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

bookmark

神武九年即將來臨。

冬至日大朝時,皇帝的身子就不太爽利,只是勉強支應,隨即簡略而去。

太醫院給出答案,乃是皇帝操勞過度,外加水土不服導致的,朝野議論紛紛,關切之心溢於言表。

李嘉自己倒是無所謂,無非是夜間睡覺貪歡,事後着涼罷了,喝了幾劑藥,兩三天的功夫,就好了七七八八。

不過是新年期間,他倒是懶散許多,懶得折騰,所以就避了外客,與一些妃嬪整日嬉戲,好不快活。

元正日這天,他也在躲避不了,開始端坐着等待百官的朝賀。

今次的元正日,也就是新年這天,規模格外的浩大。

番屬國,高麗,渤海,大理,真臘,日本,北漢,皆遣使來賀,規模龐大,讓汴梁城的百姓瞧個新奇。

而像契丹人,也不得不正視大唐這個對手,畢竟敢把幽州設爲北京的存在,其中的野望不言而喻,重視中原,本就是契丹人的準則。

契丹使臣態度溫和,絲毫沒有盛氣凌人的態勢,這符合其一貫的思維,謹慎小心。

亦或者說,契丹人從來沒有小看過中原,只是北宋連戰連敗,對外屈膝,跪的太快,契丹人都反應不過來,甚至患上了恐遼症。

每次契丹使臣來朝,不是勒索歲幣就是要求劃地,北宋戰戰兢兢,使臣囂張跋扈,欺男霸女,橫行無忌,偌大的京城竟然無法管制。

好笑的是,只要出使契丹的文臣態度不太屈膝,回來後就能成爲名臣。

一如二十世紀時的恐日心理,越怕,人家越驕橫。

“我大遼皇帝陛下問大唐皇帝陛下安好!”

契丹使臣戴着貂帽,一身皮大衣,扎着細辮子,如唐禮般跪下,口中的稱呼,卻讓殿中的大臣們皺起了眉頭。

禮部尚書,乃是南唐舊臣,昔日的光政院(樞密院,稱爲江南國主後,各部也還改換稱謂)輔政陳喬,五十多歲,一副精神煥發的模樣。

南唐說起來,建立在公元937年,到被李嘉滅國時,不到三十年,忠誠有限。

陳喬一介文臣,膽氣倒是十足,他呵問道:“天底下只能有一個皇帝,我只聽說過漢人有皇帝,契丹人配有皇帝?”

契丹使臣聞言,氣得直打哆嗦,這不是罵自己是野蠻人唄,我契丹人天下第一強國,怎可能是野蠻人。

“我太宗皇帝曾飲馬汴梁,稱帝中原,爲何不是皇帝,若是不信,在上京中,依舊有汴梁的物料。”

“哼!”陳喬聞言,毫不畏懼地直說道:“石氏賣國,杜重威毫無廉恥,三十萬人輕降,所以才能你們入得中國,最後,你們的太宗皇帝,也只能成爲肉乾歸國,不知用了幾斤鹽巴?”

“哇呀呀——”契丹人着實被這話氣到了,耶律德光被製成肉乾歸國,契丹人一直引以爲恥。

望着契丹人滿臉兇悍之氣,陳喬不僅不畏懼,反而更是挺起胸膛,一副爲國捐軀,揚名青史的想法。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罷了!”

李嘉搖搖頭,和稀泥一般地說道:“今天是個好日子,貴我兩國還是和氣爲先,各自退一步罷了。”

“不過,貴使也要記住一點,皇帝這個位置,天底下只能有一個,沐猴而冠這個詞,我不想說出口!”

擺了擺手,搞定這種嘴仗後,李嘉對此毫不在意,一切的地位都是打出來的,只有打不過了,纔會去爭。

爭來的,永遠只是好聽罷了,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隨即,隆重的宴會繼續,歌舞昇平,禮樂齊鳴,公侯貴戚,文武百官,外朝使臣,皆端正而坐享受着這番美妙時刻。

飲酒作樂,亂世這麼多年,真是令人快活啊!

從早到晚,李嘉哪裡有這麼多力氣陪着,到了下午,就借身體不適,離開了宴會,這讓酒席越發的歡快。

當然,他並非如人所想的那般,躲到後宮以一敵衆,酒池肉林,奢靡好色,作爲皇帝,他的身份註定了難以偷懶。

他私底下,接見了來自於瓜州的歸義軍使臣。

歸義軍,歷史上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至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的沙州地方政權武裝,這是由唐朝名將張議潮建立,並推翻了當時吐蕃貴族對沙州長達六十年的統治。

可以說,張議潮憑藉一己之力,恢復了大半個河西走廊。

到了後來,歸義軍連年內亂,甘州被回鶻攻佔,佔據肅州的龍家也不再聽從歸義軍的號令,涼州因有甘、肅二州相隔,實際上亦脫離了歸義軍的控制。

張承奉時,四處征戰,甚至與後梁交惡,被甘州回鶻擊敗,被迫認回鶻可汗爲父,成爲甘州回鶻政權的附庸。

之後,曹議金取代了張承奉,恢復了歸義軍稱號,瓜、沙二州恢復了穩定,對外舉起舊唐旗號,讓歸義軍度過了艱難的五代亂世。

日後,歸義軍的並沒有等到中原朝廷的歸來,這羣大唐遺民,以曹賢順千騎,向西夏投降。

如今統治歸義軍的,乃是曹氏第二代,第四任節度使曹元忠,經過靈州的傳播,過了涼州的六穀部,又度過了甘州回鶻,大半年的時光,消息終於傳到了瓜州。

曹元忠大喜過望,派遣使臣千里迢迢而來,路程近一年,回鶻部落極多,歷經生死,終於來到了汴梁。

“臣等遺民,苦等數十載,終於等到了大唐復立之日,嗚呼,幸甚——”

歸義軍來使匍匐而跪,長久不起,哭泣之聲久久不曾停歇,其中的委屈,難以計量。

昔日的安西四鎮已經亡故,歸義軍數十萬民衆,孤懸河西,四面八方都是異族,艱難前行,聯姻,屈服,上貢,才能讓唐民僅存之地存留至今。

這些年來的苦澀,難以計量。

“起來吧!”見其久久不停歇,李嘉怕其哭壞了身子,不由得勸說道:“卿家千里迢迢而來,不會只是哭泣吧?”

“微臣不敢——”男人這才止住了聲,眼眶通紅,不由得帶着哭腔:“昔日百萬遺民,如今苟延殘喘,微臣今生能見大唐復立之日,死而無憾——”

第七百五十七章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1323章胡昌翼第七百七十七章第1199章立足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323章胡昌翼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1381章紕漏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1273章條法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206章覬覦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323章胡昌翼第1354章規矩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303章清明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165章第1295章門檻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314章凜然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五百八十二章第1185章王庭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1351章折騰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