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bookmark

“轟——”

皇帝竟然不再御駕親征,這着實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而在宰相們卻大鬆了一口氣。

天知曉,那些年皇帝在前面征戰,他們這些負責後勤的,可是多少驚慌。

軍隊損失了無所謂,但皇帝要有所不測,大唐的崩塌,只是眨眼間。

如今皇帝說想留守洛陽,讓文臣們感動的想哭。

“陛下聖明!”

孫釗生怕皇帝是一時所想,忙不迭的贊成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陛下身負天下之望,坐守洛陽,乃是上上之策。”

其他幾人也紛紛贊成。

王溥甚至引經據典,拍起了馬屁,讓其他人自愧不如。

皇帝沒有想到,竟然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

當然,本次出動了十萬御營,還剩下一半在洛陽,所以他心中並沒有想象中的不安穩。

就算是全軍覆沒,也能保留一些元氣。

他目光看向了若有所思的趙普,以及軍機處大臣李淮。

幽州行署。

不出意外他就是一個臨時的幕府,統管組織,專門負責對於契丹人的征戰。

能力,威望,缺一不可。

這個職位,可不同以往。

皇帝的問詢,讓衆人陷入了沉思。

目前來說,威望顯著,能夠壓住郭進,楊業,以及郭廷璋,以及一衆御營悍將的,屈指可數。

潘崇徹、李信,李威,張維卿,這四個國公罷了。

其中,潘崇徹年老,而且,不擅與指揮騎兵。

張維卿則更加擅長軍陣,如今更是負責治理黃河。

李信冷靜,謹慎。

李威大膽,果敢。

其實這幾個人選,或者根本就沒有選擇。

最讓皇帝放心,莫過於李信、李威二人,而其中,李信爲人孤僻,行事謹慎,冷靜,比更喜歡交朋友的李威,更加適合統御兵馬。

兩人都是家奴出身,其中的信任自然是無法比擬的。

所以,在座的聰明人只要稍微一思量,就明白了。

鄧斌起身,看着衆人,這才向皇帝拜下:“微臣以爲,無論是威望,還是時機,亦或者能力等等,以樑國公,最爲適合。”

李信,封爲樑國公,食邑八千戶。

“樑國公年富力強,如今不過四十,最是合適。”

趙普也忙說道。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認可。

而,對於他們而言,這幾乎是不用選的。

李信性格孤僻,不擅長交友。

這反倒是他的優點。

也就意味着如果此戰獲勝,李信雖然獲得巨大威望,但卻不用擔心他結黨營私,威脅到宰相們的權力。

李嘉略微一思量,不由得點頭,裝模作樣的說道:“朝廷與契丹決戰,首要謹慎,諸將中,也只有李信頗爲合適了。”

“依我的意思,以李信爲正,李威、張維卿爲副,三人合力,一同統率兵馬,決戰於遼東!”

“陛下英明——”宰相們紛紛拜下,表示贊同。

如今到了神武十六年,天下太平,民間漸漸富庶,朝廷積攢了不少的錢糧。

對於戰爭的渴望,一舉覆滅契丹的渴望,已經極盛。

一勞永逸的解決契丹人,休養生息,這是百官的期望,也是宰相們的期望。

“我有意!”

看着衆人振奮的目光,皇帝不由的宣佈道:“政事堂多年來不曾添人,我有意,轉運使總使胡賓王,勤懇爲民,爲國,忠誠王事,其將選入政事堂。”

不提其他人的驚詫,胡賓王則大喜,忙不迭地跪下:“微臣叩謝皇恩!”

胡賓王的欣喜,不是裝出來的。

當了十幾年的轉運總使,即使皇帝不過問,他自己都慌了。

上上下下都是他自己的人,若是在持續下去,該當如何是好?

長此以往,皇帝即使不言,他都想要辭職了,不然容易惹來殺身之禍。

當然了,能夠宣麻拜相,也是他夢中所求的。

從初入官場,到如今,他伴隨大唐十六載,人到中年,對於宰相,也十分渴望了。

如今一朝得願,又擺脫了未來的忌憚,他可以說是一身輕鬆。

而,對於孫釗來說,胡賓王的到來,可不容小覷。

作爲政事堂的首相,突然涌進一個實力強大的,這絕對能夠對他的威望進行衝擊。

而且,四人之中再加一起,必然會有權力的重新分配,政事堂很難像以往那般平靜了。

而其他人,則面露笑容,但心中卻是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按照道理來說,戰事一起,政事堂的團結最爲重要,但皇帝突然安排新任宰相,其中的意味令人深思。

不過,總體上,皇權掌控一切,宰相們只能應下。

看着胡賓王被皇帝留下談話,孫釗心中着實不是滋味。

看樣子,日後鄧斌接任首相,怕是有點懸了。

不過,中書舍人很快就草擬了任命詔書,政事堂署名,蓋章,隨即就出了宮去。

樑國公府。

早在入廣州後,李信就在皇帝的安排下,與南漢的高官進行聯姻,從而建立家室。

即使這些年來,他南征北戰,但家中的妻妾確實不少,而且子嗣也超過了十人,完全不用擔心爵位的繼承。

這日,朝廷召開御前會議,皇帝親自主持,李信當然知曉,此次會議是爲了什麼?

而李威,也眼巴巴的趕過來,一同飲酒。

“信哥兒,我聽說,此次陛下,好像不再御駕親征了?”

李威躺着乘涼,吃着冰鎮的西瓜,不由得輕聲道。

“只是些風聲罷了,你作爲鄧國公,還聽信這些?”

李信輕笑道,言語卻頗爲鋒利。

不過,李威已經習慣了。

他不以爲意地笑了笑,說道:“有的時候,小道消息,有可能成真。”

“畢竟,陛下年歲大了,又遠離洛陽,此戰極爲重要,選一任主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怎麼,你有想法?”

李信斜瞥了其一眼,不由道:“若是你有這個想法,我可以陪你入宮說道說道!”

“嗐!”

李威無奈,他起身道:“信哥兒,你別給我裝糊塗。”

“無論是威望,能力,功勳,我怎麼能比得上你?”

“要我說,這次的機會,很有可能會落到你的身上,你可得好好準備一些纔是!”

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1305章談話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1120章哭泣第1228章子嗣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149章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1378章和談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弟1119章瓜州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155章改變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1123章胡姬第1194章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一十六章第1286章分封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1216章忌憚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1141章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1138章尊老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1380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一千一百章第1345章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1179章忽悠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105章安頓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九章(重發)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