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心思

bookmark

而對於定難軍的李光睿來說,他的選擇,比折氏還要狹窄。

無他,太原的陷落,對於折氏來說,只是隔山震虎,那對於定難軍而言,就是晴天霹靂了。

北漢的存在,讓中原對定難軍有極大的容解,而去年的那場攻伐戰,他們又不在,自然而然,心中有所不安。

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雖然是個武夫,沒有其父這般圓滑事故,但卻知曉分寸情況。

一得到詔令,他立馬就準備徵召各部騎兵一萬五千人,然後還獻上戰馬兩千匹入京,算作是去年未到的賠罪,希望能挽回點皇帝的心思。

戰前的準備必不可少,但走一樣,卻是必須,且急切要做的。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那就是爲黃河修建橋樑。

十萬的御營北上,黃河如今的渡河水平,是不足以支持的,幸虧如今黃河結冰,乘機修建,不然等到夏天,就遲了。

對於此,負責黃河事務的張維卿,直接想要罵娘。

又是去除淤泥,又是修堤壩,還得修橋樑,真是太折磨人了。

不過,皇帝撥下十萬貫後,他就不再抱怨,心平氣和地認真工作起來。

李嘉多次召開御前會議,經過多次的商討,終於將北伐幽雲的時間,定在了四月初一,正好處於晚春時分。

天氣不冷不熱,正適合大規模的行軍。

而對於契丹人來說,尤其是東北那地方,恐怕雨雪剛剛融化,化爲大量的凌汛,才露出底下的青草,飢餓了一個冬天的戰馬,才啃食兩把青草,遠遠沒到恢復的時候。

不過,似乎是去年北伐北漢太過於犀利,自去年開始,來自於北方的細作探子,越來越多,射聲司根本就忙不過來。

與南方不一樣,北方的各府,還沒有形成度田檢戶,自然就沒有戶牌這個東西,對於防範密探有所疏漏。

有人說了,北方人幽雲地區的口音與中原自然有所不同,自然很好的能夠分辨。

但是,契丹人曾經擄掠過大量的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入北,口音什麼的,各地區的都有,根本就防不勝防。

對此,射聲司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洛陽,以及河北府一代,嚴格篩查那些來自北方的商隊。

畢竟契丹與大唐並沒有通商,更沒有榷場,毫無疑問,商隊肯定是走私的。

一套扣押,審查下來,總能弄到幾個細作。

而皇帝貢獻的“不眠法”,“禁閉法”,可謂是貢獻了不少的力量,因此,射聲司指揮使吳青,特地前來彙報。

“自去年十月到正月間,共抓獲契丹細作五百餘人,甚至許多契丹武士光明正大的在商隊中,簡直是太不把射聲司當回事。”

吳青憤憤不平地說道。

李嘉聞之,不由得一笑。

這個時代的細作,也就是密探,能有多厲害,僞裝在商隊中,塞點錢就能過,方法一如既往的老套,但卻頗爲實用,只是在頗爲專業的射聲司這裡,不好使了。

而大唐對於契丹的滲透,則也是商隊,契丹人粗獷的管理手段,讓射聲司的滲透無往不利,許多被擄掠的貴族官吏,無時無刻地想着回家,自然情願充當消息提供商。

“抓到就行了!”

李嘉搖搖頭,俗話說得好,在一切的實力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虛的。

如今唐軍兵強馬壯,尤其是這些人南征北戰,打了不少的勝仗,積累了大量的實力,以及傲氣。

盛唐時期的唐軍,就是具有強大的自信和傲骨,如高仙芝率安西軍征戰怛邏斯,雖然因爲叛徒出賣而兵敗,但依舊有數千軍隊突圍而出。

第二年,繼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繼續率安西軍出征大勃律和播仙,扳了回來。

失敗不可怕,再贏回來便是,這就是唐軍的傲骨,也是北宋不曾擁有的膽魄。

擁兵數十萬的大唐,對於契丹,已經絲毫不怵。

“陛下,可要聯繫高麗與渤海國?讓他們進行側翼配合?”

吳青輕聲建議道,這場北伐之戰,射聲司也很想立下功勞,日後可就沒那麼好的機會了。

“不用!”李嘉擺擺手,擡頭望去,只見那些花草樹木上,都積累着白雪,沉甸甸的,似乎壓彎了枝葉。

“渤海、高麗,只是看着厲害,其實只是倚仗的地利罷了,軍隊還不行,他們也沒那個膽子行動。”

“況且,把消息告知他們,不就走漏風聲了嗎?豬隊友這種事,太過於普遍了,咱們得長點心。”

吳青默然。

李嘉也不理他,望着遠方,他突兀地就想起這一次北伐,或者說,這是他最後一次親征。

雖然每一次親征,都能給他帶來極大的威望,但伴隨的風險,卻是難以道計的,畢竟,不是所有人的驢車技術都能夜行兩百里,契丹騎兵追趕不及。

他也沒有王保保那種橫樑渡河的絕技。

朝廷上勸說的官吏,也不計其數,大家都認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打仗之事,太過於兇險,皇帝最好不要去。

但,他們怎麼知道,幽雲一旦失去,就是五百年,這種後世之人才有的強迫感,讓李嘉迫切的想要親手解決。

這種快感,一般人是難以理解的。

寒風時起時落,吹起了大量的柳絮,與雪花參雜一起,顯得格外的漂亮。

李嘉緊緊裹着裘衣皮草,坐着馬車,來到了城外的御營中。

吸收了周宋的精銳禁軍,御營彌補了近五萬精銳步騎,規模達到了十五萬之巨,分作十數座大營,均勻的分佈在洛陽周邊,守護着這座大唐的國都。

其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在京城,比如五千人駐守潼關,五千駐守孟津渡等等,險要之地,必須要有御營。

所以,洛陽城外,只有十三萬之數的御營,也只有十三座大營中有人。

帶着酒水,以及肉食,皇帝在正月中,親**問了這羣盡忠職守的御營將士們,一陣噓寒問暖後,一箱箱黃澄澄,綠泱泱,微微紅的銅錢,擺放在衆人面前。

因爲含的銅不太一樣,如赤銅等,明朝的經典錢幣永樂通寶,就是紅色。

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1203章羣議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1114章利刃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1249章想法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1236章僧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286章分封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1352章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1328章第1176章贖人第1273章條法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1164章無條件第1188章空獄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1229章戰略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九百一十六章第1196章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1401章入祀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1290章軟肋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七百章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1138章尊老第1242章手段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四百七十六章湘西府(百萬字了,訂閱票票來一波)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1343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