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

bookmark

一些家書,再加上輪換等條件,讓這些士兵與軍官們完全淪陷了,回家,多麼美好的詞彙,在這羣士兵狹窄的目光中,爲國戊邊不及回家的百分之一。

哪怕如項羽,也有錦衣夜行的感嘆,拋棄關中,回到了他喜愛的江東稱王。

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人數規模達到兩萬的西北軍,就這樣被李嘉收入囊中。

近一萬的士兵南下,回到了老家,然後又一半的人選擇離開軍隊,拿着李嘉賜予的十貫錢,成爲了平民。

剩下的五千人,精銳的三千人被分散入了禁軍,其餘兩千人,則安置在各州的轉運使司衙門,成爲稅兵,監督地方,而之前的那些元從軍,則回到了番禺。

李嘉瞬間又有了些安全感。

剩下的那些軍隊,差不多還有萬人,李嘉不放心,就地又淘汰了五千的老弱病殘,只留下五千人,然後整了一個輪戌條例,六十州分成三部分,從二十州縣中,挑選五千精兵充斥邊疆,三年一輪換。

如此一來,既能保衛邊疆,又能削弱地方,理由又光明正大,任誰也挑不出一個理字。

忙活了近兩個多月,兵部與都督府終於弄出了章程,順利地實施起來。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九月,在北方早就進了秋季,而嶺南卻不過是夏末初秋,持續幾個月的汛期終於結束,輪戌邊疆的士兵們則吃盡了苦頭,折損數百人。

都督府自有撫卹的章程在那,免稅和徭役,撫卹金,不一而足,對於李嘉而言幾百人算個屁,真正令人高興的是,汛期的結束。

嶺南與安南差不多,同時進入了秋季,正好是天乾物燥,征伐的好時機。

早在幾個月前,李嘉就開始準備了,儲備的兵械糧草,早就運送到了雷州,數十艘戰艦早已經蓄勢待發。

這次出征,李嘉是準備親征的,都督都出馬了,作爲副都督,潘崇徹無奈也只能跟從。

出征的禁軍中,作爲步兵,左龍虎軍以及左神弩軍隨行,張維卿與黃陽作爲兩軍的都指揮使自然也是跟前聽令。。

原本元從軍有五千人,抽調三千去了轉運使司衙門,如今被南歸的西北軍替換歸來,其餘安歇了幾個月的兩千人,也被抽調入南征的隊伍中來,再加上操作海船五六千人的海龍軍,整個大軍合計約兩萬,號稱十萬,浩浩蕩蕩地準備南征。

南征之前,李嘉將判官王寧,興王府尹李郜,四大禁軍都指揮使,以及雲從軍的張虎子等人找來,叮囑道:

“某不在京城之日,以王先生爲主,李府尹爲輔,盯好皇宮,以及那些大臣們,必要時,可以果斷一些,但一定要記住,嶺南之要,在興王府,不可有一點疏忽……”

兩萬大軍緊緊地看着興王府,再經過大半年的各種操作,不說穩如泰山,但撐幾個月還是可以的。

海龍軍經過這大半年的發展,再吸收了部分靜波軍,數目已經達到了八千,八百料的大船已經超過三十艘,運送起這一萬多的士兵來,簡直是輕而易舉的小事。

八千之數的海軍,在整個東亞地區,簡直是無敵的存在,哪怕是大食人,也敬而遠之。

所以,那些海商們不僅要受到市舶司的搜刮,還要在海上繳納海龍軍的保護費,可以說,滿腹怨言。

戶部的侍郎尚書也旁敲側擊地說,讓軍隊掌握自己的財政,甚是危險,五代兵亂殷鑑不遠。

對此,坐上這個龐大的“蛟龍號”之後,李嘉確實感受到了海龍軍的強勢,收回財政權,也是時候了。

“都督,此‘蛟龍號’,兩千五百料,乃海龍軍之最,船員四百多人,牀弩十件,萬無一失!”

周奎在一側,詳細地介紹着這艘船,心情極爲愉悅。

“此次攻伐下安南,海龍軍可謂是重中之重,不可馬虎大意!”李嘉輕聲說道。

“自當如此,兄弟們聽聞是都督來了,高興得很,又聞能參與入征伐安南,更是歡喜,只是我等盡在船上,而功勳以人頭爲算……”

歡喜?劫掠占城吃了甜頭了,只是這樣的便宜,哪能盡是?

李嘉思量了片刻,說道:

“功勳如此,不可隨意更改,況且此番入安南,海軍參與攻伐很少,若是繳獲了金銀,就算爾等一份吧!”

“多些都督!”周奎有些意猶未盡,但最好的結果也只能如此了。

大軍從番禺出發,然後途徑徐聞,李嘉看了一下聲勢浩大的徐聞鹽場,碰到了熟人儋州的韓旭韓指揮使,模樣甚是富態,如今爲徐聞鹽使,日子快活的很。

也算是從龍功臣了,聽聞要徵安南,迫切地想要跟隨,不過瞧着這番富態,雄心被打磨殆盡,被李嘉拒絕了,不死心,想讓自己十六歲的兒子跟在李嘉身邊,充當侍衛。

如此,李嘉才同意。

大軍又來到欽州,屬於建武鎮的範圍了,也算是李嘉的家鄉,官吏鄉紳們對於李都督的歸來,自然熱情,待了三日,享受了一番酒肉後,大軍纔開始南征。

數日後,大軍抵達交趾長州的朝陽口,也是紅河的入海口,還未至城池,長州的官吏就前來跪服,大呼:“盼王師如盼甘霖!”

此時,古螺城內的南晉王吳昌文才得到消息,瞬間大驚失策,他不知曉,自己怎麼得罪了這位李都督,貢品上的很齊全,難道是自己獻的美女不適合他的口味?

“張卿家,你與這位都督見過面,可知他爲何出兵?”吳昌文年過四十,因爲操心國內使君之亂,頭髮花白了不少,此時有些心力交瘁。

第1306章驚——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1284章誘惑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409章崩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1127章八議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1265章死戰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324章氣惱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1257章安南府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1242章手段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四百九十章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1234章鬧劇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1306章驚——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1167章驚喜第1309章就藩第1293章自己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1111章三門峽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1312章餘熱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1190章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1388章黃龍府第1291章京城事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