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小符後一想,也對。

自己父親別看六十九了,但精力旺盛,每年都會廣納美妾,子女衆多,還真不缺聯姻的。

不過,唐國皇帝甚愛女子,不拘年紀,今日這般情況,怕是真的會看上三妹,若是能陪獻,不僅符家幸運,怕是其也能安穩許多。

心中打定主意,她決定回去就寫信。

……

而這邊,李嘉忙完私事,對於公事,其實一點也沒耽誤。

話說,坐鎮汴梁後,糧草的缺乏解決了,如今,藩鎮的問題就放置到了眼前。

他也終於體會到了趙匡胤的難處,或者說,比趙匡胤更難。

趙匡胤這個傢伙,把自己的兄弟,全部塞到了河北,河東,把北漢圍城一圈,他當政時倒是無憂,但對於李嘉來說,卻是一堆炸彈旁邊,又圍了一圈炸藥。

這要是出事,河北,河東全部爆炸,雖然能平定下來,但兩地就會成爲一片白地,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之前與趙普,王溥等人商議。

衆人一致認爲,河北藩鎮,首推大名府,那些趙匡胤的兄弟們,在符彥卿這個五朝老臣面前,絕對看不上眼,而且,他鎮壓天雄軍,也就是魏博軍多年,一直太平無事,不僅僅是運氣,實力佔據主要。

由此可見其威望之盛。

所以,只要解決了符彥卿,河北道就安穩如山了。

而在河東,如今北漢雖然目前還是大唐的盟友關係,但也不可疏忽,首當其衝的,就是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

不是他與趙匡胤關係親密,也不是他威望高,而是昭義軍所在的潞州,距離汴梁開封實在是太近了,一州之隔,過了黃河就是。

不過數百里,居高臨下,兩三天就能到達汴梁城。

所以,目前最先解決的,就是這兩號人。

對於符彥卿,這個狡猾且規矩的老將,李嘉與幾人一致認爲,他還會像以往那樣投降,不會反抗,前提是別針對他。

畢竟快七十歲了,不想折騰。

所以,又得勞煩薛居正跑一趟,去說服符彥卿來朝,有了他帶頭,整個河北道就安定了。

當然,有文也得有武,李嘉也命令張維卿,帶着兵馬北上檀州,守護汴梁的要道,威逼作用明顯。

而對於李繼勳,幾人有了不同見解。

趙普說,李繼勳雖然是義社兄弟,但關係比起石守信,韓重贇來說,還是要低一些,就連陳橋兵變,他也在邢州,沒有參與到。

至於關係淺的原因,倒是非常簡單,因爲在義社兄弟中,大部分的時間李繼勳都是領頭羊,他的官位和名爵都是最高的,到了後期,趙匡胤才迎頭趕上。

這般頭領的問題爭奪,自然關係微妙。

不過就算是如此,相較於其他的將領,李繼勳還是親切無比的,所以平定李筠之後,他就鎮守潞州,對陣北漢。

李繼勳的戰功還是了得的,打的北漢哭爹叫娘,河東極其穩定。

所以,對於李繼勳,還得是安撫爲主。

如果善待他的話,就會形成雍齒效應,就連李繼勳都加官進爵,其他的藩鎮自然就安穩了。

而,李嘉恰恰就是個聽的去建議的人。

他雖然是穿越者,但對於政治的把握,哪裡抵得上這些老狐狸,他有自知之明,知曉自己強在嘴炮,制定制度,看穿缺陷。

只要是行得通,能穩定他統治的,他都會去幹。

而政治這東西,大部分的情況下,都需要以緩應急,春風細雨纔是王道。

於是,李嘉直接派出天使,加封其爲平章政事,順便讓其歸朝謝恩。

也就是說,李繼勳可以稱作是使相了,這是大唐復國以來的第一人。

如此,就看李繼勳識不識相了。

本以爲,李繼勳距離最近,應該是他先到的,但第一個來汴梁的,卻是年近七十的符彥卿。

“老臣,符彥卿,參見陛下——”

符彥卿鬍鬚發白,但卻精神抖擻,據吳青的說法,這位老將,大半的路程都是騎馬過來的,真是一把將骨,着實厲害。

“魏王請起——”

李嘉端坐着,笑着吩咐道。

“老臣不敢應下。”符彥卿低着頭,甕聲說道:“老臣的王位,乃是前朝所賜,當不得數!”

“哈哈哈!”李嘉本有些生氣,聞言,不由得笑道:“符卿這般,可是像我討要官爵?”

“這般,我大唐規矩,非宗室不得爲王,符卿功勳卓著,不得不賞,就封爲魏國公吧,食邑五千戶。”

“老臣叩謝皇恩!”符彥卿大喜,連忙拜下。

李嘉故作驚奇,問道:“符卿本爲王爵,如今封爲國公,爲何更是歡喜了?”

符彥卿臉上帶着喜色,說道:“前番爵位,乃是一人之榮,且不過數十年,如今大唐之爵雖爲國公,但卻可傳子孫,千秋萬代,老臣怎能不喜?”

“哈哈哈!”李嘉仰頭大笑,這解釋滿分:“符彥卿所言,倒是實懇,不過大唐之爵,乃是世代減襲,非有不絕。”

“那也是值得。”符彥卿聲音洪亮地說道:“我的那些混賬玩意,若是守着爵,只知混吃等死,還不如去爵呢,能讓其醒悟一番。”

李嘉很滿意符彥卿的表現。

這個老狐狸,深刻的詮釋了他如何在亂世中混的風生水起的,除了軍事能力不凡,政治能力也不俗。

又君臣討論了一番河北道之事,符彥卿一五一十地講解,毫無保留,與射聲司的情況極爲貼切,更是有許多新處,讓李嘉不住地點頭。

待問其如何安定河北道時,符彥卿也毫不避諱地說道:高官,厚爵,不計較前事。

皇帝很滿意。

符彥卿離開了皇宮,坐上馬車,擦了擦後背的冷汗,僕人驚詫,他沉聲道:“皇帝是個精明人,竟然對河北道所知甚廣,不好應付啊。”

回到了汴梁的宅邸,藩鎮都會在汴梁置辦家產,進京敘職,起碼得有個落腳點,而毫不差錢的符彥卿,建立的符宅,何在的寬闊豪奢。

剛落座不久,就聽到二女兒前來,瞬間一驚,嚇出了一身冷汗:“她,她此時來作甚?”

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1261章涼意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232章喜事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1269章漠北第1326章第1143章柔情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291章京城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1353章民艱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1307章愛憐第1374章大喜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239章佛難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1403章教子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1375章傳響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1311章威逼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138章尊老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148章御前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344章封王?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