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隱國

公元六四二年,唐太宗貞觀十六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這一日,他宣來了老臣魏徵,與之探討自己的功業得失。

魏徵在恭頌其偉業的同時,又不失時機的對其進行爲政的諫言,特別提到了皇帝以往的一些弊政,最後說道:“陛下乃萬民之主,所爲一切,都將標註青史,當慎之!”

“愛卿,過去的事,都過去了,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誰無過?史官不會不明情理,苛責於朕的!”李世民不以爲意。

“陛下,史官若不具實載事,纔是不明情理,有違聖德,臣懇請宣諫議大夫褚遂良。”

“哈哈,魏卿總是這般較真,”李世民笑罷,立刻令身邊的老太監迪喜去請褚遂良

迪喜已經老邁,卻是精神不減當年,許是保養的好,滿面紅光,他立即打發小太監去請褚遂良。

少頃,褚遂良來到宮中,向李世民參拜過後,又向魏徵行禮過後,便垂立在側,聆聽聖命。

“愛卿還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朕可以看看都記了些什麼嗎?”李世民語態輕鬆,似乎在與之閒談。

褚遂良躬身回道:“回陛下,史官記載君主言行,詳細記錄善惡諸事,這樣君主纔會擇善而行,臣未聽說君主可以親自查驗的。”

李世民笑笑,問道:“朕有不妥當的事,你也記下了嗎?”

“臣下的職責在於秉筆直書,不敢不記。”褚遂良說這話時,額上已然冒汗,雖是朗朗大聲,但雙膝已然跪倒,所謂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威嚴不是一般臣下可以扛受得住的。

李世民有些不悅,說實話,他還真是擔心史官亂寫,畢竟他是得位不正的,不過他還是點頭肯定地道:“假使你不記載下來,百姓也都會記下來。”

“陛下,百姓記得,史官記得,後世萬民記得,奈何有一滴污點,也是遺憾啊!”魏徵此時插言道:“玄武之變,久已,難道陛下就從未想過一個‘恕’字嗎?”

李世民老而彌堅,自然明白魏徵口中,這個‘恕’的含義,表面上看是讓他給太子建成等人平反,實則是要他寬恕己心,放下負累,但說者容易,做者難,敢於直面錯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際,褚遂良也明白了,這是魏徵要借他之口,行勸諫之事,他原本還奇怪,怎麼今日會被皇帝突然召入宮中,說了這許多莫名其妙的話,看來自己和皇帝都被魏大人設計到了局中,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又是一身冷汗,心道:還是老丞相膽子大啊。

褚遂良跪着,魏徵低着頭,而皇帝則在殿內踱步,三人都是閉口不言,各自想着心事。

此時,門外皇門侍郎傳報,說是司徒長孫無忌有事覲見,李世民只得擱下當前之事,宣喻長孫無忌進殿。

長孫無忌面色惶急,進殿之後,匆忙與皇帝、魏徵見過禮,邊從懷中掏出一個卷軸,邊說道:“陛下,這是老臣長子從幽州發來的密函!”

李世民示意迪喜將卷軸接手過來,展開鋪在自己的桌案前,低頭向上望去,不由得越看眉頭越緊,及至看到最後,“啪!”的一聲拍案而起,震得桌案上的茶杯叮噹脆響。

魏徵和褚遂良見皇帝黑着臉,龍顏大怒,都是不明所以,卻又不敢聲張,再看長孫無忌,這位老臣已經摟袍跪倒。

“陛下,臣已經去理藩院覈實過,確有其事,只是沒有衝兒密報的內容翔實!”長孫無忌說話間自始自終陰沉着臉,與皇帝的臉色交相呼應。

“宣兵部尚書李勣!”李世民終於開口,話音與臉色同樣冰冷,“朕養虎,終爲患!”

見皇帝的臉色不好,小太監哪敢耽擱,慌不迭四的跑了出去,去尋那兵部尚書,而老太監迪喜怕皇帝氣壞了身子,連忙給魏徵使眼色。

“陛下!”魏徵出列,行禮道:“不知陛下何事憂心,老臣願爲聖上分憂!”

“拿給魏愛卿看看,”李世民手指着那捲軸,臉色陰沉得好似風捲殘雲。

迪喜見說,忙躬着身子,將那捲軸拿來,遞送給魏徵,而後又退回到皇帝身旁,他是太監,宮中規矩是不得干政。

魏徵展開看去,見這是長孫衝給長孫無忌的一封家書,大致是說自己去塞外遊覽,發現了一樁怪事。

在塞外部蠻漢山和大青山之間,新近崛起一個小國,叫做隱國,這個國家國土不大,百姓卻是特別的富足,整個國家也是兵強馬壯,而他周圍千百里之內竟然完全杜絕了土匪馬賊,更加奇特之事是這個國家竟然與其南鄰的大唐,和北臨的突厥王庭,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也就是說,雙方守軍都給他面子。

長孫衝與遊伴好奇之心頓起,便隨着唐朝人的商隊去了那裡,果然見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真是不亞於大唐帝都的繁華,這使得他們吃驚非小,不禁佩服這建國之人的才能,誰知,於酒廊飯舍間打探過後,卻是大吃一驚。

隱國國主是李無名,從百姓們口傳的國主的事蹟中,他可以斷定,此李無名便是被李世民封爲大唐隱王的李承訓,這還得了?什麼意思?在大唐門口,建國?於是乎,他頓時沒了遊興,開始着意打聽,這隱國之內都是些什麼人在主事。

燕國公,太師羅藝;幽國公天策上將羅成;安國公司徒耶律風;吏部尚書耶律洪昇;戶部尚書夏承;禮部尚書耶律逢源;兵部尚書金甲;刑部尚書山甲;工部尚書許磊生……

長孫衝花費很多篇幅羅列了數十位隱國的文臣武將,其目的在最後說的很清楚,這些人大多是大唐的子民,如今卻在李無名的哄騙之下,皆叛逃出大唐帝國,那李無名的險惡用心,天日昭昭可見。

李世民見得此信,因何能不勃然大怒?後世的宋太祖趙匡胤曾經說過,“臥榻之旁豈容他人安睡?”歷代帝王,差不多都有這個心理,作爲封建帝王的李世民自然也不能免俗。

魏徵看罷,哈哈哈大笑,“恭喜皇帝,賀喜皇帝,有此賢婿以爲番外屏障,大唐江山將更加穩固。”

“魏卿,你與他素有舊交,便替他說話,”李世民語氣不善,顯然對魏徵的話很不滿,“想不到你魏徵也有徇私的時候。”

“陛下,不知陛下可還記得當年醫佛大師的那封書信否?”魏徵語氣不急不緩,並不替自己申辯,而是提到了醫佛。

李世民清楚得記得六年前,時任幽州都督的賈維奏報,李承訓聚賊在大青山,意圖擾亂大唐疆土,欺掠大唐子民,官府數次征討,雖然損兵折將,但已將賊首困於大青山雪線之上,不日便可收割賊首人頭。

誰知此時,阿史那薄布率領十萬鐵騎犯邊,以迅雷之勢攻陷雲、幽、平三州府,搶掠物資,欺掠百姓,而大都督賈維也死戰殉國。

可誰曾想,當此國難之際,李承訓憑藉一己之力,收服幽州城,救活被困數萬唐軍,將突厥鐵騎趕出中原,而後又將軍權拱手向讓。

李世民疑惑了,但他心理清楚,已經不好再治李承訓欺君之罪,便決定將他貶爲平民,所謂功過相抵也便如此了,再尋個機會將其押解到帝都,軟禁起來,方纔穩妥。

但是,醫佛的那封書信卻先發後至,信中以他的親見親爲,以及他的思維闡述了李承訓爲人敦厚與忠勇,並說“用之,可惠於萬民,棄之,則損一柱國!”,最後,老和尚還在信中信誓旦旦的保證說:

“此子,志不在國,而在家,老衲以聲譽作保,還他一個功名,必然成就一方清平!”

李世民通古博今,尤善書法,他能確定這是醫佛大師親筆所書,可他還是不太相信出塵的老和尚會這般的口氣與他誇獎李承訓。

而且,這信是由傲天鷹親自送來的,那皇門四鷹早就與李承訓穿了一條褲子,他可不是那混沌的君主,自然對這封書信倍感疑慮。

他將這封醫佛遺書交給了魏徵,請他幫忙鑑定,他知道魏徵剛直不阿,從不妄言,而且其學問深厚,這兩相印證總不會錯。

魏徵能確定這是醫佛手書,說道:“醫佛大師乃得道高僧,向不妄言,更不枉論他人,可見其必是真心薦人,恐大唐失去樑柱,萬民少片惠澤!”

這就是六年前醫佛遺書到京前後的狀況,也正因此,李世民封李承訓爲大唐隱王,卻削去其兵權,希望能更好的掌控這個良將,可如今醫佛大師已經西去,而李承訓又實實在在的叛離大唐,建立了另外一個國家,很難說沒有對大唐虎視眈眈的覬覦着。

“陛下……”一直在側的迪喜,見李世民怔怔出神,小聲提醒道,“兵部李大人到了!”

李世民心中正在猶豫不決,聞言神思迴轉,見李勣已到,擺擺手,令其垂立一旁,又對魏徵道:“老和尚心慈,或是看走眼了!”

微臣以爲,不然!”魏徵恭敬回道:“於大唐疆土之外建國者,萬千計,何獨是李無名一家?況且他建國之初便遣使來帝都朝貢,以爲藩屬,是那理藩院的官員嫌其國小勢微而沒有在意,未向皇帝通報,皇帝何必見惡於他?”

“話雖如此,可留他在側,始終是大唐隱患!”李世民想到李承訓從帝都,到幽州,一直一來的所作所爲,自己那幾個兒子,怕都不是其對手,這以後……

“陛下,醫佛大師正是看到這一點,才以其眼光信譽,向您保證李無名的品德,不會做叛亂之臣。”魏徵適時接話。

“陛下,容老臣一言,”長孫無忌此時插言道。

“你說,”李世民許他開口,目光轉而視之。

“那隱國,與大唐太近,實在是千秋大患,不如陛下降旨,令其取消國號,以爲大唐州郡,若那李無名當真以大唐爲重,以陛下爲尊,必然從命!若他不從,咱們便有藉口立刻發兵!”長孫無忌提出了一個絕對奸詐的計策。

“不可!”魏徵打斷道:“想我大唐央央帝國,竟然要用武力來威脅,並佔領小國領土,必然會使天下依附於大唐的屬國感到寒心,不利於天子威名!”

李世民越到老年,越看重虛名,但他卻沒有急於表態,轉而對李勣道:“李卿,執掌兵部,也來說說。”

他方纔盛怒之下,是要宣李勣進殿,準備降旨征討隱國,現在卻是冷靜下來,而頭腦也漸漸清晰明淨起來。

李勣從幾人的言語中,已經知道個大概,他畢竟是兵部尚書,對於天下大勢是要有所瞭解的,包括這個新近崛起的隱國。

“陛下,恕臣之言,師出要有名,臣既未聽聞隱國有犯大唐邊疆之疑,又未聽聞隱國是失道之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故用兵,爲兵家大忌,還請皇帝三思!”

“褚遂良,你說!”李世民此時心中已經有了注意,但在場的四位臣子,僅剩下褚遂良沒有表態,若不讓他說,會於他面子上過不去。

“陛下,”褚遂良的身份與那三位元勳柱國相去甚遠,因此格外謙虛,“大唐以天命昭示四方,向來只有對不肯臣服於大唐的屬國動武,如今隱國連年朝貢,並無對大唐不敬,臣也以爲,還是安撫爲主,防備爲輔,動武不利!”

“哈哈哈!”李世民開口笑道:“你們兩個,是不是得到了這魏老頭兒什麼好處了?”調侃間,他的臉色已經恢復如初。

他們都是被皇帝先後召見入宮的,哪裡與魏徵通過聲氣?不過是英雄所見略同,聞言都是訕訕陪笑,如今龍顏大悅,他們知道,雨過天晴了。

長孫無忌這隻老狐狸善於揣摩聖意,此刻也立即倒風,贊成“安撫爲主,防備爲輔”,於是乎,君臣五人終於對隱國之事達成了共識。

“陛下,”衆人笑聲落罷,魏徵諫言道:“臣以爲,是時候該做那件事了!”

此語一出,衆人不解,但李世民心裡清楚他說的是什麼事情,不由得臉色又陰了下來。

“陛下,青史留名,有惡名,善名,更有知惡爲善的美名!”魏徵不顧李世民面上變色,仍是昂首直言。

李世民緩緩起身,在案前踱步,這次他沒有再去徵詢其他人的意見,完全陷入了自己的思謀當中。

魏徵、長孫無忌、李勣、褚遂良,見皇帝面上沉重,都是靜立一旁,默默不語,時間在這一刻凝固。

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李世民走了半個時辰,那四人夜站了半個時辰,皇帝終於開口了。

“息隱王李建成可以追封恢復皇太子稱號,海陵剌王李元吉追封爲巢王,諡號一併依舊,另賜封隱國國主李無名爲大唐隱王!尚大唐汝南公主爲後。”

新捲開啓,迴歸作者熟悉的寫作風格,豬腳帶您進入探秘之旅,

第89章 入城談判第19章 頡利可汗第28章 蛇蠍美人第48章 汝南公主論駙馬第77章 雪山疑兇第31章 賈夫人的微笑第64章 思緒萬千第108章 姐妹協議第36章 失竊第103章 君臣議後事第124章 離京出塞第88章 酒逢知己第90章 愛不是唯一第86章 女人的優勢第27章 兩儀陣第23章 追蹤第110章 萬鼠之王第69章 血掌印第83章 塵埃落定第115章 詐降陷阱第88章 迴歸的信念第101章 龍睛白頭虎第107章 面具人對面具人第111章 寬心桃第114章 天池怪獸第14章 瘦猴的故事第80章 按兵不動的援兵第13章 干戈換玉帛第64章 皇帝是大黃雀第108章 獨上天梯第7章 逼供第31章 三隻鳥第9章 皇門四鷹第115章 詐降陷阱第17章 公主出嫁第84章 圍殲狼兵第38章 死人谷的少年第107章 面具人對面具人第46 儺舞第102章 通天橋失守第45章 歲除日第67章 越獄第83章 算天賭命第37章 法場第108章 姐妹協議第53章 回家的路上第58章 窮追不捨第39章 音色攻伐第76章 天山武林大會第19章 被困八門陣第98章 二女同榻第37章 烈火真氣第55章 賭鬥第32章 紅毛猴子第122章 隱國之夜第95章 暗度陳倉第121章 大反賊的秘密第118章 推算破迷第14章 完破皇道陣第69章 奇怪少年第19章 三分之一殘第53章 書房與閨房第17章 不肖之徒第73章 虛驚一場第16章 創丐幫第56章 兵分三路第96章 錦衣回毒谷第34章 狼羣圍山第93章 天香樓主人第11章 獨戰四虎第4章 密洞療傷第87章 甘露殿面聖第106章 賈墨衣的生死第60章 鬼冢迷魂陣第88章 取上將首級第52章 暗影護衛第58章 假鬼冢第128章 反攻與埋伏第74章 紅娘現身第99章 虯髯客第9章 地牢幽會第31章 破城的經過第49章 夜探都督府第22章 丐幫百雞宴第112章 百口莫辯第64章 秘審內奸第66章 潛伏入寺π第14章 瘦猴的故事第54章 夏雪兒入府第58章 解除婚約第113章 含冤第26章 虛者虛實之第53章 夏雪兒身世之謎第14章 假傳聖旨第107章 鑽山豹夜襲第77章 雪山疑兇第18章 都督府陰謀第68章 守株待兔第116章 走過死亡第112章 談判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