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西進京都

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父子兄弟三人帶領大軍殺向霍邑,勢如破竹。沒費多少功夫,就佔據了霍邑。而李淵沒有停下腳步,帶領大軍繼續攻克了臨汾郡、絳郡,於八月十五抵達了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李淵站在岸邊,腳下是奔騰而去的黃河,只要大軍渡過黃河,他們就可以進軍關中了。

這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而李淵他並沒有被一時的成功衝昏頭腦,他的目標向來很清楚,劍鋒直指長安。

這時,劉文靜終於回來了,並帶來了突厥五百士兵,馬兩千匹。李淵欣慰道:“吾已及河,突厥始至。馬多人少,甚愜本懷。”

畢竟突厥人多了,糧草耗費也多。而突厥馬兒聞名天下,李淵自然更喜歡突厥良馬多,而突厥士兵少。

現在李淵手中有人有馬,還有突厥和李密的配合,皇圖霸業,近在眼前。

而這一次,和李淵對決的,是大隋名將屈突通。他是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幼承庭訓,自幼習武,性格剛毅。大業期間,他先後平定楊玄感叛亂,鎮壓劉迦論起義等。屈突通勇武又謹慎,與各地農民軍作戰時,雖無大勝,卻也沒有大敗過。

而現在,李淵和屈突通對上了,他們二人都是當世名將,誰勝誰敗尚未可知。

屈突通如今在河東,手中精兵不少,和李淵相距不到五十多裡,可是卻遲遲不來攻打李淵。李淵認爲,這說明屈突通手下兵馬早已心生反意,不想在爲隋朝效命了。

可是屈突通卻是個重情的人,他深受隋文帝和隋煬帝兩代皇帝的器重,且擔憂家人被牽連,怎麼可能會投降?

此時李淵手下將領建議,先不要和屈突通發生衝突,避開河東,從龍門直接渡過黃河,佔據潼關,掌控關中。然而也有人認爲,應該先以全軍之力,攻打屈突通。否則將來進攻長安之時,屈突通很有可能在背後捅他們一刀。

李淵和屈突通接觸過,對此人性情也有所瞭解。於是他道:“屈突通今在河東,精兵不少,相去五十餘里而不敢來,足驗人情不爲之用。然通雖不武,久在戎行,守法懼罪,終無坐位。不妨伺便時相邀襲,宜爲之備,以折要衝。通若不入關,河東自然歸我,分兵向彼,我即擊其河東。通若全兵守城,卿其絕其橋道,可謂前扼其喉,後撫其背,首尾相救,非通所堪。若不走之,必成擒矣。吾且按兵觀其進退。”

李淵打算見機行事,若屈突通不入關,李淵便率兵攻打河東。若屈突通選擇守城不出,李淵便燒了黃河索橋,斷其後路。前扼其喉,後攻其背,必能生擒屈突通。

果然,屈突通選擇了保守的那條路——堅守河東。李淵親自率領諸軍包圍了河東郡,並且分別遣李建成、李世民、裴寂,帶兵各守一方。屈突通關閉城門,堅守不出。李淵派將領輪番攻城,可惜屈突通善於守城,一時間無法攻下,戰事陷入了僵局之中。

李世民見雙方僵持不下,最先沉不住氣,想要繞開屈突通,直攻長安。可是裴寂等人依舊認爲,應該先拿下河東,再圖長安。

裴寂道:“屈突通擁大衆,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爲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長安恃通爲援,通敗,長安必破矣。”

李世民反對道:“不然。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衆,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弊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衆心離沮,則大事去矣。且關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爲慮。”

面對兒子和老友相爭,李淵陷入了沉思。他既沒有采納李世民的建議,也沒有贊同裴寂的說法。李淵最終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兵分兩路。

李淵帶着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領主力部隊向長安進軍。留下劉文靜等部分將領,率領一半軍隊,繼續圍攻屈突通。

屈突通聽聞李淵要去攻打長安,一下子着急了,帶兵想要回救長安。劉文靜神機妙算,早就知道屈突通會出城,便埋伏在去長安的必經之路上,打了屈突通一個措手不及。一計不成,屈突通想要和守衛潼關隋將劉綱聯合起來,卻被李淵軍左統軍王長諧搶先一步,斬殺劉綱,攻佔都尉南城。屈突通無奈之下,被迫退守都尉北城。

這邊屈突通和劉文靜等守將一攻一守,相持不下,而李淵那邊則十分順利,大軍一進入關中,各地官員紛紛不戰而降,關中百姓熱烈歡迎。三秦士庶衣冠子弟、郡縣長吏豪族、弟兄老幼,相攜來者如市。至此,長安周邊郡縣已經納入李淵懷中,此時的長安如同一座孤城,沒有任何屏障保護,李淵想要拿下長安,可謂是輕而易舉。

與李淵的一帆風順相比,此時的隋煬帝楊廣,則受困於危局之中。楊廣每天只想坐着龍舟遊山玩水,徹底不管政務了,像是一個失去城池的將軍,偏安一隅,陷入自欺欺人的階段。

李密還在東都之外,圍攻洛陽,楊廣還在龍舟中鶯歌燕舞。正值夏季,運河兩岸綠樹成蔭,鬱鬱蔥蔥。運河之水並沒有像大海般波濤洶涌,也不像黃河長江一樣滾滾而去。它靜靜的流淌着,波瀾不驚,巨大的龍舟在運河中行駛的十分平穩。

運河的平靜安詳,反襯出了隋煬帝的內心不再平靜。他有時會在傍晚時分會來到船頭,瞭望夕陽下的大運河。夕陽西下,河面如同灑下一層金色紗布,反射出點點亮光。他想起在大業初年,他花費無數的人力物力,開鑿了這條大運河。他本想將這條運河用在軍事和經濟問題上,卻沒想到自己的貪婪,最終讓大運河變成了皇帝的遊山玩水的通道。

隋煬帝想起自己曾有青雲之志,可惜最終斷送在了自己的貪慾上。三徵高麗最終敗北,修建運河勞民傷財。隋煬帝終於開始審視自己當政時的對錯,他已經不知道,修建大運河,三徵高麗是對是錯了。

可是歷史無法重來,隋煬帝站在船頭靜靜思考着,和大運河默默相視……

第六十五章 東宮夜宴第四十九章 立儲之爭第六十六章 秦王中毒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三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二十六章 勤王之軍第四十六章 江都政變第六十章 太子謀反第八章 駿馬事件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三十章 獄中長談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六十四章 兄弟猜忌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十章 長孫無垢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五章 赴任太守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六十六章 秦王中毒第三章 楊廣登基第十二章 世民娶妻第四十七章 煬帝之死第十章 長孫無垢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任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三十五章 召集兒女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五十五章 天策上將第五十章 李密降唐第八章 駿馬事件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二十八章 太原留守第十二章 世民娶妻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六十三章 齊王元吉第五十四章 虎牢之戰第五十七章 平定山東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八章 駿馬事件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十五章 楊家叛亂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四十九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二章 蒙冤被殺第二十八章 太原留守第二十八章 太原留守第六十六章 秦王中毒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四十四章 擁立代王第三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五十四章 虎牢之戰第六十八章 父子相絕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殘第三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二十九章 結交謀士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一章 兄弟齊心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殘第四章 修建運河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九章 李淵提親第六十章 太子謀反第三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十章 長孫無垢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四章 虎牢之戰第三十五章 召集兒女第五十章 李密降唐第六十六章 秦王中毒第六十二章 明辨是非第三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六十五章 東宮夜宴第三十九章 齊聚太原第六十二章 明辨是非第十七章 隱姓埋名第七章 秀寧出嫁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四章 修建運河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二十章 李淵自污第十章 長孫無垢第五十章 李密降唐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五十七章 平定山東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四十九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四章 虎牢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