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

縱觀中國幾千,改朝換代,皆是因爲土地問題。

商人覬覦中原富庶,奪了夏王;周人位居西陲,也覬覦中原土地,於是就起兵東出。

秦朝因軍功爵而其,其核心,就是土地。

唐朝覆滅,則是府兵制的衰敗,而府兵制的衰敗,則是因爲勳貴,官吏,豪強,吞沒了府兵的土地,從而兵力衰竭,僱兵制興起。

不過,如今的情況又與漢初,明初,清初的環境不同。

一般新朝鼎立,就是消滅了多餘的人口,尖銳的土地矛盾得到緩解,舊的統治階級瓦解,新的統治階級新立。

而如今,前頭也說了,禁軍,官僚們,換湯不換藥,換個行頭繼續當官。

這也就意味着,在亂世之中,豪強們不僅沒有損失,反而不斷的利用權力,進行土地兼併。

那些官僚們,就像是現代社會的西方國家中的事務官,皇帝就像是當選的總統,不管誰當皇帝,他們的利益不變,照樣做事。

不過,這樣的好處是,只要攻克京城,就能獲取完整的官僚,從而迅速的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而弊端則更大。

這就意味着,李嘉滿心歡喜,自己能打下一個大蛋糕,持刀的自己擁有分配權,結果一瞧,只剩下一些邊角料供自己來分了。

無法大量的進行授田,就意味着朝廷無法深入人心,獲得穩定的民心。

這也是爲什麼,北宋建立不到六十年,就迫切地進行慶曆變法,重新分配蛋糕,因爲它本來就沒分配過。

如今中原的境況是,大量的土地荒蕪,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成爲難民。

而許多豪強地主們,則不斷地兼併膏肥土地,並且不斷的從百姓手中兼併熟田。

所以,宋朝時期,漢唐百姓看不上的坡地,溝地,山嶺,也被大量的墾荒。

墾荒後的熟田,沒幾年,又被豪強們掠奪,成爲流民,然後宋朝就把這些流民充軍,國家發錢養着。

“這就是說,我能夠授田的,只有南方那些荒蕪的地方,中原偌大的地界,根本就沒多少田地給我。”

李嘉恍然大悟,自己一個開國之君,竟然遇到了亡國之君的問題:

如何面對土地兼併。

不過,他這邊又不同。

因爲唐朝改革兩稅法後,不再按人頭收稅,而是按土地多少來收稅,因爲人數會變,但土地就在哪裡,土地再怎麼兼併,也是要交稅的。

宋朝就是這樣想的,所以它一改前朝,不再抑制土地兼併。

但,它卻忽略了一點,官員會利用手中的權勢,經常地逃稅。

爲了削弱地方,集權中央,所以需要廣設官吏分權,如此就造就了宋朝冗官問題。

官吏越多,導致逃稅的土地越多,然後壓到了剩餘的自耕農身上,然後造就流民,又充軍,然後導致冗兵、冗費問題。

兵多無用,錢多不夠,官多不廉。

這就是宋朝三冗問題的由來。

這是個死循環。

“不對,我是要討論的是土地問題,爲何我手中的土地那麼少呢?”

李嘉醒悟過來,他收回了飄散的心思。

於是,他又召集了趙普,王溥,魏仁浦三人,探討這番問題:

“大唐復立,正是獎賞有功之臣之時,但朕初閱戶部,卻發覺對地方土地一無所知,唯求錢糧爾,而按照道理來說,朝廷的官田應該衆多,但戶部就無一記錄,這是爲何?”

李嘉直接提出了兩個,爲什麼戶部沒有地方的土地信息,只是多求錢糧,不計其承受能力,而爲何自前唐,到如今六十年,那麼多屬於朝廷的官田哪裡去了?

幾人陷入了思慮中,而李嘉得理不饒人,繼續問道:

“周世宗抑佛,毀寺院三萬餘座,得民六萬餘,據我所知,當時有人啓奏,每寺佔田均爲三百餘畝,三萬座,就是九百萬畝,九萬頃土地良田,這些又去向何地?”

這般,王溥額頭佈滿細汗,連忙說道:“銅像融後而造錢,至於土地,又分發了些許給還俗的僧衆,部分則售賣而得錢,其餘的,則歸屬於官田。”

“哦?”

李嘉冷笑一聲:“撥給還俗的人多少,售賣的土地又是多少,歸屬朝廷的又多少,有具體的數字嗎?”

“這……”王溥訝然,連忙拜下:“今歲戶部出現火災……”

“出現的好啊!”李嘉拍手笑道:“就在我洛陽至戰勝後,趙匡胤剛回汴梁,就着火了,真是太準時了。”

“臣等絕無貪圖之心,更未得其一錢一畝之地——”

幾個連忙跪下,滿臉委屈地說道。

“我自然是曉得你們無關的。”

李嘉寬慰了一句,說道:“快些起來吧。”

他倒不是說假話,這幾人的能力操守還是沒問題的,況且,就算是給他詳細的資料,他也不信。

貪官污吏手中的數據,根本就沒幾成可信的。

就像前面說的,寺廟每家均地三百畝,這話純粹的是糊弄人。

養活一個不事生產,天天唸經的和尚,起碼得需要十畝地,一些蠟燭,佛像,以及維護等,一座寺院,十幾號人,沒有千來畝土地,根本就養不活。

佛像,可是銅的,值錢的很。

所以,泰半的土地落入了地方官吏的口袋,以及地主豪強。

官田自然也被侵佔,比如明初,天下三分之一土地都是軍田,到了後期,軍戶餓死不少,全部被侵吞了。

“在我看來,官田假與百官作爲俸祿,不僅麻煩,而且還容易被侵佔,奴隸百姓,朕早就在長沙時,就廢黜了官田,折現爲錢糧,發放給百官。”

李嘉在氣勢上打擊了這幾位,瞬間就佔據了上風,直接說道:“地方的官田,一律收歸,再重新發放給立功的將士,亦或者發賣出去,絕不能稀裡糊塗任由其亂來。”

“如今某州縣數萬畝官田,怕是千畝,百畝都不知能有,還指望它來供養官吏,豈不是笑話?”

動不了那些兼併土地的豪強,那麼就收回朝廷自己的土地——官田。

什麼是官田?

就是地方的荒田,三年無人耕種的田地,朝廷一律收回,要麼發給人耕種,要麼充任官田,作爲官吏的福利。

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番外2——觸目驚心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六百八十七章第1282章羈糜?第1376章無名第七百章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1184章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110章信念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九百四十六章第1165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1404章安排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1110章信念第1294章印刷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1399章大動作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1369章騎兵第1380章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1262章陽妃谷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六百九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109章謀求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七百零二章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1283章談心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174章消磨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七百九十章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