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張昌宗

bookmark

張說身長七尺,身板挺拔,眼睛明亮,透着睿智,整個人很是精神,顯得精明幹練。

“名臣不愧是名臣!”李隆基微微點頭,對張說大爲讚賞。

張說是唐朝名臣,非常有名的宰相,是“開元盛世”的重要推手之一。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一千年過去了,仍是沒有哪個王朝能夠超越,即使享有“蓋世之選”美譽的清朝康、雍、乾三朝也是比不了。

而張說就有大功,開元盛世他居功至偉。

張說不僅政纔不凡,而且很有將略,他是文武全才,以軍功起家,成爲大唐名相。他曾在邊關打突厥,斬首甚衆,令突厥害怕。

正是因爲他在邊關統過軍,打過仗,他對軍隊非常瞭解,他向李隆基建議,用驀兵制取代已經敗壞,不適應形勢需要的“府兵制”,李隆基採納了他這一建議,成功的解決了兵員問題。這是李隆基一朝軍功鼎盛的重要原因。

“張說在這裡,姚崇呢?”李隆基在心裡暗道。

李隆基爲什麼會由張說而想到姚崇?那是因爲一個典故“生張說不如死姚崇”。

張說和姚崇兩人之間不對付,彼此看對方不順眼,因爲張說曾經參過姚崇,因此而結怨。

這事一直是兩人的心病,李隆基也知道這事兒,曾經專門舉辦一次酒宴,把兩人召到一起,爲二人做和事佬,要他們把這破事兒扔掉。

然而,也不知道是命裡相剋,還是怎麼的,沒用,兩人就是看對方不順眼。

要說氣度,兩人的氣量非常大,姚崇是與房杜齊名的宰相,不會連這點兒氣度都沒有,然而,就是對張說不爽。而張說同樣的對姚崇也不爽,兩人就這麼扛上了。

兩人就這樣,你算計我,我算計你,一直到姚崇死也在算計張說。

姚崇死的時候,他很擔心張說對付他的兒子孫子,就把他的兒子叫到榻前,說張說富有才華,只是張說反應稍慢,而且貪婪,可以利用利用。

事實上,張說爲官清廉,並不貪婪,只是他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收藏古玩,這到了對頭姚崇嘴裡就成了“貪婪”。

姚崇說他發喪之時,張說必到,要他的兒子把古玩放到顯眼的地方,要是張說不看的話,那他們家就危險了。要是張說很在意的話,就把這些古玩送給張說,博得張說歡心的時候,要張說寫一篇祭文。

發喪的時候,張說果然來了,祭奠之後,張說看見了古玩,眼睛放光,久久不願離開。姚崇的兒子就乘機把古玩送給張說,請求張說寫一篇祭文。

張說得到古玩,很高興,當場就準了,寫了一篇祭文,對姚崇多加讚賞。

姚崇的兒子立即把這篇文章送進宮,給李隆基看了。

過了幾天,張說有些後悔,心想我爲什對死對頭姚崇唱讚歌?他就以要修改爲名,索要這篇文章,姚崇的兒子說已經送給李隆基看過了。

至此,張說這才反應過來,長嘆一聲我“生張說竟然不如死姚崇”,這事就成了典故,流傳下來。

“張說,免禮。”李旦破天荒的抱拳回禮,對張說很是敬重。

李旦這個皇嗣雖是虛的,沒有實權,沒有什麼地位,畢竟是皇嗣,要他抱拳回禮的人並不多,而張說就是一個。

張說此人清廉正直,風骨凜然,而且他才華橫溢,科舉考試是“策論天下第一”,也就是“狀元郎”,對於這樣的人,李旦不能沒有敬意。

“謝皇嗣。”張說行完禮,側身相請,道:“皇嗣,請。”

“好。”李旦點點頭,在張說的陪同下,快步進了麗春殿。

麗春殿是上陽宮很重要的建築,這裡景緻優美,各種各樣的建築不少,佈局是匠心獨運,很是清雅。

李隆基一邊走,一邊打量,大爲讚歎:“真是氣派!”

來到一座別殿中,張說請李旦坐下,命人送上茶水點心。

“張說你主持賜宴一事,可有困難?若是有的話,你儘管說,我盡力幫你。”李旦對張說很是敬重,放下身段兒,願意爲張說幫忙。

李隆基微微點頭,對李旦此舉大爲讚賞。

李旦這是在結交張說。象張說這樣富有才華,年富力強的人,那是前途無量,是未來大唐的支柱,值得拉攏。

“謝皇嗣美意。”張說波瀾不驚,平靜的道:“若是張說需要幫忙的話,會向皇嗣請求。”

若是換個人,肯定會很激動。不管怎麼說,李旦也是皇嗣,他主動提出幫忙,那是天大的恩賜。張說卻是平靜,波瀾不驚,這份膽識不凡,李隆基微微點頭,大加讚賞。

“那好。”李旦點點頭。

“皇嗣,等會要勞動你大駕,前去迎接春官侍郎。”張說向李旦道。

“嗯。”李旦很是意外,鼻孔裡發出一聲輕嗯聲,很是不爽,臉色有些冷。

李旦這個皇嗣雖然沒有實權,沒有多大的名望,沒有多崇高的地位,那也是皇嗣。張昌宗這個春官侍郎雖然很得武則天的寵信,也不能讓他親自前去迎接。

“哼!”李成器更是不爽了,冷哼一聲。

小小的春官侍郎,竟然要皇嗣親自前去迎接,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壽昌公主他們的臉色很冷,同樣不爽。

“這是陛下的意思吧?”李隆基淡淡開口。

“楚王所言極是,這正是陛下的意思。”張說眼裡掠過一抹訝異,瞄了瞄李隆基。

他萬萬沒有想到,李隆基竟然能猜到這是武則天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李旦既是意外,又是震驚。

他知道武則天很寵信張昌宗,卻是沒有想到,武則天竟然寵信到這種地步,竟然要他這個皇嗣親自前去迎接。

李成器和壽昌公主他們也是一臉的驚訝。

“陛下這是在尊崇春官侍郎,那我們就遵旨辦事吧。”李隆基知道,這就是一個過場,沒什麼實際意義,沒必要在這事上擰着。

既然武則天要給張昌宗面子,那就把面子給足,不就是迎接嘛,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當然,李隆基點明“遵旨辦事”,那是在說,他們如此做,只是遵照旨意辦事,並不是要拍張昌宗的馬屁。

李旦眉頭擰着,久久不說話。

“皇嗣,退一步海闊天空。”張說讚賞的打量一眼李隆基,衝李旦道。

他這是在提醒李旦,忍一忍,沒必要在這事上擰着,那不划算。

“那好吧。”李旦點點頭,算是同意了。

張說安頓好李旦一家,又去忙活了。

李旦他們就在這裡喝茶歇着。時間過得很快,差不多小半個時辰的樣子,張說又進來,道:“有請皇嗣移駕。春官侍郎到了。”

“走。”李旦臉色不太好看,站起身,甩甩袖子走在頭裡。

李隆基他們跟着出去。

剛到殿門口,就見到一隊人策馬而來。

走在頭裡的是一匹全身雪白的駿馬,毛髮如同緞子似的光滑,渾身沒有一根白毛。鞍轡飾以金銀珠寶,富麗堂皇。

白馬上坐着一個面若傅粉,體型勻稱的年輕人,身着一身白衫,更增幾分俊俏模樣。

“真有點白馬王子的味道。”李隆基看在眼裡,嘀咕一句。

“這就是小白臉張昌宗。果然是俊俏。”李隆基把張昌宗一打量,只見其人玉樹臨風,俊俏不凡。

第7章 大唐戰車隆隆啓動第79章 東宮風光第26章 誰更狠?第81章 天賜良機第5章 各出機謀第12章 安插人手第23章 勢如破竹第29章 滅天竺好處多第35章 阿羅那很害怕第87章 磧口大捷第20章 討賞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87章 《水調歌頭》第15章 進軍撒馬爾罕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59章 冬季練兵第32章 戰爭總動員第87章 磧口大捷第28章 大獲全勝第6章 李顯回京第78章 統統有賞第58章 破大食之策第35章 陰謀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5章 各自盤算第21章 大破吐蕃(上)第66章 人才濟濟第24章 望風而降第11章 軍權在握第3章 大唐軍備第31章 太平公主第5章 武則天第12章 吐蕃震恐第4章 武承嗣第64章 一將一相第52章 打擊報復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45章 自食惡果第86章 狗屁詩文第17章 吐你一臉第15章 進軍撒馬爾罕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81章 隆基擋道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12章 吐蕃震恐第83章 大唐名將:王孝傑第26章 陳玄禮第71章 圖窮匕現第33章 招兵買馬第31章 同流合污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78章 統統有賞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6章 一語解惑第52章 打擊報復第59章 巨患第24章 狼狽勾結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73章 默啜親征第21章 大破吐蕃(上)第5章 凱旋班師第30章 吐蕃大治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43章 選邊站第47章 教子有方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53章 狠狠打臉第84章 重重圍困第47章 第二輪交鋒第26章 誰更狠?第10章 請命擊邊第45章 一箭三雕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59章 姚崇十事第14章 奔赴邊關第39章 無理取鬧第83章 大軍齊至第28章 治理吐蕃第7章 親情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20章 慘無人道第66章 陰的就是你第50章 不識時務第3章 突厥犯邊第14章 奔赴邊關第63章 一文一武第44章 王孝傑的選擇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83章 大軍齊至第68章 龍武軍第45章 一箭三雕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18章 去最危險的地方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5章 上官婉兒第67章 波斯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