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幽州留後(二十四)

ps:??感謝雷霆兄、跟俺走、金烏兄、老流量計的打賞,感謝跟俺走、有刀沒錢、農夫007的月票。?另外,老飯今天到北戴河出差,更新可能不太穩定,需要大家諒解,總之我盡力。

這一次的經歷最終演變成了一段“雪夜入敵營”的傳奇,而在此後的逐漸擴散中,這個傳奇故事被演繹成了多種版本。

正氣凜然版裡,營州都督是正義的化身,面對數萬契丹蠻夷而面不改色,據理懷義而直斥其非,令契丹蠻夷啞口無言,只得拜伏。

悲天憫人版裡,營州都督是救世之主,夜觀契丹軍營,爲其苦狀而感動,於是心懷憐憫,入營赦免其罪,並給契丹人民帶去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武俠暴力版裡,營州都督是武力值超滿的蓋世英雄,攜十一勇士奮闖敵營,力敵數百名契丹絕頂高手,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使契丹生番最終屈服。

當然還有劍仙版,什麼飛劍漫天亂轟、法術地動山搖……

還有香豔版,比如大唐都督和契丹公主不得不說的故事,或者是肌肉猛男連御百女以致契丹男子羞慚得無地自容……

不管故事怎麼流傳,內容怎麼不靠譜,但毋庸置疑的是,當契丹人放棄抵抗的消息傳出後,當李誠中從契丹大營中坦然而出之時,在外苦等的上萬士卒立刻歡聲動地,西遼澤上空爆發出了一片片激昂的高呼聲。

“都督萬勝!……”

“營州萬勝!……”

“大唐萬勝!……”

這個夜晚,李誠中的威望達到了頂點!

一旦李誠中解脫了內心的思想糾結,所有的談判都變的立刻快捷起來。

李誠中決定保留契丹這一族羣,給契丹人繼續生活下去的道路。但是他也不能就此作罷,聽憑這個民族有可能存在的第二次崛起。

李誠中的第一刀就揮向了迭剌部。

通過這幾年對契丹人的苦心研究和分析,再結合後世的認知,李誠中逐漸對契丹人的崛起道路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當然,這種思路僅存在於他的內心之中,屬於絕對的個人觀點,因爲穿越這一匪夷所思的經歷是無法對人明言的。

李誠中認爲。契丹之所以能夠建立起後世的大遼,是基於幾個最主要的原因而行成的。

首先當然是大唐的分崩離析。其實僅就當前的形勢而論,就算如今大唐藩鎮林立,中原戰亂不休。朝堂傾軋爭鬥,天子威嚴掃地,但大唐的兵鋒仍然不是契丹人能夠抗衡的。哪怕是單單與契丹控制範圍接壤的盧龍、河東兩鎮,隨便拿出一鎮來。對於契丹人而言便如望高山一樣仰止嘆息。

李誠中的這一認知其實在那一時空的正史上也得到了證實,契丹人在崛起的前期歷程裡,主要征戰對象都是草原各族。對於盧龍邊關的作戰一直處於小打小鬧的狀態當中。說白了就是趁其不備搶掠一把,然後迅速逃竄,從來不敢輕纓盧龍虎鬚——更別提河東強鎮了。關外營州的丟失,既有盧龍軍不堪其擾的因素,也有盧龍軍本身忙於爭戰河北而無力他顧的原因。

史實證明,當劉守光奪取節度之位、歸附宣武之後,在盧龍獲得了喘息機會的後十餘年裡。契丹人被劉守光打回了原形,每年都要向盧龍敬獻大量財物。

所以,契丹人的崛起仰仗的其實是大唐滅亡後的分崩離析,他們真正將目光投向中原地區是在五代中後期。

契丹人崛起的第二個原因,是在大唐無力北顧的絕佳時機下,攻佔了渤海和新羅。尤其是渤海,這個未經戰亂立國二百年的國家,爲契丹人提供了鉅額的財富和龐大的人力,契丹人從渤海人這裡還獲得了與大唐一脈相傳的文明和匠藝。由此,契丹人一夜暴發,奠定了後世大遼的堅實基礎。

到了五代之末、大宋之初的時候,在中原文明最爲凋零的那一段時期,大遼一直以大唐文明繼承者的姿態昂然於世,雖說與很多中原士子紛紛依附脫不了關係,但其文明傳承的根基,卻無可辯駁的來自於渤海。

而還有一個契丹人興盛的重要原因,則要追朔到八部聯盟之中迭剌部的崛起。真要說起後世的大遼,實際上來源於迭剌部。正是基於迭剌部的強盛,兩代人傑釋魯和阿保機才能迅速聚合整個契丹聯盟,統一關外草原,這是追根朔源的最初原因。這樣一個強大的部族顯然不符合李誠中的利益,更不符合營州的利益,當先第一刀必然要揮向迭剌部。

李誠中決定將迭剌部分拆,把耶律氏和述律氏割裂出來,分別成立各自新的部族。迭剌部部衆佔據整個契丹聯盟的一半,而耶律氏和述律氏則佔據迭剌部的三分之二,不拆分是絕對不行的。拆分之後,迭剌部分爲三個部族,每一個部族的實力都與聯盟內其他部族相近,如此,李誠中才能高枕無憂。

嚴格意義上來講,契丹人此時還沒有姓氏,各部落、各家族其實是以所居地名來區別稱呼的。耶律氏之所以得名,是因爲這個家族所居之地名曰世裡,在契丹語中音譯爲“耶律”。述律氏的述律二字與此類同。

分拆之後的耶律氏和述律氏,李誠中打算命名爲“耶律部”和“述律部”。這樣的分拆讓兩族感激涕零,因爲他們不用面對迴歸迭剌部後很可能到來的屈辱了。與滑哥兄弟和其他部落內各家族的尖銳衝突,讓這兩個家族完全沒有迴歸扶余城直面對方的勇氣。

而滑哥兄弟顯然是相當不滿的,但形勢比人強,當時既然選擇了投靠營州,如今就要做好接受營州決定的準備。對於滑哥兄弟的不滿,李誠中直接選擇無視。

當然,李誠中也不會完全無視扶余城親唐派的利益,他會給予滑哥兄弟等人一些甜頭,減輕因爲部落分裂而帶來的痛苦。

對此,阿保機和阿平兩人都心情複雜,連同他們各自的族人在內,都忽然生起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道對這位營州都督是該仇視還是該感激。

解決了這一當務之急後,李誠中拋出了重建契丹體制的計劃。他不打算破壞延續了兩百多年的遙輦式部落聯盟體制,因爲這一套體制能夠保證這個民族以傳統的方式傳承下去而對中原沒有太大的威脅。這樣的八部聯盟體制——此刻已經成爲十部聯盟,具有典型的原始民主意味,效率低下、相互制衡,讓這個草原民族無法形成真正的合力。

結合這個時空的認知和後世的歷史,李誠中知道,正是因爲釋魯和阿保機這兩位在契丹發展歷史上先後輝映的豪傑對這一體制的徹底破壞,最終才令契丹各族融合在一起,開創出契丹人最巔峰的時代。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如果八部聯盟一直沿襲下去,後世橫霸東亞北方的大遼是絕不可能出現的。

所以,李誠中要做的就是繼續沿襲這一體制,當然其中要做一些小小的變動。

弱小的乙室部應當憑藉其寶貴的血緣繼續擔當聯盟長——可汗這一角色,繼續以弱者的地位履行最高領袖的職責。要加強各部落對可汗的尊敬,要不遺餘力的恢復由可汗主導的各項契丹民俗和禮儀——包括契丹人最重要的柴冊儀,令這一具有人事任免性質的重大儀典的權威性更高。

這一計劃一旦實現,那麼李誠中所要做的就比較簡單了,不過是加強制度建設而已,比如對柴冊儀的程序和儀式進行細化,一如後世對藏地所施行的金瓶掣籤制。

由釋魯開創的大於越一職也不必取消,反而可以以大唐的名義將其固定下來。這個職位是非常重要的,說到底,這一場決定草原歸屬的大戰之所以爆發,其很重要的一個直接因素就是對大於越這一官職的爭奪。

如今草原底定,營州方面之前對滑哥兄弟的許諾也必須兌現,這是身居高位者應當具備的品行,也是官府這一政治機構想要加強威懾力和公信力所必須履行的義務。按照這一年來滑哥兄弟對營州方面不遺餘力的支持,給予他大於越的官職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此外,李誠中也不想坐視夷裡堇這一職位的平白浪費。在契丹舊有的體制中,迭剌部作爲勢力最強的部族,其部落俟斤按常例要出任夷裡堇,也就是契丹聯盟軍事長官。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慣例,是因爲迭剌部軍事實力冠絕諸部。後來釋魯踩着這一任夷裡堇的肩膀上位,自任大於越後,便將軍事指揮權拿到了手中——大於越在契丹語的意思是“總知軍國事”,夷裡堇便成爲了一個空頭職位,只享尊榮而無實權。

但李誠中打算充分利用和恢復這一職權,將大於越一職的軍事職能剝離,重新配置到夷裡堇名下,但夷裡堇必須接受營州方面的指揮。

同時,因爲有懷約虞侯聯席本部的存在,契丹常備兵力和最精銳的軍事精華將被吸收到懷約聯軍之中,所以夷裡堇實際上擔負的軍事功能將會極大弱化,更多的以地方防衛爲主,並且還要以爲懷約聯軍徵募和輸送青壯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中,近似於後世的地方“武裝部長”。

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8章 魏州(三)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60章 兩河輪戰(六)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56章 兩河輪戰(二)第119章 南北戰策(十三)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1章 羣衆演員李某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73章 釘子(六)第32章 營州經略(四)第107章 南北戰策(一)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27章 插曲(四)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8章 西京變(八)第139章 國器(一)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50章 饒樂山巔(四)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76章 轉折(八)第85章 釘子(十八)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11章 蔣袁合流(一)第71章 懷遠新思維(三)第1章 遼西雙城(一)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30章 雙極(二)第20章 幽州留後(二十)第32章 雙極(四)第41章 薊州(三)第125章 河南(三)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32章 榆關風雲(十一)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68章 釘子(一)第26章 插曲(三)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81章 釘子(十四)第67章 燕郡問題(十二)第124章 河南(二)第9章 西京變(九)第95章 決戰上黨(十)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1章 羣衆演員李某第78章 轉折(十)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14章 西京變(十四)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7章 西京變(七)第64章 非常規戰爭(一)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123章 河南(一)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80章 大王莊——將軍廟(四)第105章 決戰上黨(二十)第6章 魏州(一)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33章 雙極(五)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9章 西京變(九)第53章 饒樂山巔(七)第73章 轉折(五)第13節 幽州留後(十三)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72章 釘子(五)第68章 燕郡問題(十三)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76章 懷遠新思維(八)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49章 范陽之春(三)第5章 遼西雙城(五)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29章 雙極(一)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25章 榆關風雲(四)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126章 河南(四)第37章 營州經略(九)第24章 大河之東(九)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65章 兩河輪戰(十一)第28章 插曲(五)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40章 春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