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橫切與豎切

bookmark

河南府,山東府,這是目前大唐控制最強的地方,一個是洛陽所在,駐兵二十萬,一個人亂民四起,李威不斷地鎮壓中,豪右們自然心思朝廷。

“陛下,爲何山東府名山東?”胡賓王沉默了太久,終於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這個三十出頭的男子,從進士,到轉運使,再到總轉運使,不過十年,就距離宰相一步之遙。

朝野矚目。

聽到其之問詢,衆人紛紛擡頭,雙目中也滿是好奇。

“其山東地界,古時泰半屬於齊國,而地多在泰山以東,所以就叫做山東府。”

李嘉心想,我哪裡知曉,後世習慣了,就這樣來唄!

索性,他對於地圖山脈倒是瞭解頗多,研究了好一會兒了,這才隨口說道。

衆人恍然,這個解釋倒是頗爲合理。

隨即,衆人又商議如何處理關中地區。

關中八百里山河,若是歸納爲一府,就容易形成割據勢力,還是分隔爲好。

李嘉卻不贊同,他言語道:“關中多年來戰亂頻繁,雖然地方廣大,但人煙稀少,而是,其水渠縱橫,無論是修繕治理,都要齊心協力,分割開來,更不容易治理。”

“潼關,武關盡歸河南府,關中雖然四塞之地,但也不見得多麼危險,反而容易成腹心之地。”

於是,李嘉又將秦鳳四州之地,劃歸興元府,又將通遠軍,保安軍,慶州,靈州等,成立隴右府,治在靈州。

馮繼業依舊駐守靈州,而李嘉卻沒有多放心,直接參沙子,將幾個藩鎮州縣合併成府,派遣知府監督。

剩餘的地方,則以長安爲中心的十三縣,成立京兆府,剩餘的地界,則以耀州爲府治,爲陝西府,取名自陝州以西。

而河東地區,包括晉州,絳州,慈州,璐州,麟州、府州(折家軍)等,包括北漢這一片地界在內,爲山西府,顧名思義爲太行山以西。

取消了河東的命名。

河東這個鬼名字,實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至於河中府,以及解州,因爲其存有解池,大量的鹽,所以直接劃歸河南府,河中府改名爲河中州。

而河北府,則治在冀州北爲幽州,西爲趙,邢,磁,相等州,比鄰太行山,約爲二十一州,算是規模最大的府了。

最後,就只剩下淮海地區了。

基本上就是後世安徽與江蘇的地界。

到這時,衆人有了兩種建議。

以孫釗爲首的人認爲,這一片淮海平原,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方,土地肥沃,百姓富庶,爲了更好的收稅,可以將其劃歸爲一府,爲淮海府。

至於府治,則在廬州,其處於正中,又擁有巢湖,極爲便利。

但,首相趙誠卻明確反對:“廬州,揚州等淮泗之地,地方千里,坐擁兩河,而且,又擁有厚利的淮鹽,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要緊之力。”

“再之,淮海之地,又有丹陽兵古今聞名,錢、兵兩得,若是不管不顧,怕是會遺禍子孫。”

“微臣以爲,可以徐州爲治,穎,泗,亳,壽,廬州等爲州,設立淮海府,再以揚州爲府治,以舒州,黃州,無爲軍,滁州,和州,泰州等,成立淮揚府。”

“如此,即可安穩如山。”

聽到這番話,李嘉莫名的想笑。

趙誠不愧是江南的民意代表,上千年來,幫徐州圓了獨立建省的夢,把江蘇一分爲二,安徽一分爲二,極爲碎片化。

如此,富庶的淮海地區,一分爲二,差不多橫切,把淮河南邊附近,沿着合肥的那條線,切了一刀。

終於,誰都有入海口了。

不過這樣一來,帶來了麻煩也不少。

因爲,這樣不是沿着山川來分的,治理困難。

比如,徐州管轄着廬州,濠州,光州,還得跨越淮河,那是相當的費勁,容易造成地方離心力,不容易收稅治理。

而淮鹽之利,又都匯聚到了揚州,反而造就所謂的淮揚府更加膨脹富庶,而其,其西達安,黃二州,東達揚、泰,長度跨域兩千多裡,怎麼治?

況且,李嘉從後世來,已經看慣了安徽與江蘇的地圖這般橫切,是極爲不痛快的。

思量再三,李嘉直接讓人把地圖拿出來,按照記憶中的地界,直接用手指道:

“把浙江府的蘇州,湖州,秀州,劃歸與江寧府。”

衆人擡目一瞧,這是在削弱吳越國的影響力,很好。

“又將徐州,海州,泗州,與揚州,泰州,楚州,通州,漣水軍,共八地,組成淮揚府,治在揚州。”

“隨即,又以宿州,亳州,穎州,光州,舒州,濠州,廬州,無爲軍,滁州,組成淮江府,治在合肥。”

安徽與江蘇的雛形出來了,李嘉鬆了一口氣,強迫症終於好了。

至於後來的南京,鎮江,常州,蘇州等江南,就組成江寧府。

安徽沒了皖南,江蘇沒了蘇北,蘇南與皖南湊成了一對,組成了江寧府。

看起來江寧府很強大,但在徽商沒有起來的時代,皖南山地多,屬於窮地方,一窮一富,搭配起來很合適。

“至於漢陽軍,鄂州,蘄州,光州,黃州,安州,郢州,復州,全部劃歸到荊南府,不對,荊南得改名,叫湖北府,意爲洞庭湖之北。”

湖北的襄陽以北地區,則屬於河南府,京畿之地。

“呼——”李嘉鬆了口氣,他麼的,終於恢復了熟悉的面目了,真是太痛快了。

一旁的中書舍人,則馬不停蹄地記錄着,這是皇帝御口親言,不出意料的話,就會成爲事實上的府。

幾位宰相目瞪口呆,皇帝如此草率的劃分,讓他們格外的懷疑。

如果趙誠是橫切,那皇帝就是豎切,一樣的令人懷疑人生。

“這——”趙誠結巴了幾句,說道:“陛下,這是否有些草率了?”

“不草率!”李嘉搖搖頭,說道:“淮海地區淮鹽之地太盛,不宜一體,分爲東西江半最爲合適,山川爲隔,在這裡並不適合。”

“在我看來,這纔是最適合的,就這樣辦吧!”

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1326章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1187章哼,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1323章胡昌翼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60章幽州營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1168章安撫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第1356章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1245章無題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1197章想法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179章忽悠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1262章陽妃谷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1365章野女真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四百章捉拿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161章勝之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1369章騎兵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1110章信念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1218章涼州詞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128章中秋宴第1359章後勤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1408章孝順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