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官之死(二)

ps:感謝本拉燈、奕風、busd日ver、莊周914、addict等兄弟的月票。

作爲李誠中的“好朋友”,韓全誨對李誠中推薦來的張茂安相當信任,張茂安入京之後便受重用,先入印信監,然後很快得到提拔,到了鳳翔之後提爲印監令,掌天子印綬。

張茂安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但這個位置卻極其關鍵,接觸天子的時間甚至比韓全誨還要多,對天子和皇室的瞭解也非常熟悉。這個優勢平時顯現不出來,亂時才得見其機要。此刻張茂安將所思所想輕輕一點,隨即令韓全誨和張居翰目瞪口呆,繼而生起撥雲霧見青天之感。

三人一通議論,然後立刻開始行動。韓全誨帶上張居翰和張茂安入行在求見天子,小黃門見是韓全誨,連忙躬身引進大門,值守的神策軍士猶豫着上前攔阻道:“中尉是否稍待,某去通稟一聲。”

卻被韓全誨怒目瞪視,厲聲道:“咱家面見天子,何時需要通稟?閃開一旁,休要聒噪!”

神策軍士不敢再說,退到一旁,韓全誨等揚長而入。路上,韓全誨鐵青着臉道:“神策宿衛,向掌於中尉之手,往昔之時,哪有此事?如今連個小卒也敢擋路了,可恨之極!”

張居翰和張茂安都相顧嘆息。

天子行在本就不大,穿過兩個院子,便來到天子所居的麟德殿。說是麟德殿,其實不過是三間聯排大屋而已。

到了麟德殿前,卻聽殿內傳來一陣琵琶聲,伴着琵琶聲,有女子唱道:“飄搖且在三峰下,秋風往往堪沾灑。腸斷憶仙,朦朧煙霧中。思夢時時睡。不語常如醉。早晚是歸期,穹蒼知不知。”卻是一曲《菩薩蠻》。

韓全誨等人駐足,默然片刻,張居翰低聲問道:“此曲何人所填?”

張茂安答道:“大家所作。”

張居翰哀嘆:“此曲不祥,大家已有窮暮之心……”

韓全誨鐵青着臉“哼”了一聲,也不通稟,帶着張居翰和張茂安直接掀簾而入。卻見天子坐於胡凳之上,懷中抱着琵琶,一宮裝妃嬪侍立一旁,眼中猶含淚水。卻是昭儀李漸榮。

韓全誨等三人行禮後向天子道:“大家,有密事啓奏,請李昭儀出門侍候。”也不等天子發令,自讓李漸榮出門,在門口守着。

天子道:“韓中尉所爲何事?李昭儀身子弱,還請韓中尉替李昭儀加件裘麾。”

韓全誨一邊讓張茂安去寢室尋了件厚裘出門給李昭儀披上,一邊道:“大家,事機不妙了!”

天子這幾年來一日三驚,早就已經對所謂“大事不好”、“事機不妙”之類的言語麻木了。聽韓全誨來了這麼一句,也不過揮了揮手,道:“中尉就直說了吧,究竟又怎樣了?”

韓全誨於是把李茂勳戰敗。投降宣武的事情說了,天子聽後默然片刻,無奈道:“岐王敗了,徹底敗了……敗了也好。敗了便可以回長安了……回長安了,就有吃食了,不用餓肚子了……”

韓全誨冷笑道:“大家想得甚好。可惜事與願違……”向身後一讓,將張居翰指給天子道:“此乃德卿,不知大家可還認得?”

張居翰去盧龍擔任監軍之時,天子還沒有登上皇位,但僖宗朝便已是樞密承旨、太府令,是內廷中有數的大宦官,天子依稀有些印象,辨認了一會兒,終於認了出來:“這不是張太府麼,你怎麼來了?對了,你是到……”

張居翰拜伏於地,哭道:“大家……”哽咽着說不出話來。

韓全誨在一旁道:“德卿在盧龍做監軍使,奉了燕王之令,來見大家的。”

天子眯着眼睛想了片刻,道:“燕王?是那個營州都督李誠中罷?唔,他如今是盧龍節度了……他讓你來見吾,有什麼事麼?是來致謝的麼?呵呵,這就不必了,又不是吾的功勞,都是韓中尉他們的功勞,謝吾就不必了,呵呵……”

張居翰心中一酸,磕頭道:“臣……死罪!”

韓全誨不耐煩道:“德卿,快些說事,時間緊迫,來不及虛禮!”

張居翰深吸了口氣,道:“朱氏逆賊,兵圍鳳翔,此事已天下沸揚。燕王早已下定剷除奸賊之決心,決意恢復大唐朗朗乾坤,奈何勢單力薄,尚無力進擊朱賊。故此命臣前來鳳翔,面見大家,商議一個妥善的辦法,以存大唐社稷!”

天子呆呆的看着張居翰,良久,眼眶忽然紅了,喃喃道:“大唐社稷……大唐社稷….存得了麼?封了那麼多王出去,卻不見有一個忠心的,吾在鳳翔困了那麼久,至今也不見一兵一卒……”

韓全誨道:“大家怎麼說這般喪氣話?勤王詔書一出,天下響應,晉王已經點起大軍,正在晉州和朱賊廝殺,蜀王也已經兵入山南,燕王派了專人,前來扣闕面聖,這不都是忠心麼?大唐天下垂三百年,功德自在人心,怎麼就存不下去了?”

張居翰也拼命點頭,道:“大家一定要振作,振作啊!”

天子咯咯一笑:“好吧,振作,嘿嘿,燕王讓你來,想要說什麼?”

張居翰道:“朱賊已在洛陽整修宮室,此事天下皆知,大家若是離開鳳翔,必然要被挾持去洛陽,一去洛陽便恐遭禍害。燕王命臣前來,想要請大家移駕幽州……”

天子皺着眉看向張居翰,又看了看韓全誨,忍不住嗤笑道:“移駕幽州?吾聽了中尉的話,移駕鳳翔,結果如何?就算朱賊不來,岐王就會善待吾了麼?吾顛沛流離十多年,早就看透了,移駕何處不都是一樣的麼?再者,怎麼移駕幽州?城裡都是鳳翔軍,城外都是宣武軍,你們說說,吾怎麼移駕?”

所謂“移駕幽州”,也不過是韓全誨、張居翰、張茂安三人想出來的說辭。這是根本辦不到的,於是張茂安湊了上去,向韓全誨和張居翰道:“陛下確實無法成行,中尉和監軍就莫再提了。不過小臣倒是有個主意,卻不知是否可行,還請中尉和監軍也幫着琢磨琢磨。”

韓全誨立刻配合道:“快說!”

張茂安道:“朱賊定是要劫持陛下去往洛陽的,這恐怕改變不了。陛下若是去了洛陽,自然九死一生——小臣言語無狀,還請大家恕罪,因此咱們得想個主意。就算陛下去了洛陽,也能保住大唐社稷,不令朱賊奸謀得逞。”

天子看着張茂安,不置可否,韓全誨和張居翰都催促他快說,於是張茂安續道:“乾脆,趁汴軍還沒入城,咱們抓緊時間辦好這兩件事:一,請立太子並監國。大家一旦有難,便請太子身登大寶;二,請中尉和監軍使護着太子悄悄潛離鳳翔,前往幽州……如此。就算陛下被朱賊擄到洛陽,也無性命之憂了。到時候朱賊不得不依仗陛下,哪裡還會加害陛下呢?”

韓全誨和張居翰當然早就知道這個主意,張居翰還不太擅長演戲。臉上微微一紅,不發一言;韓全誨則裝作大喜過望,向天子叩首:“此計大妙。請大家速速決斷!

天子本來不抱任何希望,並且一直覺得眼前的三人是在做戲,但聽了這個主意後,也不禁意動,暗自沉吟,細細思索其間的利弊,想來想去,都覺得無論韓全誨、張居翰和張茂安究竟存了什麼不可告人的居心,這條計策確實是保住自己性命的最好辦法。

過了片刻,天子緩緩點頭,韓全誨、張居翰和張茂安大喜。

但天子又猶豫道:“爲何不去河東,晉王一向侍吾以忠,且河東軍兵威強橫,太子去往河東,好歹也有個依仗。”

張居翰立刻道:“萬萬不可!晉王雖然忠心,但河東爲宣武征伐的一線首要,去歲之時,曾被宣武軍圍困達半年之久。且河東與宣武連年大戰,早已睏乏不堪。不瞞大家,臣在晉王身邊日久,深覺實事艱難。太子若是去了,便是自陷險地之舉,實屬不智啊。”

天子想了想,覺得張居翰說得有道理,但仍然有些擔心:“就是不知燕王是何等人物,對大唐是否忠心?”

韓全誨神秘一笑,道:“大家不必多慮,不瞞大家,燕王實乃天家血脈!”

天子大奇:“吾怎麼不曾聽說?”

馮道和韓延徽請張居翰轉交的奏摺中,專門提及過李誠中的身世問題,並言之鑿鑿的證實,李誠中屬襄王一脈,是李熅的嫡孫!這條理由也是幽州文武認爲李誠中應當封王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全誨催促張居翰將奏摺呈上,天子隨即展開閱覽,他先是看了開頭的幾句,奇道:“李節度封王的詔書早就發了,怎麼還來求告?”

韓全誨便將崔胤擅壓詔書的推測說了,於是天子點了點頭,繼續閱覽。

等看完之後,天子長舒了一口氣,道:“原來如此……只不過,襄王當年僭稱僞帝,被朝廷斬了,卻不知燕王怎生想的?”

天子說的是中和之變的故事。當時僖宗皇帝在位,被田令孜挾持到了漢中,汾寧節度使朱玫在長安擁立襄王李熅爲帝,改元建貞,以圖把持天下大權。事敗後李熅被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斬殺,只當了幾個月的傀儡皇帝。公平來講,這件事情中,襄王李熅並無篡逆之心,是實打實的受害者,僖宗皇帝也沒有怪罪過他,王重榮將李熅的首級送到漢中行在的時候,僖宗皇帝還着實爲他感傷了許久。

現在天子談到這件事情,並沒有擔心襄王后人是否會篡逆的想法,反而是擔心李誠中會不會對襄王的死耿耿於懷。

張居翰道:“襄王當年也是爲形勢所迫,情非得已,要怪就怪擾亂朝綱的朱玫,大家想必能夠諒解。襄王被王重榮所殺,與天家無干,對此,燕王是很清楚的。總是天家血脈,怎麼可能記恨在心呢?大家不必多慮。”

這件事情揭出來,令天子忽然又重新振作起來。他振作的不僅僅是自家有了活命的機會,而是因爲他完全沒有想到,李唐皇室居然重新有了可以掌控的軍力!這可是李氏數十年來莫不孜孜以求的願望,卻於不經意間實現了,哪怕這支軍隊的掌控者是襄王后裔,那也是皇室血脈!

天子沉如死水般的內心又重新激盪起來,他的眼神逐漸明亮了。(未完待續。。)

第71章 懷遠新思維(三)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14章 北迴歸線(四)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62章 饒樂山巔(十六)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11節 幽州留後(十一)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8章 西京變(八)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61章 河北新軍閥四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48章 饒樂山巔(二)第56章 饒樂山巔(十)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14章 北迴歸線(四)第60章 河北新軍閥(三)第74章 懷遠新思維(六)第25章 榆關風雲(四)第37章 春夏(三)第71章 轉折(三)第83章 釘子(十六)第76章 釘子(九)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77章 轉折(九)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28章 幽州留後(二十八)第130章 河南(八)第13章 遼西雙城(十三)第69章 轉折(一)第80章 釘子(十三)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43章 白狼山水間(十)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60章 燕郡問題(五)第21章 大河之東(六)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84章 釘子(十七)第20章 幽州留後(二十)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78章 釘子(十一)第83章 釘子(十六)第3章 西京變(三)第5章 貝州(下)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20章 整軍(三)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78章 轉折(十)第28章 諸侯之定(七)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75章 釘子(八)第35章 白狼山水間(二)第12章 北迴歸線(二)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36章 雙極(八)第81章 東都會盟(一)第47章 白狼山水間(十四)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31章 雙極(三)第41章 盧龍節度(十)第38章 春夏(四)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14章 北迴歸線(四)第14章 西京變(十四)第30章 諸侯之定(九)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60章 兩河輪戰(六)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78章 轉折(十)第23章 榆關風雲(二)第18章 整軍(一)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21章 遼西雙城(二十一)第31章 雙極(三)第36章 雙極(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