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太原王氏(二)

太原王氏與盧家一樣都是千年世家門閥,相比較河東盧氏而言,更爲龐大。起源於山西的太原,從魏晉到如今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爲五姓七族高門。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興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門閥士族的地位。開基於兩漢之間,東漢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國家、社稷上的力挽狂瀾而把這一家族推爲天下名門。在北魏,太原王氏最終還是憑藉祖上蔭功和貴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興盛不墜達兩百年之久。大概就是從這時開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譽流行開來。如今的太原王氏中人才濟濟,並且大多出於王氏本宗三槐堂內,諸如王顗、王珌、王珪、王崇基等等,那王珪曾任太常治禮郎,官名顯赫,其他的王氏族人俊傑無數,隱爲關內門閥之首,就是盧氏本宗也忌憚非常,盧思成沒有想到的是太原王氏這樣的門閥居然參與到盜賊之中,隱爲其後,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大郎,你怎麼看?”盧思成面上很快又恢復了平靜,眼神也變的渾濁起來,身形緩緩的靠在椅子上,淡淡的望着盧照辭,絲毫沒有剛纔緊張的模樣。

“聽說太原王氏與太原留守李淵交好。”盧照辭吞了吞口中的塗抹,忐忑不安的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這是他拿到這幾封信的時候,腦海之中就想到的問題。按照腦海中的記憶,這個時候,那個阿婆也應該造反了。而他所在的位置就是在太原。一個盡千年的門閥家中所儲存的糧草是何等的龐大,可是爲什麼還要扮作盜賊四處搶奪糧草呢?這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有大事發生,需要大量的糧草。如今天下紛爭四起,所謂的大事只有起兵造反了。王氏家族所秉承的是王而不王的策略,所以只可能是支援李淵,好借其上位。

盧思成聞言雙眼中閃爍過一絲詫異,當初在金標堂內感覺此子的不凡,沒想到還是低估他了。能從小小几封書信,就能看出背後這麼多的事情,已經不能以不凡這兩個來形容了。

“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誰道許。難道他也想插上一手嗎?”盧思成眉頭緊皺。他所說桃李子歌乃是最近幾年所傳出的童謠,言及天下將爲姓李的人所奪。自從東漢開始,朝野上下都信讖語之說。當年的文帝楊堅就因此殺了上柱國李渾一家,就是因爲當時朝野上下都流傳着一句讖語,言“桃李子,洪水繞楊山”之說。所以他就殺盡了那些李氏中有可能造反之人。如今的瓦崗李密有如此大的聲勢,有一部分就是因爲這句讖言的緣故。

這天下興亡本與這些世家無關,有道是沒有千年的王朝,但是有千年的世家。在亂世之中,世家有世家的生存之道,他們只可能被消弱,但是很難滅亡。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了,李淵要是起兵造反,必然會進攻大興,賈胡堡乃是其必經之路,這個時候奪了其糧草,壞了其算計,對於盧家來時,可不太妙了。一時間,連盧思成也感到爲難了。

“大郎,你的意思呢?”盧思成雙眼中閃爍一絲異樣來。淡淡的說道:“太原王氏非我盧家能夠抗衡的。范陽盧氏雖然是本宗,但是這裡是河東。”

“族長的意思是想交出我與照英?”盧照辭瞬間就明白了盧思成的意思,言語淡淡,好像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一樣。他當然知道,河東盧家雖然是范陽盧家的一支,但是兩者並不和睦。山東纔是范陽盧家等姓的勢力範圍。盧思成等人遷到河東,實際上,就是已經被范陽盧氏本宗逐出了家門。這個時候,豈會爲旁支出頭。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牙望肚子裡吞,交出一兩個替死鬼,熄滅太原王氏的怒火。

“你是長房嫡子,日後的族長人選,豈能交給對方。照英吧!。你以爲如何?”盧思成神色不變,淡淡的望着盧照辭,等候着他的回答。

“莫非爺爺以爲這樣就能平息事件不成?”盧照辭淡笑道。嘴角露出譏諷之色,世家門閥首先考慮的就是家族利益,哪裡管到其他。只要能保住家族,家族中的每個人都是可以捨棄的棋子。

“爺爺!太原王家秉承的家訓是王而不王。他們是不會起兵造反的。在太原,有奪取天下的只有一個人或者說是一家,就是太原李閥。太原王家所做的一切都是爲此而來,投靠在李閥門下,進而光耀太原王氏。”盧照辭冷笑道:“爺爺要是真的想免禍的話,就應該將四弟送與李閥,這樣或許能保住河東盧氏。”

“那你認爲呢?”盧思成冷笑道:“你壞了王家的算計,那王家會放過我盧家嗎?李閥會放過我盧家嗎?”

“既然那王家能投靠李閥,爲何我盧家不能呢?”盧照辭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來,這纔是他這些日子認真思考的結果來。太原李氏遲早都要統一天下的,開創大唐盛世,盧照辭只有緊緊的抱住李閥的大腿,這樣才能在大唐過上幸福的生活,做個大家族的紈絝子弟。

“就那個鮮卑之後?”盧思成雙眼中掩藏不住輕蔑之色。

“爺爺,如今天下大亂,各路豪強紛紛起兵,竇建德、李密、杜伏威、江陵蕭氏、宇文氏,哼,連王世充都想在其中摻上一腳。太原李氏不但符合讖言,更爲重要的是,此人在關中得人心,諸大門閥都以其爲首,河東裴氏、太原王氏都爲其爪牙,其子李建成、李世民都是少年英雄,尤其是李世民,天資聰穎,胸懷大志,必爲一代英主。雖然是鮮卑之後,但是多年來,早就融入了漢家血脈,何曾有鮮卑之說。”盧照辭冷笑道:“爺爺,那李閥起兵,您以爲他的策略是什麼?”

“得關中者得天下。”盧思成面色忽的一變,彷彿是想到了什麼。

第30回 李靖(四)第193回 東宮之主第451回 攻城開始第6回 太原王氏(三)第105回 是你第459回 無邊滾木蕭蕭下第254回 簡恭王之死(二)第251回 杯具的草原霸主第629回 松贊干布第155回 年號貞觀第15回 奪糧(一)第470回 猜測第235回 御駕親征第123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25回 漣漪(一)第378回 還朝第144回 黯然退朝第5回 覆滅(一)第309回 滎陽刺史第169回 少林棍僧救唐皇第384回 大決戰(二)第24回 陰世師(二)第463回 太子之聲第62回 李密之死第440回 爲難第456回 換一種方式進攻第349回 攪局的盧恪第125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327回 身死第7回 金鷹堂(一)第489回 天子要還朝第119回 奪兵權第582回 天子發飆了第261回 千古君臣第62回 李密之死(二)第379回 功臣第146回 攻城戰第525回 武夷書院第196回 再詐第45回 慧空與袁天罡(三)第53回 李淵稱帝之太子初定(二)第600回 被脅迫的達官貴人們第227回 勝州事變第36回 房玄齡第630回 李靖辭帥第144回 黯然退朝第425回 李衛公問答第262回 配享太廟第379回 功臣第295回 長安糧價飛漲的背後第520回 冰城淮安第86回 殿前比武第150回 絕望第23回 收羣雄(五)第669回 引虎第182回 關東世家第256回 背叛第189回 裴寂的陰謀第626回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340回 龍困定襄第328回 站隊第442回 高麗棒子的由來第232回 陣斬雅爾斤第125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697回 何爲大國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91回 泄露第571回 韋挺欲哭無淚第377回 盧照辭歸來第92回 長林軍(二)第92回 長林軍(二)第21回 李秀寧(三)第228回 李靖出征第449回 夜襲與反夜襲第542回 小將秦懷玉第298回 暗度成倉第590回 盧恪也害怕了第120回 昔爲崔家女第688回 戰畢第255回 要挾第485回 懷英第432回 送美女也沒用第631回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第112回 稱帝乎第112回 稱帝乎第354回 混戰(一)第129回 都來摘果實了第152回 李淵最後的請求第105回 是你第357回 攻城第698回 兄弟相見第449回 夜襲與反夜襲第165回 邸報第690回 神秘的崔統領第541回 山寨版班超第2回 刁奴第404回 金城夜宴第25回 漣漪(三)第67回 囂張狂妄的李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