會影響李瑄的地位。

當初嚴莊被豬油蒙了心,纔會慫恿着安祿山造反。

“嚴少卿認爲天下太平了嗎?”

李瑄又向嚴莊問道。

“回至尊,您榮登九五,天下莫不服從,生民無不歡呼雀躍。天下已太平!”

嚴莊向李瑄回答道。

“不!狼心狗肺者遍地都是,百姓的生活還不如開元時期,現還在治亂之中。”

李瑄搖頭否定。

“臣愚昧,不知所言。”

嚴莊不敢妄加揣測。

“均田制崩壞,百姓無地可均,無數百姓淪爲農奴。朕準備除賤爲良,現需要一條臂膀!”

李瑄盯着嚴莊說道。

他說出除賤爲良的那一刻,蘊含着無盡的殺氣。

這一語之間,定無數人的生死。

漢武帝能肆無忌憚地誅殺豪強,將豪強殺得血流成河,是因爲他對軍隊的無尚掌控力。

而李瑄對軍隊的掌控,更勝漢武帝一籌。

嚴莊聽到“除賤爲良”這四個字愣住了。

絕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否則只需要派遣大臣像是“檢田擴戶”一樣實行即可。

除賤,是去除賤籍,甚至連賤籍都沒有帶農奴。

聰明的嚴莊,知道也可能是“除豪強”。

“嚴少卿若不願爲朕效力,天下自有忠臣。”

見嚴莊不說話,李瑄沉聲道。

“臣願肝腦塗地,輔佐至尊除賤爲良。”

嚴莊回神過後,趕緊向李瑄拜道。

這對他來說是來之不易的機會,一旦錯過,他再難翻身。

即便知道除賤爲良不是好活。

因爲一定有士族、大族要被他得罪,而且這朝臣之中,也不乏大姓。

“朕封你爲河南河北黜置大使,會爲你調配屬吏、禁軍,並讓都督府輔助你,負責河南河北的除賤爲良。”

“同賜予你尚方斬馬劍,有不接受審理的豪強大族,有對抗的豪強大族,一律視爲謀逆,可先斬後奏。其家資、田地,收繳爲朝廷。”

李瑄給予嚴莊權力。

現在朝廷已經沒有黜置大使的職位。

李瑄臨時任命這個使職,代表嚴莊是河南河北地區的欽差大臣。

當然,爲防止嚴莊私底下違抗他的意志,濫殺無辜,他會派遣一名禁軍將領率領禁軍監視嚴莊。

“回至尊,河南河北郡望大姓頗多。恐也土地兼併,恃強凌弱。如遇他們,當如何自處?”

嚴莊向李瑄請教道,主要是士族爲官者太多。

滎陽鄭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弘農楊氏,渤海高氏。

士族的繁衍與分散,總會有淪爲豪強者。

“他們難道立下殺死安祿山一樣的功勳嗎?”

李瑄用這一句話暗示嚴莊。

“臣遵旨!”

嚴莊趕緊領命。

“六月一日,正式東出洛陽,開始除賤爲良。”

李瑄又向嚴莊吩咐一些具體事宜後,定下除賤爲良的時間。

關中、河東方向,不需要嚴莊出馬。

以李瑄的威懾裡,關中地區的除賤爲良爲京兆尹負責。

河東的由太原尹負責。

軍隊會隨時調動幫助。

“臣告退!”

得到具體,嚴莊退出甘露殿。

他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只要能把至尊吩咐的事情做漂亮,他一定會有翻身的機會。

他覺得以至尊的性格,不會如漢武帝一樣,剛用完酷吏,就將酷吏擊殺。

……

關中地區,攤丁入畝和考成法的宣佈,對各縣影響巨大。

奈何現在不是天寶八載的時候。

那時候地方官吏和豪強利用李隆基的心態,將李瑄頒佈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扼殺在萌芽之中。

現李瑄以無上權威捲土重來,讓一些利益團體想到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他們不敢硬剛李瑄的威勢,已經打算做出讓步。

對豪強大族來說,不過是暫時停止土地兼併。

但考成法和攤丁入畝,對一些貪官污吏進行雙重打擊,使他們叫苦不迭。

李瑄大權在握,如果反抗,恐怕旦夕就被押送到長安。

就看考成以後的政績了,沒有人會憐憫他們。

考成法和攤丁入畝的消息,通過驛站快馬,傳遞到各地太守、縣令手中。

李瑄也要求大唐月報的總編,將他親自撰寫的考成法和添丁入畝的文章,放在五月出版的大唐月報的頭版頭條,讓更多有識之士通過大唐月報看到。

四月下旬,李瑄率領天策衛,離開長安,旨在巡視關中地區。

天子巡狩,自古爲制。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皇宮之中,那樣不知天下米粟,不懂民生。

他可不想有朝一日,如晚年的李隆基一樣,被捂住耳朵,蒙上眼睛。

李瑄會在恰當的時候,巡狩至嶺南,看一看波瀾壯闊的南海。

成爲大唐第一個前往嶺南的皇帝。

大唐繁華的時候,人口一定要趁早向嶺南遷移。

這樣才能將富庶的中南半島吞併。

他的第一站,是驪山下的濟生堂。

這可以說是華夏第一個醫科大學。

李瑄出行不是很高調,除了秘書監的官吏外,還有幾名侍郎、幾名御史、左右拾遺、起居郎隨行。

他甚至禁止讓出行的儀仗隊跟隨。只有上千名騎兵,分兩部,在前後護衛李瑄,周邊是二百名飛龍禁軍。

另外就是一些便衣內衛。

李瑄的必經之地,只有內衛清楚。

至尊駕臨,濟生堂顯然不知。

內衛早已混入濟生堂中,待前方的天策衛到達濟生堂,學子們才得知至尊到來。

現濟生堂男女學生,加上醫師。共有近三千人。

就如一個鄉里一般,沒有圍牆,只有一座座各式各樣的房屋。

爲保證學子能在十年內出師,一般學生會選擇一種醫術作爲主修。

實在是天縱奇才,會修多種醫術。

另外,濟生堂有專門的醫館,接待長安周邊生病的病人。

陳藏器和王冰會教導弟子,知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需要通過爲病人看病,得到實踐。

在濟生堂周圍的田地中,種有一望無際的草藥。

“至尊駕到……”

陳藏器和王冰剛出來迎接,李瑄的車駕就已經到達濟生堂的路口處。

數以千計的莘莘學子匯聚而來,翹首以盼。

濟生堂是李瑄提出建立,又親自拿出兩千兩黃金,使得濟生堂纔有如今的發展。

隨着濟生堂的學子越來越多,新生還未畢業,在天寶十四的時候,濟生堂一度斷糧。

好在最終挺過來,李瑄掌權後,一如既往地支持濟生堂。

“拜見至尊!”

李瑄從密封的龍輦中下車後,陳藏器、王冰攜帶濟生堂的學生向李瑄行大禮。

那聲音洪亮,猶如千軍萬馬一樣。

“陳祭酒快快請起,我只是來看看,何必行此大禮?”

李瑄不顧天子身份,快步上前,將陳藏器扶起來。

他看陳藏器還拄着柺杖,明顯腿腳不便。

就像杜甫詩中那樣,人生七十古來稀。

年過七旬的陳藏器太老了,他頭髮花白,臉上長滿皺紋。

他是可以與孫思邈齊名大醫,歷史上他和王冰一樣,能在整個唐朝的醫生中名列前五。

特別是他在開元二十七年時撰寫的十卷《本草拾遺》,對濟生堂來說是一本神書。

直接影響到後世的《本草綱目》,李時珍評價本草拾遺:博極羣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蒐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

“您是至尊,不能這樣!”

陳藏器受寵若驚。

“像陳祭酒這樣的大醫,皇帝也要尊敬。皇帝只是萬民的引路人,你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

李瑄感慨萬千,陳藏器比十年前老太多了。

一代大醫,將自己的餘生全部奉獻給濟生堂。

“這是真正的天子!這是天下蒼生的福氣。”

陳藏器老淚縱橫。

他當過很長時間的縣尉,他也明白,自己不是當官的料子。

所以在當官的空餘時間,整理古今醫術,結合自己的經驗,寫下《本草拾遺》。

本以爲一生只會留下這本書。

沒想到李瑄爲他留下濟生堂,用以造福天下的機會。

李瑄讓別的醫生和學生,不要行禮。

他表明自己只是一個過客。

但他越是這樣,就越發令人尊敬。

“請至尊隨臣回濟生堂的正堂內。”

陳藏器就欲拿着柺杖行走之時,李瑄又親自去攙扶。

這一下,使後方數十名官吏慌忙上前。

李瑄的行徑,讓大臣們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可能跟李瑄去搶。

隨行的記者和起居郎立刻將這件事記錄下來,一定要大書特書。

周圍的學生見此,感動得稀里嘩啦。

天下無雙,如神一般的至尊,竟然屈尊攙扶自己的老師。

未想過醫生還有如此榮寵的一幕。

這使得年輕的學生,立志發憤圖強,一定要成爲像陳藏器一樣的大醫。

“濟生堂若有困難,只管向朝廷提。一個盛世,當要保障百姓們不被風寒所痛。看到濟生堂一個個朝氣蓬勃的臉龐,我十分欣慰。”

李瑄與陳藏器、王冰慢步同行的時候,向他們說道。

他眼中的盛世,可不是吃飽穿暖,醫與學,纔是向上跨越的基礎。

寄予厚望的濟生堂,用十年就培養這麼多醫生,再給十年,二十年。

從婦科,到兒科,再到內外科。

總有一天,濟生堂的醫生會走到鄉里。

“這是託至尊之福,沒有至尊,濟生堂也不會有今天。”

陳藏器的話不是恭維,而是實話。

“王博士,濟生堂在教導學生的時候,還要謹記創新。系統性地建立學堂,目的就是讓醫術突破,能攻克疑難雜症。不論將來濟生堂的學子到哪,只要在醫學上有所建樹,能爲所有醫者的表率,我會封他爵位。”

李瑄想用激勵的方式,讓國家快速發展。

之前他就昭告天下,凡是工匠能創造出高價值的技藝,他都會封爵位。

如果有人搞出蒸汽機,李瑄封他一個國公又如何?

沒有實權的國公,對李瑄無所謂,國家也不過是多支出一些衣賜和俸祿。

但對平民百姓來說,爵位是可以用一生的努力去爭取的。

“臣會將此消息通報濟生堂,一定悉心教導學生。”

王冰向李瑄拱手。

他四十多歲,看着卻像三十來歲一樣。

王冰和陳藏器走的是兩種路線,王冰屬於道醫,猶重五行陰陽。

李瑄在濟生堂和王冰、陳藏器談論一個時辰,定下關於醫生的長久發展規劃。

他當然不能讓醫生一味着付出。即便這一代有夢想,下一代一定會不同。

除了待遇以外,醫生會有一套評級制度,獎勵制度。

最終,還有“大醫”稱號。

由皇帝親自頒佈代表大醫的玉葫蘆,並封以爵位。

另外,等大唐月報發展成熟,會開創扁鵲醫報,不定期發佈醫學文章,讓天下醫生來點評,有錯指正,不服就辯。

只要將自己的文章郵遞到報社,審覈後會登上下一期。

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158章 裴靈溪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章 軍功入相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26章 回樂城中第49章 賣馬人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5章 渭水離別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84章 長離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80章 滿城沸騰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11章 押官薛錯第84章 長離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章 軍功入相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章 靈翠樓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56章 唐軍陣形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1章 軍功入相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5章 興慶宮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40章 羅興失蹤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