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距離羅馬帝國出使大唐已過去十幾天。
在五月份的大唐月報上,會登陸李瑄親筆撰寫的《農業革命》文章。
廣義上的農業革命自數千年前,甚至更遠就開始。如黃河中上游和長江中下游種植的粟米和水稻。
先祖們刀耕火種,一步步選種,將野草培育成現在賴以生存的糧食。
但這些都是無意識的變革。
而李瑄要進行一次目標明確的革新。
後世的英倫三島,從一個落後封建的小國家,僅僅三四百年,就完成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成爲日不落帝國。
而華夏曆史悠久燦爛,卻一直在歷史上中循環。
歷史上華夏沒有工業革命的原因很簡單。
士農工商!
工與商,成爲最卑賤的職責。雖有大量的發明,卻一直在“試錯”與“改錯”,沒有系統,沒有科學性發展。
英倫三島的科學家若有發明,皆會獲得國家的支持與獎勵。
人類在絕大多數進步時刻,都是利益在驅使。
想讓馬兒跑,卻不想讓馬兒吃草。遏制住前進的動力。
另外,華夏的財富多集中在權貴手中。
家天下思想,從來沒有消除過。
商人不過是待宰的羔羊,財富隨着朝代的更迭,不斷地再分配,卻永遠也分配不到底層手中。
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沒有財富的支持,會漸漸化爲塵土。
另外就是華夏曆朝歷代,過於看重《四書五經》和文史爲主的儒家思想。
在春秋戰國那麼輝煌的儒家學說,沒有改進,反而有退步,自封。
以至於後世會將華夏衰落的責任歸咎於孔子孟子。
科舉制度,催動文人寒窗苦讀,有些文人皓首窮經,變成書呆子。
如果將物理數學納入科舉,並多選優異者及第,絕對能催使一部份文人轉行,使數學物理得到進一步發展。
李瑄知道他這一輩子很難看到工業革命開始,但他要做一個引路人。
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革命》尤爲重要。
李瑄筆下的農業包括糧食、水果、蔬菜、畜牧業、林業、漁業,以及從畜牧業、林業延伸的一些副業。
他結合地區,認真規劃各郡縣需要做的事情。
包括羅馬帝國攜帶來的蔬菜、水果種子,要認真將其種出。
在大唐月報發行前,李瑄於朝會上向文武百官提到農業革命。
改革農具、改革傢俱、改革鐵器、創造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大力發展紡織業。
李瑄從方方面面去規劃農業,如綿羊的羊毛,牛羊貂的皮革,鴨的鴨絨,雞的蛋等等。
改革牧監、牧場,在牧場內建立明確的工廠。
繼而在不遠處建立紡織廠、皮革廠等下游工廠。
如森林資源豐富的區域,建立傢俱廠、木具廠、玩具廠、造紙廠、雕版廠。
不論是種植蔬菜,還是培育水果,一定要找具備相關知識的老農指導,並將他們集中起來,取長補短,討論經驗。
明確立下對發明者的獎勵和爵位,並以最快的速度傳至天下。
從而真正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在這些進行的時候,大唐中央銀行也在建立,設總行長,爲正四品上。
李瑄提拔善於理財的第五琦爲第一任總行長。
第一步先在長安、洛陽、益州、揚州、涼州等大型城市設計分行。
本來他想用錢莊的名字,但一想錢莊沒意思,還不如直接稱爲銀行。
大唐依舊在使用“開元通寶”,暫時不會去貨幣改革。
開元通寶可不是指“開元年間”出現,而是自李淵時代就開始發行的,爲大唐第一種貨幣。
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
大唐在剛建立的時候,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非常混亂。
於是,唐高祖武德四年,爲整治混亂的幣制,下詔書廢除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創赫赫有名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爲小平錢,是銅錢中最小,最基本的貨幣,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一文錢”。
武則天上位以後,創立大唐第二種貨幣,幹封泉寶。
幹封泉寶是一種“當十大錢”,即一個幹封泉寶,可比十個開元通寶。
武則天鑄造幹封泉寶,本來的想法是增加貨幣的流通量,以減緩“錢荒”,即流通中錢少的矛盾。
但是百姓不是傻子,號稱以一當十的幹封泉寶一出,百姓紛紛藏匿開元通寶錢,他們認爲用了這麼多年的開元通寶纔是好貨幣。
於是,市面上就只剩下當十的幹封泉寶,大錢貶值,物價飛漲也是必然的。
再加上私鑄幹封泉寶者比比皆是,使得幹封泉寶僅僅鑄一年多,就被下令關停。
依舊是開元通寶堅挺。
所以李瑄不可能去新鑄銅錢,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雖一直存在,但用小平錢,總體還是可控的。
第五琦多次上書,鑄造大錢,都被李瑄否決。
大錢再大,也不可能有五銖錢的兩倍重。
而設置面值爲十,等於用只能買一斤的銅,向民間收五斤的銅,這不是欺負人嗎?
古往今來,從不缺乏鋌而走險的人。
只要鑄大錢,仿造是必然的。
歷史上的第五琦就想當然去建立大唐第三種貨幣“乾元重寶”,是以物價飆升,鑄盜蜂起。
李瑄告訴第五琦經營模式,讓他先把銀行搞好,將來每個郡縣都要設立銀行。
爲銀行安全,必須在縣衙附近,由縣兵把守。
李瑄還告訴第五琦一些先進的“防僞技術”,以防止不法之徒拿着假存摺騙他錢。
建立銀行,存錢利息不高。爲了盈利,必須有小額貸款。
主要是促進經濟繁榮,商人遠走他方,不再需要車載斗量地運錢,只需要從各地的銀行去取。
最重要的是,李瑄要以中央銀行,建立國家的貨幣信用體系。
以便於將來的貨幣改革。
作爲穿越者,他明白信用體系的重要性。
他知道,伴隨着金融,腐敗也會層出不窮。
銀行還未建立,李瑄已經準備好向銀行開刀的準備,並且建立更嚴謹的制度。
總的來說,李瑄提出的農業革命和銀行制度,是影響深遠的。
莘莘學子等待兩年,科舉將至。
但如果這些考生沒有看過大唐月報,或者沒有新奇變通的本領,他們一定會鎩羽而歸。
六月一日。
嚴莊這邊準備好,組成龐大的河南河北黜置衙門,共數十名官吏,上百名刀筆小吏。
由薛錯率領兩千天策衛保護嚴莊。
滎陽都督府、洛陽禁軍、北海都督府、河東都督府的一部分兵馬,和錦衣衛一起務必配合嚴莊行事。
另外,下令范陽都督府、平盧都督府的派遣步兵南下,進駐河北。
李光弼率領騎兵去與靺鞨、室韋交戰,步兵還留在范陽。
轟轟烈烈的除賤爲良運動,正式展開。
嚴莊也覺得壓力很大。
這次一定要幹得漂漂亮亮,他纔有翻身的機會。
好在啓程前,李瑄將隨從官吏召到甘露殿訓話,讓他們務必聽從嚴莊的命令,否則嚴懲不貸。
他雖然覺得嚴莊品德上有巨大瑕疵,但能力還是認可的。
嚴莊這種人,也最適合站到前臺。
嚴莊離開的那一天,李瑄召在京九品以上官吏至太極宮舉行朔日朝會。
在宣佈除賤爲良的時候,文武百官一片譁然。
雖然已經開始制定攤丁入畝和考成法,但李瑄將除賤爲良捂得很緊,除了五位宰相,其他沒人清楚。
當李瑄宣佈除賤爲良後,五位宰相先後支持李瑄的除賤爲良運動,聲稱這是利國利民的壯舉。
如此,其他大臣即便心有疑慮,也不得不應和。
當日朝會後,李瑄昭告天下。
“朕臨御天下,期四海昇平,黎庶安康。然今有猖狂之徒,勾結貪腐,囤積居奇,致糧價飛漲,民生艱困。更有豪強大族巧取豪奪,兼併土地,隱瞞戶籍,草菅人命,此等惡行,實乃亂國之禍源。
今特下詔,着天下都督府、各郡縣士卒,全力展開除賤爲良之行動。清查那些土地兼併、豢養農奴的豪強大族,一經查實,嚴懲不貸。抄沒其非法所得之土地、資產、糧食,以平價或賑濟之式散於百姓,還耕於民,解民倒懸。各級官吏務須奉公執法,不得徇私包庇,若有違者,朕必加嚴懲,絕不姑息……”
詔書出現後,以活字印刷術連夜印刷,分發郡縣。
李瑄作爲皇帝,最先表態。
他關閉大明宮、華清宮,以及咸陽、新豐、華陰地區行宮。
下令關閉洛陽的上陽宮、翠微宮,紫薇城則留着。名義上洛陽與長安併爲首都,中樞還是得有的。
宮殿關閉,每隔一段時間保養一次,防止快速腐朽。
其中,壯麗的大明宮經過改造,封鎖主宮殿區域,作爲中央軍校的選地。
放還宮女、教坊女子、梨園弟子五千餘人。
如果她們有家鄉,給予錢財,歸入鄉里。
如果沒有,或不想回去,讓她們在軍中選擇未婚將士而嫁。
宮女自古思春,不堪深宮寂寞,在中宗時代,只因一次上元夜燈會,皇帝即興讓宮女出宮觀賞上元夜燈火,卻跑了三千多宮女。
到此時此刻,宮女在深宮大院之中,思外的情緒更重。
李瑄這麼做,也使宮女們達成心願。
只要想走,都放歸她們,只留下自願。
另外,也從諸宮中裁宦官六千餘人,給予他們田地。在長安城外生活。
這些宦官雖然資產、田產被沒收,但不代表他們不富裕。
李瑄允許宦官從慈幼堂挑選棄嬰收養。
減輕慈幼堂的壓力。
一些年老的宮人,都安排到慈幼堂。
實在是感情的,李瑄令他們爲皇帝守陵墓。
雖然宮女宦官還有很大一部分,但李瑄此舉,震驚朝野。
自古君王,都是以建築宮殿,凸顯威嚴。
比如李瑄,就算在道政坊再建立一座皇宮,建立一座比擬萬象神宮的建築,文武百官也不會說什麼。
但李瑄卻反其道而行之,關閉衆多宮殿的大門。
特別是大明宮。
竟用於什麼中央軍校,那些武夫何等何能?
即便封鎖朝會主殿,也會有損皇家威嚴。
有大臣向李瑄勸諫,但李瑄反問:“君王之威,可使萬民豐衣足食乎?”
中央軍校一定是龐大的建築羣。要容納成千上萬的學生纔是目的。
大明宮地理位置極佳,如果訓練的話,離龍首原近在咫尺。
不論是釋放宮女,還是裁減宦官,都使朝廷減少財政支出,並可以增加天下勞動力,糧食產量。
這句話傳到長安,沒有人不稱讚的。
百姓聲呼除賤爲良!
以至李瑄的死忠狂熱文人產生一種“廢除奴婢制度”的呼聲。
有的時候,就是大勢所趨。
一步完成,雖然還未邁開下一步,但前方的路已然清晰。
詔書下達僅僅一日後。
京兆尹張巡召集干將,除賤爲良。
值此之際,李瑄再次加封嚴莊爲山南西道東道、江南東道、西道、嶺南道、江南道、淮南道、黔中道黜置大使。
但是名義上的。
實際上以吏部侍郎張鎬爲首,領一衆干將南下武關,進入山南西道,然後向整個南方擴散,除賤爲良。
其中包含戶部侍郎劉眺、工部侍郎王昌齡、刑部侍郎王璵、兵部侍郎張興、秘書監中書舍人楊炎、監察御史李勉、殿中侍御史王震、大理寺少卿敬括等等。
共組成吏部、刑部、御史、戶部、兵部、工部、大理寺、審計、秘書監、太府、御史臺、河南府等十三個部門。
外加錦衣衛指揮鸞鳳司副司長裴胄給予消息。
共攜帶朝廷命官一百三十五名,流外官、刀筆小吏三百多名。
由右羽林大將軍羅興率領三千名天策衛騎兵護衛。
主要工作還是以郡縣長吏展開,但同時經過錦衣衛反饋的信息,一一調查。
郡守、縣令,不尊旨意,直接拿下。
反抗者先斬後奏!
諸都督府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平叛,獲得軍功!
河東,由一部分河東軍,和太原軍留下的步兵佈防,李瑄派出秘書監機要秘書兼監察御史常袞,在天策衛的護送下,監察除良爲賤。
劍南,李瑄派遣田承嗣這個狠人,任他爲劍南道黜置使,配合杜甫、來瑱,在劍南地區監察。
河西、隴右隨是他的地盤,但他還是派遣兩名監察御史,督促郡守,也望豪強大族識相。
靈武至九原一代,李瑄讓朔方都督王難得出兵。
邊塞之地,是最容易滋生豪強的地區之一。
朔方自太原一帶,自唐初以來,就是代北士族的地盤。
代北士族基本都是由鮮卑貴族漢化而來,現全部都以漢人自居。
雖現在代北士族一蹶不振,但官場上不得志,肯定會從其他方向生門道。
……
長安城,臨近科舉,九衢之內,麻衣如雪。
今年正月的時候,朝廷就宣佈科舉事宜,比平時多十科。其中緝捕科、算科、史典科、春秋科、天文地理科等,都是今年新增。
但有的科根本沒幾個文人報名,他們都持觀望態度。
寒窗苦讀,只求爲官。
他們覺得有的科即使考上,也無法當官。
但是一些擁有雜學的文人,覺得自己才疏學淺,準備嘗試一番新設的科。
明月酒肆。
不少文人士子,正匯聚在此喝茶閒聊,談聊着朝廷剛剛宣佈的大事。
“除賤爲良,只怕天下動亂。”
一名文人悶悶不樂地說道。
不少文人士子出自世家大族,他們擔心自己的家族被除賤爲良所波及。
風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正。
而李瑄展開的除賤爲良運動,是直接把豪強大族視爲敵人。
放歸農奴,清查土地,接受審理。
這簡直是要命,畢竟許多豪強大族魚肉百姓,手裡握着人命。
一旦牆倒衆人推形成,憑藉豪強的勢力,將死無葬身之地。
畢竟豪強大族不得人心,又分散在五湖四海,沒有兵甲準備。
哪怕聚攏上千農奴、佃戶,也一定會被一百名騎兵戲耍。甚至一百名披堅執銳的步兵他們都無法戰勝。
現在沒有什麼塢堡讓他們據守。
那些心裡沒有鬼,或者犯罪未留下證據的豪強大族,咬咬牙,破財消災。
但那些百姓道路以目,罪惡滔天的豪強大族,唯有造反這一條路可行。
“除賤爲良,功蓋千古。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想重現盛世,唯有除賤爲良!”
一名衣着樸素的文人開口說道。
一個人的身份,就決定他什麼立場。
家境貧寒的文人自然支持除賤爲良,消除兼併。
否則天下的土地,遲早被這些豺狼虎豹吞噬。
李瑄掃退魑魅魍魎的決心,得到寒門文人和有志之士的擁護。
“看告示上言,至尊頒佈的除賤爲良,絕對是爲國家百姓的壯大之舉,但地方豪強大族不會乖乖就範,唯一擔心的就是發生事與願違的事情。”
也有文人相對保守,認爲除豪強不能過激,可先效仿開元初年的檢戶擴田運動。
三方各執一詞,都有自己的理由。
“至尊心懷天下,連華清宮和大明宮的關閉,解散其中宮女宦官。我等無功名加身,還是不要操這份心了。”
明月酒肆中一名拿着大唐月報的文人說道,打斷衆文人的爭論。
“不錯,至尊一向倡導公平公正,所以科舉纔有謄錄制度、糊名制度誕生。人人都知曉土地兼併嚴重,不加以制止,必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
又一名文人說道。
現聖令已下,覆水難收。他們這些文人士子要準備科舉,而非去爭論無法改變的事情。
早在天寶六載的時候,文人就知道李瑄提倡的是公正,秉持的是仁德。
同時,李瑄眼中不容沙子,對罪證確鑿的官吏,一向不留情面。
可以說,只要不犯罪,如一些老臣一樣明裡暗裡罵李瑄,李瑄都不會怎麼樣。
一旦犯罪,李瑄必重拳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