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回 武德殿風雲(三)

“既然諸卿都是這樣認爲的,那就依諸卿所請。從長計議吧!”李淵點了點頭,道:“太上皇駕崩,當有諡號!不知道諸卿有何高見啊!”諡號是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作爲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帝王的諡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諡號,由朝廷賜予。如今楊廣已經死,就應該有諡號,只不過李淵此舉卻是讓朝廷公推。

“先皇一生平南陳,西征吐谷渾,北伐高句麗,兵壓突厥,可以說是戰功彪炳,朕以爲能當一個‘武’字。”大殿內頓時響起了一個稚嫩的聲音,卻是義寧天子楊侑的聲音。聲音雖然稚嫩,但是卻充斥着一絲威嚴。壓的羣臣不好說話。義寧天子不但是皇帝,更爲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孩子,在大殿內的人,除掉李建成等人,其他的都是幾十歲的人了,你好意思欺負一個小娃娃嗎?

但是卻又是不欺負也不行啊!諡號也有分褒、貶中三種,其中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楊堅就曾得了一個“文”字,歷史上被稱爲文皇帝。而武皇帝,卻是來自周武王,這個武字是僅次於“文”字的好諡號,是個褒義詞。若是讓楊廣這樣的人物得了一個“武”的諡號,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嗎?也進一步說明李淵這個傢伙確實是篡位的嗎?所以這個“武”字是不能要的。不但不能要,而且還要想一個充斥着貶義詞的諡號來。

“稟大丞相,臣以爲當一個‘煬’字。”說話的是長孫無忌。

丹陛上的李淵聞言,雙眼一亮,但是卻沒有說話,而是將眼光掃向了羣臣。裴寂等人暗自掃了長孫無忌一眼,心中暗罵對方無恥、心狠。那楊廣雖然殘暴,但是有些事情卻是前無古人的,對江山社稷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那義寧天子所說的幾件事情確實發生在眼前的,是不容被抹殺的。楊廣頂多算上一個功過參半的人,卻以一個“煬”來蓋棺定論,是不是太殘忍了一點了。在諡號之中,還有許多中性詞,諸如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又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衝帝、少帝、廢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都是後人稱呼,不算諡號。而諸多諡號之中,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獻帝、順帝、恭帝,那就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嘲笑了,也許過不了多久,這個楊侑就有一個稱號,諸如末帝什麼的。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諡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這個“煬”代表着什麼含義呢。在諡法上,喜歡女人、不遵守禮制、脫離百姓叫煬,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叫煬。總而言之,這個“煬”字的諡號,是一個大大的惡諡。恐怕也只有長孫無忌這樣的奸詐之人才想的起來。

“煬帝?不錯,這個名字不錯。”李世民也隨聲附和道。長孫無忌是他的大舅子,最忠臣的部下,他說的東西,自然是要贊成了。更何況,他相信長孫無忌不是那樣隨隨便便就張口說話的人,既然他認定了這個“煬”字,必定有其中的道理。

“輔機給了一個‘煬’字,你們呢?”李淵的聲音渾厚,在大殿裡響了起來,讓人聽不出其中的一點情緒是什麼。讓人不可捉摸。

但是這裡面都是聰明人,官場中的老手,能從李淵的每個字眼中看出李淵的心裡到底是在想着什麼。

輔機是什麼,那是長孫無忌的字。一般的親近之人才會有這樣稱呼的。如今在武德殿內,羣臣畢集,李淵稱孤道寡,張口就稱孤,出口必稱愛卿的人物,是那樣的高高在上,這個時候卻親切的稱長孫無忌爲輔機。由此可見他的心思到底是如何了。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個又一個的都站起身來,隨聲附和着長孫無忌的提議。就是連盧照辭也站起身來,附議長孫無忌的提議。因爲他知道這就是歷史,歷史是由勝利人書寫的,李淵是個勝利者,他很是厭惡楊廣,所以在心中早就同意了這個惡諡了。盧照辭不想引的李淵不高興,畢竟楊廣是一個死人了。

於是,楊廣的諡號就這樣被定了下來。一個立下了大功,開科舉,鑿運河,溝通南北,征伐天下,一個**母妃、喜歡遊玩天下的天子,一個功過參半的皇帝,就這樣的被畫上了一個句號。隋室江山也因爲楊廣的死,逐漸成了歷史的代名詞,即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代替的卻是李唐天下。

大殿上,盧照辭冷眼旁觀,面上不見有半點神色,只是在眼光深處,流露出一絲不屑來,對李淵的不屑,更或者對百官的不屑。一代帝王楊廣的一切都似乎在這一瞬間被定了下來。衣冠陵寢、陪葬等等,都一一落實,被有司官員按照常例定了下來。而李淵都一一準了。他沒有必要對一個死人在這方面刻毒的。

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在注意別人的時候,同樣有人在注意他。只是盧照辭自己不知道罷了。

待到了下午的時候,早朝才解散開來。經過接近一天的爭論之後,這些官員早就餓前胸貼後背了,紛紛從大殿內擠了出來,到了宮外乘着馬車,就回了各自的府邸,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回了各自的府邸,這就不知道了。因爲他們都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更爲緊張,更爲重要,絲毫不能掉以輕心。這不但是關係到自身的前途,更是關係到自家的身家性命,不能有絲毫的閃失。而就在這種氣氛之下,盧照辭成親之事更爲引人注目。

шшш▪ тт kΛn▪ ¢ Ο

第478回 黑手初露第685回 混戰第458回 分兵第84回 福將程咬金第595回 引蛇出洞第16回 父子兄弟(三)第631回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第297回 馬周第638回 南王第45回 慧空和袁天罡(二)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三)第64回 雙雄聯手(二)第377回 盧照辭歸來第421回 淵蓋蘇文第27回 離間(三)第12回 陰氏兄妹(二)第253回 簡恭王之死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619回 朕要殺人第550回 薛禮掌軍第四百四十三 高麗棒子和城管第55回 潰敗(三)第304回 下套第117回 長孫兄妹第119回 奪兵權第564回 小人物劉產第168回 末路王世充第152回 李淵最後的請求第525回 武夷書院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531回 酒醉第127回 李淵退位第176回 俘虜竇建德第194回 詐第193回 東宮之主第134回 君子欺之以方第95回 慶州之反(一)第665回 君心第353回 援軍到第484回 叛亂進行時第11回 獻霍邑(四)第484回 叛亂進行時第263回 突厥俘虜第46回 逼降屈突通(一)第683回 將星隕落第557回 盧照辭的禮賢下士第712回 不是自己太愚笨,而是敵人太狡猾第23回 收羣雄(二)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565回 大唐最寒酸的伯爵府邸第222回 李靖一生謹慎(一)第540回 離間第331回 母子情深第34回 六花陣(二)第115回 李淵的反撲(一)第654回 岑文本的預感第96回 秦王失望了第373回 寧可殺錯,不能放過第471回 由馴馬想到的第602回 狄仁傑震驚了第636回 大破第270回 抗議頂個鳥用第694回 玉門關內第74回 父子打賭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三)第484回 叛亂進行時第115回 李淵的反撲(一)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22回 威逼利誘(一)第560回 大唐的衙內們第34回 六花陣(二)第180回 悲劇的王世充第195回 又詐第163回 羣諫第548回 弱國第298回 暗度成倉第169回 少林棍僧救唐皇第62回 李密之死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6回 金鷹堂(二)第151回 大勝與落幕第415回 帝國在準備第269回 甥舅對話第585回 皇帝也是人第567回 謀劃第335回 越王心思第60回 西秦霸王第510回 草草了事的祭祖大典第513回 玩的就是光明正大第223回 李靖一生謹慎(二)第667回 後悔第306回 崔仁師出獄第706回 民族尊嚴第231回 六親不認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472回 武媚娘馴馬第30回 李靖(四)第225回 帝王忌諱第33回 李靖用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