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復立安西

bookmark

藩王們熱鬧一堂,對於薛王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皇子們多年來的君王生涯,給予了不少的氣場加持,讓他頗有些不自在。

不過,皇后倒是給予了他不少的支持,藩王們更是謹守規矩,不敢放肆。

在一場皇室宴會中,帝后高居上座,右手邊的,則是薛王李復沐,然後左一,則是宣王李駿。

再之,則是衛王,中山王

在之後,則是排序,輪流坐下。

酒宴當口,望着一羣兒子,皇帝輕聲嘆道:“你們幾個分封各地,豈止是我想念你們,你們的母妃,也是異常想着,幾年不見,也不知如何了!”

這一番有異於往常的開場白,讓皇子藩王們驚詫,但卻謹言慎行,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果然,一把年紀的皇叔宣王李駿,不由得配合道:“皇子們分鎮地方,雖然也是爲了國朝的千秋萬代,但一去數年,難得一見,骨肉親情,怎能捨棄?”

“還是皇叔言之有理!”

李嘉不由得點點頭,配合道:“依照我的意思,巴不得每年都能見面,但卻不得不顧及朝廷大事,先公後私。”

“這般,每三年,諸王來洛陽進拜,一來敘敘情,二來,也能彙報一番國內的境況,支持幫助的,自然可以說說。”

諸王詫異。

三年就得來一趟,千里迢迢的,這不是要命嗎?

但,轉念一想,他們又明白,這如同放紙鳶,三年一朝就是一條繩子,避免他們這個藩國,脫離朝廷的掌控。

亦或者說,要讓藩國時刻想起自己的身份。

在座的自然沒有異議。

要不是兒子,要不是弟弟,哪個敢對皇帝有意見。

“父皇,兒臣前兩年,王妃添了一子,還未取名,還望父皇賜下!”

齊王李復歆忙起來,滿座矚目道。

“哦,你不說,我倒是忘了!”

皇帝“哦”了一聲,頗爲歡喜道:“豈止是你,中山王,衛王,你們也誕下了子嗣,我還未曾見到呢!”

“臣弟(兒臣)在!”

兩人連忙起身應下。

“不用起來,都坐下!”

李嘉擺擺手,望着衛王李賓黑紅的臉龐,不由得心裡一酸,他說道:“雖然千里迢迢見之不得,但日後年長了些,就可來洛陽上學嘛!”

“諾!”

“衛王,以及其他藩王,在我想來,本應子孫輩分相同,日後見面,也好區分纔是。”

李嘉思量着,對於明太祖那個一個兒子一個輩分,着實沒那功夫,還不如學習滿清,通輩得了。

“復邦國長興,萬載永延綿!”

皇帝隨口說了十個字,然後笑道:“諸王字輩,就從邦字開始序之,凡日後子孫有成年者,需報之宗正寺,登記造碟。”

“諾——”

“至於藩王世子之選,某不干涉!”

李嘉輕聲道:“但,一定要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嫡庶之分,先長後幼,兄終弟及,不可動搖,此乃國之根本也!”

隨即,氣氛有些沉寂。

再之後,則是宴會的頂點。

皇帝一次性,再次給十位年滿十二的皇子們進行分封。

皇十子,李復洨,封曹王。

皇十一子,李復泯,封鄭王。

皇十二子,李復瀧,封沈王。

皇十三子,李復洵,封閩王。

皇十四子,李復濤,封蔡王。

皇十五子,李復澗,封申王。

皇十六子,李復淞,封荊王。

皇十七子,李復淇,封六王。

皇十八子,李復添,封召王。

皇十九子,李復涯,封樑王。

眼見又一批弟弟們成長,諸王們眼神滿是複雜。

那麼多兒子,皇帝哪裡得來土地啊!

藩王們多年未見,藉此機會,一直待到了開春,初夏,才堪堪回去,

……

而,西北地方,爲了封國,大唐的開拓,也在不斷地進行。

潘美卸任西涼總兵,狄劍多年來,終於爬到了任上。

擔任不久,他就接到皇帝以及朝廷的詔令,要求其西進,開疆拓土。

狄劍只能照辦,練兵近五萬,纔敢圖謀。

按照道理來說,最好的開拓方向,是喀喇汗國,這是西域的共敵。

但是難點在於,其太遠。

隔着于闐國,以及高昌回鶻,就這樣贏了,也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

因此,他將目光放到了部落聯盟的高昌回鶻。

這位回鶻餘孽,一直對於瓜沙二州垂涎三尺,對於大唐回到西域,也是萬分抵抗。

有鑑於此,狄劍毫不猶豫,直接出兵高昌。

這一下,步騎協力,回鶻人哪裡是唐兵的對手,忙不迭地逃竄,王帳挪移到了西州,然後又跑到了庭州,最後,不得已去了龜茲。

一路跑,一路追。

不知不覺。,安西四州,收復了泰半。

換句話說,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界幾乎收復。

雖然大部分的部落只是表面臣服,倒是庭州,西州,高昌,伊州,龜茲,焉耆等城池的收復,代表着北庭都護府,徹底的光復了。

隨即,在狄劍駐紮在焉耆,前面就是龜茲,以及倭赤二州,然後就直面對抗喀喇汗國。

到了這個地步,于闐國再也不能裝聾作啞,他們忙問詢大唐到底是什麼意思。

狄劍回覆,對於南疆,大唐此時並不感興趣,合力對抗喀喇汗國纔是最要緊的事。

于闐王無奈,只能選擇相信。

在神武二十一年,兩國結盟,選擇瓜分喀喇汗國。

碎葉城以北,夷播海(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界,都歸屬於大唐。

其餘的地界,則歸屬於闐國。

至此,長達數年的中亞爭奪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喀喇汗國以綠教的名義,號召了中亞的大量的綠教徒,從花剌子模、河中、呼羅珊募集了大量士兵,積極參與這場戰爭。

于闐與大唐也毫不示弱,往往聯合數萬步騎,南北夾擊其國,讓其收尾不得相顧。

波斯的薩曼王朝,則坐山觀虎鬥,頗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樣子。

而對於這場戰爭,朝廷也是不遺餘力的支援,並且重新設置安西都護府,更好得拼殺征戰。

而對於皇帝來說,偌大的西域,北疆地區,足以分封兩三個兒子了,如果喀喇汗國覆滅,也能再多分兩個。

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227章家宴第1181章天可汗第1335章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1383章安國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1290章軟肋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九章(重發)第1158章仇恨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一千零四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391章藩王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1121章沙州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1289章心情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五百章無言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1307章愛憐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六章邕州衙內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300章假道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七百零九章第1269章漠北第1390章治河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