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面聖

王忠嗣是當時第一名將,第一戰略家,具有衛霍之才,驍勇善戰,一生征戰,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數十個,無一敗仗,可以說是常勝將軍了,威名在外。

更難得的是,他是李隆基的假子,是李隆基一手調教出來的名將,可以說是李隆基的心尖肉,非常得寵。

老者竟然以他爲襯托,盛讚李昌國,這是無與倫比的盛讚!

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寫盡讚譽之詞,也比不了這話!

李昌國萬未想到老者如此盛讚,不由得一愣。

那個無須老者一臉的震驚,彷彿不信自己的耳朵,用手扯了扯耳朵,感到疼痛,方纔相信這是真的。

就是那三個雷打不動,宛若石佛的護衛也是一臉的訝然,目光炯炯,打量着李昌國,一臉的豔慕之色,恨不得老者是在讚賞他們。

“老丈,你這話是不是……”李昌國雖然對王忠嗣拒不出兵攻打石堡城一事很是不滿,卻是知道其才,那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名將,誰都得服氣,對老者這話頗有些不太苟同。

“無妨!”老者大氣的一揮手,威勢立顯,笑眯眯的打量着李昌國,重重點頭,道:“你這個年輕人不錯,很不錯!既有驚人高論,又是如此謙遜,難得呀難得!年輕人,我可以知曉你的姓名麼?”

一臉的親切笑容,頓顯無窮魅力,讓人頓生親近感。

“我……”告訴他名字也是無妨,不過,李昌國轉念一想,他與這個老者以後不會再有交集,沒必要告訴他名字,道:“相逢便是緣,何須名姓?”

“相逢便是緣,何須名姓?”老者又是一愣,品味李昌國的話,讚道:“有理!有理!與君一席話,勝卻千篇文章,告辭了。”

老者衝李昌國一抱拳,轉過身快步而去。走了三五步,又停了下來,轉過身,衝李昌國歉然一笑,道:“年輕人,借用你的話來說,相逢便是緣,我也不問你名姓了。這塊玉,就送你了,算是留念吧。”

說着,從懷裡掏出一塊美玉,發出柔和的玉光,打造得極是美觀,一瞧便知這是珍品中的珍品。

那個無須老者大是訝異,嘴一張就要提醒,卻給老者一揮手阻止,只好不再言。無須老者一臉豔慕的打量着李昌國,恨不得老者把這玉給他似的。

“老丈,這玉太貴重了,我不敢收。”李昌國眼光不錯,再有那無須老者的表情,知道這玉非同凡響,極爲貴重。

“這玉雖然隨我有些年頭了,如今能得你這樣的青年才俊爲主,也是它的福份。收下吧!”老者很是熱情,不由分說,把玉塞在李昌國手裡,衝李昌國揮揮手,轉過身快步而去。

那個無須老者和三個護衛快步跟上。

“呵呵!”

老者暢快的笑聲遠遠傳來,走起路來異常輕快,彷彿在飄似的,很快就不見人影了。

直到那個老者不見人影,李昌國這才收回目光,打量着手裡的玉,溫潤異常,讓人打自心底生出一股奇妙的感受。

“這玉價值連城!”高妙麗一雙俏媚眼瞄着玉,秀眉彎成月牙兒了:“這老者很不簡單。”

“在長安,不簡單的人多的是!”李昌國搖搖頭,就要把玉收起來,就在這時,只聽李白詫異的聲音響起:“這玉誰給你的?”

李昌國擡頭一瞧,只見李白飄然若仙,站在身旁,一雙眼睛神光炯炯,死盯着玉。

“是這樣的……”李昌國把適才情形說了。

“你……好好收着。”李白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兒。

“你知道那老者是誰?”李昌國心念一動。

“日後自知!”李白不願在這事上多糾纏,轉移話題。

李白不願說誰也沒辦法,李昌國幾次打聽,都沒有成功,只好作罷。

李昌國的話讓李白的觸動很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李白的情緒已經恢復,不過,李昌國卻發現,李白有着明顯的改變,在與人相處之際,多了幾分融洽。

這是好現象,只要假以時日,李白必然會有所改變。

接下來,三人接着遊覽,直到興盡方回。

回到高妙麗所買院子,李昌國要做的事就是準備面聖。

李昌國是安西都護府的報捷使者,面見李隆基是必須的,這是好事。不過,有一事讓李昌國很無奈,那就是他想留在長安。要想改變安史之亂,就得在長安有所作爲,不然的話,那是妄想。

可是,李昌國卻是不得其門而入。想想也是,象李昌國這樣的人,在唐朝多不勝數,哪有資格留在長安。

XXXXXXXX

大明宮,麟德殿。

“呵呵!”

李隆基笑得特別舒暢,歡喜不已,眉毛朝上翻,跟停了十隻八隻報喜鳥似的。

“陛下,何事如此歡喜?”

一個白髮白鬚的老將,叫陳玄禮,衝李隆基見禮,叩問原委。

這些天,李隆基在爲要不要出兵攻打石堡城一事傷腦筋,苦思不決,象今天這般歡喜的事,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了。

“陳玄禮,朕今兒特歡喜,你可知原委?”李隆基竟然賣關子了:“你肯定想不到。”

陳玄禮哪裡知道他爲何如此歡喜,朝旁邊的高力士一瞧,只見高力士也是歡喜不已,更加納悶了:“陛下,您就莫要吊老臣的胃口了。老臣的胃口給陛下吊得七上八下呀!”

“哈哈!”把陳玄禮那副急於知道答案的樣兒看在眼裡,李隆基更加歡喜了,道:“傳旨,召王忠嗣進京!”

“陛下,你下定決心了?”陳玄禮追隨李隆基數十年,是東宮舊人,對李隆基很是瞭解,他一直在要不要攻打石堡城一事上猶豫不決,只是傳旨給王忠嗣,要他出兵。

這次,他要召回王忠嗣,說明李隆基已經下定決心了。

“朕決心已定,出兵石堡城!”李隆基心情不錯,神采飛揚,氣吞河嶽之慨陡生,道:“王忠嗣一直不願出兵,雖是所言有理,卻是沒有看透兩點。”

“陛下,哪兩點?”陳玄禮一臉的迷惑。

“一是攻打石堡城值不值,二是這代價大唐承不承受得起。”

李隆基扳着手指頭,細算起來:“打下石堡城很划算,而這代價大唐又付得起,爲何不打呢?王忠嗣惑於此兩點,朕要親自向解惑。”

第51章 醒了第42章 除惡務盡第30章 血戰龜茲第12章 李白揚威第65章 搶!(上)第5章 威震三軍第34章 李白的進步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12章 千古一帝第32章 梅妃江采蘋第2章 英風烈烈!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下)第57章 李隆基的考題第35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34章 衝擊楊氏第73章 勝券在握第10章 李林甫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26章 狼狽爲奸第36章 翻雲覆雨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48章 哥舒翰進京第15章 鎮國柱石第94章 吐蕃滅亡第7章 京都長安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77章 大勝一仗第89章 大破壞,大滋擾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6章 李光弼第24章 號令大漠第37章 構陷太子第28章 奪得首功第90章 血流成河第9章 阿布?穆斯林的憤怒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6章 李白斗酒詩百篇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41章 不戰而降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40章 解太子之難第52章 楊貴妃出家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11章 高手第38章 太子李亨第23章 王維獻計第93章 末日到了第32章 決戰西域(十)第27章 再戰再勝第2章 范陽精銳第14章 最後一戰(下)第72章 大食東進第9章 看你的!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下)第24章 重返前線第4章 千載良機第27章 高仙芝的對策第13章 縱橫千軍(中)第32章 晉升副將第10章 他真有辦法第40章 天崩地裂第40章 解太子之難第17章 郭子儀的決斷第22章 齊齊出手第53章 哥舒翰掛帥第1章 長安瘋狂了!第84章 王忠嗣復職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6章 李光弼第11章 尼泊爾歸降第37章 一言而決第16章 大破吐蕃(五)第83章 落井下石第35章 吐蕃中計第34章 進攻受阻第29章 進軍積石山第12章 千古一帝第34章 李白的進步第19章 獻俘第33章 王忠嗣下獄第83章 落井下石第15章 最高機密第62章 掛帥出征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章 千古奇功第6章 李昌國再定計第44章 我的女人第41章 楊國忠身死第8章 席捲波斯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5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15章 此路不通第7章 楊國忠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78章 亂起第41章 李昌國獻計第69章 血戰邏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